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第193节

  于是张良选择了来到最是龙蛇混杂的齐国,这里是商客的天堂,也是流浪者的安乐窝。

  他假意从事商业。

  现在张良的身份是齐国的商人名唤张伯。

  伯仲叔季,这是当时家里排行的弟兄。张良为长兄,化名自然直接叫张伯。

  见到张良回来,张良的贴心仆从都围了过来。

  他们才刚在临淄城中安定下来不久。

  这行走江湖,走走停停,每个城池都呆上一段时间。有时候张良去拜访当地有名的贤人,但是既然要拜访,总要拿出财物打点,就因为这个,一路上张良已经花了不少钱。

  除此之外,就是去寻访当初一同从韩国逃出来的世家后辈、王孙公子。

  原本这些四处逃难,躲避秦王追杀的人本处在地位发生截然不同转变的巨大恐慌之中,隐姓埋名度日,仍旧是惆怅难安。

  但是在他们看到张良如此锲而不舍地‘追过来’,始终不放弃,张良像是黑夜里的一点萤火,给他们带来了一些希望。

  这些人一一和张良见了面,叙旧,给他财物支持。

  这一年春日里,张良来到了临淄城里。

  之所以选择在临淄城中定居,是因为张良发现,这临淄城里,有个极大的优势乱。

  秦王灭了四个国家,对王孙贵族也并不愿意留情。他的敌人,都在逃跑。

  当时天下人心目中的天下,就那么大点地盘。

  西面有秦国,南面在打仗,这些人都没有地方跑,最终不约而同都跑来了齐国。

  张良一路过来,也遇到了不少赵国人、魏国人、韩国人、燕国人。

  他们都表示是因为惧怕秦国的压迫和管理,所以跑来齐国。

  正是因为一路上所见所闻,又增添了张良复国的希望。

  他看到天下人都不喜欢秦国,这下就满意了。

  他决定在临淄城,暂时创建一个据点。一方面做大生意,赚取足够的钱;一方面他要在这里,联络各诸侯国逃难避祸的世家贵族,对于有帮助需要的,张良毫不吝啬给予他们财物,资助他们活下去。

  客舍青青柳色新,张良的家宅虽然只有三进,可是内有一湖泊。

  这是张良选择买下这个宅子的原因所在只要有水,就可以打造成韩国的房居样式。

  张良坐在廊道下的主席上,他的仆从死士早就等在这里。

  他们和张良一样,也都出去探路了。

  只要主动出去转悠,和人搭话,闲聊,总能找到过去认识的人,又或者打听到其他国家的王孙公子所在。

  只是张良一坐下来,他的仆从们纷纷道。

  “少主,恕我直言,这临淄城不适合咱们。”

  “我也这么认为。这临淄城里太乱了,齐国人眼中岂止是没有法度,礼义廉耻已经是全部都不要了。”

  “是啊,少主,他们的眼睛都已经被金钱糊住,脑子里除了醉生梦死,哪里还会想什么家国大事。”

  “男子整日宿在女闾,沉浸其中;街上男女街坊邻居,放浪形骸,时时聚众淫奔,实在是荒唐。”

  “他们完全是活一天算一天,根本不考虑以后的事情。”

  张良缓缓道,“乱,才方便我们藏身。齐国人心不齐,也不是一日两日。齐王两耳昏聩,重用他的舅舅,任命他的舅舅后胜做丞相。后胜排挤朝中忠臣才士,荒废稷下学宫,逼走才士,这才招致国中人浮于事的状况。”

  “可是即便是这样,你们也看到了。时至今日,这齐国那都算得上是天下最富有的国家。”

  “因为齐国的国策就是鼓励民众经营商业。当初管仲大力发展商业,帮助齐桓公积攒财货,这才帮助齐桓公创建霸业。后来齐国又利用商贸交易打败鲁国,打这之后齐国就一直发展重视工商业,很早就有一套国家专门管控商业的经验。”

  “当初齐王建继位后,由其母君王后摄政。君王后贤德,与秦国交往十分谨慎,和诸侯交往讲求诚信。齐国处在远离秦国的东海边上,秦国日夜攻打韩、赵、魏、燕、楚五国。”

  “五国在秦国的进攻中忙于自救,因此齐王建继位四十多年里,齐国没有经历战争。”

