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 第293节

  败给一个年轻人,让他面子上有些十分挂不住,怒斥这个演习虚假,真正的江东铁骑怎么可能冲不散一群水军士卒?

  给他三千铁骑,吓也吓崩溃一群水上的软脚虾了。

  他的好友鲜于烈使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他拖离战场,免得他干扰

  了后面的演习。

  后面的演习其实才是本轮演习的重点,花费了四个多时辰,水师士卒总算是构建起来一个可堪一用的停泊之地,到了深夜,一批一批的漕船靠岸,卸下了七千多石粮食。

  而孙策也是直到见到这个规模,才终于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个时代,行军打仗,永远是行军在前,怎么给大军保证充足的后勤,才是重中之重。

  有了七千石粮食,哪怕是登岸的三万大军立即被袁绍困死在了岸滩周围,也能支持十天了。

  十天足够舟师在风暴中覆灭的情况下,也有第二批粮食从青州启航送至河北。

  演习结束,孙策便在楼船中设宴犒赏参与演习的诸位将校,今日大出风头的陆逊自然成了孙策关注的重点。

  孙策特意下令,将他的席位搬到自己左手边,今日宴席中,他的地位仅次于在自己右手边的周瑜。

  这使得船上无数将校看陆逊的目光都充满了嫉妒和敌意。

  而对此,陆逊表现得愈发恭谨,不敢有任何不满之处。

  他的身份特殊,家族跟孙策有血仇,如果他有任何怀愤之念,都将被人所攻讦!所以他只能表现的比寻常人更恭谦、更忠诚!

  孙策也很满意陆逊目前的态度,自己跟陆氏的确是有血仇。

  在自己还是一个将军、一个太守的时候,这个仇恨是化不开的。

  可当自己的势力遍布整个江东,甚至即将席卷整个天下的时候,这种仇恨自然而然的也就烟消云散了。

  陆逊可能不会担任孙策的府吏,但他一定会出仕于这个根基遍布南方的势力。

  陆逊可能会仇恨一位太守,但绝对不会仇恨一位天下之共主。

  毕竟天子若是斩杀了一名公卿士大夫,他的后人科举出仕,一样要忠君报国,还要感谢天子不拘一格,重用罪臣之后。

  中原数千年,天子杀其父,而用其后代者,不可胜数。最有名的当然是岳飞和张居正的后人。

  因而孙策对陆逊说道:“你今日在战阵之间,临机应变,着实堪称良将之资。打袁绍,孤打算用你为先锋,你莫要负孤之厚望。”

  陆逊立即起身,恭敬的跪服于地,以额贴掌,郑重的说道:“某必率军出奇,掩敌之后,助宋公一战击破袁绍,摧灭其势!”

  孙策大笑着说道:“善!善!年轻人就是意气风发,有雄心壮志。一战摧破袁绍,孤期你能助孤成此大捷。”

  孙策之所以兴师动众如此,不惜聚三万大军演习,就是孙策不打算跟袁绍对峙下去了。

  欲正合奇胜,一战破敌。像唐朝水师大破倭寇一样,以舟师举荐,一举摧袁绍之后。

  孙策相信这个计策若成,必能使袁绍势力土崩,此次演习就是演练江东军队的执行能力。

  毕竟上一次如此兴师动众,大规模的浮海作战,还要追溯到汉室的楼船将军出兵交趾

  之地。

  军队的组织能力也是会退化的,虽然从青州到冀州,距离比从扬州到越南更近,而且还是内海,有大量岛屿可以避风,有大量商人往返的经验和熟悉的水纹、天象导航。

  可中原军队的确是很长时间没组织过三万军兵的浮海作战了。

  眼下周瑜统帅的这支水师,不仅训练有素,而且调动了两千漕船,上万民夫、水手而没有出多少差错,孙策随即信心十足。

  随后孙策就带文武大臣离开了水师驻地,水师只知道孙策打算浮海作战,但具体要攻击什么地方,他们一无所知。

  当然,受限于这个时代的通讯条件,这个机密就算告知了水师将校,北方也不可能探听到。

  事实上,此时北方的袁绍只是刚刚探听到,孙策正在调兵遣将,意欲北伐。

  但赵国朝廷内,很多文武对此大加斥责,认为是前线将领危言耸听。

  毕竟人总是倾向于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

  袁绍称帝之初,就想以威望一统天下,逼迫孙策、马腾、韩遂、鲜于辅、刘璋等人向他称臣,他册封这些诸侯为赵室的诸侯王,他当天子,施行郡国并行的制度,一如刘邦刚建国之时。

