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完了,我被朱元璋盯上了 第159节

对于张士诚,齐衡更是轻松的说道:“那张士诚确实不简单,但说到底也就是一个守成之主,如今我们与陈友谅之间的战斗还没有打响,更没有决出胜负,他张士诚怎么敢动手?”

“大哥你想,如果你是张士诚,是要配合陈友谅一同攻打我们,还是等我们之间两败俱伤的时候再收渔翁之利?”

听着齐衡的话,汤和第一个反应过来,说道:“对啊,如果我是张士诚,我绝不会跟陈友谅一起攻打,因为唇亡齿寒嘛,一旦那陈友谅将我们打败,接下来就是他张士诚自己了。”

“相反,如果张士诚等我们与陈友谅之间斗的两败俱伤时,岂不是可以平白的捡个便宜?毕竟我们跟那张士诚相交极近,他们真想动手,随时都可以,又何必非要成全陈友谅。”

随着汤和的话说完,众人对于齐衡的主意更加清楚了。

齐衡也点点头,说道:“汤大哥说的正是,只要我们与陈友谅之间的战斗一天没有分出胜负,那么张士诚就不可能动手,不管是为了利益也好,还是其它什么,等我们两败俱伤,都是对张士诚最有利的局面。”

“毕竟,如今大元东南将于最大的三个义军势力便是我们三个。只要解决了我们与陈友谅,那就只剩下他张士诚了。”

众人恍然。

在齐衡的一句句解释下,原本看起来仿佛身处绝境的他们,突然之间发现局势也没有那么差。

看似四周都是强敌,可没有一个是真心实意愿意与陈友谅配合的。

这说到底,还是他们与陈友谅之间的战斗。

只要在与陈友谅的战斗中能够保持平衡,甚至占据上风,他们就不会陷入到绝境当中。

想着这些,众人的思维不由的开始发散。

原本这四周的强敌便如同一个铁框一样将他们牢固的锁在原地,让他们无法去思考其他。

可如今,这个铁框没有了,众人脑海中的思维也得到的激发。

“若只是这样的话,那我们与陈友谅也不是没有一战之力。那陈友谅虽然看似来势汹汹,但所有人都知道那陈友谅与麾下的军队并不是真的那么真心。只要能够坚守住他的几波攻势,别说是将我们覆灭,他自己说不定就自己先瓦解了。”

汤和若有所思的说道。

听着汤和回过味来,齐衡笑着点头,表示赞同。

而一旁的朱元璋,则更是具体的说道:“洪都是我们境内的第一重镇,墙高城厚,他们如果想要攻占我们金陵,就必须先拿下洪都。否则洪都内的守军完全能够轻松的截断他们的后来。”

想到这里,朱元璋心中渐渐有了主意。

随即转头看向了身边的齐衡,说道:“军涛,如今看来,洪都便是我们与陈友谅之间战斗的关键地方,一旦洪都失守,那我在里面储存的两百万石粮食就会成为陈友谅源源不断的供应。同时再无后顾之忧,可以顺着长江直取金陵。”

“相反,这一次他们倾巢而来,显然粮草补给不会太多,拿不下洪都,他们就废了一半!”

说到这里,朱元璋便有了主意,问道:“既然如此,你们看由谁去镇守洪都比较好?”

在场所有人都知道,这一次镇守洪都的差事一定是一场死战。

同时也必将是这一次与陈友谅之间战斗最为激烈的一战。

那坐在一旁的常遇春,第一个站起来说道:“大哥,上一次与那陈友谅交手没有打个痛快,这一次,就派我去吧,我倒要看看,那陈友谅有多厉害!”

听着常遇春的话,朱元璋只是稍微一思虑便摇了摇头。

常遇春乃是一员悍将,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并不是守城的最好人选。

相反,让他攻城才是最好的选择。

所以朱元璋毫不犹豫的便摇了摇头。

随即,朱元璋看向了一旁正在跟弟兄们喝酒的徐达。

可想了想还是否则了这个决定。

至于身边的汤和,更不适合。

而且,与陈友谅的战斗也不仅仅只是光守城。

还有接下来的战斗。

如果只是守城,再厉害的人也有破城之日。

而想要真正解决这一次的祸患,还要看接下来与陈友谅麾下军队之间的战斗。

而不管是徐达还是汤和,都是接下来他进攻陈友谅时率军的将帅。

如果将他们放在洪都,根本发挥不出他们的效用,也不见得就比其他人在守城方面要强。

左思右想,也想不出一个合适的人选到洪都城中镇守。

不由的,便看向了身边的齐衡,说道:“军涛,你可有合适的人选?”

齐衡笑了笑,没有说话,只是看向了院子角落中的一桌上。

朱元璋瞧着齐衡的表情,顺着他的目光看了过去。

当他看到自己的侄儿朱文正时,顿时眼前一亮。

此洪都之战,乃是死战。

是没有任何退路的。

面对敌军的六十八万大军,明知不敌,却还要坚守。

并且,此战对于他们而言是极为关键的一战。

此战若败,境内疆域门户大开。

所以,只能胜,不能败。

而这名洪都守将的人选,首先就必须是一个不会投降,哪怕城中的人死干净了,也不能投降的人。

光是这个条件,便排除了在场大部分的人。

尤其是那些之前主降主和的将领。

更加不可能。

仅仅陈友谅到来得消息一出,便主降主和,更何况是兵临城下时。

到那个时候,整个洪都城外都将被敌军的六十八万大军所占据,乌压压的一片。

光是那场景就能吓坏一些人。

而在场那些主战的人,数量本就不多,又没有一个能担此重任。

相反,这个朱文正是自己的亲侄儿,又年轻气盛。

不仅主战,还主攻!

