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工业巨 第4节

  韩玉成呵呵笑了笑:“不是换新,而是创新。”

  “咱们院新来的大使,就是给鼓励你们搞发明那位,这新炉子就是他发明的。”

  “听上头说,这新炉子用来做刀剑这种装备难点,但是无论是做甲片还是做轮皮都是很不错的,不仅效率高,质量也很不错,陛下听说了之后便让我们应天的都先换一半,试一试这新炉子怎么样,要是新炉子真那么好,那就全都换成新炉子。”

  匠人听到直瞪眼睛,小声对韩玉成说道“咱们这新头头这么聪明?都被陛下赏识了?”

  韩玉成压了压手“嘘,陛下赏没赏识,那不是咱们能谈的,说多了小心被别人扣上结党营私的帽子!”

  匠人一缩脖子“哎呦,那我不说了,我不说了。”

  见吓唬成功,韩玉成心底笑了笑,他倒不是故意吓唬这群匠人,完全就是害怕这群匠人出去瞎说,别到时候自己没犯事反而被匠人的胡言乱语给坑了。

  见张天赐一上午也没出门,韩玉成便打算看看张天赐在做什么。

  敲了敲门,张天赐说了句请进,韩玉成便走了进来。

  “张大人,您这一上午都在忙什么呢?”韩玉成以为张天赐在偷懒,语气稍微有些生硬。

  张天赐却没听出来,而是将自己用炭笔画的图纸拿给韩玉成看:“在忙着一点小玩意。您比我大,我叫你韩哥吧。韩哥你快帮我看看,我要怎么做才能把这两种装置融合到一起。”

  韩玉成见张天赐没有偷懒,只是在研究别的东西,也没开口劝诫,只是默默接过图纸看了起来。

  韩玉成接过图纸只看了一眼,顿时就觉得眼前一黑。

  这密密麻麻的机械结构看的韩玉成是直眼晕,韩玉成赶忙将图纸递了回去“嘿,张大人你也太看得起我了,我就一个跑腿的,可看不懂你这玩意。”

  张天赐心底叹息一声,自己这个图纸只不过是概念图而已,和真正能用得上的机械结构那是差的远了。

  本以为对方好歹也负责冶铁这一行,怎么也应该能看懂一点,现在看来也是个酒囊饭袋。

  韩玉成见张天赐面色低沉,当场就明白这是张天赐对自己很失望。

  虽然韩玉成对这个空降的领导很不感冒,但是那也不能明着对着干,这要是被带上个党争的帽子,估计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韩玉成想到这,眼睛一转,对张天赐说道:“张大人,下官实在是对这方面没什么天赋,但是下官知道有个人能帮张大人的忙。”

  张天赐疑惑地看向韩玉成:“有人能帮我?说说看是哪的大才?”

  韩玉成想了想,对张天赐说道“此人名叫陶成道,浙江人,曾在几年前为陛下献过火器,后来被陛下封了万户,别人也就叫他万户了。”

  一听韩玉成这么说,张天赐立马眼睛就亮了起来。

  万户?献过火器,那岂不就是后来飞天的那个万户?

  韩玉成一提这人,张天赐立刻就一拍脑门,自己怎么就把这大才给忘了。

  万户可不仅仅是研究火器的大师,更是研究流体仿生学的先驱,曾试验过无数种飞鸟式的“火箭”,只为了能飞的更远。

  张天赐刚想去给陶成道写信,又突然想到这陶成道似乎好像还是书院山长,也就是类似于院长的职位。

  又是万户又是院长的,张天赐的身份可不一定能联系上人家,而且张天赐也不知道这陶成道住在哪。

  不过,陶成道曾经和老朱接触过,要是想知道陶成道家住在哪,那问老朱显然更靠谱。只是张天赐他这个小官,怎么和老朱接触呢?

  就凭上次老朱拍了拍他的肩膀?突然,张天赐眼前一亮。

  自己可以用一个很牛逼的理由,来让朱元璋心甘情愿的帮他把陶成道叫来。

  那么,什么理由能牛逼到惊动朱元璋呢?那当然是万户的终极梦想,从古至今从未有人做到过得飞天啊!

