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第577节

  太宗的那句与卿等共治早传遍了天下!

  士子十年寒窗苦读为了什么?

  赵祯心里满是愁苦。

  这皇帝……是一点也不好当啊。

  ……

  大宋神宗时期

  大殿之上,司马光指着王安石满心悲愤道:

  “你也看到了!天下百姓税赋重了多少倍!”

  “你口口声声说民生为第一要事!”

  “但你的青苗法却处处有隐性增加税赋之事!”

  “天下财富是有定数的,不在民间就在官府!”

  “当今天下最苦的是农民,他们苦身劳力,粗衣粗食,还要向官府交纳各种赋税,负担各种劳役。”

  “收成好的年代,还要卖掉粮食以供官家,遇到凶年则流离失所,甚至冻饿而死!”

  “他们受得起你这等新政吗!”

  “你怎么保证县官不会靠权柄放钱收息!”

  “你怎么保证!”

  王安石沉默一阵,抬头看向司马光。

  他感激对方一开始对自己的帮助。他明白二人都想让大宋更好。

  只是他想快一点,对方想慢一点。

  但如今大宋慢不得了!

  “天下事如弈棋,应该分清楚哪步为最重要,才能得胜。”

  ……

  【宋初,每公石米价为一百九十文,庆历年间上涨到二千九百零二文,是宋初米价的十五倍。】

  【连士大夫们都感到方今物贵,叫喊衣食不足。】

  【由于赋税繁重、物价飞涨、百姓贫困,事变之事逐年增多。】

  【仅庆历三年(1043年),就发生了京东王伦、京西张海、湖南瑶族三次具有一定规模的民变。】

  【朝廷连忙调兵镇压,京东、京西民变数月不能平息,瑶族民变坚持达五年之久。】

  【天下哀叹:“今盗贼一年多如一年,一伙强于一伙。天下祸患,岂可不忧。”】

  ……

  大宋文宗时期

  赵匡义扶着案桌缓缓坐下。

  额头上斗大的汗珠不停沁出。

  从开国到庆历,七十年间国家就成这个样子?

  明明元侃之时民生安晏!

  “是了……”

  “逆子!立刻将那女子赶出府去!听到没有!”

  赵恒跪在地上低头不语。

  看着这人一言不发的犟种模样,赵匡义气的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忍着怒气,赵匡义冷声问道:

  “在心里,那女子会比皇位更重要吗。”

  “元佐只是有疾在身,他总会好的。”

  赵恒面无表情,抓着膝盖的手却不由紧握。

  赵匡义看到端倪,冷笑着。

  ……

  大明万历时期

  朱翊钧大约明白王安石为什么在熙宁年间会认为民生和财政的改善是改革的第一要务了。

  “天下之事如弈棋,应分清哪步为最紧要之处才能得胜。”

  当某处有一关于死活之局的急所在时,又如何能先去关心另外一处关乎布局优劣的所谓大场呢?

  ……

  【冗官和冗兵所带来的财政窘迫,在北宋前期的太宗、真宗朝虽然已经存在,但还未危及朝政。】

  【但到了宋仁宗年间,由于西北战事一起,财政支出巨大,且不见其功。】

  【在这种财政紧张的压力下,加之在范仲淹、欧阳修等多名改革派大臣的连番进谏下,宋仁宗也感受到了时局的危机,因此他锐意革新。】

  【公元1043年八月,范仲淹升任参知政事,富弼升任枢密副使。】

  【宋仁宗开天章阁,召见范仲淹等宰执大臣,催促他们从速拿出改革方案。】

  【九月,韩琦条陈所宜先行者七事及救弊八事。】

  【富弼上当世之务十余条及安边十三策。】

  【范仲淹上《答手诏条陈十事》】

  【宋仁宗接到范仲淹、富弼的奏议,非常振奋。】

  【“悉用其说。当著为令者,皆以诏书画一,次第颁下”。】

  【庆历君子登上了历史舞台。史家所称道的“庆历新政”就此拉开序幕。】

第371章 不分敌我的庆历新政

  【庆历新政以范仲淹的提出《陈十事》为主。】

  【明黜陟:宋代文官以三年为期,武官以五年为期,将政绩送京师考课院磨勘,无大过失,例行迁转,年资几乎成为升迁的唯一标准。】

  【针对此制,制定磨勘新法,严格考核办法,延长磨勘年限,择优破格升迁。】

  【抑侥幸:限制官僚子弟亲友通过“门荫”做官。】

  【精贡举: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原来进士科只注重诗赋改为重策论,把明经科只要求死背儒家经书的词句改为要求阐述经书的意义和道理。严密科举取士。】

  【择官长:因为“磨勘”制度,州县官员不作为者居多,在加强对官吏的考察、奖罚后。并主张由各级长官保荐下属加强各级上官的保举和选派。】

  【均公田,调整多寡过分悬殊的官员“职田”,防止和减少贪污。】

  【厚农桑:组织和奖励兴修水利,发展生产。】

  【修武备:主张恢复府兵制,招募京畿卫士,并组织他们三个季度务农一个季度训练战事。】

  【减徭役:裁并州县,减轻农民徭役。】

  【推恩信:皇帝三年一郊祀,大赦天下、免除百姓多年积欠的赋税,但多未彻底施行。督责地方官员落实执行赦令等恩泽。】

  【重命令:当时朝廷法令烦而无信,要求审定成熟后再颁行天下,一旦颁行,必须遵守,不得随意更改。】

  ……

  大秦。

  嬴政望着天幕里的种种诏令。

  心下暗叹。

  变法改革岂是那么容易的?

  商君能在秦国变法有成,还是因为秦国的贵族世卿、宗法氛围,没有中原诸侯那么多那么重。

  然而就算如此,没有孝公的鼎立支持,这变法也进行不下去。

  没有惠文王的延续,昭襄王的坚守。

  秦国也走不到横扫六国的地步。

  殊不见吴起、屈原哉?

  “变法……”

  嬴政摸着手边那些刻好的竹简。

  上面的每个字都是汉、三国、南北、唐、宋的制度演变。

  “变法……”

  再次看向眼前的那卷《吕氏春秋》

  嬴政目光微凝。

  “刘邦来了吗。”

  不远处的宦官低头细声道:

  “回禀陛下,刘典客正在宫门外分类奏疏呢。”

  嬴政微微一顿,眼睛瞥向外面的三伏酷暑。

  “让他入偏殿休息吧。”

  “将,右相、上卿、国尉、治栗内史……和太子,一并宣来。”

  “到齐后,带上刘邦一起来见朕。”

  身边的宦官匆匆去传令,嬴政再次看向天幕。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寡人就是王者!

  大秦,不会二世而……扶苏……啧。

  手扶上额。

  寡人的恒儿什么时候能出来啊!

  要不问问刘恒?

  嬴政目光闪烁不定。

  再等等,再等等……

  虽说抢人阿母这事在此时很正常……但自己还是要点脸的……

  这点寡人不如刘邦啊……

首节上一节577/105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