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大明朕做主 第347节

  第一条是乖乖听话率军回驻地。

  不过,这对有着一统蒙古,再现成吉思汗宏图的林丹汗来说,自然是万难接受的。

  而第二条路,就是直接和大明反目了。

  不过,这条路要付出的代价,恐怕就是察哈尔的覆灭。

  别的不说,因为改宗问题,谁敢保证在场的诸多台吉不会在背后捅他林丹汗一刀。

  第一条路虽然好走,对察哈尔来说,继续加强对蒙古左右两翼的控制,吞并小部落,一直到能真正的和大明分庭抗礼。

  但就这么让孙传庭给堵回去,林丹汗的脸在蒙古诸部那里,也就丢的差不多了。

  而后一条是极其危险。

  现在察哈尔的主力就算拼命一搏,将这支明军覆灭在草原上,最后也一定是一场惨胜,到时候恐怕就很难再能控制住其他诸部了。

  “说话啊!”

  看着沉默的众人,林丹汗怒吼,一刀将桌子都给劈了开来。

  锡尔呼纳克杜棱转头看着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同时双眸狰狞,欲择人而噬的林丹汗,脸角动了动,侧身道。

  “大汗,现在唯有听从明军将领的意思,退兵了。”

  “你说要我听那个姓孙的?休想!”

  闻言,林丹汗又继续砍起了桌子,愤怒无比的咆哮道。

  锡尔呼纳克杜棱知道,现在劝说不了林丹汗,微低着头,没有说话。

  草原上是个什么情况,他不说林丹汗也知道。

  万历年间,将近五十年的硬耗下来,他们早就衰落到了一个无法和大明继续抗衡的地步,没有和大明打硬仗的资本。

  林丹汗能成为蒙古诸部共主,不是因为他强,而是因为他爷爷布延汗给他留下了足够的政治资本和军事资本。

  政治资本是布延可汗在位期间,找到了北元当年脱脱不花和也先火并时,失踪的那块传国玉玺(不是中原那块)。

  而军事资本则是在四五十年的消耗战中,蒙古诸部唯一的一次大规模胜仗,是林丹汗的爷爷布延汗在万历二十六年,率军伏杀了出塞作战的李如松,打了李如松个全军覆没,成批量的获得了武器装备。

  其他时间,他们都是一个输的状态,戚继光、李成梁、麻贵、董一元、赵梦麟、秦得倚、杨睿等一干将领,在长达四十八年的时间里,将大明的边境防线守的如同铁桶一般,他们死活都打不进去,抢不到足够的武器装备。

  大宗的武器装备,根本就不是走私能够获得的。

  他们根本抗衡不了大明,除了第一条路外,其他都是死路!

  此时,林丹汗的内心痛苦异常,拼命的在挣扎。

  每一刀砍下,都好似砍在孙传庭的身上一般,凶狠的发泄着。

  随着林丹汗的发泄,今日的议事又是虎头蛇尾的结束。

  一众察哈尔头人离开了林丹汗的大帐,敖汉部的岱青杜棱在几个侍从的陪伴下,返回了自己的军营地。

  “阿布,这些年林丹汗在草原上横行无忌,现在更是和明人对峙,我们要早想办法啊。”

  岱青杜棱的四儿子红歹试探性的看着老爹道。

  “林丹汗毕竟是我们蒙古诸部的共主,我们若是不停他的,如何在草原上立足?”

  岱青杜棱如今已经六十多岁,满脸的风霜。

  岱青杜棱在大明这边的名字叫做小歹青,也算是辽东的一个顽疾了,因为这厮是打游击打的最溜的一个。

  和董狐狸、抄花等人一起合伙劫掠时,其他人都让打的势力大减,唯独岱青杜棱能全身而退。

  他同明朝万历年间辽东的历任总督、巡抚都有交手,戚继光、李成梁、李化龙等人都把这个打游击的货没办法。

  最终还是李化龙用木市做诱饵,勉强的将这货给安稳了下来。

  红歹听着岱青杜棱的话,心思微动,忽然道。

  “阿布,不如我们降明吧?”

  听到儿子的这话,岱青杜棱神色大惊,连忙向四周看去,见没人后方才道。

  “胡说八道,我蒙古诸部岂能降他人!”

  听到老爹的话,红歹心里暗自腹诽。

  你当初为了木市,就差点叫李化龙爹了,现在居然念叨什么蒙古诸部。

  红歹看着岱青杜棱犹豫的神色,小声的到。

  “明军这一次只出动了两万大军,但他们在辽东还驻扎着将近十万人在进攻建奴。”

  “若是因为林丹汗惹怒了明人,让他们放弃建女奴,转向我们。。。”

  岱青杜棱眉头狠狠跳了下,神色凝重。

  林丹汗虽然号称有十万户,但那是蒙古左翼诸部加在一起,实际上本人手里能控制的不到三万户,就算是壮丁人人上马,也就能勉强拉出了两三万人。

  如果明朝大军转向,那草原上的大伙儿就能开始又一轮西征了。

  看着老爹表情,红歹知道他动心了,立刻又道。

  “阿布,现在不只是我们担心,其他诸部肯定也担心,再这么下去,恐怕我们就要内讧了。”

  闻言,岱青杜棱眼神闪烁。

  “可是,林丹汗那边。”

第354章 土匪,土匪都不如

  看着从榷场离去的蒙古头人,孙传庭站在望楼之上,嘴里忍不住骂道。

  “土匪,土匪都不如。”

  “哪怕不买粮食,买点儿盐巴铁锅回去呢,多少花点!”