第7章 拍马屁拍到马腿上

  飞行器张天赐做不了,但是张天赐可以做个热气球啊。

  发明热气球的人叫什么,张天赐忘了,但是张天赐可知道历史上第一个载人热气球没有那么牛逼,就是用纸包麻布再加上燃油,就能轻而易举的升天。

  想到这,张天赐立刻画起热气球的图纸,并且写上自己是从燃烧纸张时看到纸屑乱飞得来的灵感。

  计划最后还要写上热气球在军事上可能得用途,避免朱元璋对飞天不感兴趣。

  洋洋洒洒写完自己的计划书,抬头一看外面天色,只见外面已经无人,大部分人都已经点卯下班了。

  张天赐啧啧两声,一边感叹自己对科技的热爱,一边感叹加班也没用加班费。

  正打算收拾收拾回家,却突然听到门外有脚步声。

  张天赐抄起一根棍子,为防止外面是什么歹徒。

  刚一开门,就看到朱元璋带着毛骧和万福愣愣的看着自己。

  朱元璋也是懵逼,这张天赐开门就举个棍子,也不知道这小崽子要干什么。

  张天赐咽了咽口水,尴尬的把棍子扔到一边,赶忙解释道:“陛下,您怎么来了,我这……额……我说我是以为有贼人过来偷东西,您信吗?”

  朱元璋呵呵笑道:“这可是皇城,你害怕有贼人闯入,实属是想多了。”

  张天赐尴尬的点点头,也不敢应话,只能转移话题问道:“陛下,都这么晚了,来这是有什么事吗?”

  朱元璋扫了一眼张天赐办公的屋内,只见桌面上堆着乱七八糟的纸张,便进屋随手拿起来一张看了看。

  朱元璋随手拿的正是打字机的草图,虽然是草图,但是密密麻麻的零部件却依然看的朱元璋眼晕:“爱卿,你这一天啥都没干,就窝在小屋里搞这些东西?这东西有什么用?”

  朱元璋说着,又看到张天赐的字迹:“都说人如其字,你这人长得这么俊秀,怎么字写的和狗爬的一样?”

  “不对,就算是给狗一支笔,他都写不了你这么丑。”

  张天赐挠了挠头,赶忙转移话题:“陛下,这是微臣构想中的东西,微臣给它起名叫打字机。”

  “微臣注意到大部分官员办公时,大部分时间其实都浪费在写字上,同时微臣也从活字印刷中得到的灵感。”

  “着若是按下一个按键,便能打出一个字或者一个部首,那岂不是几个呼吸就能打出几十上百个字?如此一来官员们的办事效率大大加快啊!”

  一听到能让官员办事效率增加,朱元璋就是眼前一亮:“哦?那爱卿研究到哪一步了?什么时候能做出来啊?做出来之后能提高多少?”

  张天赐脸上笑眯眯,心底却在暗骂朱扒皮:“陛下放心,微臣已经有大致的方向了,快则一年,慢则三年五年,肯定早日让我大明用上此宝。”

  “至于效率,微臣的设想大概提升个三五倍左右,不过实物还没做出来,微臣也只能预估。”

  听到张天赐说能提升三五倍,朱元璋差点就要憋不住笑出声:“好!爱卿尽管研究……就是别落下工作就行。另外爱卿可是有什么需要的,尽管跟咱提,千万别客气!”

  张天赐听到朱元璋说千万别客气,立刻从怀里将写好的计划书掏了出来:“陛下,微臣还真需要个帮手。”

  “臣听闻浙江陶成道是个大才,所以便想着将这陶成道拉拢过来。”

  陶成道?朱元璋听着耳熟的名字,仔细想了片刻“哦,想起来了,你说的是浙江研究火器的陶成道吧。”

  “这人确实有些才干,只是可惜这人不愿为朝廷效力,你想找他恐怕有点难。”

  张天赐嘿嘿笑了笑,从怀中掏出计划书“陛下,有此计划,不愁调不来陶成道。”

  朱元璋疑惑的看着张天赐递来的计划书,指着上面的热气球问道“这是什么?”

  张天赐说道“陛下,此乃热气球,可助人升空。”

  “曾经微臣燃烧纸张时注意到,这纸张会随着热气飞舞,微臣便想着热气应该可以提供升力。”

  “事后,微臣经过实验发现,这做个纸袋可以…”

  朱元璋恍然大悟,疑惑的看向张天赐:“你说的这么复杂,这不就是孔明灯嘛。”

  “额……”张天赐顿时愣住。心想自己脑子是怎么了,居然连传统的孔明灯都能忘记。

  尴尬的冲着老朱笑了笑:“还是陛下聪明,看我这学的连孔明灯都忘了。”

  朱元璋哼了一声,脸上的笑容顿时收了回去:“小子,不会拍马屁就别拍,哪次拍马蹄子上,小心被一脚踹死。”

  “毛骧,让你的人把这信送到陶成道手里,他要是愿意来最好,要是不愿意,那就直接给咱绑过来。”

  说完,朱元璋大步转身离开,只留张天赐一个人擦着满头的冷汗。

  “唉,真倒霉,我是哪句话拍到马蹄子上了,怎么老朱还突然生气变脸了?”张天赐想了一会,怎么也想不通,便回家问问韩老是怎么回事。

  到了家,饭桌上张天赐对韩老问道:“韩老,我这有个事你帮我分析分析。”

  随后张天赐便将之前发生的事和韩老讲了个大概。

  韩老听完之后,直抽嘴角,恨不得扒开张天赐脑袋,看看什么样的脑子能做到又愚蠢又聪明。

  “唉,少爷啊。你这让我说你什么好?”韩老放下碗筷,耐心对张天赐说道:“陛下是什么出身,难道你忘了?”