此人若放在洪都城内,必然没有投降的可能。

况且,他自己既然敢主攻,自然也对此战是有信心的。

想到这里,朱元璋的心中便渐渐有了决断。

只不过,他心中还是有个担忧,不由的对着身边的齐衡说道:“文正倒是一个好的人选,只是,他毕竟年轻,洪都之事又极为关键,我怕他做不好。”

听着这话,齐衡再次一笑,说道:“洪都主将,更多的是代表城中军兵意志,若由朱文正为主将,在合适不过。至于这战阵经验,大哥,我军中可不缺这样的人。”

说着,便看向了朱文正身边的邓愈,说道:“大哥你们,朱文正和邓愈关系不错,又都是年轻将领,况且,邓愈之经验也是不俗,若由朱文正为主帅,邓愈为副将,配合起来当天衣无缝。”

随着齐衡的话出口,朱元璋顿时叫好道:“对啊!我竟然把这小子给忘了,这洪都由他们二人互相配合,倒是正是!”

见朱元璋发愁的事情有了解决的方案,一旁的汤和立马拱手说道:“大哥,如今你这心头大患解决了,也该多喝几杯了。”

闻言,朱元璋立马端起面前的酒杯,说道:“来,咱不醉不归!”

深夜。

渐渐从大帅府中散去的众人,一个个回到了各自的屋里。

只有那喝的脸色通红的朱文正以及邓愈,被请到了朱元璋的书房当中。

朱文正因为今日被众人调侃嬉笑,心中憋闷,不由的多喝了两杯。

而他身边的邓愈,则要稍好一些。

书房中,朱文正和邓愈纷纷走了过来,对着前面的朱元璋恭敬的拱手道:“大帅!”

朱元璋看着朱文正此刻略显醉态的模样,却没有丝毫的生气,反而看着他说道:“今儿怎么喝了这么多酒?可是因为今日在那堂上被人调侃嬉笑?”

朱文正军职很低,本想着没有他说话的份,可在听到朱元璋的话直接说穿了他的心思时,顿时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大帅明鉴。”

朱元璋没有生气,只是笑了笑,说道:“年轻人,心气高点是好事,谁不是从少年过来的。”

说完,便命人给他们二人端了两把椅子过来。

看着对他们如此厚待的朱元璋,朱文正还有些不太适应。

毕竟,往日在他人面前,哪有他朱文正坐的份。

当然,他和朱元璋之间的关系自然不是别人可以比拟的,但朱元璋在军中向来是不在乎亲疏的。

越是与他有亲戚关系,他反而还要求的严格一些。

瞧着朱文正的模样,此时的朱元璋是越看越喜欢。

说道“坐吧,站着做什么。”

闻言,朱文正拱手坐在了椅子上。

看着朱元璋满脸笑意的模样,一旁的邓愈忍不住的说道:“大帅,看你这么高兴,一定是有什么喜事吧?”

朱元璋一愣,随即笑了笑,说道:“要说喜事,还真有几件。”

“今日啊,咱的大将军回来了,一回来,就给咱解决了眼前的大患。”说着,朱元璋也来到了他们的面前坐下。

继续说道:“你们也都知道,如今那陈友谅率先着境内所有的兵马朝着咱们这儿来了,这一次,那陈友谅是抱了逼死咱的心思。所以咱不得不接招啊。”

“原本咱还有些担心,不知道该如何面对那陈友谅,如今好了,大计已定,跟那陈友谅打!”

说到这里,朱元璋看向了面前的朱文正说道:“不仅要打,我们还要将那陈友谅彻底的留在这里!而大将军这次回来不仅给咱想到了如何对付陈友谅的办法,还给咱推荐了一位悍将,让咱惊喜不已啊。”

邓愈一愣:“哦?何人?可是安丰路内的韩钦将军?”

闻言,朱元璋却摇了摇头,看着面前的朱文正说道:“这不,这位悍将就在我们眼前。”

听到这话,邓愈和朱文正才反应过来,朱元璋说的是他朱文正。

朱文正连忙起身,道:“末将何德何能。”

朱元璋随意的摆摆手,说道:“咱说你配,你就配,你慌什么,坐、”

见朱文正重新坐下,朱元璋便说道:“今日文正你在堂上的表现最为英勇,当时咱就在想啊,往日倒是没有发现你小子的骨头还挺硬,不愧是咱老朱家的孩子。”

听着朱元璋对自己的夸赞,朱文正的醉意都清醒了些。

满脸都是激动之色。

见此,朱元璋继续说道:“陈友谅此次进攻,他顺江而下,第一关肯定是洪都,在饶州那儿咱屯积了有三万的精兵,都是咱们最精锐的将士。”

“这一次,咱全都交给你,你星夜带领他们,赶往洪都,坚守洪都一百天!可能做到?”

朱文正没有丝毫的犹豫,直接说道:“遵命!定不负大帅所托。”

朱元璋点点头:“咱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时间,但是这时间,就要靠你们守城流血丧命给咱争回来!”

“咱要你坚守洪都一百天,一百天内,哪怕是守了九十九天,咱都要斩了你,可你要是坚守了哪怕一百零一天,你也是此战的功臣,第一大功臣!”

面对朱元璋对自己的嘱托,朱文正拱手道:“明白!”

随后朱元璋又看向了朱文正身边的邓愈,说道:“文正到底年轻,带兵经验没有多少,还需要邓兄弟你在身边多多指点。如何?”

邓愈同样没有任何犹豫,说道:“大帅放心!”

首节上一节159/2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