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118节

  如今尚是初唐,渭水之耻未平,突厥未灭。

  这张议潮,反而让李世民很好的明白了盛唐武将应该是什么样子。

  真要说唯一的缺点就是……

  “这不闻不问的宣宗能叫小太宗?”

  李世民很是鄙夷:

  “简直是污朕之威名!”

  “叫小玄宗还差不多!”

  他还记得那逃入蜀中的子孙谥玄宗。

  而且,若有张议潮如此之良将,哪怕是亲征他李世民也要给其做支援。

  更别说是打通河西这种大事儿了。

  “朕这好子孙是完全不通军事吗?”

  杜如晦猜测:

  “或是因为当时其他地方亦有战事,难以兼顾。”

  “毕竟我等观光幕,也不过是管中窥豹而已。”

  这已经算是尽力找补了,毕竟此前那被光幕嘲讽观看西凉伎饮酒作乐的将军也没过去很久。

  李世民哼了一声,有些惋惜道:

  “倒是可惜这高进达了。”

  随即又对宣宗厌烦起来:

  “他哪怕能援千二百人,这高进达也许就未必会死!”

  房玄龄安慰道:

  “不见记载未必就是死了,也许只是不临战阵了?”

  李世民被勉强说服,最终道:

  “这张议潮,真不愧光幕所评能比肩诸葛武侯。”

  “单凭其如此作为,足以冠忠武之名!”

  “不能用之,可惜!可惜!”

  李世民是真觉得可惜,如今初唐刚起,正是需要这类进能踏阵退能治理的英才。

  “记其事迹,单独成传,朕要时时阅览。”

  最终李世民如此下令。

  ……

  “一振雄名天下知!”

  意思简单易懂,张飞表示爱了爱了,并叹服:

  “这唐朝文人也太会夸人了!”

  “确实如此。”黄忠点头一本正经道:

  “就像张将军打赢了没人夸耀还要自夸。”

  “汉将军飞,大破张,立马勒铭。”

  张飞脸色肉可见的红了起来,闷不吭声。

  厅内大笑。

  庞统盯着光幕缓缓道:

  “这归义军愈勇猛,统便愈觉得,这晚唐已无药可医矣。”

  “张议潮此人,不承唐统,只因思追盛唐,愤而起兵,光复沦陷百年的十一州。”

  “民心归附,四方夷服,最终民心所向要开旧路归国,如此义军那唐庭既不援粮草,也不援兵马。”

  “全凭这群陷落敌手百年的遗民一腔忠勇,花三年重新凿通河西。”

  简雍接口道:

  “这张议潮心向盛唐,然而击穿凉州见到的是晚唐。”

  “犹如孔明,心向强汉,但却不得不在这乱世缝缝补补。”

  孔明一怔,随即大笑。

  归义军还是值得说说的。

  另外送礼物有啥好意见没?诸位姥爷畅所欲言。

第40章 敦煌古往出神将

  【张议潮以白身,在848年于沙州起事,到861年。

  历时十三年,终于成功的收复了沦陷百年之久的河湟故地。

  “西尽伊吾,东接灵武,得地四千余里,户口百万之家。六郡山河,宛然而旧。”

  晚唐的中兴,实质上是被张议潮亲手推上了顶峰。

  而张议潮的传奇之路并没有就此结束。

  河西走廊被彻底打通之后,唐朝复置凉州节度,由张议潮兼领。

  866年,张议潮上表长安,西州、北庭、轮台、清镇等城也宣告光复。

  同年十月,张议潮令回鹘王仆固俊迎战论恐热,获大胜,斩论恐热传首长安。

  同年,安西地区于阗王朝效仿张议潮起兵光复南疆,并慑于归义军之威,向唐重新称臣。

  至此,吐蕃在河西的势力终于被清扫一空。

  从长安过关中经河西到北庭于阗去西域再次畅通无阻。

  此时的晚唐也终于有了盛唐的一分气象。

  次年,留在长安为质的张议潭去世,张议潮主动前往长安为质,将归义军后事交由兄长之子张淮深。

  张淮深感念叔叔的功绩,于是在敦煌莫高窟命人绘《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并为其立传。

  张议潮到达长安时,长安百姓皆欢迎,满城文武皆叹颂。

  皇帝授其右神武统军,赐田赐宅,位进司徒。

  872年,张议潮病逝,享年七十四岁,获赠太保,河西同哀。

  这位晚唐的英雄生于沙州,死于长安。

  举兵东归,扫荡六合,完成了自己的梦想:

  归唐。】

  “好一个身在晚唐的盛唐武士!”

  长孙无忌主动替大家赞道。

  李世民此时反倒不说话了。

  “为质”,“获赠太保”几个字映入眼帘,让他很不开心:

  “后世所言无错,如此功绩当谥忠武!”

  “还小太宗,朕何时这么小气!”

  他还记得光幕此前说的寥寥几个忠武之谥,有一个就出自他这里。

  这个子孙皇帝如此名号,他李世民怎么感觉像是在指桑骂槐呢?

  莫非,朕后来真的很小气?

  李世民不由得自省。

  房玄龄与杜如晦对视一眼,杜如晦轻轻摇了摇头。

  对于名号这个,两位重臣心里不约而同有一个想法。

  但说出来恐怕陛下会更加暴怒。

  如此还是先藏于心里不说为好。

  杜如晦从容的换了个话题:

  “张议潮此人,可称千古名将!”

  “且观其一生我等反而能基本得出一个梳理西域的草案,可贺之。”

  杜如晦说的没错,李世民再次打量光幕中简单的地图。

  虽然只有简单的涂色,但是已经可以从中一窥州郡如何划分。

  而且看张议潮起兵路线,同样也能估测出来吐蕃人的势力分布,从而推测出吐蕃的侵占路线。

  总之,后世即使只显露片鳞半爪的东西,两位名臣也是能从中窥见一丝信息。

  “克明之言大善。”李世民颔首赞许:

  “且等药师之捷报,然后……”

  李世民眼中杀气一闪,心中已经拟定了一个名单:

  西域、吐蕃、高句丽、倭奴……一个个来,都别急。

  随即再次长叹这张议潮真是生错了时候。

  那小太宗不行,如何及得上朕这真太宗千古一帝?

  ……

  “好男儿就该如此!”关羽抚掌大赞:

  “只身平乱世,朝堂颂其名。胜则民喜,逝则民同悲。”

  “如此一生,可谓无憾!”

  黄忠觉得相当励志:

  “这张议潮起兵时,那论恐热尚且还是吐蕃两大势力之一。”

  “而不过十几年后,从长安至西域无人不知张议潮之名,论恐热这个曾经大敌也一言可灭。”

  “真乃……”黄忠摇了摇头相当钦佩:

  “乃真英雄。”

  武将们无不服气,甚至张飞已经开始在为张议潮叫屈:

  “如此功绩,如此好汉子,结果却说只有盛唐一分气象?”

首节上一节118/38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