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大明朕做主 第316节

  “他们托人屡次请求,是否可以让左光斗停止带人屯田,或者租赁他们的田亩,待到守收成分于他们财货。”

  “。。。”

  听着毕自严的话,朱由校眉头皱了起来,思索了好久之后,方才嗤笑出来。

  “这不就是不想干活还想有钱拿吗?”

  左光斗屯田,是按人分配,屯田结束后,一人二十亩,多的算作皇庄。

  而西山厂那边挖煤,则是按劳分配,背多少煤,拿多少工钱。

  现在,京畿地区的佃户们又提出了另外一个分配方式。

  按资分配。

  “上好的田地荒废,作孽啊。”

  “好逸恶劳,让锦衣卫出动,直接夺了他们的田,朝廷雇人耕种。”

  “陛下。”

  听到皇帝的话,毕自严叹了口气,颇为无奈。

  对于荒废田亩这事,毕自严也很反感,但还没反感道让人直接夺人家产的地步。

  皇帝严刑峻法,他不反对。

  毕竟任何时候,想要变法就免不了要流血。

  但你就算变法,也要遵守法律框架,而不是一顿乱杀。

  商鞅变法强秦,最终作法自毙。

  王莽新法改制,天下大乱。

  王安石鼎故革新,一地鸡毛。

  张居正变法强国,最终身死法灭。

  如何才能成功的变法,毕自严是有过思考。

  皇帝严刑峻法,是有利于新政的。

  但你拿着刀子这么对士绅豪右下手,反而不以利新政。

  “龚遂治渤海,虞诩治朝歌。”

  看着皇帝,毕自严说出了两个很陌生的名字。

  “龚遂,西汉名臣也。”

  “虞诩,东汉名臣也。”

  作为大明的进士,毕自严对于各路史书读的都很熟,当即给皇帝讲起了两人的事情。

  两个人能青史留名,主要的功劳都是平定叛乱,于国有功。

  而不同点在于,龚遂平贼用德,虞诩平贼用术。

  所谓的德,就是感化,用个人魅力。

  而所谓的术,就是招募了一百多的犯罪之人,前去加入叛军,鼓动叛军劫掠,然后自己提前设伏。同时又让裁缝给叛军做衣服的时候,在衣服上缝上红色标记,叛军如果上街,官府一抓一个准儿。

  这两个人,都很厉害,都是一时人杰。

  毕自严此时说这两人的意思很明白,要在这两人的方式中做出一个平衡。

  过右则愚,非良政,岂可委以重任。

  过左则戾,失宽仁,岂可长久施行。

  “陛下为天子至尊,天下百姓,俱是陛下臣民。”

  “治国之道,应以德为本、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以乐为和;以法为分,以名为表、以参为验、以稽为决,其数一二三四是也,百官以此相齿;以事为常,以衣食为主,蕃息畜藏。”

  毕自严说的话,并不是出自儒家书籍,而是出于《庄子天下》。

  以道德为根本,用仁慈来布施恩惠,用道义来分清事理,用礼义来规范行为,用音乐来调理性情。依照法规确定职份,遵从名分确立标准,反复比较求得验证,凭借考察作出决策,就象点数一二三四一样历历分别,各种官吏都以此相互就位。把各种职业固定下来,把农桑事务摆上重要位置,注意繁衍生息和蓄积储藏。

  毕自严的这话,翻译过来就是,国家政事,不光有打打杀杀,还有人情世故。

  治理国家的八个法门:德、仁、义、礼、乐、法、名、参、稽,缺一不可。

  “道理是好道理,但有的人就是不讲道理。”

  听着毕自严的讲述,朱由校思索了一会儿后,摇着头道。

  “《论语阳货》篇有言:乡原,德之贼也。”

  “有的人啊,他满嘴的仁义道德,背地里却是一肚子的男娼女盗”

  “这种人,要如何处理呢?”(本章完)

第318章 蓟镇急报

  “回陛下,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看着皇帝,毕自严出声道。

  “只要大明朝纲不乱,他们就成不了什么事。”

