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完了,我被朱元璋盯上了 第214节

三,则是因为这扬州的荒凉,让人心中感叹。

而此时的朱元璋,也正在自己的马车内辗转反侧,一晚上的时间了,是怎么也睡不着。

常年在军中呆习惯的他,可没有换个地方睡不着的矫情习惯。

之所以睡不着,完全就是因为这扬州的荒凉,让人惊心动魄。

实在难以入睡。

一直都有听过,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话。

可如今来了,却发现扬州没了。

这对于朱元璋而言,是极大的震撼。

就在朱元璋辗转反侧的睡不着时。

突然那马车外响起了一道公鸡的打鸣声!

原本朱元璋还没在意,可越想越觉得不对劲。

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直到第二声打鸣声响起时,朱元璋终于确信了自己的耳朵没有出现幻听。

整个人立马便坐直了。

“鸡鸣?”

高兴的他,立马便走出了自己的马车。

刚一出来,便看到那刘伯温和太子朱标早已等待在了外面,似乎早就猜到他一定会出现似的。

满脸高兴的朱元璋,高兴的对身边的刘伯温说道:“伯温哪,你看,扬州有鸡鸣了!”

此时的朱元璋满脸的高兴,活脱脱跟个孩子似的。

一旁的刘伯温也是满脸高兴的说道:“禀皇上,这只鸡是杨宪连夜策马奔驰一百八十里地,特意买回来的,就是为了天亮之前扬州城有雄鸡报晓之声。”

听到这话的朱元璋,立马说道:“好!太好了!”

而刘伯温则继续说道:“皇上,臣还有件事情。”

“什么事?”

刘伯温道:“皇上让臣考虑扬州知府的事情,臣考虑好了,正想请皇上旨意。”

朱元璋立马问道:“谁呀?”

刘伯温道:“翰林院学士,杨宪!”

听着这话,朱元璋转头看向了一旁的杨宪,问道:“杨宪,你可愿意啊?”

毕竟,在朱元璋看来,杨宪乃是翰林院的学士,日后的前途肯定是不错的。

如今的扬州如此的破旧荒凉,正常人谁会愿意来呢?

而听到朱元璋询问的杨宪,正要说话时,一旁的公鸡再次鸣叫一声。

而杨宪则立马说道:“皇上,这一声鸡鸣,正是臣之心声。”

听到这话,朱元璋的脸上顿时露出了开怀的笑意。

“好,说的好呀。”

说完,便看着刘伯温道:“杨宪治扬州,可是咱大明新朝之美谈哪!”

“哈哈哈哈哈!”

扬州府衙。

朱元璋亲自命人将没有了颜色的扬州府衙牌匾摘了下来,然后亲自在一张白纸上写了起来。

写完后,便对着一旁站着的杨宪说道:“杨宪!”

“臣在!”

“这几个字,本来咱想送给朝廷的百官们,现在,送给你了!”

杨宪闻言,急忙上前两步,将那白纸拿了起来,然后大声的念道:“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看着这几个字是送给自己的,从来在朱元璋面前就没有什么存在感的杨宪,顿时高声的对着朱元璋喊道:“谢皇上!”

而朱元璋则继续说道:“为官之道,首在安民。咱盼望着你在三五年之内,治理出一个新扬州来!”

杨宪忙说道:“臣,遵旨!”

随后便将那几个字好好的收起,退了下去。

与此同时,朱元璋对着吕昶说道:“吕昶!”

“臣在!”

朱元璋道:“传旨户部,凡是杨宪所需的耕牛,谷种等物,都优先供给,如果户部解决不了的问题,告诉咱,咱想办法!”

吕昶忙道:“臣,领旨。”

半个时辰后。

朱元璋的御驾开始离开。

所有的扬州百姓们看着离开的朱元璋驾辇,一个个脸上都是笑意,感激的说道:“这皇上真不错呀,咱又活了。”

“你们瞧,这皇上还给咱留下一只鸡呢!”

瞧着他们满脸的笑意,杨宪缓缓走了过去,说道:“不止,还留下了一位知府。”

朱元璋的马车内。

一边走着,朱元璋一边通过窗帘看着外面的景象,然后对着一旁的刘伯温说道:“两年后,咱还要来扬州,看看他究竟治理的如何。”

听到这话,刘伯温微微一笑。

金陵城外。

李善长率领百官们等在金陵城外。

焦急的往远处望去。

在看到朱元璋的马车时,李善长顿时惊喜的喊道:“皇上!”

随后像个孩子一般,没有丝毫的体面,蹦蹦跳跳的便跑到了朱元璋的龙驾之前。

“皇上!”

