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完了,我被朱元璋盯上了 第91节

兵力还保持的很好,并且因为临近北部的小明王,脱脱也不敢抽调太多兵力。

而如今脱脱大军已经覆灭,整个安丰路西南部兵力空虚,西南方向的定远本就是义军麾下。

彻底将其包夹在了刘福通小明王势力范围以及朱元璋势力范围之间,形成了死地,无论从任何一方向进出都需要经过他们二者之间的地区。

所以,这三地就是他们嘴边的一块肥肉。

朱元璋不吃,早晚小明王他们也会吃下。

只能趁着刘福通小明王他们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将这里拿下。

这三地辽阔的地域,外有小明王,内有朱元璋,便形成了朱元璋势力范围的腹地。

可以完全不用担心有敌袭。

除非刘福通他们败北。

或者他们主动攻打朱元璋。

但如今朱元璋本就属于义军内部序列,又与他们地域相交,只要小明王他们不是蠢蛋,就不可能在这个时候主动攻打朱元璋。

更何况他们现在自己都自顾不暇,哪里有兵力来攻打朱元璋。

不过,目前迫切需要考虑的还是如何拿下他们。

所以朱元璋才交给了常遇春整整三万的兵力。

并且告诉他,如若可取,便将其拿下。

若不可取,便等西南方向几乎等同旅游的汤和大军完成部署后,剩余兵力回调再集中兵力攻打。

此时黄岗城外的朱元璋,看着面前的三位兄弟,说道:“诸位弟兄,此次战况,便全靠你们了!功成之后,整个安丰路便尽归我义军麾下,到时,咱朱元璋亲自给诸位摆酒庆功!”

汤和、徐达、常遇春,顿时朝着朱元璋拱手一拜,随即翻身上马,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率军而去。

瞧着此刻朱元璋脸上还有些担忧的神色,身边的邓友德不解的问道:“大帅,有三位将军亲自出征,且都是兵力空虚之地,还有什么可不放心的?”

朱元璋低头瞧了眼邓友德,说道:“汤和徐达我并不担心,他们攻打的地方根本没有多少兵。”

“倒是常遇春那里,虽然给了他叁万大军,但下蔡、怀远、蒙城此三地兵力还保存极好,常遇春这个兄弟我也了解,作战勇猛是勇猛,可有的时候脑子不太会转弯,我是生怕这三地驻将惹恼了他,让他做出糊涂事。”

对于自己这三位兄弟,朱元璋那是非常了解。

徐达常遇春属于同一种人,率军极为勇猛。

率领千余兵力便敢跟敌军过万兵力拼杀,还往往能收获奇效。

不过徐达和常遇春还有不同的是,徐达虽然性子直爽,可不代表他没脑子。

第一百三十一章:元朝八大王爷!

往往在正经事上,脑子转的极快。

尤其是打仗。

如果真到了打硬仗的时候,他能以千余兵力硬攻对方万余兵力。

可一旦超过他自认为绝不可能的程度,他就会想法子了。

属于全才,既有勇猛又有智谋。

这也是为什么他朱元璋命徐达前往金陵城的原因。

如今整个安丰路刚刚准备尽收麾下,金陵城虽好,却一时半会过不去。

那么来自于金陵周边的兵力大军,如何应对?

偏偏金陵城至关重要,不容有失。

所以,朱元璋在麾下这些人中,唯独觉得徐达可堪重任。

有他在,虽然只曾兵了一万,但以他之才,足以镇守金陵不失。

相反,常遇春,却属于那种平时老实巴交,可一旦打起仗来,是完全不要命的主。

如果真将常遇春和徐达放在战场上,兵力环境相同,徐达还真干不过常遇春。

如果说徐达可以以千克万,常遇春便是那种可以攻克两万三万的人。

潜力无限。

可缺点也是明显的。

如若遇到一些谋将,智将,常遇春虽不敢说肯定输,但难免要吃力一些。

这便是为什么他非要派徐达前往金陵,而常遇春则攻打西北的原因。

至于汤和,则比较平庸。

没什么特别的能力,但还算稳妥。

收服西南,重要的不是攻伐,而是收缴。

这些事情,常遇春是做不来的。

让他去,可能一句话说不对,就将他们全部杀了。

达不到扩充实力的目的。

不过,这三位朱元璋最信任的人,朱元璋却偏偏喜欢常遇春。

从他日后对待他们的态度就能看出,朱棣只是娶了徐达的女儿,可常遇春的女儿,却嫁给了朱标。

同时,朱元璋这么安排,也是有私心的。

如果常遇春此战能成功将这三地拿下,便是首功!

