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大明朕做主 第291节

  箱子最上层放着一串钥匙,钥匙下面的居然是铁锭。

  “这。。这是怎么回事?!”

  伸出手指着箱子,韩脸上的表情可谓是惊骇无比。

  其他的朝臣们表情也差不多。

  第一箱里混有铁锭,这是在打皇帝的脸!

  “这是朕让人放的。”

  转头撇了眼韩,朱由校淡淡的道。

  “每个箱子里都是铁锭和银锭混运,具体每个箱子里的数额,只有中间的账册里有明记。”

  “臣失态。”

  听到皇帝的话,韩微微一楞,而后抬手到。

  在场的那个不是人精,瞬间就明白了皇帝此举的意思。

  “开剩下的箱子吧。”

  “是!”

  听到了皇帝的话,在场的衙役连忙拿出甲字号的那串钥匙,按照钥匙上的贴条,去开对应的箱子。

  只有一把八百里加急送入京师的钥匙能打开甲字箱,其他的钥匙,都交替的锁在押运箱中。

  随着一个个箱子打开,一本总账被从箱子中翻了出来。

  随着文书开始点齐银两,在场的众多官员也算是对这银币在南直隶的盈利有了个了解。

  最终换回了一百四十万两白银,盈利五十多万两。

  这比南直隶一年的赋税都多了。

  “陛下。”

  站在皇帝的身侧,毕自严试探性的出声道。

  “能不能再将内帑银币的额度分一些给外廷?”

  国库不容易,进项太少,毕自严很是想通过兑换银币弄到银子,解决下财政问题。

  “免谈。”

  闻言,朱由校摆了摆手。

  “现在每月产出的银币,朕已经给了外廷七成,剩下的三成才换给朕的内帑。”

  “外廷要用银子,朕的内帑不用了?”

  说着,朱由校斜着眼睛看向毕自严。

  “这。。。”

  闻言,毕自严有些无奈,嘴喃喃了几下,没再说话。

  转头看向其他的衙门主官,朱由校出声问道。

  “朕听说,近日里,有不少衙门对毕师推行六册法颇有微词?”

  “。。。”

  听到皇帝的话,在场的诸部主官纷纷对视一眼,最终是兵部尚书黄克瓒出声道。

  “启奏陛下,其他衙门臣且不知,但兵部要往下面的各卫所分派这个六账法,恐怕会闹出动静来。”

  “怕什么,多大点儿事,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闻言,朱由校无所谓的挥了挥手。

  “不服的,尽管造反让朕看看。”

  听到皇帝的话,在场的官员们俱是脸色一变。

  虽然有了一次经筵,但皇帝依旧是那么的强硬,对毕自言依旧是那么的支持。

  “朕现在编练了四卫。”

  没有去看在场朝臣的脸色,朱由校双手做了一个扩胸动作,接着对在场的众人道。

  “豹韬卫去了辽东,虎骧卫去了凤阳,京中就剩下了虎贲卫和龙骧卫。”

  “朕很好奇,是不是有什么牛鬼蛇神敢跳出来,和朕比画比划,看谁的拳头更硬。”

  说着,朱由校对在场的众臣就是一个皇帝的扫视,再次表达了对毕自言的支持。

  他有对天下出重拳的资本。

  当年戚继光北上带着的戚家军,也就三千人,还没他手里的两卫人多呢。

  京中两卫,够他压制天下了。

  大明现在上下的矛盾已经积累的非常严重,根本就没那个时间去慢慢的疗毒,必须要下狠手。

  而且就算内地造反,想要平下去也简单一些,朝廷占据大义,剿抚并用。

  这个过程中,既能练出一支精兵,还能遴选出一批官吏。(本章完)

第291章 什么叫清流

  看着带着一群锦衣卫从龙营士卒浩荡而去的皇帝,一群朝廷高官聚在一起。

  “这陛下怎么张口比画比划,闭口看谁的拳头更硬。”

  有些摸不着头脑,孙如游开口道。

  “恐怕陛下巴不得有人造反呢。”

  闻言,工部尚书徐光启开口道。

  “四卫的那些个新兵,没上过战场见过血,说到底还是嫩了些。”

  “如果内地有人造反,刚好就用来练兵了。”

  “。。。”

  徐光启的话音落下,在场众人纷纷陷入了沉默。

  “陛下一直都在准备,准备大乱而后大治。”

  好一会儿,毕自严才开口到。

  “我等身为人臣,有助君分忧,安定天下之责,万不能让此等生灵涂炭之事发生。”

  “谨遵毕阁老教诲。”

  听到了毕自严的话,周应秋当即拱手道。

  “马屁精!”