  不论治下诸侯王有多大的权力,至少他是名义上实现了天下一统。

  他称帝之前就不愿相信,自己一称帝就会兵戈四起。

  因而这个时候,他的部下就算提醒他,探查到情报,孙策即将北伐,天下兵戈四起。

  他也会恼羞成怒,不愿相信。

  当此之时,君主昏聩,忠言逆耳,小人就会当道。

  郭图、逢纪等人皆对袁绍言,如今四海承平,天下共迎袁氏,传国玉玺在手,袁氏乃是天命所归,哪有什么叛乱?

  袁绍此刻就如隋炀帝一般,明明天下已经是叛乱四起,他也看不见,听不见,沉溺于冀州的繁华和承平。

  不过袁绍毕竟是从乱世里杀出来的,他比隋炀帝强太多了,至少在军事上,他十分明断。

  很清楚,当今天下,真正能威胁到他地位的只有孙策一人。

  其他马腾、韩遂、刘璋、张燕、鲜于辅等人不过是土鸡瓦犬罢了。

  若无孙策,他都不需要过问,聊举一偏师,几名偏将便能将这些人全部荡平,全部抓回邺城,明正典刑。

  所以虽然他没相信孙策会起兵北伐他,可还是很早就在兖州、豫州、青州一带部署了重兵。

  他麾下的十万精兵,以及投降他的那三万曹军,都被他部署在了这一线。

  其中兖州是他布防的重点,当初他跟曹操就在这一带对峙,他很清楚,如果南军从这里突破,只一两个月就能渡过黄河,而过了黄河,邺城就近在咫尺了!

  尤其如今天寒地冻,黄河已经结冰,孙策麾下的铁骑也能从河上隆隆而过,数万精锐铁骑兵进河北,那对他的声望而言,无疑是一个剧烈的重创。

  毕竟就算他的部队回援,一两个月也无法开拔到邺城附近,勤王之师走也得走几十天。

  因而袁绍派自己的司空审配亲自坐镇于此地,修筑工事,防范孙策,并督军力战,把兖州一带守得密不透风。

  可这也给了孙策一个极大的机会,可以奇兵攻其虚!

第311章 誓师出征

  在事关天下大局的表态中,虽然孙策十分故意持缓,但一旦表态支持天子,将讨伐袁绍之后,孙策的动作却极快。

  八月,孙策受宋公之位,九月孙策观水师演练之后,十月大军就完成了集结,云集于兖州、青州一线。

  这就展现出当初江东将校抢占兖州的好处了,袁氏影响的豫州蔡、汝一带,现在身处后方。

  孙策的十万大军也并非云集于一线,毕竟这可是十万部队,阵型展开也绵延数百里,其中就有一万精锐军队和三千铁骑驻扎在了汝南郡境内。

  几乎是响应袁绍的豪强、群盗刚刚举旗,就遭到了程普、于禁、黄盖、满宠、李通、许定等人的残酷镇压,贼首三日便被传首于孙策案前。

  之所以能这么快,其一是因为江东对这个形势早有预料,提前布防了各处重镇,做好了平叛准备。

  更重要的原因还是江东军队实在是战力剽悍,规模庞大,且猛将如云!各处军镇都驻军两三千人,在程普、于禁、黄盖等名将的统帅下,去扑灭一群草聚的诸侯、群盗实在是太容易了。

  蔡汝之地这里可全是平原,无险可守。而叛军要响应袁绍,又不能死守于坞堡当中,必须主动攻打郡县。可他们一出兵,军镇中的精锐驻军就朝发夕至,一战摧敌。

  叛军来不及汇合,不仅战力不及宋国精锐,规模上也不及各处军镇的精锐武夫。

  惶恐合战,无不是一击即破。

  只能说,在官府早有准备,重兵把守的郡县叛乱,就注定了他们的结局。

  只三四天时间,汝南将校就送来了十几颗贼酋首级。

  孙策站在帅帐中,看着这些告捷的斩首,说道:“这就算是给我三军祭旗的祭品了!”

