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294节

  而后世则完全无所求,高兴了夸一夸,不高兴了骂一骂,甚至若是光幕突然消失,惊慌失措的还是李世民自己。

  于是整个甘露殿在刘仁轨茫然、魏征不解的目光中,陷入了一片令人尴尬的沉默。

  在群臣眼角的余光当中,李世民在坐榻旁边来回走了两步,最终飞起一脚踹翻了旁边的一个屏风。

  心中略微舒缓了一点之后,李世民才重新安坐榻上,冷着个脸。

  孙思邈怡然不惧:

  “陛下若是愤怒,骂出来便是。”

  “否则怒气郁结,于身体反而更不好。”

  李世民咬牙切齿:

  “朕!未!有!怒!也!”

  孙思邈敷衍的点点头,借着榻上的桌子,抽出炭笔,飞速写就了一张药方:

  “温水煎服,早晚各一,服三日可解怒气郁结。”

  说罢孙思邈才迤迤然坐下。

  这张药方在李世民手里飞速被握成一团就要丢掉。

  但随后还是将其延展开,叠好塞到袖子里,还不忘重重哼了一声。

  眼看陛下那边稍安,其他人方才出声议论。

  李世几乎是迫不及待摇着头和苏定方感叹:

  “张亮与我本是僚属,初时还是随我投的陛下,几经辗转方才有微末功绩。”

  苏定方对此略有羡慕,认真说来他与李世最大区别也就在此。

  李世先是在瓦岗扬名,随后投了陛下,而他苏定方若无光幕提点,现在估计还在匡道府猫着看人拔河呢。

  虽然在高宗一朝终得重用,但光幕此前说的明白,李世官至宰相,且后来还拿了灭高句丽的功劳。

  相较之下,苏定方心中愈发坚定:

  他要做贞观良将,青史留名算什么?迟早有一日要让这李世做他副将!那才算人生圆满!

  李世不知道苏定方心中转动着的念头,还在那里故作感叹:

  “等下次见了张亮,我定要当面提点于他。”

  “堂堂郡公能镇守一方却镇不住后宅,竟以笑话传后世。”

  御榻那边传来很响亮的一声“哼”,李世有心想解释一下自己不是那个意思,但又怕越描越黑,只好低头闭嘴。

  苏定方好笑的摇摇头,看着光幕倒是觉得各人的人生际遇都不相同。

  王义方因母亲教诲,秉公直言教书育人,虽然仕途不顺却青史载名。

  张亮的妻子淫乱,迷信巫蛊,妄信谶语,因此身死族灭贻笑千古。

  看来一个人的成就啊,也不能仅仅只靠自我的奋斗。

  不过苏定方看着刘仁轨倒是略有好奇。

  同样都是大器晚成,他是从辽东打到中亚,辛苦转战方有后世之名。

  这位只需……一战?

  ……

  看着光幕上后世的反问,庞统摇头感叹:

  “我倒是发现了这李世民,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

  刘备满脸好奇:

  “士元何出此言?”

  庞统幽幽提出了一个猜想:

  “若是翼德能在唐朝为谏官……”

  刘备认真思考了一下摇头:

  “士元忘了,这李世民与曹操一般,可是有头风之疾的。”

  被议论的主角张飞颇为不服:

  “既然那唐皇做的,俺如何说不得?”

  “不过这唐朝也真是的。”

  张飞对此兴致缺缺,随口道:

  “儿子娶父之妾,父亲抢儿之媳,如今又冒出来一个妻子和义子私通的。”

  “这唐哪点都好,就是这关系实在太复杂了,俺真是怕了。”

  “后面不会还有母女共侍一夫吧?”

  对此刘备也有点琢磨不准:

  “应当……不至于吧?”

  不过私心里,刘备倒是模糊冒出来了一个念头:

  曾立志做征西将军的曹贼倒是挺适合生在唐朝的。

  【话题重新回到刘仁轨身上。

  刘仁轨被贬黜到青州时,大唐在辽东的战争正打的如火如荼。

  面对高句丽这个对手,大唐可谓是全力出手。

  从二凤的御驾亲征,到高宗前期的坚壁清野连番骚扰,唐朝一直都在尽可能的削弱高句丽的实力。

  同时秉承着远交近攻的原则,唐朝还与辽东半岛的新罗百济二国交好,约定一起夹击高句丽。

  但朝鲜半岛毕竟孤悬海外,并且这块本身不大的地盘却塞了三个国家,并且西边有虎视眈眈的大唐,东面还有一直想要谋求一个登陆地点的倭国。

  就在这种复杂的局势下,朝鲜半岛脆弱的平衡不出意外的,玩儿崩了。

  高句丽以领土为诱惑,与百济王扶余义慈秘密结盟,意图抢先灭掉新罗瓜分地盘。

  新罗自知不敌,第一时间选择遣使大唐:

  爸爸,有人打我!

