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 第162节

  孙策大笑,说道:“善!有关将军此言,我知此战胜之必矣。”

  关羽一旦立了军令状,那基本上就是无往不胜了!

  这位威震华夏的猛将,也该在这一战爆发出来了。

  此战对手一个营垒大概也就是五六千人的规模,故而孙刘联军给关羽这位先锋的部众就高达五千余人,全是装备齐整,器械精好的精锐。

  全军犒赏士卒,饱食酒肉之后,将猛攻纪灵所部前营。

  前营即广陵太守吴景麾下,驻扎于最南方,离其他四部稍远。

  以关羽之才,率精锐之师,击破袁军五千衣不蔽体的疲惫之师,绝不在话下。

  孙策对其有绝对信心,故而部署非常大胆,接着对徐州将校说道:“以关将军之才,此战必能大破敌军前部。故刘使君所率大军主力,无需考虑增援之事,可果断进军至葛乡,伏兵于北道狭窄之处。一旦敌军前来增援,刘使君可伏兵齐出,猛攻破敌。”

  所有人都看向地图上葛乡所在,这是敌军前营之北十余里处,几乎地处纪灵五部的包围之中,伏兵于此的确可谓是大胆果断了。

  一旦关羽未击破前营敌军,则刘备所部将彻底陷入团团围困之中。

  可以说这份部署的一切前提都是基于孙策绝对信任关羽能大破敌军,若万一关羽攻击不顺,则满盘皆输。

  面对孙策这份信重,关羽颇怀感动,郑重

  的向孙策拱手,说道:“羽必不惜万死,为大军击破敌军先锋,使大兵得以顺势而进。”

  孙策从舆图前挺直身子,巡视满营的徐州文武,郑重说道:“淮南之事,尽系此一战!诸君其共勉之!孤相信诸位皆当世人杰,必能大破敌军,凯旋而归。”

  刘备手握剑柄,扫视了一眼闯进来的孙策亲卫大将蒋钦,依旧镇定自若的激励军心:“我徐州积奋日久,只待一日,报仇雪耻。今日天时地利人和皆在我等,孤期诸军争奋,勇破敌军。扬我徐州军威,让天下见识一下我等的赫赫武功!”

  在刘备激励将士之时,孙策看了一眼蒋钦,他立即靠近过来,在孙策耳旁低声耳语道:“将军,江东发生叛乱,豫章贼周凤、鄱阳贼尤突、丹阳贼僮芝、黄巾馀类陈败、万秉等联众而起,率各万户,连屯地方,攻打郡县。”

  孙策看了他一眼,点了点头,不动声色的说道:“孤已知晓,大战在即,莫要声张,下去吧。”

  忽然暴发这么大规模的叛乱,而且是各个郡县,各个势力同时暴发。

  显然不是出自于偶然,一定是受敌挑拨!

  不是出自陈就是出自袁术。

  陈的嫌疑比较小,他毕竟刚刚起事。不过也不能排除,他在淮浦的时候就已经谋划这些,从而拖住江东军势,使其起事不会被江东大军直接扑灭。

  不过叛乱主要集中于豫章、鄱阳、丹阳一带以及淮河沿线的黄巾馀类,那最大的嫌疑还是袁术甚至刘表。

  袁术就爱使用这种手段,连结宗贼、黄巾,是他夺取郡县的最大助力之一。尤其孙策与其交恶,从七月就开始进军徐州,可以说是从他手中抢走了广陵。后来更是资助刘备与其为敌,率军前来对抗纪灵大军。

  双方反目,他又没有信心在战场上与孙策交锋,用这种手段很正常。

  不过也不能无视刘表的可能性,毕竟他任命的豫章太守诸葛玄还在豫章境内。

  荆州与江东仍旧在战争争夺之中。

  孙策在江东创军建业也有两年了,以刘表和黄祖的野心,不可能坐视不理,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尽并淮南江东,一统扬州。

