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 第275节

  闻孙策此言,吕蒙也当即壮气奋甚,亲自披坚执锐,率军攻城。

  他在亲卫护卫下,直接策马登城,大纛高高飘扬在城墙之上。

  当“讨逆将军、安亭候、吕”的鲜艳朱旗被所有人看清,早已疲敝的江

  东将士立即精神一振。

  无数人用力的揉了揉双眼,不敢置信的看向城头,终于确定己方大将都已经亲自先登陷阵了!

  城墙上下,数以万计的士卒顿时山呼万岁!

  巨大的欢呼声,声动城池。

  正在浴血奋战的曹仁也被吸引了目光看向远方如潮水般从狭隘土坡上涌上来的敌军。

  他双目裂,怒发冲冠,守军哪怕再有几千支箭,从左右对着这土坡矢石乱发,敌军也会伤亡惨重,崩溃而逃,何敢如此大张旗鼓的冲击上来?

  可是惨烈的现实是,守军实在是山穷水尽了,别说数千支箭,就算数百守军曹仁也拿不出来了。

  眼见对方鼓声大震,他只能放弃即将斩杀的徐盛,带兵前往围攻刚刚登上城墙的吕蒙,若能阵斩敌方大将,则必能重创敌军士气,扭转形势。

  在曹仁的喝令之下,已经近乎崩溃的曹军再次从左右合围向吕蒙。

  可吕蒙也展现出了其绝对的忠壮勇武,其左手把刀,右手持槊,直砍直刺,不仅没有固守,反而猛攻向前,打的曹军节节后退。

  他吕蒙可自始至终不是什么儒将。

  夫猛将比发于行伍,吕蒙的出身不能再低微了,最初只是一名仅有一把长刀的大头兵,能够崭露头角就是因为他悍不畏死,亲自登城,夺下了豪强的坞堡,才开始了征战之路。

  他的军功那都是自己一刀一刀砍出来的,在升任将军之前,他也是常先登陷阵,率部冲锋。

  如今他亲励士卒,奋勇向前,甚至悍勇未必弱于曹仁这位曹氏宗族第一的猛将。

  两军奋死厮杀,城墙上血流成河,终于激烈焦灼了数个时辰的战事出现了转机!

  曹仁实在是太小觑了徐盛的悍不畏死,他刚调走主力,徐盛就立即带着仅余的十余名死士奋勇反扑。

  与之对峙的曹军,早已经将他视如神鬼,眼见这个全身浴血,悍勇非常的猛将,如猛虎出笼一般再次杀了出来,惊惧的曹军顿时奔溃而逃。

  这些残余的曹军实在不相信自己能够斩杀这位敌军猛将。

  尤其是徐盛猛扑上前,一矛刺死了进退失度的曹军百将,更是使得曹军完全丧失了抵抗之心。

  此地守军溃散,攻城大军继之,密密麻麻的涌上城头,反倒从后方包围了曹仁所部!

  这是曹军完全无法接受的,他们之前能守城池最大的依仗就是敌军登上城墙也会被己方左右包围,锋刃四面俱下。

  不然他们凭什么斩杀了徐盛所部那么多精锐甲士?

  若是堂堂之阵的对垒,这一百甲士可能会将整个城墙上的曹军斩杀殆尽!

  可眼下曹军主力陷入了被左右夹击的困境,终于曹军开始了大规模的崩溃。

  激战一个时辰,曹仁无法脱离被阵斩!

  入夜,江东大军终于突入城中。

  这已经是决胜的关键之时了,哪怕夜战孙策也必须不惜代价

  的拿下许县!

  于是江东再派出了上万大军入城,而义师、群寇更是倾巢出动,三军举火如星,亮如白昼!

