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完了,我被朱元璋盯上了 第158节

只要用刀把对方砍疼了,砍怕了,他们才会懂得什么叫尊重,才会对你和颜悦色,才会跟你挤眉弄眼!

元军是如此,脱脱也是如此,他陈友谅更是如此!

可是,他明白了,将领们不明白。

如今齐衡的返回,齐衡的这番话,彻底说到了他的心坎儿里。

看着此刻场中众多将领们一个个高声的呼喊,那昂扬的战意,场中角落中的李善长和刘伯温两个文人,顿时被此刻场中的一幕给惊住。

原本一面倒,要么主和要么主降的风向。

伴随着齐衡的回归,瞬间逆转。

尤其是这两个人心中都对齐衡有些忌惮,此刻更是心中惊惧。

特别是那刘伯温,想到自己刚刚违背了齐衡的命令,更是胆寒。

这时,看着场下将领们的意见达到了一致,朱元璋也没有丝毫的含糊,当即喊道:“既然大家都有了主意,好!那咱就打!”

朱元璋的决定一下。

在场众人皆附和起来。

朱元璋再次一挥手,说道:“今晚咱在这帅府院子里,给大伙儿设下酒宴,今晚咱弟兄们不醉不归!”

“好!”

“好!”

“..................”

随着在场的众将领们一个个离开。

场中只剩下了那刘伯温和李善长。

看着远远离开的齐衡背影,李善长皱着眉头感叹道:“这就是大帅的虎威大将军啊,他的一句话,军中无人敢违逆,就是之前提议主和的汤帅也都没了声音啊,还有大帅,对他实在是太过信任了。”

听着李善长的话,刘伯温却缓缓说道:“大帅之所以如此信任大将军,那是因为他们英雄所见略同,心心相惜。难道你没有看出来,刚刚大将军和那小将朱文正的话,说到了大帅的心坎儿里嘛?我想,就算今日大将军不来,朱元璋也会执意主攻的。”

闻言,李善长眉头一皱。

思虑了片刻后,对着刘伯温问道:“那你呢?你到底主张什么?”

刘伯温沉默片刻,道:“主攻!”

李善长不解道:“你既然知道大帅主张攻打,刚刚为何不说?”

刘伯温回想刚刚的场景,无奈的叹了口气。

也不回答李善长的话,缓缓起身离开了。

瞧着刘伯温这番模样,李善长讨厌的皱了皱眉。

唯独留下这李善长一人在大堂中,愁眉不展。

思考着自己刚刚所说,是否说错了。

刘伯温的屋子外。

当刘伯温缓步回到自己的门前时,发现自己的手下六子正在门口偷看着屋里的场景。

刘伯温疑惑的说道:“六子?”

听到这话的六子,指了指屋里。

疑惑的刘伯温,缓缓朝着屋子里看去。

当他推开门走进时,便发现了朱元璋正在其中。

同时,还是大口的吃着碗里的面食,大快朵颐,好不自在。

见此,刘伯温不由的笑道:“哎呀,大帅呀,你把在下和小六子的晚饭都给吃光了。”

闻言,朱元璋缓缓放下手中的饭碗,说道:“咱等你半天你老不来呀,饿的咱肚子咕咕直叫。”

随着他从椅子上起身后,立马夸赞道:“这碗面做的不错,有嚼头。”

刘伯温也笑着说道:“大帅喜欢,小六子肯定高兴。”

可笑完之后,朱元璋便直入主题,道:“先生,今天咋不开尊口啊?”

刘伯温歉然的说道:“在下,迟钝。”

可朱元璋却立马呵斥道:“那叫清高!”

“说!”

“现在马上给咱说!”

“不说咱把你的肠子给扒出来!”

见此,刘伯温也没什么可在乎了,直接说道:“大帅,若真要我说。”

“我就主张先斩了今日那些所有的主降者吗。”

朱元璋疑惑道:“为什么?”

刘伯温道:“因为来者是陈友谅,和他交战,就像今日大将军所说的那样,根本不宜商议什么战守降和,你干,他也要干。你不战,他逼着你战。所以,大帅只有一条路,战!”

“任何避战求和的议论,任何怯战乞降者,不管是你的兄弟,还是子侄,都不当留,也不足惜。”

“杀一儆百,以震军心。”

“如此,能将全体将士都逼到决战这条路上来。”

听到刘伯温的这些话,朱元璋缓缓道:“这么绝情的话,不像是一个书生说出来的呀。”

可刘伯温却说道:“在下读过书,但不是书生,大帅,当年在下剿贼的时候,最厉害的就是痛下杀手。大帅,恕在下多嘴,当年的贼,就是义军。”

闻言,朱元璋面无表情的说道:“伯温哪,当年咱们没有在战场上交手,真是侥幸啊。”

刘伯温却摇摇头,道:“那是在下的侥幸。”

朱元璋没说什么,直接说道:“继续说。”

刘伯温点点头,道:“其实该说的,今日大将军在堂上其实已经说完了,在下认为大将军所言,正是如今最好的选择。不过,也有一些需要谨慎的。”

