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御猫 第291节

  齐文亮自刎,其余一应叛将或俘或死,西宁之叛正式平定。

  至此,曾经半割据状态的东西南北四大藩镇全部被废,大夏除边境的羁縻州府外,中枢与地方政令合一,再无掣肘。

  原本按照惯例,贾琮将在官驿中洗漱换衣,去除风尘再入宫中觐见。

  不想刚刚踏进永宁门,他就见到了皇帝老爷身边的大太监夏守忠。

  “哎呦我的伯爷,您总算是回来了。快随老奴进宫,皇爷都等了好几天了。”

  啊?

  贾琮懵逼的给夏守忠塞进了马车,进了大夏门都没停车,一路疾驰拉到了勤政殿前。

  “臣贾琮拜见阝……”

  “别拜了,快跟朕走,父皇这几天见朕一次问一次你小子到哪了……”

  皇帝直接拉着贾琮的手腕就往外走,只要贾琮脚步慢了一点,他就往其脑瓜上敲一下。

  就这样,皇帝老爷咚咚的敲瓜,贾琮一路哎呦哎呦的求饶。

  路上遇到的那些内侍宫人纷纷避到一旁,心中感叹永丰伯真是比皇子皇孙都要得宠。

  年轻的宫人连连感叹,有些老人却已经见怪不怪了。

  一名年纪颇大的内侍呵呵笑了笑,小声跟自己的干儿子说道:“这算什么?先荣国……不对,如今已经是荣王爷了。荣王爷在世的时候,宫里的妃嫔、圣人的子孙无一等比得上荣王爷在圣人心中的地位。知道当初孝端太后跟义忠老王爷怎么说的吗?圣人有荣王爷就够了,根本不需要什么妃嫔。”

  ……

  数月不见,太上皇好似老了一大截。

  之前还有几处黑发的太上皇,如今已是满头银丝了。

  好在老爷子的精神头看起来还不错,见到贾琮后笑呵呵的招手命其近前,抬手就是一个脑瓜崩。

  “你这浑小子,怎么什么事都敢干?你就不怕弄巧成拙,把那几千精锐陷在瓦剌回不来?”

  “还有跟瓦剌谈判的事,这也是你能做的?你急什么?大不了再打他几个月的仗,咱们耗得起!”

  “你就没想过瓦剌将来掀桌子时,朝中拿你今日的主张说事,到那时你该怎么办?老四还要不要处置你?”

  “都怪朕与老四太宠着你了,胆大包天!要不是弘儿给你收拾烂摊子,弹劾你的折子能把勤政殿给填满了!”

  老爷子教训归教训,看向贾琮的眼神却满是欣慰与自豪。

  这是他那异父异母亲兄弟代善的乖孙,约等于他刘济的乖孙子。

  才十一岁就能独当一面,以弱胜强力抗瓦剌十万大军。保住了凉州不说,更是能审时度势,遣奇兵突袭瓦剌汗庭,俘虏了瓦剌汗王等一应亲贵。

  古有霍骠骑,今有贾小三!

  这小子,不愧是朕这个大夏太上皇亲自培养的少年英才,真是太给朕长脸了!

  陪坐的皇帝老爷也是差不多的表情,瞅着面前的少年越看越欣慰。

  朕,大夏皇帝刘恒,亲自培养出了一位少年奇才,真是太给朕长脸了!

  月票推荐票

  今天更个5000字大章,明天继续看看能不能多更些。

  晚安,我的读者老爷们!

