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工业巨 第33节

  比起已经拍板定下的科举一事,张天赐此时更关注胡惟庸一案。

  胡惟庸现在明面上显然得了圣宠,这升官速度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当然了,张天赐自然是知道,朱元璋提拔胡惟庸的目的,本质上还是为了让胡惟庸去死,从而以此为名收拢相权,或者是独揽大权或者是分与六部。

  虽然这件事确实会对大明官场的内部,造成了几万人死亡的巨大动荡,但是张天赐却不打算改变这件事。

  毕竟朱元璋集权对于张天赐来说,并没有什么坏处。

  或者说老朱集权或者不集权,对于张天赐来说都没有任何坏处。

  张天赐此时想的也不是胡惟庸一案会连带多少官员,而是想着能不能通过此事,刺激刺激商贾。

  虽然打算利用商贾发展后的力量对抗皇权,可是本质上张天赐更想做的还是平衡二者,让二者互相退让。

  而不是让一方打死另一方,那样的话不过是换一个皇帝而已,本质上并没有改变任何事。

  早朝结束,朱元璋便将开春和秋收两场科举的试卷,以及对于南北分卷和科举规则发往大明各地。

  别的不说,当全国准备科举的学子,在知道大明第一场科举的规则居然有动祖坟这一条时,无不惊讶错愕。

  朝廷现在都这么狠了?为了拿捏官员,连祖坟在哪都要限制?

  一些提前知道南北分卷,却不知道具体规则的有心之士,在得知科举新规之后,也只能咬牙切齿的在心底暗骂张天赐。

  毕竟老朱为了少挨点骂,科举规则上刻意注明了,这是张天赐提的主意。

  一时间,整个大明王朝的学子之间,纷纷给张天赐冠上“毒士张”的名号。

  更有甚者还叫张天赐为“大明贾诩”“大明程昱”等雅号。

  老朱这种缺德事,张天赐自然是知道的,虽然心里有些不爽,但是天下人如何痛骂他,张天赐也没有多在乎。

  没穿越之前,张天赐少不了和清粉还有牧羊犬在网上对线,被人开盒也不是没经历过。

  然而除了收了几份威胁信,电话没事收到骚扰短信之外,张天赐并没有觉得还有什么影响。

  大不了线下见面打一架,线上骚扰连手机都不用关,换个手机号就行了。

  现代社会的人不仅仅在眼界上要比古人更加开阔,在心理承受能力上也要更加坚强。

  网络对喷、法律失衡、国际丑闻、种族灭绝、女拳强横、各种挑战三观的事塑造了现代社会下,新人类坚强的意志。

  可以说至少在面对群嘲辱骂这件事情上,现代人是完胜古人的。

  第二天一早,张天赐刚走出家门,突然看到街道拐角,有几个人躲在暗处,时不时往自己这边看。

  张天赐心底一惊,卧槽,报复来的这么快?

  不是这报复也太低级了,蹲在街角要揍自己?套麻袋还是圈踢?

  张天赐不怕报复,可是他也没有M属性,可不会明知山有虎,还要上山找刺激。

  转身回院子,今日早朝便是旷工了那又如何。

  自己现在对老朱这么重要,到时候直接甩锅说有贼人暗害自己。

  老朱估计还能乐呵呵的,借着自己这件事来打击政敌。

  果然不出张天赐所料,早朝开始没一会,便有宫中的侍卫来找张天赐。

  张天赐在侍卫的保护下,安全来到了奉天殿,进门便装作紧张的样子,在文武百官面前演起戏来。

  “陛下,微臣害怕啊,好几百……好几十人蹲在家门口堵着微臣,微臣不敢出门啊。”

  “微臣没有千里通讯的手段,只能擅自借着失约,旷工早朝,还望陛下恕罪啊。”

  朱元璋嘴角一抽,心中暗骂:小崽子吹牛能不能轻点吹?好几百?你怎么不说好几千好几万?

