陈景恪又说道:“我师门秘药,需要一种特殊的药引,就是海中的蚝。”
“永昌侯可让人去采购送来,每日早中晚各吃两个。”
“蒸、煮、烤都行,放点大蒜味道更佳……”
额,说顺嘴了,差点把烧烤配方给说出来。
“还要禁欲,在服用秘药期间,不可行房事。”
“一个月为一个疗程,想来会有效果的。”
“如果没有效果,就继续服药。”
“哎,主要是你年龄也有些大了,要是二三十岁的青壮,效果会更好。”
蓝玉也非常遗憾,道:“可惜,没能早点认识陈伴读。”
朱雄英差点没绷住,吐槽道:“景恪你才十五,永昌侯二三十岁时还没你呢。”
陈景恪被噎的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蓝玉赶紧打圆场:“现在也不晚,现在也不晚,大不了多吃几个月的药。”
“几十年都等了,也不差这一年半载的。”
之后又聊了几句,陈景恪和朱雄英就离开了。
蓝玉将两人送出大门外,目送他们身影消失,才火速返回府中:
“来人,快去给我买生蚝。挑大个的,以后每顿都要给我准备两个。”
另一边,直到走出很远,朱雄英放声大笑:
“哈哈……景恪,要不你出家当道士去吧,装神弄鬼不用学就会。”
陈景恪气道:“行呀,我去修全真道,就让你姑姑守活寡吧。”
正一道是允许结婚生子的,全真道则不允许。
朱雄英嘿嘿笑道:“别生气别生气,开个玩笑。”
“话说你脑子转的也太快了,那么短的时间,就能想到这么好的办法。”
“相信以后永昌侯行事会收敛许多,这于国于民都是一件好事啊。”
陈景恪自得的道:“我脑子转的快你才知道啊。”
朱雄英说道:“是是是,你脑子转的最快……”
两人说说笑笑回到宫中,找到朱元璋将今天的事情讲了一下。
朱雄英还特意把陈景恪忽悠蓝玉的事情,绘声绘色的讲了一遍。
朱元璋哭笑不得:“就你小子鬼点子多,把蓝玉都能给耍的团团转。”
陈景恪立即就将朱雄英给卖了:“陛下不能光说我啊,没有太孙配合,也骗不到永昌侯啊。”
朱元璋笑道:“你们两个……不过这样也好,若蓝玉真能收敛脾气,也是一件好事。”
然后他又感慨的道:“若他真能生出儿子就好了,这些年他可没少因此被人嘲笑。”
朱雄英惊讶的道:“竟然有人嘲笑他?就因为他没儿子?”
朱元璋叹道:“对,就因为他没儿子。”
“任你有万贯家财,封侯拜相,又能如何?死了全是人家的。”
“别人上阵父子兵,他……唉……”
“本来他还想好好培养一下常茂,结果这就是个扶不起的阿斗……”
朱雄英只是想想,就隐约感受到了那种痛苦,道:
“哎,没想到永昌侯竟还有这样,不为人知的一面。”
这时,陈景恪忽然说道:“以永昌侯的身体情况,并非没有机会生出儿子。”
朱元璋有些惊讶的道:“哦,景恪何出此言?”
陈景恪说道:“永昌侯是有孩子的,据说还不只一个。”
朱元璋点头说道:“以前他也有过两个儿子,只是生逢乱世,都夭折了。”
“这个女儿还是大明立国后生下,万般呵护才长大成人。”
陈景恪分析道:“这说明他的身体并无问题,只是年龄大了,又久经战阵,或许有暗疾在身。”
“所以才导致后面没有再生出孩子。”
“生蚝具有生精之效,每天吃上五六个,连吃一个月。”
“再辅以我开的调理药物,应该能生的出孩子。”
“至于是男是女,那就只能看天意了。”
第158章 皇权不下县?
朱元璋为何如此关注,蓝玉的子嗣问题呢。
照理说,勋贵没有子嗣岂不是更好。
人死爵除,直接少了一个掣肘。
然而并非如此,勋贵的存在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掣肘皇权,但也是皇权最有力的武器。
朱元璋对军功集团,依然是以拉拢为主的。
徐达的女儿嫁给了朱棣,常遇春就更不用说了。
李善长的长子李祺,是临安公主的驸马。
傅有德的长子娶了寿春公主,他的女儿嫁给了朱的儿子朱济。
冯胜的一个女儿嫁给了周王朱,一个女儿嫁给了常茂。
梅思祖的侄子梅殷,是宁国公主的驸马。
蓝玉唯一的女儿,嫁给了蜀王朱椿。
诸王的正妃,基本都是勋贵之女。
勋贵之间也相互联姻很多都是朱元璋主持的赐婚。
可以说,朱元璋通过联姻,将皇室与功勋集团牢牢的绑定在了一起。
既安抚了功勋集团,又确保了国家的稳固。
蓝玉没有儿子,这是个不稳定的因素.
在古人的观念里,没有儿子就没有未来。
任你家财万贯,两腿一伸都是人家的。
蓝玉也因此没少被人嘲笑。
你英勇善战,战功赫赫?
可你没儿子啊。
当一个人没有了未来,是很可怕的。
他做事情会更加的肆无忌惮。
蓝玉越来越骄纵,和没有儿子有很大的关系。
对于朱元璋来说,没有儿子的蓝玉,是难以掌控的不稳定因素。
如果蓝玉有了儿子,以他对子嗣的重视程度,这个孩子将会是他最大的软肋。
到时候朱元璋就可以通过这个孩子,随意拿捏蓝玉。
而有了未来的蓝玉,也将更加有动力去拼搏。
为大明创造更大的价值。
所以,朱元璋是希望他能有子嗣的。
老朱的这种想法和布局,不可谓不实用。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
朱标没了。
朱元璋所有的计划,所有的布局,都是围绕朱标来做的。
朱标的死,可以说彻底打乱了他所有的计划。
之前的种种布局,反而成了隐患。
朱允威望不足,压不住下面的人。
冯胜是周王的老丈人,蓝玉是朱椿的岳父,傅有德和朱是亲家……
很多藩王的岳父,都是军中大将。
一旦局势有变,想想都知道会是什么后果。
不让朱允当太孙,传位给儿子呢?
给谁?
朱?拉倒吧,老朱又没疯。
朱?他确实有才,可性格太傲不适合当皇帝。
虽然经过朱标劝说有所收敛,但骨子里的傲气,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改的。
朱棣?确实还不错,可朱和朱都不服他。
尤其是朱,估计秒秒钟就能造反。
别的儿子?
别闹了,除了他们仨,选谁这仨货都会造反。
只有选朱标的儿子朱允,其他人才不会说什么。
更何况,当时朱允表现的确实很优秀。
但朱允当太孙的坏处就是,之前通过联姻建立的关系网,就成了隐患。
怎么办?
只能一个个清理掉。
优先清理和藩王有联姻的大将。
反而是没有联姻关系,平时又比较低调的,保住了一命。
只是老朱又一次失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