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流风面露震惊之色。
这可是儒家先生和大儒才有的东西啊!
年轻一辈能修出浩然之气,基本都名声鹊起,没有一个人是默默无闻之辈。
没想到眼前这个平平无奇地龙傲天,居然还有如此不凡的一面。
“此女本事不凡啊!”
郑渊心头却是一惊。
自己早在三年前就修出了浩然之气,此事知道的人极少,也极少在人前显露。
更何况出宫前他已经用灵雾‘无相’将身上的气息给隐藏起来,却没想到敖还是能将其一眼看穿。
就在郑渊犹豫着如何回答时,他眼前却出现了两行金字。
【契机已现:贤文!】
【参加铜雀台文试,可将‘帝兆’升至翠绿,丰,品阶!】
…
“看来公子是瞧不起我们姐弟二人,才故意说的这些冠冕堂皇的话……”
敖叹了口气,显得失望至极。
接着,她长袖一甩,转身对楚流风道:“罢了,我们走。”
楚流风听得一愣一愣的,见敖要走,也只能快步跟上。
“且慢!”
郑渊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敖脚步一顿,嘴角勾勒起一抹迷人的微笑,转过身看向郑渊:“怎么,龙公子改变主意了?”
“在下愿意一试,不过只能尽力而为,成与不成,就只看天意了。”郑渊没有把话说太满,以免误人误己。
“公子有这份心便好。”敖心中暗自得意。
“龙兄,文试马上就要开始,未免错失良机,咱们还是快快前去吧。”楚流风热情的招呼郑渊,好似多年老友。
“请!”
郑渊在前面带路。
几人步伐匆匆,没多久就到达了高台之下。
此时的铜雀台底下已是人满为患。
十余名太学阁的官员布置现场,并维持着秩序。
参加比试的才子才女形成各自的圈子,相互讨论着什么。
其中最受人关注的,是一名身着粉衫的女子。
此女雪肤玉肌,身段妖娆,青丝盘成凤云鬓,腰肢悬挂蝴蝶金铃,容颜堪称祸国殃民,随意间的一颦一笑,就让周身男子为之痴迷、陶醉。
在场名门望族以及世家公子众多,不过面对粉衫女子,似乎都没能展现出应有的底蕴。
反而多数都是面露谄媚,讨好的意味。
不过所有人都是见怪不怪,理所应当的样子。
因为粉衫女子正是当朝太师的孙女,被称为‘媚骨妩态怜人心,颦笑倾城颜忘魂’的闻幽蝶!
“小蝶,待会你可要拔的头筹,第一个上场啊!”一名绿衣少女走至闻幽蝶身旁,笑着说道。
“周芸姐,文试之题未开,一时半会间,谁人能写出足以登台的词文来?”闻幽蝶做出一副伤脑筋的模样。
“别人或许不行,但你这个才思敏捷,学识冠绝天华的才女定是可以的。”周芸轻笑道。
“做文需得心无杂念,若是争强好胜,仓促之间可做不出什么好文。”闻幽蝶微微摇头。
显然她并不想因为拔头筹,让自己的文词失去应有的色彩。
“算算时辰,题目也该开始了吧。”
周芸看向皇宫方向。
现在只待宫墙那边第一声烟花响起,文试便就开始了。
而此时,一阵骚乱从人群中传来。
只见两名气质不凡的公子与一名蓝发绝色女子向高台走来。
“这便是新建的高台?”
敖仰着头赞道:“远看不觉磅礴,离近才知恢弘!”
“此台怕是费了不少金银,整个丰平界,也只有天华才有这样的底蕴可供挥霍了。”楚流风咂咂嘴,脸上颇有羡慕之意。
郑渊在旁听得二人赞美,心中自然是舒爽无比。
此台是他父皇在五年前敕令建造的项目,所耗的金银几乎抵得上天华皇朝半年的税收了。
只可惜他老爹无福享受,等不到高台竣工就撒手人寰,只留郑渊唏嘘不已。
“公子也是来参加文试的?”一名太学阁的白面儒生上前询问。
“不错。”
郑渊点了点头,指向身旁的楚流风和敖说道:“他们二位是我的朋友,只是在旁观试。”
“那公子可要加油了,只要做出‘下品’文章,就可携带两名亲友上台观景。”白面儒生笑道。
“下品文章?”
