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工业巨 第82节

  没有锦衣卫,没有诏狱,甚至连交叉审问都没有。

  只是为了防止再次泄密,将整个科学院围了起来而已。

  但是如果从这群科研人员的视角来看,那这件事就不一样了。

  他们现在是科研人员,但是曾经也不过是普通的地主、道士、铁匠、农民。

  所以,哪怕朝廷只是传过来一点点风吹草动,这群曾经大明社会中最底层的人,依然会被吓的胆战心惊。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去看,上次大清洗的时候,这群科研人员居然敢于集体上书,为张天赐请求宽恕。

  这是不是也说明张天赐在他们心中,也是有一定地位的?

  想到这,张天赐又觉得心头一暖。

  不过对于内部叛徒这件事,张天赐也是束手无策。

  毕竟张天赐不是神仙,也不是名侦探,不可能做到什么都会。

  尤其是张天赐要面对的,还是共同工作两年多的同僚,张天赐就算铁石心肠,也没办法狠心去审讯他们。

  下不去手的原因也很简单,每次张天赐看到科学院的科研人员,总是会带入到后世那些在吃苦受累环境中,帮助祖国赶超英美的科学家。

  有这么一层光环套在他们身上,张天赐怎么可能狠下心去想那些毒计去算计他们?

  既想不出好办法,又下不去狠心,索性张天赐直接来一招鸵鸟埋沙,叛徒的事就让朱元璋去想办法吧,反正张天赐是不打算再去掺和。

  与其担心这担心那,不如看看出门十日,道陶成道又在研究什么。

  作为大明科学院内思想最跳脱又是最固执的科研人员,陶成道对一切和飞行有关的东西,他是都想研究个通透。

  对于这种做法,张天赐也不能说不好,毕竟飞机上的精细化学科分工,那也是一战才开始正规化的分工。

  而一战开始之前,那飞机是百花齐放,什么样天马行空的想法都有。

  以现在的水平来看,让陶成道一个人挑起整个飞行界的大梁,完全没问题。

  但是也不能说陶成道这么想就一点问题都没有,毕竟陶成道是个完美主义者啊!

  也正是陶成道因为完美主义的性格,他现在实在忍受不了飞机上零件的不精准,忍受不了凑活凑合的想法,便又一股脑扎到机床的研究上去了。

  实际上莱特飞机上的零件也不见得有多精准,毕竟那一架飞机是这兄弟俩自己手搓出来的,很多螺丝都是大的大小的小,主打一个不掉就行。

  可是在陶成道看来,既然已经确定了自己的飞机能上天,那就要开始追求完美。

  张天赐看着又跳到别个行业的陶成道,最后也只是叹息一声,没有多劝。

  毕竟陶成道现在研究的可是誉有“工业母机”的机床!

  张天赐虽然在机床这方面只给出了一个概念,但是张天赐当时主要想的是,没有几年估计到不了这一步。

  先把最重要的蒸汽机、发电机等设备研发出来,然后他们自然会因为精度问题开始研究提高精度的办法。

  只是没想到,陶成道对飞行这么执着,执着要上天,执着要完美。

  看着陶成道盯着自己制造的,傻大粗黑的机床,张天赐怎么也没办法把这玩意带入到后世的精雕机床上。

  陶成道目前在研究的,主要是用来做螺纹和拉膛线的膛床,属于是早古机床中比较简单也比较重要的一类机床。

  “想什么呢?”张天赐见到陶成道一直盯着自己制作的“大宝贝”不说话,便好奇的上前问道:“这不是挺好用的吗?还是蒸汽气缸驱动的,能做到这个程度很不错了。”

  陶成道则是摇摇头,叹息一声:“遇到了一个难题,我希望不止刀头能前后移动,固定端也能前后移动,这样运行起来能方便很多。”

  张天赐摇摇头:“不太靠谱,双端都能移动的话,那机械老化带来的精度下降怎么办?”