  由于乱军的军纪极差,从四面涌入城中之后,纷纷纵火焚城,烧杀劫掠,无恶不作。

  但四处大起的火势,也确实是加速了曹军的崩溃,哪怕诸曹、夏侯各族的男女老弱皆拼命死战,也挡不住城池的失守。

  进入下半夜,许县城中所有的抵抗尽皆被碾平。

  但累累暴行也被施加在了这座城市之上,尤其曹操和诸夏侯的亲眷几乎都被群盗所蹂躏。

  曹操的妻女多被叛军所凌辱,子嗣则连尚在襁褓中的都被斩杀,包括曹操非常疼爱的儿子曹植,也直接被群寇所杀。

  直到天明,江东军队才彻底掌控了城池的府库、武库、兵营及街道要地,将在各处作乱的群寇赶出了城外,并酷刑直接腰斩弃世一批趁乱打劫的奸邪豪猾之辈,总算才是恢复了城中秩序。

  围城这么久,死伤如此惨重,义师和群寇这种乌合之众,不可能军纪如江东一样严明,他们发泄一番也算是恢复士气的手段。

  攻城之前,许县得失关乎天下时局走向,孙策甚至不确定能否可以夺下城池,需要所有人奋力而战,自然没办法约束他们的军纪。

  即便这种程度的发泄,群盗也依旧心有不满,怨声载道,甚至因此跟维持秩序的江东军队发生了不少冲突。

  为了稳定军心,继续对抗曹军主力,孙策便如刘备一般,下令打开城中府库,任由将士们尽取之。

  只要士兵不劫掠百姓,不烧粮仓,孙策也就允许他们跟随着自己尽分曹操的财富。

  待旭日东升之时,城市中的秩序终于恢复,三军开始灭火,清点得失。

  张率部入城,清点曹军的户籍、图册,吕蒙则开始清点俘虏,明正典刑。

  这方面孙策亲自关注了过去,派人向吕蒙询问荀下落。

  很快吕蒙差人回复,曹营首席谋士,荀在破城之后,已经于家中吞金自缢。

  其妻女仅一人被乱军所辱,其余人已被江东军抢下。

  荀的死亡令孙策非常惋惜,对曹营的其他人也就意兴阑珊了。

  荀若未吞金而亡,也极难免于被明正典刑,其他人更是绝无活路。

  到了中午,曹营被俘虏的奋武将军夏侯、典农中郎将任峻、并曹氏的诸多子弟,及城内官吏两百余人,尽皆被斩首于城南。

  围而后降不赦,这些人凭险据守,死硬顽抗,自然必须被斩首士众,明正典刑。

  倒是曹操的子嗣,孙策本来打算选几名送到朝廷,可惜被叛军斩尽杀绝了。

  这也算是曹操的报应了,其率兽食人,破棺裸尸,毒施人鬼,有此下场也算是天道好还了。

  曹操的几个子嗣只剩下了跟随他在军中的曹昂和曹丕。

  许县被攻破,就意味着曹军彻底丧失了豫州一线,而且其军队后勤,将士家眷皆在城中,许县丢失,其军心必乱!

  孙策留张坐守许县,自己亲提大军向陈留继续进发,欲与袁绍共狩于济水。

  但是大军刚走出颍川,他攻下许县的消息还未传到前线,周瑜的加急信使却率先抵达孙策营中,传来一个紧急战报。

请假条_303

  本章由于字数太少,暂不显示。如果你觉得本章比较重要,可以选择左下方报错章节,系统将在十秒内自动处理。或者跳过本章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292章 战局终章

  周瑜派信使上百里加急传递军情就已经够让人吃惊了,更令孙策吃惊的是,他派来的使节居然是诸葛瑾!

  这可是孙策派往袁绍阵营的使节啊!就像赤壁之战中的诸葛亮,他忽然从东吴跑回来,不论如何都足以让己方震惊。

  孙策见到他也是面容一肃,问道:“子瑜为何会此时返回军中?莫非前方战事有变?”

  这是孙策所难以想象的,袁曹两军都拥众十万左右,曹军就算规模稍小也不会低于七八万人。

  这种级别的战事,双方又都是天下之名将,理应是累年不决。

  徐晃带着江东精兵,攻击曹仁两万余人,还是在曹仁后方部将出现叛变的情况下,才三日而胜。

  但那是会战!两军都在激烈向对方猛攻。

  袁曹这是画地而守,有着大量的营垒和工事,着实是很难出现大规模的溃败,更何况曹军的军心士气都已经被后方所动摇。

  这种情况下,孙策实在想不到袁绍怎么才能输?

