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不说耳濡目染,就是从小教他四书五经的,又有哪个不是当世大儒?
而长史听到李的言论,嘴里一直嘀咕道:“得民心者得天下?”琢磨了一番后,长史当即躬身道,“殿下大才啊!”
“长史说笑了。”李摆了摆手,道,“本王哪里算的什么大才,真正大才的,是本王那位身在千里之外的皇兄。
他才是真正的大才,短短数年,建立庞大的大明帝国,纵观史书,又有几人能出其右?
要不是因为有皇兄的鞭策,本王到如今估计也和其他人一样,不过是一纨绔罢了。”
他这话倒也没作假,一开始,他对于什么大位,真就没太多的想法。
但那些年,李承乾的壮举每每传回长安的时候,他都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久而久之,便有了效仿之意。
但他身份何其尴尬,加之既不是嫡长子,又不是庶长子,所以这些年来一直在等待机会。
如今,机会来了,他岂会轻易放过?
“暂时什么都不要做,也不要拉拢任何人。”李想了想说道,“既然坊间都说本王有一颗赤子之心,那就将这颗赤子之心一以贯之下去。
时间长了,大家才会明白,本王这颗赤子之心是何等的纯粹。
与其本王去争,不如民心所向。
有些时候,不争便是争。”
“殿下高明。”长史闻言笑道,“的确,殿下能感悟出得民心者得天下这番言论,这未来,大有可为!
下官李义府,愿誓死追随殿下。”
李点了点头,也不再多言。
而李义府见他不说话,思量了半晌,这才说道:“那我们是不是要继续……”
他这话的意思是,继续在坊间给李承乾几兄弟制造一些谣言。
李笑道:“那是自然,不过到了这个时候,就不能一味的谎言了,真真假假掺和着来吧,全是假的,终归会露馅,七分真三分假,才是谣言的精髓。”
“下官明白。”李义府闻言笑道。
他自然是明白这个的。
当然,对于他来说,追随谁其实不重要,他更想自己走得更高。
但如今这个情况,他其实也没更好的选择。
明面上,越王是不参与这档子事儿的。
至于蜀王,呵呵,他其实比谁都清楚,蜀王的机会不大。
别忘了,他之所以能出任梁王府长史,便是马周推荐的。
时常和马周有书信往来。
而马周其实也蛮看重他的,在信中明确告诉过他,让他不要掺和到蜀王和太子之争中。
虽然没有告诉其原因,但以李义府的智慧,又怎么可能看不明白?
这也是当初马周之所以推荐他出任梁王府长史的原因。
要知道,一开始,李二可是打算将其安排在蜀王府。
所以,他如今能依附的,其实只有李。
当然,真要是李这边有翻船的可能,他自然是第一个跳船的好汉。
政客的承诺,尤其是李义府这种为了能走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政客,他们的承诺最不值钱!
……
另一边,东宫,长孙皇后十年如一日的在做锻炼。
别看她一天啥都没做,但对于她来说,这长安城的事儿,还真就没有什么能瞒过她的。
相对的,她甚至比李二都知晓得更清楚。
这没办法,唐明两国的密谍司,只要她想过问,都不会瞒着她。
做完锻炼,长孙伸了一个懒腰,问道:“确定最近长安的风波,都是李那小子弄出来的?”
“回娘娘,这个已经确定了。”一直侍候在旁的内侍当即躬身说道。
“这小子,倒是真有了长进,陛下这几个儿子,还真出了几个头角峥嵘之辈。”
说着,长孙皇后自己都笑了。
对于她来说,李的这点儿小把戏,虽然上不得台面,但也是值得肯定的。
站在一个长辈的立场来说,她还是有几分欣慰的。
虽然说是在和自己儿子争,但那有什么?
高明如果连一个李都忌惮,他也没资格窥视大位。
不过她之所如此这般,说到底还是因为李承乾如今羽翼丰满了。
整个大唐,除了李二,还真没人能给李承乾制造太大的困扰,如此一来,她也就不像之前那么担心了。
对于她来说,如今只要李泰、李治这两个家伙不掺和进去,她是无所谓其他皇子去跟李承乾争的。
在她看来,不管是谁和李承乾争都无所谓。
相反,这还能让大唐的百官认清楚,到底谁才有资格坐上那个位置。
“听说,梁王还得出了一个结论。”内侍闻言笑道。
“嗯?”长孙皇后笑道,“什么结论?”
“得民心者得天下。”内侍也是笑道。
不过长孙听到这话,倒是沉吟了片刻,这才说道:“还别说,这家伙,倒也是真的长进了,得民心者得天下,这话要是传到陛下那里,只怕都会龙颜大悦。”
何止是李二,这话要是让李承乾听到,估计都会呆滞在原地。
“不过这话不难,说出来也容易,但真要说的话,做起来可就没那么简单了。”
长孙皇后笑道,“这么说的话,他如今的所作所为都是在争取民心?
