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太子,不做也罢! 第874节

  房玄龄看了看中堂中坐着的一群人,摇了摇头,说道:“行了,老夫知道你们想说什么,如今这局势怎么了?大唐蒸蒸日上,大明也在慢慢发展,未来可期啊!”

  他如今虽然从宰辅的位置退了下来,但整个大唐还真没人敢轻视他。

  一来嘛,房玄龄做人是真做到位了。

  二来嘛,如今房玄龄主科举,虽然看似没什么实权,但对很多人都有着极深的影响。

  “话是这么说。”下首,有官员闻言说道,“但大明和大唐真要一统的话,未来吾等堪忧啊。”

  说到底,人都是自私的,他们最担心的还是自身。

  就他们这些人,有点儿背景,但在那位面前又不值一提,未来真要是唐明一统,他们的处境可就尴尬了。

  房玄龄闻言也不多言,如果一直这么下去的话,这些人的处境的确尴尬。

  大明有整套班子可以覆盖过来,他们又没什么才名,最好的下场可能就是治理一州一府。

  不过这也算不错了,真要说的话,那是多少人渴望的?

  “梁国公。”见房玄龄没开口,那人继续说道,“近来蜀王殿下在长安城也是颇有政绩,自蜀王殿下上任长安府以来,长安的变化也是有目共睹的,而且如今陛下对蜀王的态度……”

  “停。”不等那人继续将话说下去,房玄龄便直接打断了他,“你们想做什么,那就去做,莫与老夫说,老夫如今赋闲在家,能为朝廷做点儿什么,当然是愿意的,但正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有些事儿,不是老夫能参与的。

  来人,送客。”

  说罢,房玄龄是毫不客气地起身就走,根本不给众人多言的机会。

  大家见房玄龄这般,而房府的管事也出来送客了,众人自是不会继续赖在这里,当下众人也是纷纷起身离去。

  只是脸上都流露着失望的神色。

  而在后厅,房玄龄却是一脸的冷笑。

  “这些家伙,居然和崔家那些人勾连到了一起,当真不知道死字怎么写的不成?”

  说罢,房玄龄摇了摇头,也是颇为无语。

  一旁的老仆却是笑道:“那位在大明如此杀伐,不管是不是那位的意思,但薛仁贵作为当事人,连罢官都没有,那些家伙怎么可能不怕。

  毕竟当年是他们把那位逼出了长安城,他们也怕那位将来清算他们。

  比起陛下,那位似乎更加狠厉一些。”

  “这里就搞错了。”房玄龄却是笑道,“你以为他们真想和那位作对?只不过是一种试探罢了。

  五姓七望啊,这些家伙凑到一起,谁敢妄动?要不是有这个底气,你以为他们敢去触怒那一位?

  说白了,他们只是给自己找替死鬼罢了,结果这些家伙居然还上赶着往前凑。

  这样,你通知一声,即日起,房府闭门谢客。

  这趟子浑水,咱们就别掺和了。”

  老仆闻言,点了点头,刚准备回话,突然想到了什么,这才问道:“如果是齐国公等人呢?”

  “无妨。”房玄龄摆了摆手,道,“他们支持蜀王,就是明着跟齐国公作对,你以为齐国公会容得下他们?

  这些人,都精着呢。”

  他不在意,也无所谓,反正对他房家的影响不大。

  加之他如今赋闲在家,其实也是对他的另一种保护。

  就如他所言,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他如今只会盯着科举。

  “先去忙吧,之前给陛下的奏章,陛下提了些意见,今日刚好修改一下。”

  老仆闻言,这才躬身离去。

  而刚走出房府的众人,无不是摇了摇头,道:“看样子梁国公是铁了心不想掺和这档子事儿了。”

  “这不废话。”有人说道,“人家房二郎如今在大明那也是一时无两的人物,未来不管是什么结局,还能影响他房家不成?

  要是我家有后裔在大明能有房二郎这样的成就,我也不惧!”

  他这话倒是不假,当初虽然长安各家勋贵都弄了子嗣去大明发展,但真正能冒头的还真没几个。

  再说了,又都是家里的次子或者庶子,就算冒头了,还能都指望这些人?

  他们又不比房家、长孙家、家大业大的。

  “哎,都叫什么事儿啊……”有人无奈地叹息了一声。

  就他们如今,最是尴尬,不上不下的,都不知道如何自处。

  “行了,别感慨了,蜀王那边还等我们的信呢,也不知道其他人那边如何。”

  此番可不止他们在为李恪努力,说起来,人数还着实不少。

  不多时,众人来到蜀王府。

  李恪这会儿坐在上首的位置,眉头紧皱,看他这模样,众人就猜到了,大家估摸着都无功而返。

  其实也正常,这时候站出来支持李恪,那是真的在赌。

  但那些人又不需要赌,何必在这个时候冒风险呢?

  加之朝堂里,支持李承乾的人也不少,这时候做出头鸟,不是自找苦吃么?

  他们也是没办法,但凡有点儿办法,也不至于这么早就表态。

  “吾等无能。”众人齐齐躬身道。

  李恪虽然恼怒,但也没生气,闻言倒是从上首走了下来,将众人一一搀扶了起来,说道:“言重了,诸位能在这个时候,为本王奔走,已是不易,本王又岂能苛责诸位?