其后徐达,再则汤和。

这些功劳,可都是日后给这些弟兄们封赏时的依据。

就在朱元璋麾下大军分别朝着各个方向而去,准备将整个安丰路尽收麾下时。

元朝大都,皇宫大殿的龙梯前。

脱脱帖木儿恭恭敬敬的跪在下方,等待着朝廷对他的宣判。

没一会儿,一名太监手托圣旨于身前在十几名御前护卫的陪同下,来到了脱脱帖木儿的面前。

听着前面的响动,脱脱帖木儿抬起了头。

看着那不断从龙阶上一步步走下的太监,脱脱帖木儿明白到了决定自己生死的时刻。

神情肃穆的等待着。

台阶上,太监那鸭子嗓门响起。

“奉旨!”

一声落下,脱脱帖木儿急忙将自己头顶的帽子去下,放在了身边地上。

“脱脱帖木儿,丧兵辱国。”

“坐失要地金陵,致使江南震动,六省崩坏,罪无赦!”

“念其,早年剿贼有功,着免其死罪。”

“剥夺中书省平章政事职衔,前往浙东军营,暂任江南招抚专使。”

“办理招抚明教贼军等事。”

“钦此!”

话音一落,圣旨一合。

地上的脱脱帖木儿却神情震动的看向上方的传旨太监:“什么!招抚专使?”

听着脱脱帖木儿不可置信的话音,太监冷笑一声道:“是啊。招抚专使。”

“相爷您难道还嫌官小吗?”

“还不赶快谢恩?”

可脱脱帖木儿却神情激动的说道:“本人根本不在乎自个儿的生死荣辱,但是,从什么时候起朝廷把剿贼方略改成招抚了?”

传旨太监恍然,笑道:“就在今早上相爷您跪在这儿待罪的时候。”

“改了.......”

脱脱帖木儿心中想着这一改之后的变化,悲愤的从地上站起身来,对着上面的传旨太监喊道:“万万不成!”

“那些贼兵们败坏纲常伦理,祸国殃民,他们一日为贼,则终生贼性不改,死有余辜!”

“朝廷剿还剿不尽呢哪,怎么还招抚哪!”

“招抚,可等于向贼兵们认输啊!”

而台阶上的传旨太监也有自己的话,道:“正是由于剿不过来,才改为招抚嘛。”

“威服之余,加以恩抚。”

可脱脱帖木儿却一口打断,道:“不成!”

“招抚等于养祸为患,可万万不可啊!如此下去,祖宗的江山就会毁于一旦的!”

可说完这话,脱脱帖木儿似乎也知道自己这话跟他一个太监说根本没有用,便语气一变,委曲求全道:“烦公公替我传句话,我要进宫,面谏皇上!”

说着,还低了低头。

可台阶上的传旨太监却压根不为所动,说道:“我劝相爷还是不要固执了。”

“这事儿,皇上也做不了主。”

“是七大王爷共同决定的。”

听到这话,脱脱帖木儿神情一呆。

“怎么,王爷们都在宫里?”

传旨太监道:“您能够全着身子回去,就是王爷们的莫大恩典了。”

听到这话的脱脱帖木儿,心中一凉。

深深叹了口气。

他缓缓俯下身子,捡起自己的帽子,什么话也没有再说,落寞的转身朝着宫外方向而去。

而他身后的传旨太监却喊道:“相爷您好走,奴才会代您回奏,替您谢恩的。”

随着传旨转身带着御前侍卫离开。

皇宫大殿前那宽广的广场空地上,便只有脱脱帖木儿一人落寞的走在上面。

略显孤寂。

黄岗城,县衙。

一大早。

施才英刚刚从家中前来,便听到了衙门大堂中李善长正在大发雷霆。

“如今大帅麾下的数万人马已经出发,各地战事将起,我等身在黄岗城内,食大帅俸禄,就当为大帅尽心尽责。”

首节上一节91/2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