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 第239节

  张辽不想作战,于禁所部就完全求战而不得。张辽不想退,曹军就只能陈列而退。

  曹军这四千余人就只能被迫体验一次李陵当年的绝望。

  但问题在于李陵当年军中强弩之士有上千人,且有大车、山岭为依托,所以匈奴才冲击不动。

  而于禁军中可没有这么多辎重,张辽又有淮河天堑为依托,完全不急于进攻,只消耗于禁所部的士气,而且不断以骑队在曹军设灶饷食和扎营入寝时发起骚扰。

  期间双方大小战士十余场,曹军骑兵损失惨重,却根本挡不住张辽部下精锐玄甲铁骑的突击。

  而曹军骑兵损失殆尽之后,江东的骑兵终于主力开始集结,欲将又困又饿,疲敝

  不已的曹军一举歼灭。

  张辽、诸葛亮、陈武皆领兵汇集,陈列在曹军阵前。

  诸葛亮看着远方旌旗已经倾斜,充满疲敝和倦意的曹军,感慨道:“曹军人马疲极、吏士饥渴,却仍未溃乱,其将治军可谓得法矣。我以为此战当需集全力而奋击,方可一战破敌。”

  陈武已经磨拳擦掌,说道:“南北强弱有势,故以绝世之奇才亦难以弱胜强也。况且以君之谋,曹军疲困至极,又士怀震怖,此战当一击破敌也!”

  而张辽亦同样点头,看向远方旌旗招展的江东援军,露出笑容,说道:“曹军已四面被困,纵其将治军得法,亦难逃李陵之结局。”

  在江东将校们战意奋发之际,曹军则无不惊恐的看向远方,浩浩荡荡、遮天蔽日的旌旗正徐徐展开,规模庞大的徒卒主力已经从北方合围过来。

  无数曹军士卒军心彻底崩溃:“江东十五万大军主力已至!我等其死矣。”

  “贼虏援军已至,敌骑将要踏阵矣。”

  “敌军四面合围,我等何路可生?不降即死,速降吧!”

  于禁策马在阵中大吼:“稳住,不要慌乱,来者必是淮阴守军,并非江东十万主力。”

  但这番稳定军心的效果微乎其微,曹军早就被骑兵拖得困倦至极,而敌军旌旗招展,锐气正盛。

  是不是江东军十万主力又有何区别?哪怕敌军一万,曹军恐怕也挡不住了。若不投降,今日已经是必死无疑。

  而张辽同时也已经对全军下令:“骁骑中郎将陈武,领一千具装龙雀突骑穿贼之中,取首而阵!”

  “骑兵司马曹性领铁骑五百于右翼摩贼之垒,斩馘而旋!”

  “参军诸葛亮领八百精锐具装突骑攻其左翼。”

  “奋武校尉程咨引游骑一千敌其南北东西。”

  “某自领铁骑一千以亢其后。”

  “诸君,务必高揭旌旗,气雄雷霆,声疾风雨,力战破敌,倾其功于一役!”

  诸位将领立即领命,各部将校立即旌旗招展,引兵而前,五千玄甲铁骑精光耀目,光照天地!

  率先而出得自然是程咨所部一千精锐游骑,这五路军队中,他是完全辅助之作用,以游骑乱其东西南北,使敌防线混乱,不知江东铁骑进攻的主要方向。

  随后出动的则是骑兵司马曹性,他于右翼摩贼之垒,斩馘而旋,他率领五百精锐甲骑分散敌军对冲阵骑兵的注意力,他们不需要进攻,接近敌阵后造成敌军的损失与时期下降就折返。

  担任这次进攻主力的就是陈武所统帅的江东最精锐的一千具装龙雀突骑,所用的战术也是最典型的重骑兵突击,重骑兵讲究的就是一往无前,没有任何花里胡哨,这是甲骑具装这一兵种的根本意义所在,能直接把敌军碾碎。

  而这次不可阻挡的冲锋,也正是这次战斗的核心,其他骑兵的一切行动都

  是为了配合这一次的冲锋。

  另一名将领诸葛亮,则率八百精锐突骑,先行进攻曹军侧翼,以分散曹军对一千名精锐具装龙雀突骑的注意力。

  张辽本人则率领一千人披甲、马不披甲的玄甲铁骑快速机动到曹军背后,发动奇袭。

  骑兵迅速抵达攻击阵列,而机动优势尽展无疑,哪怕骑兵已经做好冲锋准备,步兵也只能被动防御,根本无法主动出击。

  因为战场上四面八方皆是江东的朱旗飘扬,困倦饥渴至极的曹军,根本不清楚敌军要从哪个方向发起突击,只能强撑着身体,全力戒备。

  他们若是冒然向一个方向进军,其他铁骑从另一个方向策马突入,整个曹军的军阵就彻底崩溃了。

  在徐州这种宽广平坦的地势上,骑兵进退来去,是步兵完全没有办法限制的。

  而随着雄壮的铁骑左右横集,士气高昂的江东铁骑兵气初锐,马逸不止,号角一声响起,四面铁骑一齐俱撞。

  将士弓矢三注而连发,长剑四按而无前!