  好在后来张天赐改口,要不然这事可就离谱了。

  朱元璋坐在大殿上,看着张天赐一脸恐慌的表情,随意摆了摆手:“方向,咱派专人去保护你家如何?”

  “此事咱会查的,你等消息便可。”

  接着早朝便是群臣互怼,没事还会蹦出来一个官弹劾张天赐。

  等到下了早朝之后,张天赐又到御书房。

  张天赐进门率先行礼作揖:“陛下,臣有本奏。”

  朱元璋坐在位置上喝着茶水,头也不抬,似乎不想听张天赐接下来要说的话。

  “陛下定下的军户卫所制度,遗传害大明!还望陛下趁早更改。”

  朱元璋放下茶水,一脸不耐烦的说道:“咱就知道,你他娘来了就没有好事。”

第64章 军队内部的改革。

  朱元璋的身旁,正是看着奏折,正在干活的朱标。

  见张天赐前来,朱标眼角微微颤动,心想父皇说道确实很有道理,这张天赐一来,确实没有好事。

  军户制度的弊端,别说是朱标,就算是朱元璋其实心里也是门清。

  不过现在大明还是太穷了,实在是没办法才搞出了军户这个政策。

  张天赐想法倒是很好,取消军户卫所制度,避免贪污出现,但是到时候大明的军费又该谁来承担?

  想到这,朱标又想起之前看过张天赐写过的书,当时心中便有了拜师的意思。

  不如今天直接拜师,不仅能收货一个师傅,还能把这潭水搅混。

  “此次南北分卷之策,真是让孤受益良多,不仅见隐患于先,更有三方权衡解决之法,张天赐当受孤之师也。”

  朱元璋一愣,张天赐也是一愣。

  朱元璋疑惑,朱标这意思,是打算拜张天赐做师傅?

  张天赐疑惑,朱标不是在上次商贾植树一事后和自己不合嘛?怎么还会想着拜自己为师?

  而且自己没什么可教给朱标的啊,难不成让自己教朱标什么厚黑学和成功学?还是教给朱标红色思想?

  朱元璋倒是满意的点点头,不被个人情绪左右,知人善任,把每一份利益都压榨到最后一分!

  朱标在他眼里又满意了一分。

  如果当一个皇帝要八十分,朱元璋的标准是九十分,那么此时朱标也才五十多分。

  不仅政务的处理方法还很稚嫩,对于全局的掌握也是差很多。

  不过朱元璋内心中给自己的评分,也不过七八十分。

  毕竟第一次当皇帝,很多东西还要慢慢学。

  朱元璋点了点头,对张天赐问道:“怎么样张天赐,咱家标儿对你的实力可是很认可的,要知道宋濂都没被拜师。”

  张天赐摇头:“陛下,微臣恐年轻,不得师尊之道。”

  顿了顿,张天赐继续说道:“而且微臣这次来,是有一军制改革之法,一直在心中构思,只不过因为种种原因,一直耽搁。”

  “今日在皇宫外猛然想起此事,又细细完善了一番,这才来特意向陛下禀报。”

  朱元璋微微皱眉,目前的军队有很多问题,例如贪污军饷,奴役大头兵种田等事,这些事朱元璋早就知道,不过朱元璋没办法改啊,大明没钱啊。

  而且你张天赐作为文官,插手军制改革的事可就有点过分了。

  不过张天赐确有其才,若是不听也是遗憾,朱元璋索性就让张天赐继续说下去。

  张天赐想了想,先和朱元璋说起军户制度以及现在大明军队制度的弊端。

  贪污底层士兵的军饷、克扣功劳、将军户当奴隶免费种田等问题全部说出。

  朱元璋也是连连点头,心想和自己想的一模一样。

  “标儿,既然你有意拜天赐为师,那便好好听着。”

  朱标则起身对张天赐突然间行礼:“弟子朱标,拜见张师。”

  朱标这稀里糊涂突然拜师,完全没有给张天赐拒绝的权力。

  毕竟张师和弟子都叫了,再看一眼面前笑吟吟的朱元璋,张天赐知道,自己要是拒绝了,那大明工业化的道路可就麻烦了。

  “那,既然如此……”