呵呵,真要用这种法子争取民心,这民心也如陶瓷一般,一击即碎。”
长孙皇后的政治智慧,在女人中,那也算是出类拔萃的,若她是男儿身,也不是做不得一朝宰辅。
“娘娘说的是。”内侍闻言笑道,“一开始奴婢听到这话,便有种镜中月水中花的感觉。
这话明显是在说太子殿下,但太子殿下当初之所以赢得民心,那是全心全意为了百姓去考虑,去衡量,去做的。
这才有了大明民心所向的盛世。
而放在梁王身上,梁王不过是在欺瞒百姓,百姓虽然只是百姓,但终归不是傻子,谎言这个东西,早晚也会被人拆穿,届时梁王所期待的民心所向,也不过如泡沫一般,一戳也就破了。”
“是啊。”长孙点了点头,当即又摇了摇头,道,“罢了,让他们去折腾吧,终归是他们自己兄的事儿,本宫虽然是高明的母亲,但也是大唐的皇后,就不掺和了。”
第801章 卷五 杨妃之死,两王之争
听到长孙这话,一旁的内侍也是在心中腹诽。
这不是因为旁人斗不过你儿子么?
真要是李能威胁到李承乾,还不得换一副嘴脸?
当然,这话他也就在心里想想罢了,可不敢表露出来。
“对了,青雀这段时间在干什么?一天天的,除了早晚请安,这小子连人影儿都看不见了。”长孙故作随意地问道。
其实她最担心的就是李泰了,毕竟自己另外两个儿子里,最有能力和高明争夺的也就剩下他了。
“越王最近倒是没做什么,就是……”内侍说着,自己都笑了。
“就是什么?”长孙皇后问道,“他难道干了什么荒唐事儿不成?”
“那倒也没有。”内侍笑道,“自从坊间的传言一天比一天夸张过后,越王殿下才派人出去了解了一下情况。
至于越王殿下自己,则是成天和大明的那些家伙混在一起,不是去找薛仁贵等人喝喝酒。
就是找长孙冲他们聊聊天,反正成天除了正事,是啥也不干。”
长孙皇后听他说完,自己都笑了。
这对她来说,是好事儿。
当然,她其实也明白,李泰这么做到底是为了什么,当下也是失笑一声,道:“这小子,哪怕如今也老大不小了,还没个正行。”
对于李泰的表现,她还是满意的,毕竟没有不满意的地方。
对她来说,只要李泰不给李承乾捣乱,她都能接受。
“退下吧,本宫乏了,该休息了。”长孙皇后说着,便摆了摆手,将众人都打发了。
她如今倒也惬意。
小日子舒服着呢。
李承乾自己争气,自己其他几个儿子也知道分寸,这样的环境下,她有什么不满意的?
至于说李恪几人,她真没放在心上。
不是说李恪几个不行,相反,她其实蛮欣赏这几个家伙。
但欣赏归欣赏,终究不是自己的儿子,她也就抱着顺其自然的心态看着就是了。
而在另一边,长孙冲出了东宫便直奔魏征的府邸。
自从当初魏征触怒李二,被下狱后,魏叔玉便挑起了魏家的大梁。
一开始,魏家上下人人自危,魏叔玉便下令遣散了家中所有的仆役。
虽然很多人都走了,但终究还是有些人留了下来。
这年头,确实不缺有情有义的人,哪怕他只是一个仆役,一个丫鬟。
来到魏府,长孙冲也没让人通传,就凭他如今和魏叔玉的关系,也用不着通传。
“呀,长孙尚书大驾光临,倒是小子怠慢了。”正厅中,魏叔玉一看到长孙冲,当即就站起身迎了上来。
长孙冲闻言,打趣道:“你小子什么时候也学会这些嘴上花花了?”
他其实能理解魏叔玉此时的心态,毕竟魏征如今随陛下南征,那也就是说,魏家的危机暂时度过了。
只要陛下没有在盛怒之下,拿魏家开刀,后面几乎也不会再对魏家如何了,至于说官职爵位,魏家需要么?
待未来自家殿下登临大宝,魏家的殊荣只会更高。
这一点儿,长孙冲看得透透的。
“今儿为兄过来,就是看看有没有不开眼的家伙,在这个时候,难为魏家。”长孙冲落座后说道,“虽然如今我大明的情况算不得太好,但兄弟终究是我大明的官员,魏公也是为了我大明仗义执言,才落得今天这步田地。
不管是同殿为臣,还是作为兄弟,为兄都该来看看。”
墙倒众人推,这放在哪个朝代,哪个地方,其实都是无法避免的。
之前魏家事儿多,加之魏叔玉自尊心也是极强,他也就没来打扰,不过如今倒是合适了。
“让兄长担忧了。”魏叔玉闻言笑道,“大家都是知书达理的读书人,可能政见略有不同,但私下的龌龊,倒是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