  见到周应秋的样子,在场的不少人都不屑的对周应秋撇了撇嘴角。

  “南衙运回的银子,诸位都已经看过了,且回衙门办公吧。”

  就在众人心思纷纭之时,毕自严已经签完了入库堪合。

  事情办完了,你们还留着干嘛,打算偷了宝泉局吗?

  抬起头看了眼天上的太阳,毕自严嘴角流露出一抹笑意。

  皇帝,有一个明君之像,让他很是放心。

  迈着轻巧的步伐,毕自严上了马车就回了内阁。

  毕自严是个经年循吏,他的政治主张用皇帝的话说就是:实干兴邦,空谈误国。

  刚进了文渊阁,毕自严就看到内阁中书给他抱来了一大堆的奏章。

  翻开几本看了看,毕自严的眉头就皱了起来。

  这些个奏疏不是弹劾他,需要他避嫌的。

  这些都是想要搭救三个被送去辽东转运司的言官的。

  两天时间,足够京中的官员们勾连了。

  三个言官上书弹劾杨镐,紧接着就让送到辽东转运司了,后面还有毕自严推出的言事辽东任职大礼包,大明的言官清流们没意见才怪了。

  这要是形成惯例,以后再想要掀起舆论风力,就真的要三思而后行了。

  翻开一本奏疏,毕自严就看了起来。

  礼科给事中暴谦贞的奏本:

  阁臣者,陛下之肱骨也。言官者,天子之耳目也。

  太祖有言,凡大臣奸邪、小人构党、作威福乱政者,劾。

  今陛下重肱骨而轻耳目,言官行本职而遭贬斥,乃弃本用边之举。他日虽国家有大利害、朝廷有大奸邪,谁肯进逆耳之言,以正朝纲。

  暴谦贞奏本通篇的意思就是,大臣是国家的肱骨,言官是国家的耳目。朝廷养着言官的目的就是弹劾朝廷里的大臣,培养他们的刚正直谏不畏强权之气。

  现在这三人做了自己本职工作而被贬斥,太过于冤枉,应该宽恕他们。只有这样,今后言官们才会遇到事情而不退缩。

  若是因为弹劾皇帝的肱骨大臣而被贬斥,恐怕就会让言官们丧了胸中的正气,以后朝中出了奸佞就不敢说话了。

  看了好一会儿,毕自严拿出一张浮票,没有进行票拟,直接夹在了奏本里。

  这件事上,他,或者说内阁不好拟票。

  这件事,内阁不好拟票。

  一连看了好几本奏章,意思都和这个差不多,不能将言官发配到地方为官,特别是辽东这种苦寒之地。

  皱着眉头思索了一会儿后,毕自严令人将这些奏本装箱,令人整体送去了司礼监。

  看着离去的内阁中书,毕自严皱着眉头思索了一会儿后,拿出自己的朝服,进西苑。

  这件事还是要和皇帝说一说的。

  在西苑外下了马车,递了拜帖后,毕自严就被卫士引着进了西苑。

  然后,毕自严就惊讶的发现,今天虎贲卫的士卒们没有在训练,而是在劳动。

  “这是在做什么?”

  看着士卒一筐一筐的抬走一种奇怪的作物,毕自严有些好奇的向身侧的刘时敏问道。

  “做粉条。”

  闻言,刘时敏当即就回答了一句。

  当来到万寿宫前时,毕自严就一脸惊讶的看着皇帝一家人。

  皇后在煮粉条,小贵妃在从旁帮忙。

  而皇帝呢,正端着碗粉条坐在小马扎上吃的香甜。

  “臣毕自严恭请圣安。”

首节上一节291/48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