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工业巨 第5节

  入夜,毛骧亲自带着韩老写的汇报来见朱元璋。

  “陛下,韩总旗有新信来报。”

  毛骧紧张的咽了咽口水,心想张天赐今晚之后是死是活,就看陛下怎么想了。

  朱元璋接过韩老的汇报,先是看到“老朱”这个昵称,不由得咧嘴笑了笑“这臭小子,白天吓唬他一下,晚上回家还敢乱说。”

  “呵,看咱不找个由头扣他俸……禄……”说着说着,当朱元璋看到张天赐随口说和那些贵族皇帝撇清关系,反而和神农氏搭上关系的时候,朱元璋立刻坐直了腰板。

  “这小子,有点意思啊。”

  “嘶……似乎,也不是不行。”

  “去,把太子叫来!”

  太子,指的自然就是朱标。

  别看朱标今年才十七岁,但是朱标从开国的时候,就一直一边学习,一边和老朱一起学着怎么处理政策。

  万福接到了指令,立刻叫人去把太子请过来。

  朱标此时正看着资治通鉴,听到父皇叫自己到御书房后,立刻就动身前往。

  朱标今年十七,无论是身高还是样貌自然都是一顶一的翘楚,俊朗的外貌足以在后世的娱乐圈称得上一句顶流。

  来到御书房,朱元璋见朱标终于来了,赶忙将朱标叫到自己的身边:“标儿,快过来看看,你感觉这想法怎么样?”

  朱标接过密信,先是心中暗想,觉得这人对父皇居然如此的不尊重。

  随后在看到神农氏之后,立刻眼前一亮,又觉得这人确实是个人才。

  “父皇,这是何人?此人之思看似天马行空,细想却又真是可行,能想到这个方法,这可是个大才。”

  朱标激动的拉住朱元璋的衣袖,朱元璋哈哈大笑:“放心吧标儿,此子就在朝中,跑不了的。”

  朱标听闻张天赐就在朝中,顿时眼前一亮:“哦?父皇,此人是何官职,可有每日上朝?”

  朱元璋摇摇头:“上什么朝,一个九品的芝麻小官,在军器局干活呢。”

  “哦对了,那新式冶铁法,就是这小子发明的。”

  “今天晚些时候,咱还去看他一天都在做什么。这小子果然不老实,不仅在研究怎么提升官员的办事效率,还在研究怎么上天呢。”

  朱标听闻张天赐种种事件,不禁直接说道:“父皇,儿臣想见一见这位大才!”

  本以为朱元璋会答应,哪知道朱元璋摇了摇头:“不行,咱今天刚刚敲打了他一番,若是你明天再见他,莫不是让他以为得了皇家恩宠?”

  “都说骄兵悍将是祸源,这得了恩宠的臣子也容易起二心啊。”

  朱标听到父皇这么说,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继续要求。

  毕竟朱元璋说的也没错,大宋前尘就在不过百年之前,过于相信文臣,也不会带来什么好的结果。

  想到这,朱标叹息一声,心想这统治天下确实太难了,总是要在各方势力之间不断地找平衡。

第9章 速干墨水

  第二天一早,张天赐早早的便到了军器局,到了之后先是挑选了几张图纸,随后交给前来上工的工匠。

  这工匠名叫赵铁,除了是匠头之外,本身也是个打铁作兵的好手。

  “大人,您这……做不出来啊。”赵铁看了看手中的打字机图纸:“这其他的小零件还好说,可是这个六联滚筒的凸版没办法做,毕竟您要的又不是木头这些材料,而是要金属的材料。”

  “如果不在乎时间的话,有个三五年,应该能磨出来六联中的一个滚筒雕版。”

  听到赵铁这么说,张天赐直接呆愣在原地,赵铁见张天赐状态不对,便问道:“大人,您怎么了?”

