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御猫 第399节

  想一想当时的情景,上朝的时候朝中那些大臣似笑非笑的问他,阁老的女婿怎么投了褚相的缘,被褚相提拔去了翰林院……

  去他娘的投缘,这狗东西这是拿他老周家的脸往地上踩啊!

  看看人家林如海,老岳丈说让留在京外,半句不提入京为官的事。他周炯的女婿呢?抬着钱箱子去了褚邦正的门下求所谓的门路。

  “所以说,周炯并不是不管李鹤年一家的死活,他压着李鹤年的晋升,一是给别人看,他周炯与浙党有嫌隙,并非同盟。二来嘛,实在是被白眼狼坑怕了,不是所有人都是姑父……”

  贾琮完整的听完了周炯与李鹤年的故事,真是大开眼界。

  没想到李鹤年跟岳丈老子姑父大人是同科进士,还是全国第四、二甲传胪。

  如此高的起点,又有大学士当泰山,只要按人家周老爷子的安排来,此时的官位绝对不会比林爹爹低多少。

  说白了就是太过急功近利,被人利用了还不知悔改,一心觉得自己能上天跟太阳肩并肩,实际上心性才能品性都不怎么样。

  “周阁老这一招厉害了,不但可以彻底斩去自己的软肋,顺带还卖了一波惨,最后还能落一个大公无私的好名声。一箭三雕,高,实在是高!”

  赦大老爷细心的给孙女擦了擦小手跟脸蛋,将白白净净的胖娃娃抱了起来。

  他看着还在感慨连连的儿子说道:“所以啊,别以为天底下就你一个聪明人,能到内阁坐着的,每一个都是修炼千年的老狐狸。周炯的话听听就好,他有自己的算计,咱们有咱们的谋划,不是一路人,大是大非的问题上站一起就好。”

  说罢,他没有在理沉思中的贾琮,抱着孙女就又出门去炫娃了。

  被上了一课的贾琮一个人在书房内沉思了许久,最终自嘲道:“这世上谁又能舍得功名利禄?就连魏老爷子都求一个身后名,何况别人呢。人家周炯把闺女外孙都舍了,咱不过是费几口唾沫星子,又有什么关系呢。打嘴仗就打嘴仗吧,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这事还得让宝二爷上。”

  ……

  嘭~

  贾琮一路直冲宝玉的院子,刚踏进小院的院门,就跟人撞在了一起。

  “三爷恕罪,都怪奴婢走路没长眼……”

  呃~

  “袭人,你干嘛?我又没打算把你怎么样……”

  贾琮无语的看着跪地求饶的袭人,自从当初自己发飙,让老太太处置了一次袭人后,宝玉院中所有的丫鬟都算是彻底怕了他。

  其中以袭人最甚,每次贾琮过来找宝玉时,袭人是能躲多远就躲多远。

  说话间贾琮的吸了吸鼻子,低头一眼,袭人的脚边是一个碎掉的陶制药罐,药渣还带着热气,汤药的味道已经充斥四周。

  “谁在喝药?还是说宝二哥被二叔揍了?”

  袭人战战兢兢的伏在地上,吞吞吐吐好半天都没有出声。

  贾琮有些不耐烦道:“别趴着了,起来回话。”

  “是~”

  袭人哆哆嗦嗦的站了起来,依旧佝偻着身子,畏畏缩缩不知所措的站在一旁,连头都不敢抬。

  贾琮再问:“院子里有人生病了?怎么是你在熬药?”

  袭人是宝玉的贴身丫鬟,哪怕当初老太太将其从一等丫鬟降为二等,可宝玉习惯了袭人的服侍,从来都没想过换人。

  所以,袭人的这罐药,如果不是宝玉在喝,就是她自己……

  “回三爷,是奴婢自己……”

  嗯?

  “生病了就去好好休息吧,对了,宝二哥呢?”