此刻坐在马车上的朱元璋,拉开窗帘瞧着李善长如此的激动,不由的责问道:“善长,你跑什么跑,怎么了?”

可李善长却一手拿着一个红色的文帖,另外一手指着上面说到:“天大的喜事啊!”

“臣刚刚接到徐达的捷报,北伐大军连取济南承德,并于上月初十,兵不血刃的攻取了元廷大都啊!”

听到这话的朱元璋,刚刚脸上的疑惑之色消失了。

甚至比李善长还激动,还要失仪。

“真的!”

“快,上车上车。”

李善长急忙来到马车上。

随后对着朱元璋说到:“元帝领着后宫及皇亲贵戚,星夜逃亡蒙古荒漠,徐达缴获金银财宝及兵器战马无数啊!”

听着这话的朱元璋,高兴的直接抢过李善长手中的文书,仔细的查阅起来。

在你奏报上写着:“臣弟率兵渡过黄河后,每下一城,就把朝廷亲撰的大统历发给士子乡绅,令他们传至四方,臣弟万没料到,百姓得了大统历,就像接着天意,都说,元廷十多年没颁发给皇历了。”

第一百八十八章:不是后宫不得干政嘛?【求月票,求打赏】

“这样的朝廷早该完蛋了,还说,朱皇帝还没登基,就赏咱们皇历,可见朱皇帝一心一意让咱种地打粮过日子!风声所及,各地守军纷纷弃甲,逃亡的百姓们也连夜返回故里,准备着农事。”

“哥呀,你这真是天恩浩荡呀!一部大统历,顶的上百万雄兵呀!臣弟走到哪儿,只要把大统历一发,基本上不用动兵,元军就败了!臣弟可真是佩服死了!”

瞧着这奏报上的内容,瞧着这大统历果然如自己所想的那样,在百姓口中有如此高的赞誉。

整个人简直高兴的合不拢嘴。

可又不能表现的那么直白,便对着一旁的李善长说道:“善长你看,徐达他现在错别字还这么多,哈哈哈哈!”

将自己的大笑,伪装成了嘲笑徐达的错别字。

而李善长也是高兴,说道:“皇上您甭笑徐达,当初您哪......”

面对李善长的玩笑,今日的朱元璋也丝毫不在意,依旧是满脸的笑意。

“没想到啊,真是没想到啊,咱一直以为攻陷大都需要长时间的恶战!北伐需要费时三年以上,没想到啊,这百年大元顷刻间就土崩瓦解了,徐达就用了十个月就攻取了大都!”

李善长也是说道:“大统历真是上接天意,下通民心哪,所到之处,竟然能化剑为犁!唉,当初臣目光短浅,就没看出其价值来呀。”

而朱元璋这时也是得意的说道:“咱倒是看出来了,但没想到它能抵得上百万雄兵,真是意外之喜呀。”

李善长点点头:“是呀,不过,皇上,这次皇上为何突然中止北巡,半途折返呢?”

听着李善长提及此事,朱元璋脸上的高兴劲也没了,说道:“你有所不知啊,现在的扬州呢,是满目疮痍,待会儿,让太子跟你详细的说吧。”

“善长,你明天召集刘伯温、吕昶、宋濂等几位大臣,提前商量一下,怎么样恢复国力,与民养息的办法,之后提交到朝会上讨论。”

李善长忙道:“遵旨。”

“臣大致明白了皇上的意思,皇上,可否加上一人?”

朱元璋道:“谁呀?”

李善长道:“胡惟庸,他才思敏捷,颇有独到见解,久置不用怕会荒废了。”

朱元璋此刻的心情不错,加上距离那件事也有些时间了,便爽快的说道:“行,算上他一个!”

李善长见此,立马便说道:“臣今晚就请他们几个来商量。”

就当朱元璋点点头后,李善长准备离开之际,朱元璋却突然想到什么。

“对了!”

“记得将大将军也给叫上!”

此刻已然转身,就要走出马车的李善长,听到这话后心中顿时一惊。

可转头看向朱元璋坦然的神色后,李善长还是急忙说道:“遵旨。。。。”

走下马车。

李善长看着渐渐离开的朱元璋马车,眉头不由自主的皱在了一起。

他不明白,原本对齐衡已然视若禁忌的朱元璋,为何这趟回来后突然就改变了对齐衡的看法?

还要主动的将他请来商议。

与此同时。

元廷大都内。

徐达走在军营之中,左右小心查看的同时,鬼鬼祟祟的东躲西藏,最后来到了一处民房之中。

首节上一节214/2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