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御猫 第239节

  “既然宝二哥真要赴试,我那有几本大儒注释的四书,云姐姐一会让人去取。若我与宝二哥明年一同中了秀才,一定摆上三天的流水席,放他两万响的大红鞭炮。”

  爱哥哥得了贾琮的肯定,湘云自是高兴,将手中的一盘梅子塞了过去。

  贾琮接过碟子,往嘴里扔了颗梅子,啧啧两声打趣了一番湘云,随后笑说:“一盘梅子可不够,云姐姐针线做得好,给我缝制个书包怎么样?过些日子老师要回京,我就要去老师家中求学了,没个书包真不方便。”

  “书包?那是什么?”

  书箱她听过,书包是什么东西湘云听都没听过。

  贾琮一拍脑袋,拿起桌上的笔就绘制了记忆中双肩背书包的样子。

  “两侧和外间最好缝上两个口袋,就是这个样子,我好专门放砚台跟墨条……呃,最好能用结实的布,不用华丽,要实用,经久耐磨的那种。”

  黛玉等人看得新奇,相比现在常用的书箱,贾琮所说的书包好像更加方便些。

  特别是宝钗,眼睛越发亮了起来。

  她小声问贾琮:“琮哥儿,不知此物可能交给我家铺子来制作……”

  不提京城读书人云集,明年就是太上皇七十圣寿,朝廷已经在筹划恩科之事,到时天下文人汇聚京城,书包这等新奇之物根本就不愁销路。

  贾琮看了看围着图纸看稀奇的姐姐妹妹,嘴角微微扬起:“可以是可以,不过我有一个条件……”

  书包这东西仿制不难,不过是材料、手艺上面的区别,自然比不得珍珠翡翠那种赚钱的物什。

  但有皇商薛家的牌子在,只论京城的铺子,每年进项个万八千两银子不是什么问题。

  贾琮又画了几幅常用的书包样式,单肩、双肩都有。用这几份图纸交给了宝钗,换来了五份股,送给了三春并黛玉、湘云。

  当然,这只是京畿各州县的收益分成,每人每年大概能得到一两千两吧。

  对世家大族来说,这些银子甚至不够买个魁的。但对家里的姑娘来说,这稳定的钱财来源,绝对能让她们衣食无忧。

  要知道赦大老爷官爵正俸、恩俸加起来,一年满打满算也才两千两银子,虽然已经被罚到十年后去了。

  当然,像赦大老爷这种国朝公侯,俸禄不过只是个添头,正经的收益是朝廷赐下的食邑、家里的田庄产业所得。

  靠那点俸禄,哪里养得起十八房小妾呢?

  贾琮对钱财不甚看重,将这突如其来的所得尽数分给了五个姐姐妹妹。

  迎春现在是个小富婆,黛玉更不用说了,她就是豪门。惜春是宁国府唯一的嫡女,整个京城能比过她的,屈指可数。

  探春与湘云就不一样了,两人不愁吃穿,手头的银子却比不上其他姐妹。

  特别是湘云,无父无母,每月还是老太太从她的月份中拨出二十两给可怜的小丫头撑腰。

  “琮哥儿……”

  大大咧咧的湘云这会双眼通红,眼泪说下来就下来了。

  这丫头现在也是个心思细腻的人,贾琮忍住了涌到喉间的叹息,摆摆手说:“云姐姐可千万别这样,不过些许金银罢了。你看宝姐姐多厉害,咱们跟着学,将来也开他几百间铺子,赚他十万百万的银子。”

  噗……

  不经逗的湘云顿时被贾琮的话逗得笑出了声,黛玉抬手就往贾琮的脑瓜上轻轻敲了一下。

  “又作怪,几百间的铺子是那么好开的?”

  黛玉掏出了手帕替湘云擦着脸上的泪水,与其耳语几句,湘云的眼睛立马亮晶晶的,重重点头。

  随即又撇下了贾琮,拉了迎春、探春与宝钗几人窃窃私语,疑惑与赞叹声不绝于耳。

  惜春忙着吃果子,根本不耐这些金子啊银子啊之类的事,贾琮挤过去想要偷听,却被黛玉轻轻推开。

  “别啊,不要抛弃我啊~”

  “我们女儿家的悄悄话,你不许听!”

