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刚流亡吕宋系统觉醒了 第73节

  没错,随着关于福建战事的信件一封封送来,康熙的暴怒已经成了常例,一众官员也是照例跪趴在地上一动不动,大气不喘。

  至于有几个人真正听进去了?那就不知道了,反正样子是做足了。

  良久,康熙也骂累了,他重新坐回了龙椅之上。

  “立刻抽调直隶汉军火器营,盛京汉军火器营南下,各兵器局如果还有库存火器也一并拿出来送往衡州府。”

  “派人联系红毛番,看能否从他们手中购买火器,如果可能的话,就雇佣他们为我大清作战。”

  康熙话刚一说完,底下便有大臣哀嚎道:

  “皇上,直隶汉军火器营,盛京汉军火器营乃拱卫京师和龙兴之地,动不得啊!”

  康熙黑着脸,看着几个跳出来反对他的大臣冷声道。

  “朕现在下达的是诏令,而非是在征求你们的意见。若真是谁有意见,那就取下自己的顶戴花翎,滚出朕的视线!”

  此话一出,底下的官员们瞬间安静了。

  毕竟反对归反对,但谁也不会拿自己的官身开玩笑,好不容易才爬到了现在这个位置,又有谁愿意放下这高官厚禄,去当那一普通平民百姓。

  没人再逼逼,朝会就此结束。

  在康熙看来,这两支大清唯二的全火器化部队与其放在后面养老,倒不如将其调到真正需要他们的地方去。

  而且就算是将这两支部队留在后方,等明军都打到京师来了,那么有无这两支部队其实结果都已经不会有太大变化。

  不过仅这两支部队依旧远远不够,总共25个佐领,5000人的兵力能够干嘛?给明军送人头?

  此刻大力造火器显然是来不及了,更何况戴梓还在回京的路上。

  所以,康熙又想到了荷兰人。

  那群将钱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荷兰人。

  而我大清最不缺的就是银子!

  康熙记得很清楚,荷兰人就是全火器化部队,并且当初那些人还向他推销过火器。

  至于雇佣荷兰人一事则同样不是心血来潮,当初进-攻-台-湾时实际上清军便雇佣了一支荷兰舰队作战,那一战中也让清军见识到了荷兰人战船的厉害之处。

  所以在目前蛮清水师基本不堪一用的情况下,康熙又想到了雇佣荷兰人。

  ……

  就在糠稀大帝想用银子埋死荷兰人时,大沽口外海,几艘悬挂荷兰东印度公司旗帜的武装商船正飘荡在海面上。

  “辛克莱少校,我们真的要把这种先进步枪卖给清国人吗?这种步枪可是连国内军队都还没有装备的啊!”

  一艘武装商船的甲板上,船长韦尔斯看着面前正摆弄着一支新式步枪的军装男子,疑惑的问道。

  毕竟,在他看来,出售己方最先进的装备,这既不明智也不是他们荷兰人的做事习惯。

  “船长先生,虽然我也很舍不得这种新式步枪,但这是公司董事会做出的决定,你我只要听命行事就行了。”

  “你或许不知道,当初《明荷协定》签订后,公司为了赎回普林塞萨港的那些倒霉蛋花了多少钱,足足20万英镑!”

  “上帝呀,他们总共就被关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那些贪婪的明国人竟然要了20万英镑的食宿费!”

  “就算他们每天每个人都吃掉一头牛,住的是皇宫,也要不了那么多的钱!”

  “所以,现在公司高层对那些贪婪的明国人可谓恨之入骨,如今这些明国人正在进攻清国,并且进展神速,那些拿着大刀长矛的清国军队,根本就不是明军的对手,以此形式来看明军夺回整个国家,重建东方帝国也只是时间问题。然而一个强大的明帝国对于我荷兰来说并非好事,所以高层才会将这种新式步枪优先卖给清国人。”

  辛克莱少校拿着步枪解释道。

  韦尔斯船长听后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辛克莱手中的新式步枪实际上就是米尼步枪的一种。

  事实上米尼步枪并非指的是特定哪一款步枪,而是但凡使用米尼弹的步枪,都可以称之为米尼步枪。

  荷兰人从战场上找到了不少因飞行距离过远,最后失去动力而坠落的米尼弹,又花大价钱搞到了一支战场上遗失的残破米尼步枪。

  于是乎,荷兰人的新式步枪便上线了。

  而此时,蛮清的长矛大刀队正被明军打的抱头鼠窜,因此荷兰人立刻就想到了将这款新式步枪卖给清国人。

  一来可以赚取大量的银子,另外也能给大明使绊子。

  ……

第120章 明军兵临鹿儿岛

  鹿儿岛附近海域,几艘小渔船上,几个倭国渔民奋力拽动着渔网。

  “竹内,别愣着了,赶快加把劲儿把这鱼网给拖上来,岛津家的大人们还等着我们给他们送鱼呢。”

  竹下一边埋头拖动着渔网,一边招呼着身旁的同伴。

  然而久等了半天,同伴依旧没有回应,竹下有些生气了,他抛下渔网站起身来。

  “都说了别磨蹭了,你……”

  竹下话还没说完,便和同伴一起愣在了那里。

  这下子他总算知道同伴为什么没有回应了,因为不知何时,远处的海面上出现了一支庞大的舰队。

  那可真是一群庞然大物!