  孙策心中凝重,他不太担忧江东宗贼、山越的叛乱,这个早在江东文武的预期当中,北方也是胡人年年入寇,江东这些山越每隔一两年就有叛乱,众人都习以为常了。

  以江东精锐职业武夫的战力,这些暴乱的乌合之众绝对挡不住江东当世名将们的征讨。要知道坐镇豫章的是太史慈、刘晔,坐镇丹阳的是孙贲、徐晃,这些可都是冠绝当时的奇才。

  将军权委以此辈,统帅数千精锐,讨平区区数万叛逆,完全不在话下。

  孙策真正担忧的是豫章郡方向,由于高承的力荐,振武将军刘繇和豫章太守朱皓都被调往了京师洛阳

  ,这令已经被围困在西城的诸葛玄得以喘息,其被打散的四方之众得以复聚。

  他若是在黄祖、刘表的支持下重整旗鼓,作为豫章太守的他,势必要发起攻势,重夺豫章郡。

  这是他作为豫章太守的职责所在,身负重任,不论如何都要为刘表夺下豫章。

  而黄祖也势必有极大的野心干预豫章,进攻江东。

  要知道为了抵御黄祖,历史上江东可是一直把周瑜安排在豫章郡、柴桑县,负责都督西部战事,对抗黄祖。

  由于黄祖派兵的干预,孙策、周瑜、董袭等诸多名将齐上阵,才大败敌军。

  黄祖与刘备就是刘表麾下最能打的将领,一个负责防御江东,一个负责防御北方。

  他的上限是刘备,下限也是张绣的级别。

  而看看曹操跟张绣的战事有多艰苦,就能见一般。

  想到张绣,孙策不由得就想到了刘表、曹操等人在叶县一带的对峙。

  由于天子的重振汉室威严,曹操向京师的进军不得不终止。与朝廷联军对抗于颍川、南阳一带。

  曹操可能会与以刘表为主的联军激战,但他手下的谋士荀,一定会制止这场冲突。

  对荀而言,复兴汉室是他最大的追求。

  只是选择在朝廷效力,还是选择扶持一位诸侯,建桓、文霸业,尊奉天子,安定天下,可能还在荀的考虑当中。

  但不论如何,曹操与联军的战事,都不符合汉室与曹操任何一方的利益。

  荀一定会全力制止。

  曹老板或许身上有很多问题,比如残暴,比如好人妻,比如怀疑猜忌,但他最大的优点之一,能够成为北方霸主的缘由就是他这个人在逆风的时候,是真的听劝。

  有荀、程昱、郭嘉等人劝他,他必定能虚心纳谏。

  这是成为诸侯最重要的胸襟和气度。

  这场意外的战事不会持续太久,从四月到如今也已经半年了,恐怕曹操早已经上表朝廷,表示臣服,那这场战事就能被终止了。

  而一旦刘表从北方收兵,将精力转到江东,全力支持黄祖、诸葛玄争夺豫章郡。

  这才是孙策最担忧的,因为这个形势就超过了北伐之前,对军力的部属。

  豫章郡一万多的守军,如果没有大军支援,要对抗刘表大军,恐怕战事会格外艰难。

  此时江东基业,北面有陈虎视眈眈,觊觎吴郡。内部有山越宗贼叛乱,为患地方。西面还有刘表大军围攻,侵犯郡县。

  仅是想一想,孙策就感觉压力极大。

  难怪历史上小霸王要用六年的时间才能稳固下江东六郡,难怪曹操半辈子也没能统一乱世。

  汉末诸侯要面临的挑战实在是太多了,而对手无一不是人杰。

  就像曹操上一年还在东征吕布,次年就不得不转进南阳,抵御刘表、张绣,刚打赢,还来不及扩大战果,就传言袁绍即将南下,偷袭许都。

  连忙回到许都,又传来袁术称帝,为患东南,然后不得不引军南下,打赢了袁术又得打吕布、刘备。

  东征西讨,南征北伐,简直是一位诸侯的常态。

  孙策实在也没办法妄想自己能够一番风顺,只能在自己做好万全准备的情况下打别人,而没有别人突袭自己。

  被迫引军平叛,抵御敌方大军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胸襟开阔之后,这些事情孙策也就没有太焦灼,眼下的当务之急还是打赢纪灵所部三万大军。

  大战即在明日,去想后方的事情也无济于事,还不如选择相信己方大将,必能稳固一方,扫平叛乱,自己则全力以赴,彻底解决淮南战事。

  刘备激励完全军将士之后,转头看向孙策,问道:“吴侯可是有要事?是否影响决战?”

  孙策豪爽一笑,挥了挥手,说道:“江东之事,远在千里,与此战无关。孤便期候与诸君明日共破敌军,共同凯旋!”

  见孙策如此豪气奋发,众人当即胸中战意激奋,全军整装待发。

  联军豪壮一时,士气奋发,有毕其功于一役之心,故而皆备牛酒,以犒军士。

  士卒饱餐一顿之后,次日四更,刘备便引军先行,偃旗息鼓,直趋葛乡,伏兵以待纪灵所部援军。

  五更,关羽身披甲胄,头戴兜鍪,亲率五千精锐士卒,阵列森严的开拔出营,向袁军发起攻势。

  五千精锐士卒,甲胄铿锵,步履轰鸣,旌旗招展,士气如虹。

  蒋钦跟孙策站在辕门之上,看着这支精锐之师,士气高涨的从营前开拔离去,对孙策赞叹道:“关羽体恤士卒,深得军心,又勇冠一世,深得兵法,其统帅如此精锐,翌日必成天下名将。”

  而关羽策马在军阵之旁,看到孙策在营垒之上眺望此地,亦手握长矛,在马上握拳向孙策拱手见礼,然后领兵而去。

  看着这熊虎猛将,剽悍无敌之姿,孙策有些理解曹操为何钟爱关羽了。

  以此猛将冲锋陷阵,何愁不能摧锋折锐,大破敌军?