  说起来,也是本王怕了,想本王那王兄,转瞬之间坑杀十数万人,眼睛皮子都不带眨一下的,若是未来王兄回朝,本王当如何自处?

  不管怎么说,都是本王窃取了本该属于他的位置。”

  他说的位置不是太子之位,而是长安府尹。

  当然,在场的人也都是他的心腹,他才敢说这些。

  这些年,他其实也笼络了不少人,当然,能被他笼络的,其实都是些难有寸进的家伙。

  对于这些人来说,选择李恪本身就是一场豪赌。

  李承乾的大船,他们不够资格爬上去,那就试试背水一战了。

  当初房玄龄那些家伙不就是因为正确的选择,才有了今时今日的地位。

  至于说李恪,他倒不是说一定要争,其实在一开始,他是断了这个心思的,可直到李二将长安府尹的位置给了他,他的心思又活络了起来。

  加之这些年李承乾愈发强势,大明也愈发强大,李二似乎有意培养他一般,这让他无形的看到了希望。

  这也是众多官员选择下注的原因。

  “殿下,此事只怕要从长计议啊。”杨德说道,“如今那位虽然人不在长安,但长安支持他的人还是有不少的,如今硬碰硬,于我们而言,并是什么好事儿。”

  “如果本王说,本王从未想过和他硬碰硬,诸位信否?”李恪摇头苦笑。

  硬碰硬,开什么玩笑,自己几斤几两他还不知道么?

  只是走到这一步,有些时候真不是他的本意。

  他也是被人推着,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这时候,他反而羡慕起了李泰。

  李泰自当年摔断了腿,留在大明休养以后,倒是真的躲了过去,如今虽然也回长安了,但长期都以腿疾为由闭门不出。

  他反而卷进了这漩涡之中。

  但说到底,还是贪婪,他从李二几次对李承乾的态度中,看到了李二的不满,他其实也是在赌。

  奈何,实力不济也是事实。

  “其实,我们可以争取一下齐国公。”就在这时,有人说道。

  “齐国公?”那人话刚说完,有人就摆了摆手,道,“你是不是忘了,齐国公和那位到底是什么关系了?

  就算齐国公不满那位,他会支持殿下么?”

  长孙无忌支持李恪,他们想都不敢想。

  自己几个外甥不支持,支持别人,怎么想的?

  “对于齐国公而言,支持谁真的重要么?”那人却是继续说道,“到了这一步,说到底都是为了利益,就像崔家、卢家、郑家,他们为什么支持殿下?不就是因为当初他们将那位得罪很了么。

  齐国公这些年可没少开罪那位吧?”

  他想说的其实不是这个,而是利益跟前,哪儿有亲情,只要李恪能给足利益,长孙无忌未必就是坚定的皇后派。

  杨德闻言,也是点了点头,说道:“齐国公的确可以争取一下,不过在争取齐国公之前,一定要知道越王的态度。”

  作为李恪的幕僚,杨德还是很负责任的,这些年,李恪能拉到这么多支持者,杨德可是没少出力。

  尤其是当年的前隋旧臣,几乎都是杨德给拉拢过来的。

  “以老夫来看,越王似乎是铁了心不掺和朝政了。”有人说道,“据悉,之前齐国公府邸有人去过越王府,但出来的时候,脸都黑了。”

  “这是为何?”有人不解地问道。

第671章 卷五 李二下死手了!

  李泰的态度,李恪其实很清楚。

  毕竟那家伙在最关键的时候,一直猫在日月山,这也使得他成功的避开了当初的漩涡。

  如今这家伙以腿疾为由,闭门不出,那是摆明了在等。

  当然,你要说那家伙一点儿心思都没,那也不好说,也许真到了某一个契机来临的时候,他比任何人都要凶猛。

  只是如今的他,的确没有这方面的想法。

  这其实也能理解,毕竟他和那位那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现在关系也算还行,真要老老实实的,这辈子混个太平王爷自然没问题。

  李承乾也需要这样一个兄弟做标杆。

  “行了,就别提越王了。”李恪说道,“那位如今不给我们找麻烦就是好的了,真要招惹上了那位,对我们来说也是麻烦。

  至于齐国公,那位最近也不要管,说到底,我们走到现在这一步,更多的原因本王就不赘述了,但不管怎样,本王都得给大家留条后路。”

  他有些时候也很矛盾,明明知道自己不是李承乾的对手,但总想试一下,如果不试一下,真的不甘心。

  可有些时候,他又觉得做个太平王爷也不错。

  人啊,永远都是这么矛盾。

  不过像他这种优柔寡断的性格,或者说意志不坚定的性格,想要成事,的确很难。

  众人闻言,也不再言语。

  他们虽然有野心,有想法,但也知道,事情得有个度。

  不能真往死路上走,那不是聪明人该干的事儿。

  至于齐国公府邸的人为什么黑着脸走出越王府,还重要么?

  ……

  另一边,越王府,李泰最近的小日子那叫一个舒坦。

首节上一节874/9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