  赵云站在一旁,双手捧起孙策的佩剑,恭敬端到孙策面前,说道:“宋公,将士们就等宋公誓师了。”

  孙策大步向前,抓起配剑,便在诸位文武的拥簇下向帐外走去,此时帐外已经三军云集,旌旗招展,长矛如林。

  见到孙策,无数将士立即振臂高呼,声如雷霆,震动山川。

  孙策在无数将士的欢呼声中,登上将台,手臂一抬,山呼海啸的声音顿时停止。

  于是孙策俯视气势如虹的三军将士,正式开始誓师,发布讨贼檄文:

  “汉建安七年十月己酉朔:汉使持节、加斧钺、宋公、大司马、侍中,领豫州牧,录尚书事,辅政,都督中外诸军,督天下十三州军事,告州牧、守相、部监、令长、将校、属正、属令:

  故邺侯袁绍,慢侮天地,悖道逆理。妄自僭越,篡夺帝位。矫托天命,伪作符书,欺惑众庶,震怒上帝。反戾饰文,以为祥瑞。戏弄神,歌颂祸殃。楚、越之竹,不足以书其恶。天下昭然,所共闻见。今略举大端,以喻使民。

  天子昔以袁氏有宰

  辅之功,故使其五世相承,位至公卿。自朝廷播越,天子更使袁绍承统辅业,委以大事。

  而袁绍以盛年在职,坐拥强兵,无有臣礼,朝臣非之,义士讥之,天下所闻,其罪一也。

  其为大臣,当除国难,又为人子,当卒祖业。哀声未绝而便罢息,为臣不忠,为子不孝,其罪二也。

  天下已安,其却坐自起众,致使烽烟再起,天下骚动,死伤流离,其罪三也。

  自初平之末,吾江东将校,万众一心,气吞山河,震雷始于曜电,出师先乎威声,故敌观电而惧雷状,听声而惧兵威。

  兵先乎声,其来已久。昔有虞始戒于国,夏后初誓于军,殷誓军门之外。周将交刃而誓之。

  幽冀之人,素来残暴,昔日所过之处,饿殍遍野,剥肤椎髓,今不知悔改,犹包藏祸心,是故人神之所共嫉,天地之所不容,吾等上尊天意,下顺民心,倾全国之力以伐之;

  集萤虫之火焉能与日月争辉?吾宋国义士,察天时以授,谨以历象,据七州之利,诸将一心,政通人和。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朱旗,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吒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

  公等或家传汉爵,或膺重寄于爪牙,或受诏命于州郡。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勋,无废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

  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移檄州郡,咸使知闻。”

  孙策此时就在陈留,他当着三万将士,讨贼檄文一发,顿时声震寰宇。

  他檄文里说督十三州军事,绝对不是一句虚言!

  当即天下各州皆畏其威而纷纷响应,西起河、雒,乃至关中,皆胜兵举旗,各兴兵三四万,宣布讨贼。

  北方鲜于辅、张燕等亦起兵于河北,宣布与袁绍相绝。一瞬之间幽、并、冀州境内皆有义军,就连青州境内都有豪强举兵。

  孙策治下七州之地,更是第一时间熟读檄文内容,怒斥袁绍之罪,纷纷宣布必除此不仁不义之徒!

  但有一点,各地官员都很清楚,绝对没人说袁绍不忠。

  因为讨贼檄文里虽然历数了袁绍的各大罪状,然而很明显的是,从头到尾里面没说一句要向汉室尽忠,只是怒斥了袁绍为子不孝,为将不仁,矫托天命,震怒上帝。

  所以才引得孙策兴兵讨伐,而且最后一句很有意味,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是谁家之天下?

  是汉家?赵家?还是……宋家?

  所有人看完檄文第一反应都是如此。

  如果孙策席卷了赵家,

  天下皆为宋室臣属,那很显然这就是宋家之天下!

  这也是孙策为什么没有怒斥袁绍不忠的最重要原因,他也是要称帝的。

  而且很可能一两年内就要称帝,自然不能怒斥袁绍不忠,而要怒斥其矫托天命,震怒上帝,故而引得大军征讨。

  而孙策扫平了袁绍,然后再称帝,没有任何强敌敢犯,那自然就是真真正正的天命所归。

  不过檄文终归只是名义之争,就像各位臣子所言,天下有德者居之。

  这个德也是武德的德!

  能用武德以同天下之欲。虽云匹夫,霸王可也。

首节上一节293/3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