  张天赐回过神,摇了摇头,对赵铁说了句:“没事。”随后便自己回了屋。

  回屋之后,张天赐看着自己画的图纸一直皱眉,心想自己有些好高骛远了。

  在这个鬼工球只能雕琢三五层的时代,让匠人一点一点刻出金属的雕版,那确实有点让人难以接受。

  但是除了金属,其他的材质又不能很好解决张天赐的问题。

  木头的太软,泥塑的易损,只有金属的才能保证这雕版的长久使用。

  而且,做这个雕版的成本也是极高,就算真找十个八个工匠,花个一年半载加工出来,也没办法直接大面积推广。

  这时副使韩玉成敲了敲门,进门之后见张天赐神情低落的低着头,不由得好奇问道:“大使,您这是怎么了?”

  昨晚他们都点卯下班,但是不知道有谁看到了朱元璋竟然亲自来见张天赐,听说还和张天赐聊了好一会。

  韩玉成是想了一夜,想着张天赐定然有过人的才能,保不齐就是被陛下相中,在这军器局只是为了磨炼而已,自己不能再向之前那样抱有敌意。

  张天赐对人情世故可以说是懂,但是没有完全懂,并没有注意到韩玉成态度转变。

  只是叹息一声,对韩玉成说道:“唉,让韩哥你见笑了。”

  “我这想着发明一个打字机,一炷香能打百字的那种,可惜图纸我都画出来了,但是却因为工艺太难,做一台很可能要三五年,乃至是七八年。”

  “这么高的成本……唉,不划算啊。”

  韩玉成好奇的接过图纸,左右看了看,笑着摇摇头:“张大使,别说我打击你。就算你这打字机搞出来,其实也用不了。”

  张天赐闻言疑惑,好奇的看向韩玉成:“哦?韩哥你发现了什么?我这图纸画的不好?”

  韩玉成摇摇头:“图纸我看不懂,所以有没有问题我也说不上来。”

  “我说你发明出来也用不了的原因很简单,墨水不行啊。”

  “莫说是古人,就算我们现在写个折子或者文书,一旦太长,都要后面的墨阴干后再折页继续写。”

  “我虽然不懂这机械,但是张大使您说你这机器的效率很高,那墨水干燥问题,又要怎么解决?”

  “而且您这印字的模板又这么小,墨字印上去,会胡成一团的。”

  听到韩玉成提出的问题,张天赐张大了嘴巴。

  是啊,墨水的问题自己都没解决,居然就想搞打字机,这不就是好大喜功嘛?

  到时候机器发明出来了,一给老朱展示,发现印出的都是墨点,自己要是当场不被老朱砍头,就算老朱是菩萨转世。

  那难道要自己先解决墨水?不过这墨水发明出来能有什么用?毕竟连打印机都没有……

  张天赐一拍桌子:“我想到了!报纸印刷!”

  “哎呀,韩哥,你可太厉害了,一句话就点明了我这东西的缺点在哪!对了韩哥,便宜的墨哪有,我想到个好办法!”

  韩玉成一脸懵逼的看向张天赐,不知道这人怎么一惊一乍的。

  不过韩玉成还是笑着解释道:“这你应该比我清楚啊。我们用的墨不都是杂造局给的吗?”

  张天赐激动的点头:“对,杂造局,这就麻烦韩哥你盯着点了,我这就去杂造局要墨。”

  看着风风火火跑出门的张天赐,韩玉成叹息一声,张天赐行为一点礼法都没有,要是被礼部或者言官看到了,又得被一顿痛批。

  果不其然,韩玉成的话就像是言出法随一样。

  第二天一早上早朝的时候,张天赐风风火火跑出门,又去杂造局敲大门的事,就被御史搬到朝堂上了。

  实际上,张天赐的事并不值得单独拿到朝堂上,此时被御史端到朝堂上,完全是针对以单安仁的凤阳的文官势力。

  朱元璋当然知道,这群文官不过是找个由头,针对一下其他的凤阳官员,不过老朱也乐得看到百官内斗,对于老朱来说,合理的内斗,才更好操控百官。

  不过,张天赐这小子也算有些才能,只要不过分,保下他没什么问题,正好也让这小子挨顿批,让他知道知道朝堂的险恶。

  朱元璋大手一挥:“堂堂朝廷官员,便是九品也不应这般白日无礼,硬闯他部门,去,给这小子叫来,咱要问问他为何不遵礼法。”

  一旁的侍卫低头称是,随后立刻出了奉天门,到军器局将张天赐抓到朝堂上。

  张天赐此时一脸懵逼,看着朝中一个个陌生的面孔,再看自己绿色的官服上染着斑斑黑点,双手也是黑乎乎的,暗骂这侍卫不通人性,居然连个手都不让自己洗。

  看着张天赐邋遢的样子,朱元璋眉头一皱:“你这官服,还有你这手,都是怎么回事!”

