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工业巨 第83节

  “没有了北非和中东的输血,欧洲只会越来越弱。”

  “不过五年,我大明便能够以最小的兵力限制住整个欧洲。”

  看着朱标自信的模样,朱元璋嗤笑一声:“想法挺好,可是这老话说得好,狗急了还跳墙,欧洲人没开化,但是不代表蠢。”

  “他们现在刚从蒙元西征和鼠疫的余波中挺过来,虽然国力虚弱,但是也因为死亡,让他们知道了人生的可贵。”

  “而人从宗教中走出,就是觉醒的第一步,不能太过大意。”

  朱标漠然点头,显然是对于朱元璋的话听了,但是没有完全听进去。

  也不怪朱标这么想,主要是装备的代差太大了!

  不说张天赐影响下研究出的这些武器,单单说是洪武初年使用的武器装备,就足以碾压此时此刻的欧洲。

  毕竟欧洲现在只有最古老最原始的火炮,射程连弓箭都比不上,又拿什么和大明当年攻城时使用的火炮相比?

  看着朱标这副态度,朱元璋微微摇头。

  跟张天赐学了这么久,眼界倒是开阔了,但是傲气也上来了,估计只有岁月才能慢慢磨平朱标身上的棱角了。

  “前期还是先以倾销为主吧,这高炉的经验被做瓷器的那些世家也学了去,现在大明市面上的瓷器是越来越便宜。”

  “两个月后致远号下海,除了护卫舰队之外,再带几艘商船过去。”

  “正好把咱生产的瓷器、茶叶都卖一卖。”

  “对了,在带一堆兵部淘汰下来的冷兵器过去,留着也是留着,赚点钱还能充当军费。”

  朱标一脸懵逼的指着自己:“父皇,这事都交给我了?这不应该是您负责的吗?”

  朱元璋头也没抬,只是斜眼瞥了朱标一眼:“要不你来批奏折,我去忙活水军远洋?”

  朱标先是尴尬一笑,随后作揖说道:“这奏折还是父皇您来吧,还是负责水军更有意思。”

  “那什么,父皇您先忙,儿臣这就忙去了。”

  说完,朱标便立刻跑出了御书房。

  朱元璋在后面咧嘴一笑,对着朱标笑骂一句:“小兔崽子,批奏折有那么枯燥吗。”

  科学院内部。

  张天赐和周恒、王威二人正在商讨,斜轧式无缝钢管制造设备要怎么设计。

  所谓斜轧式,便是因为其中有三辊斜轧管机,通过使用锥形轧辊对实心管坯进行穿孔。

  然后在穿孔的过程中,管坯会围绕中心线转动,同时受到轧辊和顶头的作用,完成管坯中心的穿孔。

  完成穿孔后,管坯会与轧管产生连轧的关系,进一步完成无缝钢管的轧制延伸。

  在这个过程中,负责斜轧操作的三辊斜轧管机,是设备上最重要的部位。

  当然同样的,重要性也带来了复杂性,对于此时此刻的大明来说,能生产出一台较为原始的斜轧式无缝钢管生产设备,也算极为困难的挑战。

  这和蒸汽机完全不是同一个制造难度。

  本来张天赐也邀请了陶成道来一起研究,但是陶成道对这个没什么兴趣,而是自顾自沉迷在工业机床的设计中。

  张天赐无奈,只能带着周恒和王威两个小年轻一起研究。

  为了保证斜轧机的动力,那不太靠谱的马达电机是暂时用不上。

  毕竟制造精度和工艺摆在那,想要适应这种大功力的设备,只能用现在傻大粗黑的蒸汽机直连。

  看着最后设计出的设计图,张天赐啧啧称奇。

  要是自己此时此刻就离开了大明,恐怕大明真的会成为一个“蒸汽文明”。

  不过单单是设计图纸,只是机械装备设计的第一步。

  下一步还有选材,选材之后还有实验,实验之后还有修改和再次实验。

  一套流程走下来,最快最快也要半年时间,如果出一点小问题,两三年都有可能。

  “看来老朱需要的步枪是没办法尽快给他搞到了。”张天赐看着复杂的图纸,叹气一声,为赵铁的头发感到悲哀。

  周恒则站在张天赐身旁啧啧称奇:“这可比那些东西都要复杂多了,也不知道以现在的工艺能不能制造出来的。”

  王威则表现的一点都不担心:“怕什么,人手就是最精密的仪器,实在不行就全套手搓出来。”

  张天赐一脸无语看向王威,心想你这是什么西方矮人科技,一切源于手搓是吧。

  不过王威有一点说的还真没错,最起码现在这个时代,手工的精度比机器不知道要强多少。

  当然了,也更费钱就是了,毕竟一个大师级匠人可不是那么好请的。

  张天赐看向周恒和王威:“别闹了,你们想办法先搞一个概念机出来,进行初步的实验,验证可行之后在进行真机生产。”

  “正好,无论是三辊轧机还是管胚,都需要高强度的材料。我去和冶铁部说一下,让他们看看能不能搞出需要的材料。”

  安排完工作,张天赐转身向冶铁部走去。

  王威在后面小声对周恒吐槽道:“刚被工部和陶师傅祸祸完,就要被张祭酒在祸祸一遍。”

  “这冶铁部的赵老爷子还真是倒了霉了。”

第155章 忆元庭往昔

  赵铁一脸不可置信的表情看向张天赐:“什么?还要新材料?要带钨的优质钢?张祭酒,你看看我这脑袋像不像钨?”

  “这新材料哪是那么容易就能搞出来的,单单是为了验证单质钼,都不知道废了多少炉子,后面熔点更高我们到现在都没办法验证。”

  “搞不了,现在冶铁部的炉子承受不了那么高的温度。”

  赵铁连忙摆手推脱,心想别人把他当做万能的就算了,怎么张祭酒还能提出这么离谱的要求?