  黛玉举起手中的团扇往贾琮方向扇了扇,无声说了几个字,贾琮立刻秒懂。

  几人小声讨论的热闹,贾琮突然一把抱起了小惜春:“惜姐儿,咱们走。人家嫌弃咱们兄妹,哥哥带你去做风筝玩~”

  小惜春露出了两颗小虎牙,给了贾琮一个暴击:“惜姐儿是团宠,姐姐才不会嫌弃我呢。这屋子里只有三哥是男儿,所以姐姐只嫌弃你。”

  说罢,小惜春还抬手摸了摸贾琮的脑瓜,一脸你很可怜的模样:“不过看在三哥要给我做风筝的份上,我就不嫌弃三哥你了,我陪你玩!”

  这孩子……

  真是越来越精了!

  ……

  京城的气氛越来越压抑,数日前首辅大人一怒之下废了忠信王刘忭,包括太妃甄氏在内,依附于忠信王府的数十位文武官员几乎全部被贬被罚。

  孔林大案虽然还未彻底审完,但每查出一名涉案的官员,就如拔出萝卜带出泥一样,往往都会扯出几人甚至十几人。

  京城各部寺衙门,山东、河南、辽东、南直隶等诸省都有官员涉案。

  吏部文选司与兵部武选司这几日天天有公文送来,不少衙门都有官员被突如其来的龙禁卫抓走,衙门都快瘫痪了,缺人啊。

  于是礼部奏请,向内阁上书,询问来年是否要开恩科。

  齐博瀚看着手头的礼部奏疏,犹豫半天还是没敢直接在上面批复。虽然他是今日当值阁臣,可那日魏庆和的强势真的吓到他了。

  “来人,备车,本阁要去魏府探望大相公!”

  月票推荐票

  感谢雨碎寒江的打赏。

  今天就先更到这儿,明日继续。晚安!

第290章 和亲?

  京城的局势一日三变,内阁连发数道钧旨,三司昼夜不歇高强度审讯孔林一案的人犯,将揪出来的忠信王府一系官员一贬再贬。

  当然,三司中派系复杂,在审案的过程中,党争之事根本就是少不了的。

  被打上忠信王府标签的人中,混杂了不少无辜受牵连的官员。

  这就使得各部寺的大小官吏几乎人人畏三司如虎,京城的气压越来越低,近些日子秦楼楚馆的宾客都少了许多。

  “乱成了这样,内阁也不管管?”

  贾琮请了冯紫英入了书房,丫鬟送上茶点后就退了下去,两人聊起了京中近日的局势。

  听到贾琮之问,冯紫英冲他挤了挤眼睛:“大相公四日前告假,魏府大门紧闭,齐阁老亲自去探望,都未能进了大相公的家门。大相公不说话,谁敢管?就是齐阁老下了命令,谁会听?”

  啧啧~

  老爷子这是一朝发威,将满朝文武给吓怕了啊。

  至于说之前盛传要接内阁首辅大位的次辅大人,他还真压不住如今朝中的风浪,除非二圣亲自下场替他站台。

  但二圣这会绝对不会出面的,京城的官场就像一池死水,是该好好清理一番了。

  “太子殿下这两日倒是开始临朝监国,不过每日里都只是点头摇头,朝中事务依旧以蓝批、钧旨为主,主持内阁的齐阁老头发都愁白了。一个字,乱!”

  冯紫英说着说着自己都忍不住苦笑起来,太乱了!