  张天赐先是行礼,随后说道:“回禀陛下,微臣实验发明新墨,故此这官服和双手才会脏污。”

  朱元璋听到张天赐的回答,只听的满头的问号。

  随即看向台下的毛骧,见毛骧微微摇头,朱元璋只能略带不满的问道:“咱听说你昨天还在研究能提高办事效率的打字机,今天怎么就开始研究墨水了,莫不是你那打字机造出来?”

  张天赐没有抬头,只是耿直的回答道:“陛下,微臣并没有研究成功,实际上也不可能研究成功,此打字机成本之高费时之长,最多最多只能做出来一个样板,并不能提升整体官员的办事效率。”

  “至于微臣为何研究墨水,全是因为同僚韩玉成指点,微臣想到可以发明一款新型的速干墨水,以减小印刷纸张的成本。”

第10章 暴论惊四座

  速干墨水?

  听到这四个字,所有大臣纷纷疑惑的看向身边的同僚,不明白这速干墨水如何能降低印刷的成本。

  老朱也听不懂,不过老朱作为佃户出身,虽然知识是他的痛点,但是也是他的优势,不懂就问是朱元璋为数不多的优点之一。

  “速干墨水?字面意思咱倒是懂,不过你这可以降低印刷成本,是怎么算出来的?”

  张天赐这时微微抬头,见所有官员都在盯着自己,包括站在最前面,一个看起来阴险凶恶的老头。

  张天赐咽了咽唾沫,解释说:“传统印刷有几个巨大的痛点,分别是损耗,粘度,以及干燥速度。”

  “模板损耗,泥塑模版印上几十次就会开始出现残字。”

  “墨水太稠,模版太小的话字迹就会胡成一团。”

  “干燥太慢,印刷出品要么需要大空地晾干,要么需要暖石烘干。”

  “而微臣发明的新式速干墨水,就能完美的解决这三个问题。不过……这位兵家实在是太急,我还没来得及拿点过来给陛下看,就被这位兵家拽了过来。”

  朱元璋顿时瞥了一眼那名小兵,小兵身子一顿,脑子在瞬间运转到极致,当即跪地说道:“微臣这就去取!”

  朱元璋冷哼一声:“快点!”

  小兵应是,随即快步如飞般跑了一个来回,将张天赐屋里所有的墨水都取到了朝堂上。

  张天赐指了指一个满是墨水的黑桶:“啊?这不是墨水,这个是调制墨水用的水桶。”

  “您手里拿的这个小竹罐里的才是速干墨。”

  说着,张天赐又接过太监递来的纸和笔,随后一边用速干墨写字,一边解释道:“刚刚微臣说的这三个痛点,就是导致历朝历代的邸报很难推广全国的原因之一。”

  “印刷速度慢和占地空间大,都意味着一旦想要铺往全国,让百姓都能了解到朝廷的时政,会产生不可估量的高昂成本。”

  “而如果采用速干墨,就可以做到快速印刷,节省大量的场地和人力成本,负责印刷的工人也可以将效率提升几倍乃至十几倍。”

  “如此一来,以往的工作时间之内,便可以印刷出十几倍的邸报。”

  速干墨水?工作效率?痛点?人力成本?

  这些词听的朝中官员一个个互相对视,只因为这些词在此之前,从未在别人嘴里听到过。

  更重要的是,这些词不仅简洁方便,而且一听就很专业啊!

  此时张天赐已经写完了字帖,随后举在空中,向着众人展示。

  只见张天赐随手一抹,字迹只有轻微的抹痕,竟然真的能做到速干这种程度。

  只是众多大臣和朱元璋,一起看着张天赐的字迹,嘴角直抽。

  张天赐的字倒是认得出来,就是丑的……实在是太有想象力了。

  “呼……咱居然头一次在字迹上找到自信。”朱元璋轻声低语。

首节上一节5/1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