  还要给钢掺钨?你看我赵铁像不像钨?要不把我赵铁扔到炉子里炼了吧。

  张天赐见赵铁这么激动,只是笑呵呵的说道:“别激动别激动,知道你这几天被陶成道和工部搞烦了,我这不是来帮你么。”

  “耐火砖这次咱们直接整个大的,你看耐火砖需要的材料都给你整理出来了,炉子的大概结构也给你画了个草图。”

  “硅石、石英、硅藻土、蜡石、粘土、铝矾土,这些大致的材料都给你列出来了,接下来就要靠你自己实验就行了。”

  “再说了,现在都什么年代了,放弃落后的煤炭,我让化学部配合你,直接给你配个富氧材料,做你新炉子的燃料怎么样!”

  赵铁原本嘴边拒绝的话,在听到张天赐的条件之后,硬是没办法继续说出口。

  这也太香了!

  张祭酒啊,你有好东西终于想到我们冶铁部了!呜呜呜,我们好惨啊。

  机械部有各种各样新发明,化学部也有各种各样的新配方。

  新来的农业部也有大道之术,就连太医院都有神奇的显微镜。

  今天这【张祭酒的恩赐】,终于轮到我冶铁部了!

  我看哪个部门还敢嘲笑我冶铁部停滞不前!再说这话直接扔进炉子里,就当给做高碳钢了。

  “张祭酒,你放心,赵某定不负陛下和祭酒期望!”

  看着赵铁笑呵呵的表情,张天赐也是感到一阵心虚,这耐火砖需要使用的材料也是张天赐从脑子里抄来的。

  具体的含量也是要慢慢实验才能确定,至于后世那些资料靠不靠谱,张天赐自己也不确定。

  不过既然有了大概的方向,想来研究起来一定比盲人摸象更方便很多,毕竟冶铁部那么多人呢,总能搞出一点有用的东西吧?

  张天赐这边一直忙着安排科学院的事,朱元璋这边对孔家的监视也没停止。

  孔家目前已经研究出了初代的蒸汽机,这倒是让朱元璋感到很奇怪。

  蒋查到的消息,八大商暗害孔家只不过想以对方偷偷研究蒸汽机这个名头去暗害,可不是真想把蒸汽机给出去。

  既然八大商给的图纸是错误的,那孔家又是怎么研究出能正常运转的蒸汽机的?

  这仔细一查,发现居然是一个天才铁匠发现了蒸汽机的图纸有问题,自己改一改,给改造能用了。

  得知民间有这样有才能的人,朱元璋那是立刻就让蒋去抓人。

  结果头一天下的命令,第二天人就带来了。

  这一问才知道,这孔喜文不相信铁匠师徒的改造,又限制三天之内必须出成果,这对师徒俩一想,这不是为难人嘛。

  图纸都是错的,我怎么给你做,告诉你错在哪你还不信。

  无奈之下,师徒俩只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改造,然后在外面套个壳子,让他们暂时发现不了自己的改动。

  老铁匠深知,这纸是包不住火的。

  便在造完当天,连夜带着徒弟往应天跑。

  结果这边刚到应天,就被朱元璋给抓了,当时吓的老铁匠连连磕头,只希望能饶过自己这小徒弟一命,自己愿意为这事负责。

  朱元璋对于这两个边缘的小角色没什么兴趣,属于一种杀了放了都无所谓的态度。

  不过朱元璋转念一想,张天赐没事就和他要人,听的多了也觉得烦了。

  那就把这对铁匠师徒送到科学院吧,都能在假图纸的基础上研究出真东西,这天赋应该也算满足张天赐的要求。

  不过这俩人毕竟是外人,不能像主动投奔来的那样管理松懈。

  先看看二人是什么态度,朱元璋好再做打算。

  “你俩给那孔家做工,收了多少银子?”

  打听打听二人收了多少银子,到时候好吓唬这二人,让这师徒俩给自己卖命。

  “启禀皇上,小的没收银子,那孔家家主只给了小的和徒弟,一人一块雕刻了孔圣人容貌的木牌。”

  “孔家家主说,这木牌值千金,是赏赐给小的。”

  “小的也不信这东西值千金,只是小的着急逃命,也就没和那孔家家主争论,收了之后便收拾家当,然后就跑到应天来了。”

  朱元璋一挑眉毛,没想到居然一两银子都没收?那这还怎么吓唬?

  或者……威逼不行,可以试一试利诱?

  “没想到这孔家的家主这么无良,连老百姓的银子都克扣。”

  “那不如这样吧,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你二人待罪为朝廷干活,每个月领正常一半的工钱。”

  “等你们二人赎清了罪孽,向朝廷证明了自己的忠诚,便入正常的从九品匠人官职如何?”

  铁匠师徒在听到朱元璋这个条件之后,相互对视了一眼。

  还有这好事?这不是天上掉馅饼嘛?一转眼自己从朝不保夕的阶下囚,变成吃皇粮的铁匠了?

  因为各式机械的诞生,虽然还没有普及到民间,但是在商界和政界中,技术工人的地位已经越来越高。

  毕竟无论是蒸汽机还是火车,又或者蒸汽船的维护保养,迭代进化都需要这群技术工人。

  虽然暂时这些技术工人的地位还是不高,但是和之前匠户制度下的匠人比,现在的技术工人已经够幸福了。

  铁匠师徒连连点头答应下来,朱元璋见二人答应,便让太监带二人到科学院去报到。

  搞定了两个边缘的小人物,朱元璋又想起小时候。

  如果那时候元庭但凡靠谱一点,不要乱发纸币也别让地主剥削的太狠,他朱元璋也不会有今天。

首节上一节83/1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