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成为千古一帝,老朱麻了 第249节

  老爷子这智慧,真的令傅友文望尘莫及。

  虽然朝廷看似亏了,但灾天,朝廷岂能不拨款的道理?

  为什么呢?

  外面市场二十文,朝廷却以十五文,这在百姓看来就是恩。

  十五文,就算再穷的家庭,买一斤,紧巴点用,都能度过大半个冬天!

  这真是造福百姓之举!

  傅友文心悦诚服的对朱元璋道:“吾皇英明!”詹徽也想明白了,跟着拜会:“吾皇英明!”两人发自真心,没有一点掺假。

  老爷子这是真正做到了将百姓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看待,大明有如此帝王,乃大明、汉家百姓的福分!

  朱元璋道:“那中,咱这就去说说。”

  当然,朱元璋还有一点没说,现在国库少银,让他一下子拿六万两,拿不出来。

  但他可以利用张天的无烟煤先卖钱,卖掉的钱,朝廷只需每斤贴补五文,将差价给张天就行。

  这样一来,就能完美解决国库少银的问题!

  啧啧。

  朱元璋笑了。

  午后。

  阳光和煦。

  张天自制了一把摇椅。

  他朝上面躺下去,来回晃了晃,感觉效果还不错。

  蒋在一旁乐的合不拢嘴:“爷,您真聪明,这可是好东西,看着就舒坦。”

  张天笑笑:“给老爷子造的,没事躺上去晒晒阳光,你去拿两条毯子过来,一条铺上,一条留盖着。”“好嘞!”

  蒋屁颠屁颠跑了。

  张天洒然一笑,蒋这孩子不错,对自己也绝对忠心,诚如当初老爷子看他一样,心里有一股劲。

  这样的人,着实能干出历史上那开天辟地下西洋之事。

  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壮举,是东西方文化的第一次彻底大触碰。

  张天心里有些激荡。

  如果……如果下西洋之后,大明能将西洋所有国家,甚至这个世界,全给统一了,会怎么样?

  后世有玛雅人预言过,未来地球,一定是一个世界大一统的国家!

  他们还预言,统治地球的,一定不会是欧洲人或者侵略美洲的非纯粹欧洲人。

  在玛雅人预言中,只有两种人,可以统治地球。

  第一是犹太人。

  第二是汉人。

  为什么是汉人?因为我们的包容心,让我们有能力,有自信的去统治全球,去管理各种皮肤且杂乱无章的世界人口!

  以前的张天,对这些事还漠不关心,但现在,他突然觉得玛雅人的预言,好像真不是空穴来风!

  他们的说法,是真的有道理的!

  正在张天思绪乱飞的时候,身后突然有人拍了拍:“这是个啥?”

  张天回头,看到老爷子一脸求知欲的盯着摇椅,刚准备介绍,朱元璋就背着手围着摇椅在看。

  “好像是个椅子,咱这么古怪?咱在蒙古人哪儿也没看过这椅子……”

  说着,他又有些嫌弃的道:“你这娃子,椅子都不会造,这椅子没有四条腿平衡,坐上去不是乱晃吗?”

  “浪费浪费啊!瞧这木头,梨花木的,不便宜吧?”

  正说着的时候,蒋已经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两条绒毯子。

  张天接过来,自顾自在摇椅上铺上一层,对朱元璋道:“老爷子,谁告诉你椅子都是做的?”

  朱元璋好奇的道:“不是做的,那叫啥椅子?这玩意啥用?”张天笑道:“您躺上去试试。”

  “躺上去?那咋个舒服?”

  朱元璋还在喋喋不休,张天已经扶着他躺了上去。

  椅子乱晃,朱元璋起初有些不适应。

  可是晃着晃着,居然觉得那么舒服。

  天空已经放晴,暖阳透过云层照射到朱元璋脸上,院子里面没有风,一切那么安宁祥和。“啧啧啧!”

  朱元璋咂摸咂摸嘴:“还别说,舒服呐!”

  朱元璋躺在摇椅上,前后晃着,从未有过的放松,身上每个毛孔都透露着两字:“舒服!”他看着张天,试探着道:“这个能送给咱?”

  那眼神带着期盼,带着深深的喜欢,显然是爱上摇椅了。

  张天随口道:“就是给你做的,闲着没事躺上去放松放松。”朱元璋眯着眼,满足的道:“孝顺!嘿嘿!”

  下午的阳光格外充足,老爷子晒着太阳,晃着摇椅,有些昏昏欲睡。

  张天则抱着一本史书,坐在一旁的凳子上,安静的看着书。

  就在张天以为老爷子睡着了的时候。

  朱元璋突然冷不丁开口:“咱和你说个事,你看看中不。”张天头也没回,开口道:“您说。”

  两人都很随意,都很放松,各干各的事,偶尔有话题就聊几句,没话题就继续干自己的事。

  朱元璋思考片刻,才开口道:“你的无烟煤不要卖了,咱朝廷全收了,价格不变,二十文一斤收。”朱元璋知道这不好,所以他在和张天商量,也不强迫张天。张天点头:“嗯。”嗯?