  诸葛瑾不敢耽误,立即郑重的拱手,回道:“将军,袁曹对峙的一线,着实是出现了巨大变故,或将影响整个天下的走向。臣难以断言,这时局终将如何,只能星夜报予将军,望将军明断。前线有两个消息,一好一坏。”

  往日里,孙策一定是先听喜讯。

  但今日关乎天下时局走向,孙策必须知道有什么不利的变故,提前进行布局预防。

  “先说坏消息。”

  “坏消息曹操亲提精锐步骑五千余,在蒲城一线击败袁军大将韩猛等万余守军,焚袁军粮草近百万石,袁军前线补给近乎一空。”

  孙策眉头一簇,袁绍所任用的这些将领,着实是难堪大任!

  上万守军居然被曹军五千精锐所击破,就算曹军挑选的这些精锐是百战老兵,可也不至于袁军连一天都坚持不住,援军都等不到吧!

  孙策问道:“如此军事重镇,遭遇曹军猛攻,袁绍难道就不派援军?”

  诸葛瑾叹息一声,说道:“派了。当然派了,袁营中也不乏有谋士具备远见卓识,力劝袁绍派军救援。袁绍乃以蒋奇率兵五千疾前往驰援,但亦为曹操所败。”

  那还不如不派援军呢!派了更丢人。

  一万五千军队,被曹军五千精兵所破,果然是如河北谋士所言,北兵数众而果劲不及南兵。

  情况已经如此,孙策也无暇叹息,接着问道:“好消息是什么?”

  “好消息是,袁军后方仍有数十万石粮草,分屯于濮阳、阳平一带,粮草转运,数日可达。因而袁绍令部将张、高览猛攻曹军主营。曹军主营本就兵不满万,又伤者十之二三,主力被曹操带走,高览、张猛攻近一日一夜,顺利击破曹军营垒。”

  诸葛瑾说完,正逢贾诩脚步匆匆的走进营帐内。

  对这形势,贾诩立即急促的说道:“这

  是何喜讯?这分明是噩耗!如此则曹军败矣。且是被袁绍一力所击破,袁绍必因此而声望大振,无需一年,我等亦要再临兵戈!”

  “且曹操近十万大军被分割为东西两部,各三四万人,其未得所归,恐终将为祸,成为我等心腹大患。”

  孙策也迅速的反应过来,这一仗,曹操兵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江东的文武群臣,贤才豪杰从不怀疑此战己等终将获胜。

  这一点,孙策从发兵北伐的那一刻就深信不疑。

  曹操历史上能打赢官渡之战,虽然说有运气成分,遭遇了袁营接连出现两名叛将,又逢袁绍昏招频出,可归根到底实力上他没有差袁绍太多。

  袁绍名义上有河北四州,可是幽州他就只占了南部之地,并州更是早已被杂胡所侵,汉室之时能掌握的郡县也就只剩下了一两个,袁绍就算奋武扬威,也只能占据上党、太原两地,其他的九原、朔方、河西、定襄等等等等,都跟他没有任何关系。从汉灵帝还在位的时候,这里就没了。

  所以袁绍能提供实力的只有冀州、青州两地,而青州百万黄巾流窜到了兖州,使得曹操并没有弱于袁绍太多。他也是有着兖州、豫州、徐州、司隶四州的诸侯。

  兖、豫、徐人口凋零,那是因为他的屠杀和残暴,他弱势归不了其他人。

  这种情况下,他官渡之战侥幸打赢,其实没什么可称道的。

  只能说,他曹操气运加身,所以侥得天幸。

  但如今孙策的崛起,极大地干预了中原形势。

  尤其孙策未死于刺客之手,使得南军全力发起了北伐。

  曹操事实上是以兖州、豫州两地对抗幽、并、冀、青、徐、荆、扬、交八州!

  而兖州残破,豫州又叛乱云起,使得曹操不得不分兵把守各地,抵挡叛乱袭扰。

  这完全可以视为曹操以一州之地而抗九州之国。

  天下都风起云涌,欲诛曹操于此战。那曹操败亡是可以注定的!

  他以四州之地对抗袁绍,实力大概相当,故而可以侥幸得胜。

  可他以一州之地对抗天下,那实力悬殊,巨大的势力差距,使得他就算积累了一系列的小胜,也无法逆转局势。

  以多为胜,自古是兵家至理。

  他曹操是屡战屡胜不足以扭乾坤,一败则致祸不复!

  这形势在此战演绎的是淋漓尽致,袁绍巨大的战略优势,使得他在战术上可以有极高的容错率,就算他一次次失败,也能保持战略进攻的态势,不会一败涂地。

首节上一节275/3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