第337章 二圣的亲儿子贾琮

  当初皇帝让贾琮当平西大军的监军使,更多的只是为了牵制与监督作为主帅的王子腾。

  可没想到这小子简直就是老天爷追着、掰开嘴使劲喂饭吃。

  先是不畏生死以极小的代价从西宁军的手中夺回了凉州,随后又扛住了瓦剌十万大军的强攻。

  这也就算了,竟然派了一万人北上草原,将瓦剌腹地搅得天翻地覆,解决了十几万军民粮草不足的问题。

  最后还来了个万里突袭,将瓦剌汗庭给攻破了,俘虏了包括瓦剌汗王在内的大量亲贵。

  平定河西的功劳中,贾琮就占了一半。

  皇帝老爷脑仁开始发疼了,作为帝王有功就要赏,但怎么赏,这就成了一个问题。

  这小子只有十一岁,按虚岁也才十二,封爵?如今已经是世袭罔替的县伯。封官,身上挂着好几个正三品的官衔。

  到底该怎么赏赐呢?总不能再给赏个世袭罔替的侯爵吧,他得为将来考虑啊。

  贾琮扶着太上皇在太液池畔慢悠悠走着,最后坐在池边的大青石上说书一般,给老爷子讲述着自己在河西的经历。

  跟瓦剌人打了几十年交道的太上皇,可以清晰的感受到贾琮在凉州时所要面对的巨大压力。

  贾琮能在那样的情况下保凉州不失,给朝廷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可以说王子腾能够从容布置,离不开贾琮在凉州做的这一切。

  不过在太上皇看来,贾琮这一战中的表现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

  太喜欢冒险了,虽然也是情势所逼,但还是太冒险了。

  只要中间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那么别说凉州,就是他贾琮以及那些跟随他的将士百姓,都要死在瓦剌人的屠刀下。

  “琮小子,这一回朕不打算赏你,还要罚你……”

  啊?

  太上皇让戴权取来他以前教训皇子的戒尺,啪一下就打在了贾琮的手心。

  只听太上皇严厉的训斥道:“为将者,当万般小心,岂可一再弄险?你可知朕与你祖父当年为何能五征草原未有一败?未胜而先虑败,备万全之策,行谨慎之事……”

  贾琮手心挨了重重一下,立马红肿起来。

  他一开始还觉得老爷子这脾气发得莫名其妙,随即却被太上皇的解释吓得后背都被冷汗浸湿了。

  虽说太上皇有些事后诸葛,但贾琮的一应计策在这位打了一辈仗的老人面前,稚嫩的跟小孩子过家家一般。

  当然,其他人可不敢说这话,谁叫人家是将周边诸国挨个打了个半身不遂的猛人,有资格这么说。

  “阿罗太是个死读书的人,读的兵法多了反而瞻前顾后。他若是一开始就大军直入凉州,你那个‘请君入瓮’之策就成了天大的笑话。要是朕,岂会白白损失五千精锐?”

  “再说你让贾十一携两千骑兵袭扰瓦剌大营的事,只要贾十一失败一次,凉州立马就会成为真正的孤城。别说传送消息,你连城外瓦剌大营的兵马调动都会是两眼一抹黑。”

  “至于说孤军北上突袭瓦剌汗庭的计策,也就是阿罗太自己蠢。反正夷澜被你掳走了,孛儿只斤家族又不是没了人,再立一个可汗又能如何?”

  “重立新王,号召瓦剌各部联合,大军南下营救老汗王,多好的机会啊!说不定还能借此整合瓦剌各部的人马,壮大绰罗斯家族的实力……”

  “从你一开始谋算凉州,到最后兵行险招逼阿罗太签订合约,整整数月,每一次的行动都是在冒险。只要其中有任何一环出了纰漏,凉州城都会是你的葬身之地!”

  “你说,你该不该打?”

  啪!

  手心又挨了重重一下,这一次贾琮心甘情愿的受了。

  没有抱怨,反而是好一阵后怕。

  凉州军民若因他而死,河西战事若因他发生变故,万死难赎己罪。

  “圣人教训的是,我该打!”

  啪、啪、啪……

  一连抽了十下,太上皇才将戒尺递给了贾琮让其拿着。

  “这根戒尺是当年太傅教朕与你祖父时所用之物,今日朕便赐予你,你要时时谨记,自信是好事,但你不能让你的自信误了你自己!”

  ……

  河西大胜的确是个好消息,可这件事在京城的百姓心中,根本没办法与瓦剌可汗夷澜被俘这桩事相比。

  这几年天朝的百姓一直憋着一口气哩,自昭武四十九年至今,草原上的鞑子没少南下叩关,这让堂堂天朝上国的百姓如何能忍?