  贾琮还真没想过折腾袭人,反倒是温声安慰了一句。

  不过袭人还是颤颤巍巍的,好半天才挤出几个字:“二爷回府后,就被老爷叫去书房了,至今未归。”

  这傻孩子,不是说让躲开二老爷的嘛……

  “行了……”

  贾琮从荷包里掏出一小块碎银子,塞到袭人的手中。

  “把你的药打翻了,你让大夫重新给你抓几副。对了,病没好就别去宝二哥面前晃悠,万一传了病气,老太太可不会轻饶了你。”

  等袭人回神,诧异的抬起头时,连贾琮的影子都没看到。她只是怔怔的看着手中的碎银子,心中的忐忑不安稍稍平息了些。

  咳咳~

  剧烈的咳嗽让袭人连腰都直不起来了,她艰难的将地上的药罐碎片跟药渣简单收拾了下,随即就打算去重新拿药。

  可她才走了两步,就一阵眩晕,倒在了地上……

  ……

  贾琮人还未靠近书房,就已经听到了熟悉的配方……咳咳,熟悉的训斥声。

  不过现如今有一点不一样,宝二爷硬了~

  “父亲,儿子不是胡闹!”

  贾琮拦住了想要通报的丫鬟,趴在门外仔细倾听宝二爷振聋发聩的言辞。

  只听宝玉言辞凿凿的说道:“世人常言,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可在儿子看来,国朝之律法,宽于公卿士绅,苛于黎民百姓。如今日之李保坤……还有儿子,只纳银便可赎罪。长此以往,铜臭将充斥公堂,律法将再无尊严可言。故而儿子决定上书陛下,谏言废除以银赎罪之制!”

  “你……朝堂诸公都没人说什么,你一个乳臭未干的黄口小儿,凭什么去显这个眼?凭你脸大么?”

  噗嗤~

  “咳咳~二叔,侄儿实在没忍住。”

  贾琮推门进去,往宝玉的方向只瞅了一眼,就憋着笑没敢继续往那边看。

  实在是二叔神言呐,宝二哥可不就是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

  贾琮的到来似乎让政老爷寻到了救星,一把将其扯过去就急切说道:“琮哥儿来的真好,你帮我劝劝这个孽障,他是一点都不懂得议罪银制度的敏感性……”

  “不就是圣人当初为了缓和朝廷财政的吃紧,被人忽悠着颁布了这道法令嘛。二叔多虑了,如今户部银库的银子都快堆不下了,陛下又琢磨着改革司法,宝二哥提出废除议罪银制度,绝对会在陛下那里落下极好的印象。”

  议罪银这个制度当初一提出来,就立即受到贪官污吏的欢迎,同时也招致一些直臣的质疑。

  应该说,议罪银制度的实施,使圣人老爷的钱包鼓了起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昭武朝因为连接征战导致的财政危机。

  但同时,也加速了那些贪官们敛财的力度和速度,加深了朝廷腐败的速度。

  要不是老爷子选择了冷面亲王倔老四继承皇位,大夏指不定要由盛转衰,最终倒在腐败引起的社稷劫难之中。

  贾琮先将政老爷安抚住,跟他说了下今日在茶楼与周炯的会面过程,以及赦大老爷对他的叮嘱,最后详细分析了一下宝玉上谏废除议罪银制度的得与失。

  首先,议罪银制度的废除,肯定会得罪不少朝中官吏,故而提出此议的宝玉定然会被人记恨。

  但此谏将会让宝玉在士林朝堂中的声望再进一步,搏一个强项令、直臣、谏臣的名声不是没有可能。

  “宝二哥的性子确实不适合在朝堂上混,报社是个好地方,有身份、有名声,但咱们还不能有懈怠之心。”

  贾琮为了说服政老爷,不得不揪着他的心病扯了起来。

  “二叔应该也清楚,宝二哥能管着报社,那是陛下看在宫里娘娘的面上,给了咱家恩典。宝二哥的能力虽然也够,但朝中最不缺的就是擅文之人,万一有一天宝二哥被别人比下去了,能者上,庸者下,这是千百年的定律……”

  别看政老爷对宝玉一口一个孽障的叫着,可到底是他仅存的嫡子,他对宝玉的关心看重,丝毫不比老太太少。

  一想到儿子的前程可能出现意外,政老爷当即就忘了怎么中庸之道,攥紧了贾琮的胳膊就问怎么办。

  “哈?莫急莫急,侄儿刚刚不是说了嘛,咱们现在就是要给宝二哥立一个人设……人设的意思就是……怎么说呢?”

  贾琮挠了挠脑瓜子,咧嘴笑道:“一个敢于批判圣令,敢言敢谏,为了百姓不惜与整个官绅集团对抗的强项令,想来陛下不舍得这样的直臣从新闻司退下去吧。”

  啪!