  “朝纲。”

  闻言,朱由校顿了一下,而后了然的点了点头。

  朝纲是什么。

  朝纲是朝廷所订下的法度纲领,是大明朝廷前进的方向。

  只要皇帝对朝政的发展有一个具体的方向,那么乡愿就成不了气候。

  “陛下所虑,其实陛下心中早已有了答案。”

  看着思虑的皇帝,毕自严接着说道。

  “所谓士绅豪右,无非就是一个个有权有势之家,拢聚、遮蔽了一批富农,盘剥民力。”

  “如今陛下做的就很好,令锦衣卫抓盗贼,捕地痞,开官场,存贫民,给了百姓们一条活路,断了士绅豪右伸出的手。”

  “待新政铺展至天下,乡官设立,就会断了士绅豪右对富农的遮蔽。”

  “到了那时,士绅豪右继续庇护富户,那些富户又如何敢再擅动呢?”

  “至于土地荒废之事,那可都是常田。”

  说着,毕自严捋了捋自己的胡子,看向皇帝。

  “陛下能说出劳动创造价值,想来已经有了打算。”

  “哈哈。”

  听到毕自严的话,朱由校轻笑着摇了摇头。

  “土地嘛,无人耕种就荒废了,创造不出价值。不过,这常田若是荒了,朝廷还是要征税的。”

  说着,朱由校的眼睛中闪过一丝寒芒。

  田荒了就不用交税了吗?做梦呢。

  听到皇帝的话,毕自严心里不由的叹气一声。

  皇帝性格有点太过于刚直了。

  “臣在陕西时发现,百姓若离了士绅豪右,能活的很好。”

  “而士绅豪右若是离了百姓,反而会活不下去。”

  “如今顺天府夏粮已毕,顺天府的各乡官们正带着各里的里正,组织农户开垦荒田。”

  “有什么缺少的?”

  闻言,朱由校点了点头问道。

  “前番,袁世振请求给乡警配军兵后,董应举又拿出顺天府的钱粮,向石景厂订购了一批铁质的农具,非常的耐用。”

  “现在主要就是缺少牲口,若是每里都有一头牛,那荒地的开垦就能很快了。”

  “每里给一头牛?”

  闻言,朱由校皱了皱眉头,一头牛一天能耕多少的地?

  五十亩?生产队的驴都不敢这么用。

  看着毕自严,朱由校说出了自己的疑惑。

  “为什么不多给几头呢?朕从内帑出银子。”

  “哎。”

  闻言,毕自严叹了口气,摇头道。

  “陛下,国帑不丰,内帑的银子也不能乱用。”

  “若是每里给两头牛,那京城里的老爷们,就人人都能吃牛肉了。”

  “吃牛肉。。”

  琢磨了一下毕自严的话后,朱由校了然的点了点头。

  什么东西都不能多,多了就容易滋生贪污。

  摆了摆手,朱由校不再说从内帑出银子给买牛的事。

  “报!”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小黄门气喘吁吁的进到御书房,跪在地上到。

  “接蓟州参赞军务李进塘报!察哈尔部首领林丹汗,趁秋高马肥,纠集两万兵马,意图犯边,其已至古北口外四十里的白马川。”

  “嗯?!”

  听到小黄门的奏报,朱由校和毕自严对视了一眼后,同时脑门上漂出了几个问号。

  “塘报。”

  从小黄门的手中接过塘报看了两眼后,朱由校就将其递给了毕自严。

  林丹汗犯边,这厮疯了?

  “陛下,不对啊。”

  翻看了几眼塘报后,毕自严对皇帝道。

  “哪儿不对?”

  “这封塘报是蓟州参赞军务李进塘报,既无蓟辽总督文球之印,也无总兵官许世臣之印。”

  “这是参赞军务李进自己禀报的。”

  “第二,自洪武初,各边镇建制夜不收,两百年间,其人深入虏营探听情报。夜不收的塘报历来为八百里加急送入兵部,但现在兵部并未收到夜不收塘报。”

  说着,毕自严提振精神道。

首节上一节316/48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