  霎时间仿佛天崩地裂,玄甲铁骑千里烟尘,百道旗鼓,一同而前,曹军阵线瞬间一触即溃,土崩瓦解。

  曹军并非没有抵抗,于禁所部拼死力战,强弩连发,拼命抵抗来自正面的攻击,甚至于禁还把数百辆锱车设在了中军的第二重,以拒敌军铁骑。

  然而这一切在崩溃之中,全无任何意义。从左翼而至的精锐具装突骑兵,轻易的踏破了曹军的方阵,其兵锋所向之处,终蹂践而皆尽!

  这支突骑兵实在是太强悍了,哪怕于禁所部立即设矛阵而对抗,对方几名头骑长槊一荡,便荡开了十余杆长矛锋刃,随即连人带马近一吨重的五名具装铁骑便直接撞进了密密麻麻的步兵阵列当中。

  哪怕于禁所部是前队尽死,后队乃尽,人皆披甲的重装甲士,也根本挡不住这种突骑从其后左右的夹击。

  更关键的是,骑兵四至,在任何方向上,骑兵都是在以多打少,左翼率先打开了局面之后,张辽立即率军从后方突击而至,继续掩杀其溃势。

  而程咨、陈武都立即派兵突击,进一步扩大其混乱,曹军左翼总共一千余人,被近三千铁骑四面围攻,中军、右翼的曹军却完全无法驰援。

  待左翼崩溃,张辽亲自冲阵在前,顺着溃兵退却的方向,掩杀进入曹军中军。

  其陷阵突陈,手刃数十人,斩曹军两将,大呼自名,冲垒而入,至于禁中军麾下。曹军为之气夺,莫不辟易。

  张辽乃以槊指战车上的于禁,大呼于禁道:“士卒何罪过,令杀之?但身决胜负而!且下战,省将士生死。”

  于禁悚然,不敢妄动。

  当此之时,其麾下诸将皆已披走,三军溃退,而敌骑四面围至。

  没有救援,兵败如山倒的情况下,于禁根本无能为力。

  战事自朝至于日中,玄

  甲铁骑斩首二千馀级,余部溃退亦难逃窜。

  在骑兵追杀之下,尽皆成擒。

  仅于禁率余部百余人被困死在车垒之中,被贺齐援军所获。

  贺齐所部徒卒有强弩之士千余,强弩劲发,箭如雨下,就算躲在车垒后方的曹军亦难以抵挡。

  于禁不得已,遂率部出降。

  而从接到曹军南侵消息,到铁骑北上,擒获于禁前后亦不到一旬,而两军对垒更是前后仅三四日,最终的兵戈相交、陷阵突陈才半日即决。

  很快北伐首战克捷的消息便传到了孙策处,此时孙策率部才刚刚渡过长江,进抵广陵。

  看完捷报,孙策兴奋的大笑:“善!善!善!张辽、诸葛亮果然不负孤之众望,首战便一战克捷,大败曹军五千余众,斩首两千余级,擒获曹军大将于禁!此战壮我军威,淮南局势因此而大为缓解,大壮哉!”

  “传孤军令,即日赏张辽战马三匹,黄金百斤,绢三千匹!诸葛亮、陈武等将亦封赏次之,另录其功勋,待战后一并策勋封赏。”

  这一战张辽、诸葛亮打的实在是漂亮,大军左右横集,兵气初锐,以五千铁骑一战蹈灭曹军四千余众,斩首其半,余者尽降,甚至连曹操前期最信重的外姓大将,五子良将之首的于禁都被擒获!

  这可是五子良将中持军严整、最号毅重的曹营名将,其得贼财物,向来无所私入,皆赏赐部下。

  其在曹营当中久经善战,军功赫赫,如今被擒,可谓断曹操一指。

  而且曹军被擒士卒近两千人、战马四百余匹、甲胄器械数以万计,可谓是曹操起兵以来仅次于濮阳之战的惨败。

  孙策随后兴奋的吩咐道:“将于禁押送广陵,招降其为我所用,以询其曹军虚实!”