  一向稳重的政老爷被贾琮的忽悠给说懵了,转瞬间就狠狠一拍大腿。

  “对呀,陛下肯定需要一个这样的直臣呆在朝中……琮哥儿你说的对,这直臣谏臣就是宝玉的护身符,有这样的名声在,任谁都动不了宝玉在新闻司的地位!”

  贾琮冲着呆愣愣的宝玉挤了挤眼,继续自己的忽悠大业。

  “所以,二叔现在要做的就是替宝二哥张目。有一点二叔与宝二哥一定要提前去做。咱们刚刚在顺天府用议罪银免了宝二哥的板子,二叔这会要做的就是拿宝玉、拿大棍……”

  月票推荐票

  感谢scp049的打赏!

  这个是昨晚的更新,明早再补一章。

  貌似是得流感了,晕晕乎乎的,吃点药继续睡觉去了。

第437章 哎哟,宝玉的屁股蛋啊

  自打两年前北直隶率先开始大规模种植土豆后,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的老百姓逐渐富裕起来了。

  加之京畿本就是天下财富汇聚之地,有钱的人多,茶馆酒肆的生意自然就要好上许多。

  品一壶好茶、鉴一坛美酒,三五友人吃酒喝茶,天南地北的胡侃一通,小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舒坦。

  当然,京城从来不缺话题,八卦八卦勋贵家的传奇,说一说公卿府邸的奇葩事,永远是茶馆酒肆的最大乐趣。

  例如此时,顺天府府衙外,临街的茶馆酒肆已经聚集了大量的百姓,一个个伸长了脖子朝着府衙大门的方向眺望。

  “又有人来告状?这些人也真是的,打官司还得去都察院,都察院还有几个铁头御史,自从唐公离任,没钱的人去顺天府,根本连大门都进不去。”

  “是呀,可惜唐公高升去了刑部,要不然大夏也有咱们自己的‘包青天’!不提新上任的宋府尹,那个贾化贾二尹,呵~和稀泥倒是把好手。”

  贾琮刚一上楼,就听到了类似的闲话。

  他撇撇嘴,果然,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

  前顺天府府尹唐裕德是个青天大老爷,在任时顺天府治下甚少出现冤假错案。

  可正是因为唐裕德清正廉洁,有人见不得这位在顺天府任上多呆,竟然联手将其恭送去了刑部担任三品侍郎。

  新任府尹宋祁连是个老好人,但凡被朝堂公认为老好人的,那真就是老、好说话、耳根子软,宋某人三者都占全了。

  再加上最善察言观色左右逢源的官场老油子贾化,顺天府的口碑可以说是直转直下了。

  加之静街亲王老十三去了南边,赦大老爷忙着带娃,京里的那些官二代、勋二代们,感觉自己又行了,京城又回到了纨绔横行,乌烟瘴气的时代。

  虽然很少出现恶性事件,但类似口调戏良家妇女、欺压良善的事是层出不穷。

  贾化作为顺天府的二把手,没少在百姓报案时和稀泥。很快就在京城得了个和稀泥高手的称号。

  “哎哟,快看,衙门的人出来了!”

  众人停下了议论,纷纷将目光转向顺天府府衙大门。

  二楼临窗的位置,贾琮也站起身来,与女扮男装的黛玉倚着栏杆远望。

  只见政老爷正“强拉”宝玉,充当仆人的贾十一正手持鼓槌,将府衙门外放置的大鼓敲的咚咚响。

  震天的鼓声吸引了大量百姓围观,政老爷一脸的肃穆,面带郑重,紧紧抿着嘴唇,凝望从府衙大门走出的人。

  “何人击鼓……咦?小贾大丿……呃,老贾……贾大人!!!”

  政老爷以前在京城的名声不怎么响亮,百姓们一说起来,往往会说,哦,政老爷啊,荣国府那位的亲弟弟……

  但如今不一样,政老爷自去了都察院,一来二去的竟然混出了个铁面御史、士林风骨的好名声。

  还别说,如今只要是什么文会、诗会,那些读书人都会将帖子送到荣国府,以请到士林风骨贾存周为荣耀。

  要是哪个举子得了存周公的点评,说一声好文采,立马就会身价暴增。

  当然,对于顺天府的那些吏员衙役来说,铁面御史的政老爷,是他们最怕的存在之一。

首节上一节399/4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