  “花不了几个钱!哪怕是买点儿布匹麻绳也行啊。”

  “就这还让人家老百姓念你们的好。”

  “恶心!呸!恶心!”

  一手扶在栏杆之上,孙传庭心里算是对这些蒙古人的蠢算是有了个初步的了解。

  他开榷场的目的,是想要内喀尔喀与科尔沁人能够驱赶着牲畜来到他这里,获得银两,然后在榷场上购买铁锅、盐巴等物,好让他能拉拢到一些个蒙奸。

  但结果呢,好几个内喀尔喀的头人,赶着牛羊马匹来到他这里,将牲畜卖了后就带着银币回去了。

  原因也很简单,这里没他们想要的东西!

  特娘的,后勤司这月还没发放的军饷都让这些人给掏空了!

  看着这些人,孙传庭对杨镐口中的【然草原竞奢之风甚嚣,徒慕金银之物】算是有了个了解。

  这些蒙古头人信奉佛教,居然想买佛像香烛!

  特么的,老子大军出行带那个玩意儿干什么。

  那玩意儿能吃还是能穿啊。

  看着那些恋恋不舍的看着铁锅、盐巴、陶罐等物的百姓,孙传庭有些不忍的摇了摇头。

  头人是红光满面,百姓是瘦骨嶙峋。

  百姓看到头人收到银币、散碎银子时,目光毫无波动,而看到那些物资时,眼睛里的渴望几乎是能溢出来。

  “蒙古诸部百姓的日子,过的居然如此艰难,连件像样的衣物都没有。”

  察觉到了身后上来的周遇吉,孙传庭有些感叹的到。

  “草原上穷苦啊。”

  听到孙传庭的话,周遇吉摇着头道。

  “将军,卑职说句实话,若是草原上的百姓富有,那里能轮到他们轮番入寇九边,劫掠我们汉儿百姓,九边的将士们早就将他们给抢光了。”

  “你知道这些蒙古人过的是什么日子吗?”

  取下腰间的水袋喝了一口,周遇吉摇着头道。

  “他们日常吃的都是白食,也就是奶酪、奶酒之物,全是冷食,根本就吃不上热食。即便是有机会吃顿红食,也就是肉,都要用皮兜子煮食。”

  封建时期,或者说没有大规模修建铁路前的草原上,其中的贫苦根本就不是后世人能想象到的,家徒四壁都是形容有钱人,那个生活质量,战俘看了都说违反日内瓦条约。

  先是朱元璋北逐蒙古,再经过了朱棣的几次大规模征讨,整个蒙古人的文明程度,基本上就被打回了原始社会。

  属于想种地有草场,想织布有草场的一个状态,科技树基本上被拔了。

  就以岱青杜棱为例,他和大明的互市,主要的销售物资是什么呢?

  是木头。

  想种地,不会。想织布,不会。想养殖,没草场。

  所以岱青杜棱就只能将目光投向了大兴安岭那茂密的森林了。

  靠着能卖木头给大明,岱青杜棱算是带着敖汉部过上了一个勉强能活下去的生活。

  而科尔沁、内喀尔喀诸部,境内大部分都是草原,地头上的那点儿树保护都来不及,怎么可能给砍了。

  为此,他们即便是开了互市,也会时不时的选择入寇一番。

  没能卖的东西啊。

  “果然如同陛下所言,想要让这些蒙古人不再入寇,就需要给他们找一条能够活下去的方式啊。”

  听到了周遇吉的话,孙传庭感慨的点了点头。

  “陛下想让我们雇佣一些蒙古人,到辽东去砍伐森林,为辽东屯田做辅助,你觉得行的通吗?”

  手中的马鞭在自己的背部挠了挠,孙传庭看向周遇吉问道。

  “如果是夷丁的话,是可行的,但数量要注意,不然会被弹劾。”

  闻言,周遇吉皱眉思索了一下后道。

  “辽东诸镇,一直都有雇佣夷丁的惯例,此事朝廷也是知道,对数量也有规定。”

  “这你放心,不是招募兵丁,只是让他们去砍树,而且钱粮也不是广宁守备府来出,而是由辽东巡抚衙门出。”

  闻言,孙传庭挥了挥手示意道。

  “我曾听孙巡抚有言,辽东在册百姓两百四十余万,实际应该在三百万往上,即便是辽东各衙门在招募人丁开垦田亩,但进度还是非常的缓慢。”

  “仅以沈阳为例,周边地域虽然平摊,利于屯耕。但森林密布,短时间内根本就难以开发出充足的田亩。”

  说着,孙传庭的脸上满是无语。

  他以前在河南的商丘做知县,那地方早就被历朝历代给开发成熟了,目前处于一个人多地少,想开发耕地都没地方去,闲的他把县里的壮丁聚起来玩练兵。

  但辽东呢,地方有,人少,但根本开发不出来。

  如今的辽东,面临着后世西方殖民地初期的问题:想开发种植园,需要先伐木,但伐木累。

  “我路过沈阳时,曾见到过辽东的屯田卫所军,他们现在也仅仅能将被抛荒的土地给耕种了,剩下的时间都在砍树。”

首节上一节347/48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