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太子,不做也罢! 第584节

  当可效仿贡献了灌钢法的陶明宇一般,赏赐爵位!

  甚至可以明旨传天下,让天下工匠都有一个目标!”

  这就真的是重赏了,封爵啊!

  虽然之前陶明宇是因为贡献了灌钢法而得爵,但他的情况和别人又不一样,他毕竟是山中宰相陶弘景的后人,算起来也是名门。

  封其爵位倒是没人反对,可如果陶明宇仅仅是一个工匠,当时李二想封爵,怕是没那么容易。

  “此法可行。”房玄龄闻言,立即说道,“若是有工匠能创造出诸如曲辕犁这种利国利民的利器,封爵也无不可。”

  众人很快就反应了过来,这是个法子。

  爵位是爵位,那只是一个荣誉,和官职没关系的。

  当即,众人也是纷纷附议。

  李二笑了笑,到了这时候,他也只能同意了,再纠缠下去,也纠缠不出一个结果来的。

  不过这也好,只要开了这个头,未来就好办多了。

第465章 卷五 一步登天!

  有些时候,有些事情其实很可笑。

  对于很多人来说,不管你创造出了何等能改变世界的利器,在他们眼中都不过是奇技淫巧罢了。

  这就是很多人的思维观念。

  维护自己这个阶层的利益,已经在他们的心中,根深蒂固了。

  不过魏征他们这些人又不一样,毕竟做到了他们这个地步,也想做出一些政绩来。

  就好比房玄龄,他明知道办书楼、兴教育会得罪那些望族,但他还是坚持要做,为什么,不就是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么。

  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没有什么比自己的政治前途更重要的了。

  在这个大前提下,他们不惧得罪任何人。

  当然,也可以理解成,到了他们这个地步,心里真的装着大唐,装着天下黎民。

  这玩意儿,就看怎么理解了。

  所以说,如果只是站在他们个人的角度而言,这大殿上的人,是愿意拉工匠一把的。

  毕竟他们的地位已经稳固了。

  只是有些事儿能想,但不能由他们去做。

  再说了,李二要是什么决议都这么简简单单的就让他施行了下去,未来还怎么遏制皇权?

  这要是给李二养成了习惯,那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

  话分两头说,当李二准备扶持工匠,开启大唐新一轮的工业变革之时,李承乾却在忙着鸣金收兵。

  是的,他要撤兵了。

  说实话,自当初从日月山出兵,也快小一年了,是时候回去了。

  虽然如今的大明王廷沃土千里,但该说不说,如今大明王廷的核心还是赤水源那一片。

  毫不夸张地说,如今的大明王廷全靠赤水源在撑着,这是不可避免的事实。

  “殿下,我们这时候撤兵,那留谁来坐镇浇河郡?”普西偌问道。

  这会儿,房间里就李承乾、普西偌、伊原锡、王玄策这些大明的重臣。

  说起这个,李承乾也有些头疼。

  留下谁都不合适。

  不是说这些人李承乾不放心,关键是,这些人要是留在了浇河郡,大明朝堂可就又缺人了。

  “殿下,微臣倒是有一人选。”恰在这时,长孙冲拱手说道。

  “嗯?”李承乾一脸疑惑地看着他。

  长孙冲说道:“微臣近日来,时常和镇北府的邱博文多有接触,据微臣的观察来看,此人倒是颇有些手段。”

  邱博文?

  在场的人对这个名字都不陌生。

  当初慕容顺的幕僚,可是没少给他们制造麻烦。

  的确是一个有些能力的家伙。

  点了点头,李承乾说道:“邱博文倒是勉强能够胜任,可一个邱博文,可解决不了问题。

  别忘了,如今的我们可不是当初窝在日月山的时候了。

  现今的大明王廷,沃土千里,需要治理的地方,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缺人啊……”

  大明王廷发展得太快了,这是李承乾万万没想到的,硬件跟了上去,但软件明显不够。

  当然,这也是李承乾的失误。

  他终究算不得一个合格的政治家,要是换做李二,早在对付吐谷浑之前,就会提前安排好这一切。

  不过正所谓人无完人,李承乾的这一套班子,也的确还是嫩了一些,有此纰漏倒也正常。

  相信经历了这一次后,李承乾在未来谋划什么的时候,必然会更加的用心。

  “殿下,微臣也有个人选。”李勤俭说道,“自大明开国以来,杨林就一直潜伏在浇河郡,对浇河郡上上下下都颇为熟悉。”

  李承乾点了点头,道:“他确实是个不错的人选,不过还是那句话,一个杨林哪怕加上邱博文,还是不够。”

  就算不把西突厥计算在内,整个吐谷浑也是一块不小的地盘,岂是几个人就能解决问题的?

  “殿下,要不调镇南府的契大将军北上?”王玄策说道,“由契大将军镇守浇河郡?”

