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室遗孤的咸鱼日常 第105节

  “别乱喊!我可没有你这么不争气的徒弟!”朱乐的冷声响起。

  于谦没有回话,表情颓丧。

  “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此言,你觉得如何?”朱乐问道

  嘴中重复这句话,于谦眼神一亮,拱手道:“此言甚合我心!”

  就是你所做的诗,能不合吗?朱乐撇了撇嘴。

  打量了于谦一眼,他又问道:“于谦,你爱的是皇室,还是天下?

  “天下!”于谦秒回。

  “既如此,你为何视天下百姓的困苦而不见?”朱乐再问。

  视天下百姓的困苦而不见?

  于谦不停摇头否决。

  从始至终,他都是以天下百姓为出发点,这是初衷,从未背离!

  也是因此,他才敢编排皇上,才敢有话直说!

  “错!大错特错!”朱乐起身,接连大骂道:

  “你说你心系百姓?”

  “在我看来,不仅没有,反而是背道而驰!”

  “你认为有话直说,就是为百姓谋福祉?简直荒谬!”

  “百姓的福祉,是你说出来的? “

  “若9是动动嘴⑷皮子,就8能为百姓谋2福,那si天下士子们与3其十年寒窗⑶苦读,倒不如到处骂5人!”

  “说不如做!”

  “在我看来,你根本不是心系百姓,而是图一时口舌之快!”

  “若所有人都像你这般,说完爽了,然后因此而死。”

  “那百姓的福祉,又该谁去谋取?”

  于谦直接被骂的狗血淋头一.

第65章三百会试士子,一百人都师承常乐伯朱乐! ! !【求追读】

  实际朱乐的话有问题。

  因为历史上,于谦不仅说,而且还做!

  尤其是土木堡之变,若没有他,不止明朝会摇摇欲坠,就连天下百姓,都会饱受草原部落的欺凌。

  可另一方面,朱乐又没说错。

  毕竟于谦的性格,不是谁都能忍受的。

  若不是朱棣、朱高炽、朱瞻基,甚至孙若微等人,有容忍之量。

  以于谦的性格。

  恐怕还什么都没做,就会因为那张嘴,而身首异处!

  人都死了,还谈什么为百姓谋福祉?这不是扯淡吗? !

  “粉身碎骨浑不怕,确实让人敬佩,但这不过是一时之勇罢了!相比而言,那些忍辱负重,留得有用之躯造福百姓的人,更让人 崇敬!”

  朱乐放缓了语调,起身拍了拍于谦的肩膀道:“而你,欠缺的就是忍字!否则,必将不得好死!”

  于谦哑然。

  脸上那纠结不已的表情证明,此时他心中必不平静。

  “就是!公子说的没错!你就是太傲!刚则易折的道理,就算是我都懂!”孙若微幸灾乐祸道。

  “还有你!”朱乐瞪了她一眼,“今后做事,能动动脑子吗?公子我又不是皇帝,别指望事事我都能给你善后!”

  “哦。”孙若微低头认错。

  实际这真的不能怪她。

  与历史上不同。

  在这个世界里,她没有成为朱瞻基的妻子,自然也不会将目光放在天下上

  此时的她,眼里只有朱乐而已。

  别看她思维跳脱,行事也离经叛道。但实际,都是在为朱乐考虑。

  朱乐也明白这些,所以许多事情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顺天府。

  大捷后,朱棣率军到此,视察迁都进度。

  几日视察下来,他对进度非常满意。

  西宫已建造完毕,南城的扩建也顺利进行,接下来便是整个皇宫的修建了

  朱棣暗自估计。

  按照现在的施工进度,只需三两年,便可以正式开始迁都。

  别看两三年的时间很长,但这比原先的计划,足足提高了将近四五年!