“就如汤帅所言,我义军北有元军,东有张士诚,兵力也确实没有陈友谅多,陈友谅能倾国而攻,我们却不能放任北东两面不管。所以。”

“在下以为,一,开仓放粮,动员五府八州三十三个县的所有军民全力迎战。二,散发兵器,招募兵马,迅速扩军。这第三条最为重要,我部战船严重不足,需要抓紧时间打造战船,或将民船改造为战船。不求大,再大也大不过汉军的混江龙,但要求行驶迅速,灵活机动。这,恰恰是汉军巨船的短处。”

听到这话,朱元璋说道:“这些事就交给李善长去办吧,这点他比你强。”

刘伯温随即点了点头。

见刘伯温对自己的话根本没有在意,朱元璋知道,这刘伯温又开始清高起来了。

说完,直接起身说道:“走了,甭送。”

可在临出门前,却又回头看着刘伯温说道:“对了,今儿咱在侧堂猫着偷听,你看见了?”

刘伯温心中一紧。

但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坦诚的说道:“看见了。”

朱元璋道:“还有谁看见了?”

刘伯温摇头:“没了。”

朱元璋点点头:“那咱就跟你说句实话,生死存亡的时候,最能看出人的真心。我猫在那偷听,不是想听兄弟们的意见,而是想听听他们的肝胆忠义,听听他们吓没吓着,慌没慌神儿。”

刘伯温不知该如何面对朱元璋,便说道:“那大帅可听出什么来?”

朱元璋微微一笑。

什么都没有说,直接离开了。

屋里,刘伯温看着朱元璋离开的背影,久久不语。

就当他准备返身关门之际,却突然发现地上有一张纸条。

像是今日在大堂后看到朱元璋所写的那些,疑惑间,刘伯温弯腰捡起。

第一百五十九章:胸有乾坤,计安天下!【求月票,求打赏】

关好门后来到了烛光旁。

看着那纸条上的歪七扭八的字体,刘伯温努力的辨识着。

最后连贯起来构成了一句话:孬种,咱白养了你。

心惊之下,刘伯温急忙将那纸条放在了烛火之上,烧了个一干二净。

大帅府的酒宴之上。

朱元璋、齐衡以及汤和、常遇春,一同坐在一张桌前。

唯独那徐达喝到一半,为了高兴去一旁的那桌上,与将领们凑热闹去了。

酒过三巡。

朱元璋突然对着身旁的齐衡开口说道:“军涛啊,今日咱在大堂之上,虽然说得热闹,可这仗到底该咋打?你还没说呢。”

从刘伯温那里出来后的朱元璋,在听到刘伯温所说的那一些计策后,虽然心中已经有了一些关于接下来该如何做的打算。

可如今还是想听听齐衡怎么说。

似乎早就预料到了朱元璋会有此一问。

齐衡缓缓放下手中的酒杯,面对桌前的朱元璋,汤和、常遇春说道:“几位大哥,今日在堂上,其实你们说的都没有错,如今我义军四周皆有强敌,如今又有那陈友亮率领68万大军倾国来攻。”

“表面上看是身处绝境,四面强敌环伺。”

“可我们仔细再分析一下,那北方的元军虽然有五十三万之众,可他们如今的目标对准了那北面的小明王。”

“先不说我义军与那陈友谅还胜负未定,即便是我义军败在了那陈友谅的手中,他脱脱帖木儿率领大军来攻,能有什么收获?”

“只要北方的小明王势力不被他们所铲除,那么大元东南方向的疆域便注定无法与北方相连,即便那脱脱帖木儿率领着大军攻下了一些我们境内的城池疆域又有什么用呢?”

“我义军如今的遭遇,便是他脱脱帖木儿日后的遭遇。四周强敌环饲,他脱脱帖木儿又能比我们强多少?能坚持多久?”

“所以元军北方的53万大军看似时刻在威胁着我义军境内,实则他们根本不会动,因为他们在这场买卖当中根本得不到什么好处。就算他们打下了一些城池,对于他们而言也不过是给自己设下了一个陷阱,日后将会有更多的元军士兵在这个陷阱当中阵亡。”

听着齐衡的话,在场的三人皆是露出一副深思的表情。

往日他们在看待元军时,一直都将他们视为生死大敌,你死我活的存在。

所以在想到自己境内会出现危机时,便会天然的认为元军一定会在这个时候趁火打劫。

可如今听着齐衡这一番详细的分析后,一时之间突然感觉像被齐衡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似的。

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

齐衡这话一语惊醒梦中人,那朱元璋沉思的脸上突然露出了惊喜的神色,激动的一拍桌面,将桌面上的酒菜震了一震。

“军涛,你这可是一语点醒梦中人啊!你说这么简单的道理,咱之前怎么就没有想过呢?”

说完,他便看向了齐衡的脑袋说道:“你这脑袋怎么就转的这么快呀?”

听到朱元璋这话的众人纷纷大笑起来。

不过朱元璋还是紧接着便问道:“那张士城呢,张士诚的兵力可不比那陈友谅少,他所占据的江浙地区,更是古往今来的富庶之地,兵精粮多。若他突然在东面对我们发起进攻,对于大局也是极为不利的。”

首节上一节158/2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