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室遗孤的咸鱼日常 第116节

  匈奴一家独大,其他蛮夷虽有些实力,却无法抗衡。

  因此在收到大汉的资助后,这些蛮夷才会联合起来,不停攻杀匈奴,已求壮大自身。

  反观大明。

  漠北草原虽部落众多,但大多都依附在瓦剌或者轮靶之下,实力弱的可怜。

  这些小部落,就算大明资助,也成不了气候。

  可如果资助瓦剌或者毂靶中的一方。

  虽短时间会让两个部落互相消耗,但长此以往,必有一方被吞噬。

  那时大明将要面对的,便是一个被统一的草原了啊。

  这是殿试不是争辩。许多大臣都听出唐文此策的不妥,却没有出声反驳,只是在心中为其打分。

  朱棣同样没有回话,只是点了点头后,便让唐文返回队列。

  “陛下!”

  又有士子出列道:

  “要想彻底解决边关之患,首要条件是国富民强!”

  “据学生看,与其多次征战漠北,不如转攻为守,与民休息。”

  “待我大明国富民强时,草原各部就如同土鸡瓦狗,必在我明军百万雄师面前,俯首称臣!

  听到这话,一众大臣们不禁点头。

  这实际是他们与太子共同的建议,只不过朱棣不允。

  理由是。固守固然可行,可每次固守时,为此付出代价的却是边关百姓!

  若稍有不慎,草原各部冲破边关,抵达中原。

  那转眼间,山东、大同、宣化等地,就会沦为人间地狱!

  “儒生之言!”朱棣当即斥责道。

  此言一出,吓的这名士子,当即满头冷汗。

  “依学生看,守不如攻!采取资助钱粮的方式以夷制夷,不如以战争的方式!”

  一名皮肤白皙,气度不凡,脸上满是英气的士子出列道。

  与其他式子不同,此人在进入奉天殿后,不仅丝毫无惧,反而一脸激动。

  众大臣在脑海里,回忆了一下此人的资料。

  姓林,名志。

  此人才华不输于谦,据说其祖上为北宋大将,从小熟读兵书。

  值得一提的是。

  新科传言涉及军事时,这林志被许多人都认为,必是此次的状元。

  听到林八志的话后,朱㈤棣满意点头七,示意liu他继续说下去⑹。③%4#≈⒋∧二§∧

  “我之所以说守不如攻,是因为边关百姓常年遭受漠北各部的劫掠,生活苦不堪言。”

  “若选择固守,只会让这种情况,变得更加严重!”

  “长此以往,甚至会让边关百姓,丧失对朝廷的信心!”

  “与此相比,主动出击不仅能避免这些,还能震慑草原各部,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先前唐兄所说的以夷制夷之策,并没有考虑到,如今草原的势力结构。”

  “学生认为。”

  “用钱财资助,以夷制夷效果甚微。可如果以战争平衡,则会效果显著。”

  “简单而言,就是谁势力大,有一统草原之势,我朝便出兵攻打。”

  “只要保持瓦剌以及勒靶势力相等,那这两个部落就会互相攻伐,互相消耗。”

  “如此,虽每次征战都会花去不少钱粮,但从长远看。”

  “草原部落的互相消耗,不仅保护了边关百姓,待消耗到一定程度时,我朝便可以用雷霆之势击之! ”

  “从此,一劳永逸!”

  听完这些,众大臣们不禁撇嘴。

  他们怀疑,林志就是在拍朱棣的马屁!

  因为对于边关之患,现在朱棣就是怎么干的!

  果不其然。

  朱棣果然对林志赞赏点头,轻声道了句:“不错!”

  林志大喜,连忙谢恩。

  待林志退下后,朱棣见迟迟没有土子回答,便将视线放在于谦的身上,道

  “常乐伯的高徒,有何见解。”

  此言一出,众人的视线齐刷刷的投向于谦。

  他们很想听听。

  这于谦不仅是此次会试的会员,还是常乐伯朱乐的徒弟。

  他能否,线上让人眼前一亮的策略?