  “长久的和平,再加上齐国国内宽松的经商环境,又加上齐国素来有淫奔之风,君王昏聩,贪婪吝啬,好色奢侈,久而久之,国中风气败坏,齐国就开始败落。”

  “这临淄城中的繁华,只是假象罢了。我看街上来来往往的人虽然多,可是实际上付帐的人很少;女闾满大街地设立,可是进去的人很少。商铺门前也已经结上了蛛网,门前的垃圾也很久没有人清理打扫。”

  “我想,这个国家的人,多半都是负债累累。而那些门店,也都是今天开了,很快就不得不关闭。”

  这些仆从听了,纷纷点头。

  “少主果然明察,我去问了这街上的邻人,他们都说,经商已经是不能经商了,只能回去种地。可是大部分人的田地都已经被奸臣和六国来的宾客借用官府的名义占领,许多人没有地种。为了谋生,他们要么出去卖艺,要么就只能去帮助地主耕种土地,以此换得口粮吃。”

  张良没有说话,他心里苦涩。

  等离开韩国之后,张良忽然意识到,他过去的抱怨是错的。

  过去他总是在不满,为什么上天要让韩国那么早灭亡,如果再给他十年的时间,等到他做官,韩国一定还有机会。

  可是当离开新郑,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所过的生活,看到人间百态,张良才发现过去是他想的太简单了。

  “以齐国这样的情况,就算秦国不来攻打他们,齐国也会自己灭亡。”

  一仆拍案,气冲冲道,“岂止啊,这齐国人已经完全不在乎他们的国家了。我今天询问了不过八户人家。竟然有七户人家告诉我说,他们不知道秦国已经在准备攻打齐国了。”

  “最可怕的是,他们居然都说没有听过秦太子要在两年之内灭亡他们的夸口之词。”

  “即便有人知道,他们竟然反问我说,这和他们有什么关系。这齐国人已经完全不在乎他们的国家了啊!”

第269章 风云变幻(求打赏全订支持!)

  “是啊,少主。我听说,楚国的项燕,率领兵马攻打秦国,可是遭遇惨败,十万楚兵,葬身于长葛。这十万兵马,可都是精锐。”

  “这一战下来,楚国的士气必然被重挫。秦国的太子又是阿声威大震,威名远扬。那些从其他诸侯国逃过来的人,都在议论说,楚国灭亡,也就在这一两年了。还说楚国应该无人再敢应战迎敌了。”

  提到秦国的太子,这些随侍纷纷忍不住道,“这个秦国的太子,实在是可恶,他用心险恶,城府极深,嚣张不说,还十分残忍,比他的君父秦王政还要狠毒十倍。”

  “为了不让楚国的士兵跑回去,就是他下达的命令,要让秦军围猎,困杀楚国十万将士。”

  “那可是十万将士,一条条人命,据说楚人的血,都染红了大江。可是秦太子这个人,素来虚伪无情,他杀了十万楚兵,随后又假惺惺让秦国的士兵埋葬楚人的尸体。”

  “要说天下谁最厚颜无耻,就属他了。”

  这些人说著,眼睛里冒著火星子,双拳攥紧,恨不得把千里之外的秦国太子扶苏捏碎。

  张良在座上,他倒是很平静。

  “这秦国的太子,我们并不是第一次知晓他的手段。这个人,非常善用智巧。”

  “本以为他只是善于治理,可是没想到第一次出兵,竟然就能够让楚国遭遇这样的大败。这一战,著实给他添加不少胜算。把原本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

  “以楚国的国力,哪怕秦国硬攻,也必定要耗费不少时间。他却来了个先声夺人。”

  “我猜想,他其实根本没有两年之内灭楚亡齐的计划。此番必定是故意提前放出话来,这就激得楚国上下著急应战,他来了变主动为被动。”

  “这一次他大破楚军,才是扭转形势的关键。把原本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变成了事实。这么一来,秦太子在秦国的声威必然大振,这会立刻提升他在军中的号召力,日后调遣兵马,发号施令,只会比之前更加得心应手。”

  “反观楚国,先是被谣言搞得国中人心惶惶,随后便中了圈套。这样一场大败,不仅损伤了国力,更击溃了楚人的信心。哪怕他们想办法集结到三倍于秦国的兵力,到时候和秦国交锋,面对秦国的太子,也会心中有胆怯。”

  张良捏著茶杯,里面几根人参须飘著,茶水呈黄色。

  【据考古发现,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有陶制成的杯子,双耳杯,单耳杯。和现代的马克杯别无二致。】

  张良身边的随侍,个个都武艺高强,脾气也多爆烈。

  “少主,秦国的太子,那是我们的仇敌。您怎么能这么夸赞他呢?”