  如今朝廷竟然出了个冠军侯似的人物,万里突袭封狼居胥,将鞑子的可汗给俘虏了。

  嘿,这还不得挂上大红色的炮仗欢迎瓦剌可汗来京城“做客”?

  贾琮在宫中呆了两个多时辰,讲了故事挨了训,赐了宫宴受了赏,这才带着好几车的赏赐捧着御赐的戒尺回了家。

  老爷子充当了严父,皇帝老爷就成了慈母。

  官爵不好升了,皇帝老爷直接跟贾琮挑明了其中的厉害关系,明言告诉他在他这一任皇帝期间,永丰伯的伯爵就到顶了。

  要封侯拜相,找小四去。

  不过这么大的功劳,赏赐还是得有的。永丰伯的伯爵府直接扩大了一倍,皇帝命工部按照国公府的规制来办,将已建成的永丰伯府周边的土地全部买了下来赐给了贾琮。

  又赏赐了大量的金玉宝石,粗略一算价值就已经超过了几十万两白银。

  这对于向来节俭抠搜的皇帝老爷来说,可以说是罕见的大方了一次。

  贾琮在满京城的鞭炮声中悠悠回了荣国府,宝玉将一个火盆摆在荣国府敞开的大门中央,贾琮跨了过去祛瘟神兵灾,驱走了战场上带回来的阴煞之气。

  进府绕过照壁,正厅门前是老太太以及阖府的亲长女眷。

  贾琮三步并作两步走了过去,跪下磕头:“不孝之孙给祖母请安,数月未在祖母身前奉孝,还请祖母责罚!”

  “我罚你做怎么?将门子孙奉皇命出征,此乃我贾家之光荣。”

  老太太朗声问道:“此战,斩敌首级几许?可战胜否?”

  贾琮一拍胸膛,大声回道:“孙此去,夺坚城,战强敌,戍守边塞不失,护国保民,俘虏酋,却敌十万,大胜而归!”

  “好!好!好!不愧我贾家子孙……”

  老太太扶了贾琮起身,为其亲卸战甲。

  “琮哥儿定然乏了,先去洗漱换衣休息一会。凤丫头,今晚就在荣禧堂摆饭,宝玉去东府请你敬大伯他们,咱们一家好好聚上一聚。”

  ……

  简单的洗漱后,贾琮换上居家的衣袍坐在窗前,黛玉细心的为其手心抹药包扎。

  太上皇那十戒尺是真的用了力,便是贾琮这个每日舞枪弄棒的习武之人都红肿了双手。

  “没想到圣人会真打,看来你这会真把他给气着了。当然,也把我给吓着了……”

  黛玉小心翼翼的用白纱给贾琮包好了双手,噘嘴嗔怒。

  “你可还记得出京前怎么跟我说的?你跟我说,你是监军使,只需要呆在中军大帐就好。可没多久就传来了消息,永丰伯多厉害啊,带着一万人就敢往反贼的贼窝里钻。”

  啪!

  “哎呦、哎呦……”

  贾琮刚刚包好的手掌顿时挨了一下,不过黛玉没有用力,贾琮这几声惨叫明显假的很。

  卖惨嘛,贾琮熟的很。

  黛玉送了他一个白眼,咬牙切齿的继续数落着:“圣人怎么才打了你十下?要我说啊,最好把你的腿给打断,这样你就能乖乖听话不乱跑,好让我们省心。”

  话音刚落,贾琮就凑了过去,用脑瓜轻轻蹭着黛玉的肩膀。

  “林姐姐还生气呀,我这不是没办法了嘛。当时情况紧急,若凉州有失则整个河西都将暴露在西宁叛军与鞑子的兵锋之下。那会需要一个能镇得住的人,要么是我,要么是太子殿下。你看,这是没有选择的事,我不去都得去。”

  黛玉将头一扭,给了贾琮一个后脑勺。

  道理她都懂,但她还是生气。

  要知道贾琮在凉州被十万鞑子大军围困的消息传到京城时,整个京城还抱有希望的人屈指可数。

首节上一节291/4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