  朱元璋有些不解:“啥个意思?”

  张天道:“好啊,买呗。”

  朱元璋意味深长的看着张天:“你早知道了吧?”

  张天点头:“我想,老爷子您应该告诉洪武老爷子了。”

第249章 254只不过是个七品县令?

  朱元璋来了兴趣,询问道:“那你觉得皇帝会怎么做?”

  张天道:“如果我是他,我也会花一样的价格,把我的无烟煤全部买过去,然后以朝廷名义,再低价贱卖给百姓。”

  身后有些安静。

  朱元璋呆呆的看着张天,愣了愣,才问道:“为啥要这样做?”

  张天将书本搁下,起身给葛爷爷倒了一壶茶送过去,才道:“简单啊,现在南直隶有许多百姓冻死了,长期以往下去,民心向背,现在不正是洪武老皇帝收揽民心的时候么?”

  “咱给他卖个面子,也给葛爷爷你卖个面子,况且我也没亏什么,亏的是朝廷,如此何乐不为呢?”

  “哈哈!”

  朱元璋笑了,笑的很宽慰,他对张天道:“你说的不错!只是明明这个博名声的机会是你的,你可以更好的在民间在各种阶级间露脸,这是个机会,错过了不可惜吗?”

  张天摇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现在名望对我加身越大,受到的麻烦可能就越多,所以没有绝对的实力之前,最好还是不要这么崭露头角,这不是个明智的选择。”

  “哈!”

  “哈哈!”

  “哈哈哈!”

  朱元璋仰天大笑,笑的见牙不见缝,豪迈的将茶水一饮而尽,高声道:“吾孙真是越来越优秀了!眼光、格局越来越大了!咱很欣慰,很欣慰!”

  “娃子,你这番话,你可知道,朝廷许多大儒名家,他们都未必能理解?想明白了,他们都未必能做到?”

  “你很好!这种沉稳的性子,就是做大事人该有的样子!”

  朱元璋真的很高兴,由衷的高兴,他本来还打算和张天说教的,现在看来,准备的一腔话,白费了!

  老人家喜欢什么样子的孩子?就喜欢这种能将自己的人生智慧全部听进去,还能有自己想法的孩子!

  这样的人,即便现在龙潜于渊,但出龙之日,一定一飞冲天!!!

  “大孙!”

  朱元璋高呼道:“咱也不能让你这么锦衣夜行着,咱要带你去感受一下,看看百姓是如何报答咱的!咱想,看完了民间百态,看透了那些可爱的泥腿子,你会爱上他们,你会和咱一样,一心一意的对他们!走!”

  朱元璋起身。

  最爱应天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午后的应天大街,熙熙攘攘皆是路人,雪停之后,百姓们泛发出强大生机。

  应天府街道上人头攒动,各种走商贩卒、僧道客旅穿梭在繁华富饶的京师。

  渐渐的,商贩的吆喝,邻里的争吵,孩子的欢笑,牛骆嘶鸣,马匹奔波等各种声音碰撞在一起,变成一张活着的大明京师生~活的画卷。

  应天府是大明首都,也是各番邦等商贸交易中心,它是一个包容性很大的城池,也是一个处处都是-商机的都城。

  今日的应天府,人口显得格外的多,路上的百姓密密麻麻,看上去十分-拥簇。

  葛爷爷带着张天,来到定淮门附近。

  他让张天在原地呆一会儿,自己去城门那边说了几声,随后才背着手走来。“走,上城门。”

  张天点头,知道葛爷爷在殿阁办公,上定淮门也不是难事。

  只不过张天上了城门,总感觉城门上有些古怪。

  这里的行伍似乎都很紧张和凝重。

  张天挠挠头,也没想明白为啥。

  不多时,葛爷爷便回头对发愣的张天道:“愣着干啥?进来!”

  城门上有专门的城堡,里面有的是指挥所,有的则是堆积兵戈的仓库。

  张天随葛爷爷来到指挥所内。

  里面早有人在窗户旁边陈设了桌椅和茶,还有一些文件等等。

  朱元璋推开木窗,下面越来越多的百姓靠近定淮门下,密密麻麻,人头攒动的拥挤在一起。

  每一个百姓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渐渐的,就人声鼎沸起来。

  城门下,有行伍士兵在为此秩序。

  百姓们自觉将队伍排成长龙。“军爷,啥时候开卖呀?”

  “就是啊!咱听到消息就来排队了。”

  “朝廷真的十五个钱一斤卖无烟煤吗?”

  张天听着下面百姓的讨论,有些惊愕的侧目看着朱元璋。

首节上一节249/5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