  他说的契大将军可不是契何力,而是契沙门。

  李承乾闻言,笑了笑也没多说什么。

  从这些家伙的话语中,其实不难看出一些东西来。

  长孙冲和邱博文最近一段时间没少接触,李勤俭和杨林的关系就更消不用说了,至于王玄策和铁勒部,别忘了,铁勒部的劝降事宜,就是王玄策亲自跑的一趟。

  “沙门不行。”不等李承乾开口,一旁的契何力当即摇了摇头,道,“吐蕃虽然和苏毗一直交战不断,但谁也不知道今后会发生什么,在眼下,确实没有人比沙门更适合镇守那方。”

  听他这么说,李承乾点了点头,还算满意。

  契何力的理由虽然没毛病,说的也都是实情,但李承乾知道,契何力之所以不让契沙门北上,可不单单是因为这个原因。

  “楼宁吧。”李承乾说道,“调楼宁北上,镇南府有沙门将军一人,足矣!”

  既然契何力懂事,他自然也会投桃报李。

  对此,契何力犹豫了一下,终究还是没有开口,不过他已经打定了主意,回去后立马就给契沙门写信,告诫他戒骄戒躁。

  李承乾调楼宁北上,这是对契沙门莫大的信任,但也绝对是对铁勒部的一种试探。

  “哎……”叹了口气,李承乾说道,“还是不够啊!”

  “殿下。”牛进达见状,说道,“此番段纶不是带来了数百学子么,他们虽然难以做领头羊,但是作为骨架,应该没问题。”

  对于段纶带来的数百读书人,众人都是知道的。

  但除了牛进达以外,其余人对段纶带来的这些读书人,可没有什么好感。

  所以一听牛进达这么说,众人都打起了精神。

  他们其实很清楚,段纶带来的这些读书人,很大可能会以牛进达为核心,聚在一起。

  毕竟这些读书人来大明的目的,他们是一清二楚的。

  甚至,他们都知道,这是李二安排的。

  那么作为大唐在大明王廷的代表人物,牛进达自然而然就成了这些人的核心或者说是依靠。

  毕竟出仕,不管是在哪里,都得有人扶持。

  可他们也确实没办法阻止,说到底,大明王廷还是欠缺人才。

  说到底,大明王廷发展得太快了,大明自己的学堂,在短时间内培养不出能独挡一面的人物。

  点了点头,李承乾问道:“这些人都愿意在大明出仕?”

  “这是自然。”牛进达说道,“老臣已经见过这些人了,都是各家的后生,从小皓首穷经,就希望有朝一日能为天下黎民做点儿什么。”

  这话李承乾信,也不信。

  不过他还是更倾向于一个人在为官之初,都抱有一颗为国为民的心。

  毕竟当官就是为了贪污腐败,权谋斗争的人终究还是在少数。

  “拿堪舆图来。”李承乾说道。

  很快,刘三就让人将昔日吐谷浑的堪舆图由两人展开。

  李承乾和众人看着堪舆图,说道:“这样,重新规划一下如今大明王廷的地理区划,设五郡十三府。

  将吐屈真川这周边区域划归河源郡,由楼宁出任河源郡郡守,首府吐屈真川更名真川。

  以伏俟城为中心设立西海郡,由邱博文出任西海郡郡守,首府伏俟城。

  以沙洲为中心,设立沙洲郡,由高纯行出任沙洲郡守,首府沙洲城。

  浇河郡不变,让杨林出任浇河郡郡守……”

  “殿下,微臣……”高纯行在一旁都呆住了,他没想到,李承乾会让他出任一郡郡守,这可是天大的恩德啊。

  要是他留在长安,要想爬到这个位置,哪怕有他爹高士廉的关系,至少也得还要十数年方可。

  可李承乾直接让他一步登天了,这是何等的惊喜。

  他虽然知道这是大明王廷缺人的缘故,但还是有些不敢相信。

  “无妨。”李承乾都没等他把话说完,便摆了摆手,说道,“你跟随本王身边时日已久,能力还是有的,此番正是历练一番的时候,不用多虑。”

  对于高纯行,李承乾还是很信任的。

  一来是高纯行的确知道轻重,之前高纯行告诫长孙冲的话,他也听人说了。

  这说明高纯行能准确的找到自己的位置,这点儿就很好。

  二来嘛,他俩还是表亲,高纯行他爹可是长孙皇后的亲舅舅,长孙皇后从小就是在高士廉家里长大的。

  而且还是高士廉做主将长孙皇后许配给李二的。

  这层关系对如今的李承乾来说,虽然感受不大,但对他这个身份,确实有着一些用处。

  高纯行当然也不会拒绝这么好的机会。

  治理一方,那可是他渴望已久的机会。

  “微臣谢恩!”当即,高纯行便拱手一脸感激地说道。

首节上一节584/9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