  众目睽睽之下,于谦淡然处之。

  瞥了一眼先前答题的几名士子,他拱手道:

  “陛下,学生性直。在答题前,我可否骂人?”

  居然想骂人?

  听到这话,朱棣以及众大臣们,都纷纷怀疑。

  这于谦,不会是想当言官吧?

  否则奉天殿内,皇帝当前,岂敢直接说出此话?

  至于于谦想骂的是谁,大家实际都心中有数。

  毕竟先前几名士子答题时,他已好几次想出声打断,但最终都憋了回去 这些动作虽然轻微,但于谦毕竟是众人关注的焦点。

  哪怕他没有答题,所有行为依旧都准确落在了,朱棣以及众大臣的眼中 朱棣忽然觉得,这于谦挺有意思的。

  毕竟上次骂他时,可没有征询他的意见。

  “既然性格直,又为何询问?”朱棣问道。

  “老师教导不敢忘,学生最近在学习‘忍'字。"于谦很快回话。

  “准了!”

  明白后,朱棣打起精神,准备看好戏了啊。

  呼--

  缓缓吐出一口浊气后。

  只见于谦猛然转头,看向先前第二名答题的士子。

  “竖子之言,欺君背德!听你之策,脏我之耳!我若是你,便直接撞死在这大殿之上!” 下一秒,咒骂声响彻奉天殿。

  这咒骂声,不仅让朝臣无语,皇帝瞠目。

  那被于谦瞪着得士子,更是觉的胸中气结,脑内嗡鸣!

  “于谦!枉你为常乐伯的徒弟,竟哗众取宠,污蔑与我?”这名士子气急败坏道。

  “哗众取宠?污蔑?”

  于谦不屑一笑,反问道:“你献策于陛下,说攻不如守,守则静待时机,伺机而动,对否?

  这计策没问题啊!

  听到于谦这话,朝臣纷纷在心中嘀咕。

  而那名士子则坦率承认。

  “陛下!此人欺君背德,满口胡言,我怀疑他是草原部落的细作!”于谦朝朱棣拱手道。

  此言一出,众人一头雾水。

  人家好端端的献策,怎么就成草原的细作了?

  那被骂的士子听到后,当即双拳紧握,瑕疵欲裂道:“于谦!你别以为拜了常乐伯为师后,就可以胡言乱语,污人清白!” 既然扯到了朱乐,朱棣决定慎重对待,当即让于谦把话说清楚。

  领命后,于谦侃侃而谈:

  “攻不如守?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于国而言,守则退! 一步退,步步退!”

  “如今草原并非铁板一块,若我朝采取守势,不仅等不到草原各部逐渐衰落,反而会等来一个统一的草原!”

  “恐怕还没等到我朝百万雄狮出关,就已等来瓦剌或者赣靶中的一者,马踏边关!”

  “那时若边关沦陷,此人就是千古罪人!”

  “此人之策,蒙蔽圣听,坐视敌人壮大,此乃欺君。”

  “不顾边关百姓死活,夸夸其谈,此乃背德!”

  “如此欺君背德之人,我说他是草原的细作,有何不对? ! ”

  此言有理,众臣不禁点头。

  可突然他们又反应过来,他们对此策是赞同的!

  换句话说。

  于谦不止骂了献策的士子,还骂了那些赞同此策的文武大臣!乃至太子!

  想到这,一众大臣们的脸,瞬间就黑了啊。

  朱高炽倒还好。

  虽然他也谏言朱棣,当以固守为上。不过于谦这番话,确实将他点醒。

  尤其是那句“于国而言,守则退!”

  现在的情况是,大明强于草原各部,此时若选择固守,确实会坐视敌人壮大!

  “儿臣愚昧!”朱高炽朝朱棣告罪道。

  “知道就好!”朱棣冷声回话,实际心里爽得不行。

  他开始喜欢这个于谦了,尤其是那张嘴,说的满朝文武都不敢反驳!

  反观那被于谦骂的士子。

首节上一节116/47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