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完了,我被朱元璋盯上了 第90节

这样的人,对于如今的李善长来说,取代他也就是一句话的事。

当然,以周念这个程度的官员,要正式替换还是需要经过朱元璋的。

但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并不是非要做在明面上。

第一百二十九章:你是不是要学那些皇帝的制衡之术?【求月票,求打赏】

施才英之所以如此做,为的完全是保住齐衡原本麾下的势力。

瞧着面前沈万三解决了问题后露出的笑容,施才英也将脑海中乱七八糟的事情抛到了脑后。

尽管目前的局势只要齐衡一日不醒,他们就会遇到无穷无尽的麻烦,但日子总是要一天天过的,相信今日那李善长在马秀英那里吃了瘪后,总是要消停两天的。

随即,施才英笑着对沈万三说道:“那我可要好好把握这次机会了。”

“哈哈哈哈哈。。。。”

茶摊上,施才英和沈万三说笑着,却不知在一旁,大虎已经将他们谈话的内容给记在了心里。

很快,伴随着两人分开,大虎也就没有再跟,直接朝着大帅府中返回。

找到朱元璋后,立马将自己刚刚看到听到的话原封不动的转述给了朱元璋。

听着大虎的转述的话,朱元璋并没有生气,反而有些欣赏起这个施才英来。

虽然目前来看施才英效忠的是齐衡,但齐衡本来就是自己人,没有必要分的那么清。

而且,他施才英能在齐衡重伤昏迷,生死不知的情况还如此维护,可见其根上也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最关键的是,这人不仅有情有义,而且能力还不俗。

当初在守城时他就看了出来。

如今在看到是施才英在背后指点沈万三解决纺织厂裁撤问题后,更是觉得这人不简单。

想着今日这一大早发生的这些事情,朱元璋颇感有趣。

以往手下都是些憨勇,如今多了这些读书人后,反倒有趣了些。

想着自己在命齐衡主政黄岗城起,整个黄岗城以及濠州,包括后来将齐衡封为平章政事,统领辖内所有政事后,朱元璋就有种对政事方面没有丝毫掌控力的感觉。

虽然管理这些的是齐衡,自己的小舅子,自己人。

可总觉得将这些交给齐衡一个人还是有些不妥。

如今齐衡昏迷,重新启用了李善长,又紧接着发生了这些事,朱元璋忽然觉得政事方面让齐衡与李善长互相节制也没什么不好。

最起码自己不会对这些一无所知。

就好像齐衡设立的暗卫。

直到如今,他除了命人将郑光祖喊到面前外,他根本没有任何接触和掌控这支武力队伍的办法。

有种如果自己不是齐衡的上司,自己可能连暗卫在哪都不知道的感觉。

他们在做什么,能做什么,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自己是什么都不知道。

这种感觉对于他而言,是极为难受的。

率军打仗以来,朱元璋对自己部下的军队一只都是如臂挥使。

每一支军队的将领,包括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如何,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朱元璋都了如指掌。

也只有这样,他才能在最合适的时候任用最合适的人做最合适的事情。

可现在,虽然麾下的地盘因为脱脱十五万大军的溃败而即将扩大许多。

自己麾下的兵力也随着收纳这些降卒而扩充了几倍。

但当初那种如臂挥使的感觉却没了。

很多东西自己都屡不清楚。

想着这些,朱元璋渐渐有了自己的主意。

夜晚。

与徐达等弟兄们喝了些酒的朱元璋缓缓走入了屋里。

可刚一进屋,便看到了屋里坐着的马秀英。

满脸醉态的朱元璋看着马秀英,立马笑道:“妹子,怎么还没睡呢。”

马秀英瞧着朱元璋,起身将他拉到了椅子上坐下,然后趴在他的腿上,很认真的问道:“重八,我问你几个问题,你要老实回答我。”

朱元璋不解,但还是说道:“好,你问。”

马秀英道:“你答应李善长裁撤纺织厂,是不是故意想让他对付军涛那几个手下?”

朱元璋显然没想到马秀英会这么问,惊讶的同时,也稍微清醒了些,摇了摇头道:“咱没这么想。”

马秀英松了口气,又问:“那现在李善长故意针对沈万三、施才英,你不会不知道吧?”

朱元璋这次倒很诚实的说道:“这事咱知道。”

“那你为什么不拦着啊?就人有是施才英他们被针对啊?”

听着马秀英的话,朱元璋想了想说道:“其实也不是咱不管,而是咱既然将如今的政事交给了李善长去统领,就总不能处处管着吧?而且他们如今所作的事情,都是属下们自己的事,总不见得属下一有矛盾,我这个当大帅就得赶紧出面调解吧?”

可马秀英哪里肯信他的鬼话:“你不会是想着跟那些皇帝学什么制衡之术吧?”

朱元璋闻言心中一紧。

自己今天下午刚刚想到的东西,自家妹子竟就这么猜出来。

不由问道:“妹子,你为什么会这么想?”