  张天赐先是皱眉,随后恍然大悟。

  一拍大腿,张天赐脸上懊悔不已:“卧槽,大好的前程让我这张破嘴给断送了。”

  “这老朱一个佃户出身,怪不得我一说老朱聪明他就变脸。唉!”

  韩老到底是老了,伸手想捂住张天赐的嘴,硬是没来得及。

  “哎哎哎,捂我嘴干什么?”张天赐连忙拨开韩老的手:“咋,你害怕有人偷听?”

  “韩老你就放心吧,我就一小小九品芝麻官,还能有锦衣卫,哦不,是拱卫司的人监视我不成?”

  韩老抬手扶额,心中对于直接告诉自家少爷自己身份的想法越来越浓重。

  九品芝麻官确实不值得监视,可是你张天赐不同啊,你可是单安仁的亲信,单凭这一点就值得监视你。

第8章 换绑神农氏

  看着韩老唉声叹气的模样,张天赐也不懂这老头怎么这么胆小。

  随手夹了一口菜,一边吃一边说道:“老朱也真是的,不就是佃户出身么,说的不好听,那叫泥腿子翻身。但是要说的好听也行啊,就说自己的翻身是代表了上下五千年被欺压的被压迫者嘛。”

  “算一算,好像周朝开始人都以天子自称。既然新朝雅政,还用天子宣传那岂不是告诉老百姓,自己和前朝没啥区别嘛。”

  “我看不如直接改成人皇,哦,好像有三皇了。那就换个别的称呼嘛,反正彰显自己是从百姓中来,和那些贵族翻身做皇帝的不同,那不就得了。”

  韩老心中哀叹,想着这要是上报了,那岂不是得杀头?

  但是转念又一想,韩老又觉得张天赐这个说法好像有点意思。

  你别管什么老天老神的,你当了人家儿子那岂不是出场自少了三分威严?

  如果换个称呼,既彰显了与其他朝代的贵族统治不同,又能将这三分威严补回来。

  韩老看着张天赐的眼睛,认真的问道:“说的挺有意思啊,详细讲讲。”

  张天赐扒拉两口,将碗里的饭全都吃了个干净。

  这哪怕到了大明这个年代,现代人吃的精米精面也不是他能吃得起的,好在老朱虽然经常拖欠工资,甚至用其他东西顶替粮食,但是给的米倒都是精米。

  就是给的都是放了一年多的陈米,吃的口感真不怎么样。

  张天赐喝了一口汤,润一润自己的嗓子:“细说?细说我咋知道,我又不是研究文学的。史记那些乱七八糟的我到现在都没看完呢,连上奏折的格式我都不知道,我还研究起个什么新名字。”

  韩老皱眉,对张天赐说道:“哎呀,这可是个得陛下恩宠的好机会。如今大明初立,新朝自然要有新气象,陛下又和前朝那些皇帝出身不同,你要是能提出一个不同的纲领,岂不是更容易得到陛下的关注?”

  张天赐想了想下班前老朱那冰冷的眼神,呵呵一笑:“也更容易杀头是吧。”

  见韩老还要说什么,张天赐摆了摆手:“韩老啊,我可没有当大官的想法,我就想着俸禄能在多一些就行了,要是真让我天天卯时之前还要去上朝打卡,那还不如直接弄死我呢。”

  “不过……”张天赐突然话锋一转:“古人有三皇五帝之说,这历来皇帝似乎都会明里暗里将自己和黄帝也就是姬氏扯上点关系。”

  “想个什么新策我是想不出来,但是换个想法,如果陛下不和姬氏的黄帝扯关系,而是和神农氏扯点关系呢?”

  “毕竟传说中神农氏也是爱民如子,也有神话将神农和炎帝联系起来的,而且神农氏别号朱襄,反正老百姓也不懂上古的氏姓号,如果老朱从这中间找点什么说法,似乎也不是不行。”

  韩老还想继续追问,却见张天赐连忙摆手,回卧室继续研究自己设想的打字机。

  韩老叹息一声,默默地将碗筷收拾干净,随后便回到自己住的房间,斟酌着写出今日张天赐的言论。

首节上一节4/1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