  孙策感叹道:“关云长勇冠三军,其所缺者,一直是一支军心稳固,士气如虹的强军。若三军稳固,后勤无忧,其正面交锋,堪称武神,坚不可摧,攻无不破!其赫赫武功,当自此战而扬名天下!”

  待关羽统帅的五千精锐大军消失在眼帘当中,孙策亦振奋壮气,说道:“关羽之后,我们也该出战了。集合全军,以我铁骑,一战尽破敌军!”

  上千玄甲精锐铁骑立即整装列阵,然后整齐的翻身上马,跟随在孙策之后,旌旗招展,策马疾行。

  江东铁骑的任务就是在关羽击破敌军之后,猛插敌军后部,与关羽所部将敌军合围在洪泽之南。

  纪灵大军跨过了盱眙,猛攻东阳,使得其三万大军都已经地处淮右之地。

  淮河下游并非是正西向东的走向,而是从西南向东北倾泻,所以在淮河以东的地区亦称为淮右。

  这个地理形势导致的结果就是,纪灵三万大军一旦战败,想撤离盱眙必须跨越淮河才能逃脱。

  而江东大军就是要从关羽打开的突破口处,猛突至敌后,切断其退路,将这三万大军尽数覆灭在淮河以东。

第174章 重装庐江上甲

  就在刘备、关羽、孙策全部发起攻势之际,纪灵也在营中焦躁不已。

  他跟右军都督刘偕皆是愁眉不展,心情沉重。

  刘偕是庐江太守刘勋从弟,他与刘勋皆在袁术麾下身受重任,算是绝对意义上的袁术嫡系。

  他兄长刘勋为袁术治理郡国,而且是庐江这种大郡,算得上是一方诸侯,最低也是封疆大吏。他则为袁术统帅精兵,南征北战。

  纪灵所部最精锐的五千人就在他刘偕营中,营内不仅有大铠千副,更有战马四百余匹。

  只是如今,刘偕一点也安心不起来,他太清楚自己麾下的部曲究竟是什么情况了。

  士卒为了解饥馑,养妻子,偷偷卖刀卖甲。

  作为精锐的一千重装庐江上甲,这些士兵本性并躁劲,风气果决,包藏祸害,视死如归,战而贵诈,所以被予以众望,每个人皆被发下一杆卜字戟,一柄环首刀,一套盆领铠和一副强弩,三十枝弩箭。

  作为袁术麾下强军,这是跟吕布的陷阵营,蜀汉的无当飞军一样的精锐嫡系,被期待以能够在任何情况下击破敌阵,打开缺口。

  但到如今,这一千庐江上甲,还能剩下一柄长戟、一套甲胄的就算是柱石了。士兵们先是纷纷把刀都卖掉,后来开始卖弩箭,卖强弩。

  倒是甲胄他们没卖。

  而原因也很简单,甲胄平时放在武库里,由专门的小吏掌管。

  被刘偕和小吏伙同卖掉两百多套,然后以其质量不堪,损坏腐朽为由,换给士卒们两百套两档铠。

  这本是一件龌龊的腐败之事,但在如今却变成了避免将士大量被冻死的幸事。卖掉武器、弓弩的士兵至少还有一件像样的衣服套在身上,没有被冻死。

  所以纪灵对刘偕大加赞赏,以为其统兵有方,将他引为心腹砥柱,将营中防御重点都交给了刘偕。

  但刘偕可没有纪灵这份信心,他现在是惶惶不可终日,就怕讨逆将军孙策挥师直接打过来。

  当然,这没什么可耻的。

  事实上军中没人不畏惧孙策。

  在他还只是一个小小校尉的时候,就敢冲进袁术军营里面捉拿叛逃,而作为左将军的袁术竟然没有训斥一句,反倒说了一句:“兵人好叛,当共疾之。”

  从彼时开始,袁军十万将士,上至张勋、刘勋、纪灵,下至普通军吏士卒就没有不敬畏孙策的。

  而如今孙策更是横扫四方,受封为大汉威名赫赫的讨逆将军,全权节制东南军事。

  他引军过来谁不畏惧?

首节上一节162/3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