马秀英说道:“你才看了几本书,等你什么时候有我看的书多了,你就知道了。”

“如今咱们义军的地盘是越来越大,手下的城池也会越来越多,包括那金陵城,如今都在咱们手里,说实话,重八,我还真有点担心你会变成那些史书上的皇帝。”

说到这里,马秀英神情有些暗淡,叹了口气。

马秀英其实是很聪明的,对于自己男人更是了解。

朱元璋这个人心思很深,虽然表面看起来很真诚,但其实心里对每一个人他自己都有自己的看法。

很多真话如果他觉得不该说,哪怕是在面对自己时也不会说,只会藏在自己心里。

这时,朱元璋却反问道:“咱要是有一天真成了皇帝,难道不好吗?”

马秀英道:“好,但好是好,我相信你要是当了皇帝,肯定会对子民好,可我又不想你当,因为到那个时候,你朱重八还是朱重八嘛?我马秀英还能跟你这样有什么说什么,无话不谈嘛?”

其实马秀英今夜之所以要专门等着朱元璋来,就是因为他从沈万三、李善长等人的言语中看出,对于政事这方面,朱元璋似乎有意在引导他们对立。

这个办法对于上位者而言,自然是掌控属下的好办法。

因为他们之间争斗,那么对于朱元璋这个大帅的支持,他们就更加需要。

这无形当中便增加了他朱元璋的重要性。

第一百三十章:三军开拔,李善长争权!

对于属下,掌控力自然得到了提升。

但也不是没有缺点的。

大家都不是傻子,不是只有朱元璋懂什么制衡之道,也不是只有那些历朝历代的君主懂得什么是制衡之道。

大家都懂。

最开始时可能不明白,可随着时间一点点长了,遇到的事情多了,他们还会不明白吗?

这样的办法,首先对属下而言就会产生一种不被信任的感觉。

这是人之常情,也是必然的。

可这样一来,手下的这弟兄们,还能跟往日一样,以义气忠义跟着你做事情打天下嘛?

当他们明白,无论自己做什么,上面那个人都会用另外一个势力来针对你时,还有人愿意不顾一切的去立功,去做事情嘛?

对于马秀英的担忧,朱元璋也不糊涂,只是稍微一想便明白了。

他搂住身边的女人,说道:“放心吧,你是咱妹子,若没有妹子,哪里有朱元璋的今天,无论日后如何,你都是咱妹子,咱也是你妹子的朱大哥,朱重八。”

随着夫妻二人真诚的交谈,马秀英心中的担忧消失不少。

第二天一早。

整个黄岗城内便热闹起来。

原因也很简单,大军要开拔了。

在之前与元军大战过后,义军已经休整了不少日子。

如果再拖下去,例如滁州之类的空城,可能就要被别人占了去。

同时,还有远在江浙地区的金陵城。

如今还只有韩钦率领的两万人在镇守。

所以,不管是为了什么,大军也不能再继续这么待下去了。

而昨晚的酒,就是朱元璋为麾下众将士们送行的酒。

当初随着齐衡率领黄岗城的两万精兵离开攻打金陵城后,整个义军的兵力便只剩下了五万。

可这五万兵力在元军攻城的攻城中,伤亡近半,如今可用兵力至于两万五千左右。

不过,伴随着元军降卒的收编,如今的兵力也达到了六万多。

除留守黄岗城一万兵力外,其余五万多的兵力分为三个部分。

徐达率领一万兵力,直去金陵,增援金陵城中的韩钦。

汤和率领一万五千兵力,兵发寿春城。

寿春城,按照元朝行政区域划分,属于安丰路的都城。

元朝行政区域划分比较混乱,路、府大致相等。

但府和州有的归路管,有的归省管,还有的州归府管,没有制式的定论。

包括濠州、定远、长丰、蒙城、霍丘、安丰,下蔡、怀远,皆是其境内城邦。

而整个安丰路,则属于河南江北行省地域内。

整个河南江北行省的地域,则包括了后世河南一部分地界,江苏一部分地界,甚至湖北一部分地界以及安徽一部分地界。(这也是为什么前文用安徽一词的原因,作者知道那个时候没安徽,只是想让大家能更清楚的有个大致范围。)

之前脱脱征集十五万大军时,征集了整个金陵四周城邦的兵力,整个安丰路属于元军势力范围的城邦,兵力也几乎抽调一空。

所以,汤和这一万五千名将士,就是为了扩大和稳定这场战斗的胜利果实。

前往寿春城(三国时袁术称帝所在)方向,攻占寿春的同时,拿下其西南方向的安丰、霍丘诸地。

其余三万兵力,则朝西北方向进发,以常遇春为帅,攻打西北方向的下蔡、怀远、蒙城三地。

此三地地域辽阔,几乎涵盖了整个安丰路将近一小半的地域。

并且,此三地属于西北安丰路西北地区,受脱脱征兵影响不是太大。

首节上一节90/2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