  于禁已经率部投降,孙策相信他不是诈降,再伺机逃回曹操之处。

  毕竟曹操对他也没说有多重用,他当初率领鲍信部下投靠曹操,曹操就给了他个伯长之职,统帅百名士兵。

  在曹营奋战了这么多年,到如今本部士卒也不过是数百人,要到战时曹操才给他增徒卒两千,以为效用。

  曹操对他的态度,也并不比吕布对高顺强多少。

  孙策相信,他必然能为自己所用。

  而在捷报的兴奋过后,帐内诸将就一同看向舆图,准备下一步的作战规划。

  建义中郎将魏延胆气奋甚,主动请缨,说道:“将军,如今曹军右路大败,而徐州沸腾,末将愿领兵三千,为将军虎吞徐方。徐州士民,皆系父兄之耻,曹操人怨天怒,我王师金鼓震响,席卷赴征,必举州同声,可一战而定彭、徐之地。”

  随军谋画的贾诩微微颔首,说道:“天道无常,常与善人。今海内陆沉于曹操暴虐久矣,将军王师,与民秋毫无犯,民尽所知。徐方之民,必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孙策立即看向舆图,从广陵出兵,渡过淮河就进入了下邳,向北可直趋东海、琅琊,联通袁绍。

  向西则可直趋下邳郡治,若下邳举郡皆叛,则曹操将后路彻底被断,即便其攻破淮安,亦不敢久留,否则兖州、徐州皆叛,其大势尽去矣。

第254章 再屠徐州

  如今的孙曹之战,局势已经越来越像陆逊及曹休的石亭之战了。

  双方目的都是为了重创敌军士卒,从而使敌军不敢再兴兵。

  而作为防守方的南方大军,可以从容集结部队主力,从左右两路反击,而包围易进难退的曹军中路。

  只是陆逊的对手是曹休,以亲戚见任,非智勇名将。

  而孙策面对的这位可是当今的超世之杰,是如今最能征善战的诸侯之一。

  想要左右两路包抄他并非一件易事。

  曹操这一生最善断敌后路,因而对自己后路的保护也是重中之重。

  他中路军主力三万余人可并非都在一个营中,而是前后列营,从淮陵到高山各依险阻,把控要路。

  曹军的部署向来都是如此,包括于禁那右路军的五千余人,也并非是都云集在射阳,而是于禁统帅四千余人在前,后方有近千士卒把控船只,保守粮道,积屯劫掠的辎重和粮草。

  袁绍兴兵十万,在关键无比的乌巢才只屯驻了一万人。于禁五千人,却以近千士兵把控后路和粮仓已经是极其重视了。

  只是张辽五千铁骑的优势实在是太大了,在于禁驰援之前,就一举荡平了于禁的退路。

  只是张辽断于禁退路容易,孙策要断曹操的退路就很难了。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张辽大捷来的太快,江夏、庐江的驻军还在前来驰援的路上,孙策从建康出兵带来的援军与曹操相比,还处于劣势当中。

  以多为胜,以强击弱,自古兵法正道。

  孙策的确是对自己军队的战力颇为信任,可要以万余人就从右路断曹操退路,全歼曹操统帅的数万之众,这的确是有些艰难。

  但也并非全无可能,曹操的前后列营,虽然使得孙策断其后路变得极其困难,但也同时使得他攻城的难度极大。

  徐琨、吕岱等人以五千青壮死守淮安,曹操能用来攻城的部队不过两万余人。

  所以孙策完全不急于去驰援徐琨,如果他这都守不住城池,就算曹操破城之后不杀他,孙策也会把他砍了以警三军!

  曹操此刻无疑是求战心切,其恃往年之胜,兼复养锐日久,兵锋正锐,极其期望能在淮安一带大破孙策军队主力。

  孙策自然不能如他之意,在击破于禁之后,贾诩就力劝孙策屯兵于淮阴,以为后援,待前线大将周瑜搓曹军左路,以权道势胜之。

  所以孙策就直接带兵前往了淮阴,他抵达淮阴之时正是丹桂飘香的深秋八月。

  江东水师正从淮河、邗沟、长江一带汇聚至淮河江面上,数百艘战舰,白帆如云,密布江面,百舸争流。

  八月是水师还能在淮河纵横的最后时节了,再过一个月到了十月初冬,淮河江面就可能被结冻。

  所以水师的将士们正在抓紧时间运送江东大军过淮河对岸。

  孙策在绣衣卫的拥簇

  下带着于禁站在岸旁的水师劳碌往返,士卒们装卸辎重、粮草和车马等,连绵不断的运往淮北。

  这批出发的将士,正是魏延所统帅的三千步骑。孙策当前的军队规模虽然对曹操并不占优势,但还是选择派魏延率部进军淮河,攻徐州下邳、彭城之地。

  在淮南要断曹军后路并不容易,但从淮北断曹军粮道就容易多了。

  下邳虽然有曹军的驻军,但徐州并不稳固,曹军屠杀的影响没有那么容易消去。无数徐州豪杰,皆念父兄之耻,欲以报仇雪恨。

  尤其是在于禁统帅的右路军,五营皆殁的情况下,江淮是震。

首节上一节239/3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