  “而且到时候老化零件的替换成本,也会比你现在的高太多。”

第153章 可惜,大明没有脱发补贴?

  陶成道看着刀头在两侧螺旋拉杆的帮助下,顺利的钻入钢管,顺滑的拉了一条膛线出来,反而皱紧了眉头。

  “我明明研究的是一个钻孔钻螺纹的,怎么这东西只能钻出膛线来?”陶成道有些不满的吐槽道。

  张天赐看着后面滋滋漏气的气缸,回头对陶成道安慰道:“没办法,你就将就用吧。在调整调整齿轮组,让变速快一些。”

  说着,张天赐拿起被钻出膛线的钢管。

  向内部一看,只见内部一条顺滑的膛线从头旋转至最后。

  唯一的缺点就是肉眼明显能看出,这膛线深浅不一,应该是刀头的材料问题。

  “去找冶铁部,让他们想办法把刀头的金属硬化一下,这膛线比手搓强,但是只强一点点,还不如之前的蒸汽往复拉刀呢。”

  陶成道一撇嘴:“要去你去,现在冶铁部乱的很,连正阳子没事都不去掺和了,我去只会被他们打出来。”

  张天赐听的一脸懵逼,自己只是离开了十天,又不是十年!这短短十天发生了什么?

  陶成道注意到张天赐的目光,轻咳一声:“其实也没什么。我就是让冶铁部帮我研究一种,比铝轻三分之二、比钢硬三分之二、耐高温耐腐蚀的新材料而已。”

  陶成道摊了摊手:“我打算给飞机机体换个更轻的材料,我这要求不算过分吧。”

  张天赐嘴角一抽。

  虽然自己不是材料学的高材生,但是我用屁股想都知道,你这要求可太过分了!

  比铝轻比钢强,还要耐磨耐腐蚀?你直接要太空电梯的纳米材料得了!

  要不要帮你去某点申请个金手指,就叫《搞科研给新材料系统》好不好。

  默默在心里吐槽,张天赐一脸无语的拍了拍陶成道的肩膀:“加油,我相信你。”

  陶成道的想象力是一绝,张天赐的拱火能力也是一绝。

  相信在张天赐的认可之下,陶成道一定会没事就去冶铁部,要一些一拍脑袋就想出来的乱七八糟的新材料。

  没事让老陶去搅和搅和,万一冶铁部的人信了,搞出了什么意想不到的新材料呢!

  那岂不是赚大发了。

  不过除了陶成道的无理要求,想来还有别的东西让冶铁部陷入困境,否则冶铁部也不会让正阳子都避之不及。

  将陶成道扔在一边,反正飞机上天不着急,多给他几年时间让陶成道自己发展也无所谓。

  但是冶铁部可是至关重要,毕竟钢铁可是工业最重要的基石。

  你可以没有稀有元素,这样你的工业发展只能说是落后,但是如果你没有足够的钢铁,你想工业化都工业不起来。

  因为工作总是会蹦出火花,还带着高温等问题,整个冶铁部都被高耸的墙壁单独搁在一个区域内。

  整个科学院的布局,冶铁部占了三分之一,农业部占了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一才是化学部和机械部的。

  来到冶铁部里面,找到负责冶铁部的匠首赵铁。

  “赵大哥,最近冶铁部怎么样?”

  张天赐走到赵铁身旁,拍了拍赵铁的肩膀。

  赵铁不知道在想什么,一直皱着眉看着徒弟冶炼金属,突然被张天赐拍了一下肩膀,吓得差点回头就是一锤。

  “哎呦,张祭酒,你都快吓死我了。”

  “我这热的和沙漠似得,您没事来我这干啥。”

  张天赐看着赵铁差点抡到自己脑袋上的铁锤,暗道一声:好强的力量控制。

  摸了摸自己扑通扑通狂跳的心脏,没想到自己最濒临死亡的瞬间,居然是在自己的地盘上。

  摇了摇头,将脑海中的恐惧甩出去,张天赐轻咳一声板起脸来问道:“怎么,我堂堂祭酒,连你冶铁部都进不来了?”