  而高宗开局就丢王炸,苏定方直接出战!】

第204章 破百济者好皇孙也

  【唐朝对于辽东的经略,要远比西域简单很多。

  毕竟西域天高路远,道路非常难走不说,一路上的补给一直也都是困扰唐军的一个问题。

  辽东则不然,河北山东本就临海,民间造船业一直都在发展。

  无论是人口数量上,还是行军手段上,辽东都要比西域简单太多。

  而且李世民在辽东也给李治留下了一笔可观的遗产:

  千余艘战船,以及足够供应三十万大军出征的粮草。

  这些东西是李世民第一次亲征高句丽之后陆陆续续攒下的,为的就是第二次亲征。

  本来计划贞观二十二年大军开拔,但这一年房玄龄病逝,且在死前写了长长的奏折劝谏,李世民只能作罢,打算明年再打。

  然后就是次年病情飞速恶化,贞观至此结束,亲征也就不了了之。

  靠着老爹的遗产,面对新罗求援时,李治相当的豪横:

  你蹦是吧?给爷死!

  刚刚平定了西突厥的苏定方再次挂帅,领军十万,驭战舰,渡黄海,直击百济。】

  甘露殿中苏定方脸上的笑意再难遮挡。

  后世此前对他功绩的简述他还没忘呢:灭三国,皆擒其主。

  已知在西域灭了西突厥和葱岭诸国,如今这最后的一功,看来就是应在了这百济国上。

  “我记得,这百济国似是与魏晋同立?”

  苏定方确实不太清楚,所以就近问了一下李世。

  李世看着苏定方,嘴唇动了一下,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扭过脑袋:

  “不知。”

  苏定方遗憾的摇摇头,你这堂堂曹国公刚才说起来张亮的时候不是挺爱笑的嘛?

  怎么此时反倒是学会以后脑勺示人了?

  看了看李世的后脑勺,李靖觉得还是得调停一下:

  “渡海击贼,乃老夫生涯未有之举,定方想来应扬名辽东。”

  李靖开口,苏定方瞬间变回了乖宝宝,开口连连推辞。

  “这百济不比突厥,立国于半岛,北有高句丽,东有新罗,西南皆海,渡海而击,贼无处可逃,自可慢慢殄灭。”

  “此战之首功,应为陛下,若无千余战船,如何能一战而定?”

  扭着头的李世撇撇嘴,没想扫地的这厮竟学的颇快!

  李世再怎么撇嘴也影响不到李世民慢慢好转的心情。

  被后辈隔空调侃,再想起来子孙们的那些个破事儿,李世民就郁闷的想吐血。

  但此时听着苏定方的恭维,李世民心情也重新变好了一些。

  还是这些立功心切的小将啊。

  想想苏定方,再想想箭法颇有威力的薛仁贵,还有如今尚且年幼就已被药师盛赞的裴行俭。

  还有那前面说到的王义方,过几年才能返回的王玄策,以及其他一些年轻人的名字。

  李世民的心底也终于有了一丝欣慰,然后就想起来了如今年龄更小的武家小娘……止住止住。

  敲敲脑袋,李世民扭头去看自己的得力助手:

  “玄龄享年不过六十有九,看来还是为贞观操劳颇多。”

  六十九当然也算得上高寿了,但是相比较于李靖等,只能说还有挺大的提升空间。

  房玄龄捋捋胡子,笑着眯眯眼道:

  “臣与贞观同休,与陛下共缔贞观,享年近七十,已别无所憾矣。”

  “反倒是陛下,还需注意身体。”

  李世民摆摆手,这都不用说,已久不知羔羊之肥美矣。

  就连他那颇为自傲的糖醋鱼,也被孙药王发现,要求每月所食不得逾两次。

首节上一节294/38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