敖奇怪道:“为何文章还分品级?”
“姑娘有所不知,词文一道本就庞杂,若不分级,一般人如何分辨好坏。”白面儒生解释道:“文词共分五品,分别是:凡品、下品,中品、上品、极品以及超出品阶的传世文章。”
“每个品级的文词亦可带不同数量的亲友上台。”
听得解释后敖恍然,接着道了声谢。
啾!
此时,皇宫方向传来了一声烟花的炸响。
一瞬间,现场沸腾。
文试,开始了!
第48章 《圣庆上元观台有感》
太学阁众文所在的平台处摆着一张长桌,桌面上放置着上好的笔墨纸砚。
“时辰已到,比试开始,本次文试题目正是我身后这座铜雀台,诗词歌赋,文章判词皆不限制。”
主持本次文试的人,是太学阁副阁老严旭。
严旭站起身扫视了一圈,满脸和蔼地说道:“在场的哪位后生要先来拔个头筹?”
题目既出,自然是不能冷场。
在场有不少人事先已经猜到题目,所以早就在腹中拟好了词文,就等这一刻大出风头。
“我来!”
“洪某先来!”
“此事舍吾其谁!”
一连数人出言,都不愿放过这个一展才华的机会。
严旭的目光在一名年轻公子稚嫩的面容上掠过,点名道:“你先来吧。”
“是!”
年轻公子姓萧,在京都的文坛圈子里颇有才气。
当被点名第一个上场时,他明显激动了一下,在身旁几位同行的朋友鼓舞中缓缓走上台阶。
“学生萧,为此台做了一副对词,请诸君欣赏。”
萧拿起狼毫在砚台上沾了点墨水,接着小心翼翼地落笔于白纸。
很快,两句龙飞凤舞的对词便显露于人前。
“青台遥风远长啸。”
“巨座盖地镇天都。”
【横批:天岳高台】
这对词句一出,现场立马响起了滔滔不绝的称赞。
就连太学阁负责文试的诸多儒生也面露惊奇。
“好对词!好对词啊!”
严旭呵呵一笑。
他与身旁几位同为评判的文士商讨过后,给了个‘中品’文词的评价。
“献丑了!”
萧微微一笑,向一旁的几名朋友走去,不过几人并没有急着走,而是待在原地继续观看接下来的比试。
“这天华京都不愧是人杰地灵之地,随便出一人便有如此文量!”敖随口称赞道。
“我倒是有些期待龙兄弟待会的文词会是如何。”楚流风轻笑道。
“楚兄可莫要抱太大希望。”郑渊摇头苦笑。
“此地众多文士,也只有寥寥数人修出了浩然之气,龙公子只要不是有意藏拙,定能一鸣惊人!”敖眸中闪着淡蓝色的微光,在场中扫视了一圈。
“但愿如此……”郑渊其实并不想太出风头。
不过被身旁的蓝发女子这么一说,他不拿出点真本事可能还真糊弄不过去。
“学生黄启,做观台文一篇,请诸位鉴赏。”又一名白衣儒生上台写文。
他气质从容不迫,并没有之前那人的青涩。
相比于萧的对词,黄启的文章难度显然更大。
不过他所在团体的朋友都一脸淡然,并没有显出出丝毫担忧,似乎都对黄启的文学造诣笃信不疑。
黄启在桌案上重新拿起一支毛笔,在白纸上缓缓写下自己早已拟好的文章。
“圣庆春元,风寒如肃,神都之东,高台矗云,华君谕召,显臣……”
这篇文章共有五十六字,言简意赅,笔墨流畅。
纵使围观之人多为百姓,也能看懂其蕴含之意。
所以,当黄启停笔的那一刻,所有人都鼓起热烈的掌声。
“好文!真是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