  张良用平静、无畏的眼光看向正前方的湖泊,“有时候,承认对手比自己强,才是面对他的最好方式。”

  “那按照少主的意思,这个秦国的太子,他以后会一步步蚕食楚国,灭掉齐国。那到时候,天下就都是秦国的了。可是我们复国的计划不就?”

  张良微笑摇头,“那可未必。就算他再怎么机敏,再怎么占据得天独厚的优势。可是只要是人,就总有弱点。秦国的太子立下如此大的战功,可是,他的君父秦王政接下来会怎么想呢?”

  “自古以来,帝王之家就最是无情。在权力面前,这对素来在天下人面前表现得感情深厚的父子,难道会有例外的结局?”

  “我听说秦国的太子,总是能讲出许多的大道理。他经常说,事必由己出。这句话说的实在是不错。能让秦国的太子自身遭遇祸事的,只有秦国内部的权力斗争。”

  “你们都说,秦国的太子有多厉害,十分可恶。可是我却不这么认为。秦国的太子越是贤名远播,声威高,得民众士兵信服。他的太子之位,才会变得越发岌岌可危。”

  “如果我是他的对手,我一定会极力在秦王面前说他的好话,甚至说出太子扶苏的声威已经超过了秦王政。”

  张良嘴上说著这杀人于无形的法子,可是面上却十分平静。

  这些随侍们听了,也都有不寒而栗的感觉。

  “像他这种地位的人,最容易威胁到秦王政。我一直都感到奇怪,为什么秦王政这样一个人,他会一路扶持他的长子到今天这个地步。可一座山林里,只能有一只老虎成为霸主。”

  “要不了多久,秦国朝中内部,就会掀起腥风血雨。”

  众人听著张良的话,一个非常年轻的随侍忍不住感慨,“这秦国的太子,也不容易啊。”

  众人都瞪大眼睛望向他,却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张良站起来,在池边上洗洗手。

  “那少主,我们接下来要怎么办啊?”

  张良望著面前的湖泊,他心里的愤怒和恨意,从未消弭过。

  可是他很清楚,秦国现在正是实力强大的时候,以他现在的实力,什么也做不了。

  “进德,修业。我们要去各国做生意,赚钱,赚很多钱。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有能够用得著的时候拿出钱来。”

  张良一说这个,这些人立刻两眼放光。

  他们纷纷聚在一起,商量起各自的私事来。

  “要我说,临淄城也是个好地方。我们可以在这暂时先安个家,这齐国的美女,实在是多啊。”

  “是啊,昨天我就看上了一个。可惜当时兜里没钱……”

  听著这些人的议论,张良只觉得无趣,他假托自己累了,回到屋内休息。

  在室内,张良听到这些人议论得更欢了。

  复国,很多时候只是他们侍奉自己,哄自己开心的托词罢了。

  他们心中并没有韩国。

  痛斥齐国人忘记了自己国家的人,其实和他们一样。

  当国家没有灭亡时,他们对国家的兴衰荣辱毫不在乎,只忙著为自己的私利争斗;

  当国家灭亡之后,自己的利益受到侵犯,这时候就会打出复国的幌子,彰显自己是多么的悲惨。

  而他的仆人,现在处在第三个阶段。

  失去国家的庇护已经很久了,他们渐渐在一日日的平淡生活中,忘记了当初为什么选择出来流浪。

  当一个人被生活磨平了昔日烙印在心上的耻辱,很快就会随世俗沉沦。

  张良倒是复国的心意始终坚定。可是他发现,他身边这些随侍,和他完全不一样。

  当初自己要放他们走,分给他们财物,他们感念张氏待他们恩重,不愿意抛弃我,和我结伴同行。

  可是现在,他们的想法已经逐渐改变了。

  他们想著要成家,安定下来。

  如果这个时候,自己再提让他们练习武艺之类的,他们一定会没有这个心思,甚至会纷纷约定带著自己的财物偷偷逃跑。

  可是当自己说自己要赚钱做生意,他们立刻欢欣鼓舞。

首节上一节193/3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