  不等张天赐把话说完,朱元璋哈哈大笑:“天赐有大才,为咱标儿传授最好,既然如此,你还做你的营缮所所正,在兼职一个太子少傅吧。”

  朱元璋也不愧是地里出来的皇帝,正常皇帝哪会做出让七品所正,去兼职从一品少傅的。

  不过张天赐也没兴趣计较这些,朱标稀里糊涂突然拜师,朱元璋一脸笑意,张天赐觉得保不齐就是朱元璋,偷偷在暗地里教给朱标这么做的。

  张天赐刚刚想说关于军队改革的事,一转头被朱标和朱元璋打扰,脑子里想好的改制方案又乱成一团。

  朱元璋和朱标见张天赐一直低头沉思,也没打扰,而是静静等着张天赐什么时候想起。

  张天赐想了一会,脑子越想越乱,索性直接毫不客气的和朱元璋的贴身太监万福说道:“还请这位公公帮忙置办一下两样东西。”

  张天赐需要的则是石膏和石灰石制作的粉笔,以及一块光滑的黑板。

  粉笔和黑板的制作都很简单,没过一会,用炭火快速烘干的粉笔和黑板便送到了朱元璋的御书房。

  朱元璋看着黑板和粉笔,见张天赐在上面写写画画,没一会又用抹布将粉笔字擦掉涂改,一时间觉得十分震惊。

  “若是用此物来传学教授,那要省很多力气啊。”

  听到朱元璋的感叹,朱标也顺势说道:“是啊,张师不愧是张师,随手便能拿出我们想不到好东西……更重要的是,此物造价还很便宜。”

  石灰石和石膏,在以前只有药用价值,除此之外,也只有在陵墓地宫中装修的时候,用来做壁画能有点用。

  如今突然发现这两种东西还有其他妙用,而且还是传道授业方面的妙用,朱元璋和朱标自然十分激动。

  一直画了一个多时辰,张天赐这才捋清自己脑子里关于军制的改革方案。

  “陛下军制改革三大点,以军费,军队结构和军队规章制度为首。”

  “其一军费,不在由户部管理,而是单独在军队设立一处总后勤部,士兵的武器、饷银借由此部门管理,且决不能是儒生掌控,当以深学兵家、法家、商家等人任职,以免出现历朝历代皆有的军费贪腐问题。”

  “关于士兵的饷银,也不再是层层分发,而是改为由总后勤部直接分发,避免出现百户小旗等职位从中贪腐的情况出现。”

  “另外关于饷银问题,还应该时常前往各地底层进行秘密调查,调查出现贪腐问题则当地开始彻查,一切贪腐问题以从重从严解决。”

  “其二军队制度,士兵、小旗、总旗等不在分区独立受理,而是当全部生活在一起,以增加军队的凝聚力,减少上层剥削下层的情况出现。”

  “为了避免上下剥削,士兵不再原地受训,而是除原籍外其他地区随机分配受训,包括上级军官同样如此。”

  “军队制度也要达到制度化可替代化,统一训练标准和模版,避免出现士兵识将不识帝的情况出现。”

  “其三则是关于军中规章制度,以前曾有不许饮酒不许招妓等要求,但是却一直无法直接推行。”

  “微臣建议,直接在应天府内设立忠军学院,设立四大纪律十项注意的条则,同时全军开始进行一人犯错,只要不是涉及钱财,那么一小旗人则全部受罚,以正我大明军威!”

第65章 边关蒙元,突然南下

  就在张天赐滔滔不绝,说着该如何改革军制时,门外突然响起一阵喧哗声。

  闻听喧哗,朱元璋条件反射的想要皱眉呵斥,却不想下一刻便听到了马蹄声。

  马蹄声?皇宫之中响起马蹄声,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边关急报!

  果不其然,一名驿卒骑着骏马,马蹄声踩在石砖上咔哒咔哒。

首节上一节33/1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