  除了大都督府、吏部、户部外,整个京城都乱成了一锅粥。

  好在冯家是帝党心腹,与刘忭几无来往,三司的人就是想将祸水往冯家人身上引,也没有机会。

  而且他自己也只是个六品的闲散武将,每日里只需去军营逛一圈点个卯就行,京城的乱还乱不到他的头上来。

  贾琮摇了摇头:“其实只要都督府、户部、吏部不乱,这天下就稳当着呢。要不然二圣与大相公,怎么可能安稳高坐?冯大哥也不必发愁,咱们只需安安静静的看戏就好。”

  冯紫英也是出了名的精明人,自然早就明白是这么一回事,他不过也就是吐槽一下罢了。

  屋内清茶泛起茶香,冯紫英学着贾琮的模样,往竹榻上一摊,惬意的伸了个懒腰,随口问道:“方才去给太夫人请安,我怎么听太夫人说,宝兄弟要参加明年的童子试?”

  宝玉与冯紫英、卫若兰几乎可以说自幼玩耍的小伙伴,谁是什么脾性,估计都比对方父母还要清楚。

  宝二爷要去科举,冯紫英在荣禧堂时,差点惊掉下巴。

  天爷爷,宝兄弟被掉包了?

  “挺惊讶吧,实际上我也惊讶。”

  贾琮想到湘云所说的缘由,不禁哑然失笑。

  “宝二哥担心我明年赴试在榜,他若不考个秀才,二叔回来后揍他……”

  噗……

  哈哈哈哈哈哈……

  冯紫英一口茶水喷出,抱着肚子哈哈大笑出来。

  “这是宝兄弟干得出来的事,我就说嘛,他那性子,怎么会去考那劳什子童子试……”

  “冯大哥这么说我,我就不乐意了!”

  说曹操曹操就到,宝玉刚进院子就听到了冯紫英在笑他。

  不过他也不生气,反而在走进屋子后,乐呵呵提议:“若兰也要参加明年的童子试,冯大哥要不要一起?”

  “天爷爷,你饶了我,我可真受不住一直坐着。”

  冯紫英连连摆手,如遇大敌:“四书五经打离了族学,我都忘的差不多了,现在一看圣贤书就头疼。”

  这话,鬼都不信。

  宝玉与卫若兰、冯紫英三人中,冯紫英最年长,同时也是耐心最好的一个。

  冯家家教慎严,冯紫英少年成名,是京城王公子弟圈出了名的文武双全。

  他不愿走科举的路子,说白了还是冯家子嗣艰难,他得跟文臣圈子保持一定的距离,将来好接他爹的班。

  唉,说到底,还是各家有各家的难处。

  能安坐京城动嘴皮子,谁又愿意去战场上拼命。

  冯紫英有些羡慕贾宝玉,兄弟多就是好啊,宝兄弟这辈子就是文不成武不就,也能靠着他的兄弟富贵荣华一辈子。

  “这事儿我就不掺和了,等明年你们考完了,我就候在外面给你们备好酒宴。京城最大的几家酒楼,咱们挨个去吃一遍。”

  “呐,给你的帖子……”

  “什么?”

  宝玉接过冯紫英递来的烫金帖子,边问边打开看了起来。

  “四月二十一……行冠礼……啊,冯大哥要行冠礼了?”

  宝玉蓦然想起冯紫英的年纪要大自己四岁,今年十八了。

  他一拍脑袋说道:“那我一定要去,之前叔父说要等二十给你行冠礼的,没想到提前了。你看看,我连礼物都没准备好。”

  冯紫英笑应:“要什么礼物,你们能来就是最好的礼物了。我家的情况你们也知道,家中就我一个男嗣,如今东宫已立,太子殿下请了旨意,让我入东宫任职,故而父亲打算提前为我行了冠礼。我呀,不能一直长不大啊!”

  冯紫英性格极好,人也洒脱,前十八年活得恣意,但从他行冠礼开始,他就要开始承担家族的重担了。

  便是不通世事或者说不愿通世事的宝玉,都清楚冯家的无奈之处,不免心中感慨万千,脸上挂上了对好友的同情之色。

  贾琮一看屋子里的气氛有些沉闷,心中暗叹一声,提起了方才在荣禧堂时老太太说起的事情。

  “宝二哥,冯大哥定亲了,今秋就要大婚。”

  “什么?定亲?哪家姑娘?”

首节上一节239/4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