  “爹,这全是常乐伯的功劳啊!”返回行宫后,汉王朱高煦道。

  “不错!没有常乐伯,不止山东数万流民会饿死,迁都一事恐怕都会延后!”赵王朱高燧连忙附和。

  “不错!”朱棣笑容满面。

  虽是事实,但他就喜欢别人夸朱乐。有些时候,甚至比夸自己,更让他感觉舒适。

  “爹,会试将近,我们什么时候回去? ”朱高煦又问。

  视察迁都进度一事,对于他而言,实在无趣!

  与此相比,返回南京,跟朱乐打好关系,提防太子才是他的首要目标。

  如今五十万大军,已陆续返回驻地。

  前几日,朱高煦便建议朱棣返回南京,可后者始终不表态。

  朱高煦就搞不懂了啊。

  大捷不回去好好唱瑟一番,在这里呆着干嘛?

  他不知道的是。

  在得知自己的计策全部被看穿后,朱棣大捷的喜悦,就已减少了不少。

  按照以往的经验。

  回去后,满朝文武虽会赞叹,但紧接着就会跟他算账!

  算这次亲征,花费了多少钱粮,又动摇了多少民夫,战果又如何如何。

  单是想起这些,朱棣就感觉脑壳疼!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此番亲征,朱乐送了不少美酒,他不用像上次亲征般,迫不及待的班师回朝。

  不过亲征至今,已过了好几个月。

  美酒再多,也差不多快没了。

  就在朱棣考虑,是不是真的该回朝时。

  “陛下,太子呈上奏疏,礼部左侍郎蹇义亲自送来。” 一名锦衣卫入内禀告。

  “这蹇义怎么成礼部左侍郎了? ”朱棣茫然眨眼。

  闻言,朱高煦连忙接话:“爹?你忘了?上次蹇义提议册封朱瞻基为太孙,被你给贬了!”

  朱棣仔细回忆了下,好像的确有这事!

  这不过是个插曲,并不重要。

  得到朱棣的同意后,锦衣卫便带着蹇义入内。

  自上次被为礼部左侍郎后,蹇义一改往日的行事张狂,变得极为小心。

  躬身行礼后,他啥也没说,只是将朱高炽的奏疏呈上。

  接过奏疏,朱棣细细观看。

  奏疏内所纪录的事,几乎全部关乎朱乐。

  从朱乐收徒于谦开始,到最后为救于谦㈨●"-√⒋/肆】△「中】〃>'‖★:,率士子们在诏狱门前闹事。

  事无巨细,非常详细。

  “这个叫于谦的士子,竟敢指责朕不懂为君?不懂为父? ! ”朱棣眉头一皱。

  听到此话,朱高燧觉得表现的机会来了。

  “好胆!” 一声怒喝后,他双目喷火道:“此人怕是活腻了!爹,等我回去好好炮制他!”

  “这件事就不必麻烦你赵王了!你的心腹手下余仓,早就替你干了!”朱棣语气怪异道。

  虽觉得好像有哪里不对,但朱高燧还是挺满意的。

  不愧是自己的心腹!办事就是靠谱!

  “于谦是朱乐刚收的徒弟!”朱棣又饱含深意道。

  “啊? ”

  朱高燧直接懵逼。

  “你这心腹当真好本事!”朱棣冷笑,将奏疏扔在地上,接连骂道:

  “这于谦好歹也是举人,此番又是来参加会试。”

  “他骂朕一句,余仓就把人抓了?还是在众目睽睽下,士子齐聚时?

  “此事若传出去。”

  “天下士子岂不是认为朕心胸狭隘,毫无容人之量? ”

  “更何况!于谦还是朱乐的徒弟!”

  “常乐伯履立大功,他的徒弟骂了朕一句,朕就丝毫不留情面!”

  “此事同样传出去,朕这皇帝还当不当了啊?!”

  事情越说越严重,到最后时朱棣已隐隐在暴怒的边缘!

  当皇帝的能不挨骂吗?

  远的不说,就说朝廷上的那些言官!这些人隔三差五,只要逮到机会,不照样朝皇帝开喷?

  抓了一个于谦事小。

首节上一节105/47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