  赵铁对张天赐是十分恭敬,连忙点头哈腰认错道歉。

  之前赵铁不过是一个军器局的匠首,后来张天赐觉得冶铁部难管,便把赵铁从军器局捞了过来。

  来了冶铁部之后,赵铁才知道原来这打铁也是一种享受。

  自己想打铁就打铁,不想打铁就不打铁,想怎么打铁就怎么打铁。

  没有每天要打多少箭头磨多少刀具的任务,赵铁的生活可以说是一下就充满了劲头。

  这要是一不小心得罪了张天赐这个大领导,被赶出了科学院,那赵铁自己不后悔,自家婆娘都能给他两个耳光。

  张天赐见赵铁这动作也太大了,眼看不拦着就要下跪的节奏,赶忙扶住赵铁的双臂:“不至于不至于,我就是听说你们冶铁部有了难处,便来问问你们是有什么难处。”

  赵铁一看张天赐这不打算追究,暗自松了口气,对张天赐说道:“害,还能有啥,就是无缝钢管的问题嘛。”

  “之前生产那两千支步枪用的无缝技术,都是用挤压法生产的。”

  “陛下觉得这步枪真好用,就和工部要求再生产一万把。工部也为难,那两千支找了四千多工人费了一个月才做了出来。”

  “当时为了做那些钢管,别说是应天,就是浙江和上海的工人也都调了过来。”

  “现在陛下要更多的步枪,工部就让我们想个更方便的无缝钢管生产办法。”

  说着,赵铁还摆了摆手:“为这个事我都愁了快半个月了,头发都快掉光了。”

  虽然古人都是长发,但是铁匠这行因为特殊性,头发最多也就是齐肩之后扎在头顶。

  张天赐看着赵铁逐渐上移的发际线,相信了赵铁说的话。

  确实,在愁半个月估计就秃顶了。

  现代工艺下的钢管,要么是挤压法要么是斜轧法。

  目前大明使用的无缝钢管技术还是比较麻烦的挤压法,即加热钢材之后直接通过机械将加热的钢棍穿过一根更坚硬的棒胚上,由此得到一根无缝钢管。

  而效率更快的斜轧法,那就需要机械部的参与研究了。

  “放心吧,赵铁,我会让机械部的周恒和王威帮你研究的。”

  赵铁愁苦着脸,无奈的点点头。

  看着赵铁已经能反光的额头,张天赐不由得有些心疼。

  可惜科学院没有所谓的脱发补贴,不然一定帮赵铁申请一份。

第154章 斜轧式钢管制造设备

  皇宫内,朱元璋看着朱标拿回来的合作文件,啧啧称奇后又叹息一声。

  “这世界上还真有出卖国家利益的统治者……好吧,前宋那些人和他们也差不多。”

  “不过标儿啊,你这也太善良了一些。”

  “就让他们出八万两的军费?那咱们不是得自己搭进去三分之二的军费?”

  “这买卖不合适啊。”

  朱标一脸无语的看着朱元璋,别只看军费啊,那葡萄牙领土你是一点没看到?

  转念一想,朱元璋不重视也很有道理,葡萄牙全境才多大个地方,也就一个大点的镇子。

  仔细想想,还是旁边的卡斯蒂利亚王国更香(方便描述,以后叫西班牙)。

  “不过也不算多亏,葡萄牙和西班牙这块地方作为跳板确实不错。”

  “上接欧洲下接北非,更是直接掌握直布罗陀海峡,直面地中海,可以说也算是个重要地带。”

  朱标点头称是,在一旁说道:“儿臣帮阿尔加维复国,正是出于这个原因考虑。”

  “只要拿下直布罗陀海峡和地中海,便能直接钳制住欧洲大部分国家。”

首节上一节82/1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