  风帆遮天蔽日,船体巍峨如山。

  相比于眼前的这些大海船,岛津家水军的那些关船、安宅船就如同成年人面前的婴孩。

  “真是壮观啊!”

  看着越来越近,并且从他们渔船不远处驶过的舰队,倭国渔民们发出了惊叹,殊不知,就在刚刚他们已经在阎王殿前走了一遭。

  因为此次行动的战功是以首级论算,即使打死这些渔民,也取不到他们的首级,所以外籍军团的士兵,难得大发慈心,放了这些人一条生路。

  渔民因为沉浸在舰队的壮观中,并没有注意到舰上悬挂的大明旗帜,但鹿儿岛萨摩藩守军可就不一样了。

  今天的天气相当的好,海面上无风无浪,加上现在这个时候的天空还没有像后世那般遭到各种各样的污染,因此能见度极高。

  相隔甚远,鹿儿岛萨摩藩守军立刻便发现了海面上的这支舰队,望远镜下那飘扬的大明龙旗更是立刻引起了所有人的警觉。

  “当当当当……”

  一时间警报钟声四起。

  坊津砦是萨摩蕃最大的造船码头之一,也是萨摩蕃少有的几个重要港口城市之一,当然,这只是相对而言,同国内的那些港口城市一比,坊津砦那就啥也不是了。

  不过这里常年依旧驻扎着萨摩藩的海军舰队。

  海面上突然出现的明军舰队,让坊津砦驻军大为震惊。

  大明竟然复活了!可既然复活了,为什么不去找蛮清的麻烦而出现在鹿儿岛湾?

  此刻倭国人并不知道蛮清已经被大明打得抱头鼠窜,也不知道自己南面几座小岛和侵占琉球北方五岛的军队都已经被明军屠了个干净。

  不过虽然还不清楚明军意图,但坊津砦守军大将岛津吉川依旧下令港内兵船全部出海警戒。

  当然,这并不是岛津吉川怕了这支突然出现的明军舰队。

  坊津砦驻有萨摩藩水军数千人,大小战船数百艘,而海面上的明军舰队不过才二十来艘船。

  即使明军战船看起来实力强大,但蚁多啃死象,二三十艘围攻一艘难道还打不赢?

  更何况,他手里还是有着底牌的。

  派船队出海主要是为了避免明军舰队突然发难,将他们堵在港口里打。

  随着岛津吉川的命令下达,很快,数百艘小小,更小的萨摩蕃舢板海军舰队涌出了港口,集结于海面之上。

  而此刻,家文宣率领的大明皇家海军,巡洋舰分队也越来越近。

  萨摩蕃海军,一艘长23米,外包铁皮装饰华丽的“大型”安宅船上,岛津吉川看着对面停下来的明军舰队向身旁的一名军官命令道:

  “派人去询问他们来我萨摩藩所为何事?”

  “嗨依!”

  命令下达,一艘小早船向明军舰队驶去,而岛津吉川则眼睛微眯看着对面的明军舰队。

  岛津吉川自信的源泉便是来自于他脚底下的这艘“铁甲舰”和其他五艘同型舰。

  他相信,即使明军战舰看起来很强大,但依旧不可能是他铁甲舰的对手。

  早在1578年,织田信长便下令建造了6艘包裹铁皮的“铁甲舰”。

  随后凭借这6艘铁甲舰,织田信长麾下的水军那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将原本水上力量占有优势的毛利家打的毫无还手之力。

  至那之后,这种全身包裹铁皮的战舰便成为了倭国海军的绝对主力存在。

  不过由于安宅船那如同四方盒子般的船体本就不适合航行,加上裹上了一层铁皮后,船体重量更是急剧增加,这便导致了这些“铁甲舰”笨重至极,航速机动能力都极差。

  因此,绝大部分时候,这些蠢笨的大家伙们都只能泊于码头慢慢生锈。

  不过当前这样的局面,萨摩藩的铁甲舰并不需要进行远航,所以岛津吉川财才认为自己能够击败明军舰队。

  值得一提的是,按正常情况来讲,幕府是不会允许底下大名建造拥有这些铁甲舰的。

  但很可惜,萨摩蕃并不会听他的。

  像萨摩藩这样的外样大名同德川幕府从来都不是一路人,甚至在100多年后的倒幕战争中,萨摩藩便是造反大军中主力中的主力。

  当前的这六艘铁甲舰便是在德川家造出了那艘长达69米的超大型包铁皮安宅丸号后,萨摩蕃家主下令建造的。

  为的就是让自己麾下的水军与德川家水军不会有太大差距。

  而今天,萨摩藩的水军没有对上德川家水军倒是先和明军撞上了。

  ……

  “倭国人的小舢板可真是多啊!”

  游骑兵号船头,尼克尔少将看着远处铺满海面密密麻麻的数百艘小船发出了惊叹。

  “尼克尔军团长,当武器形成代差后,数量上的优势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家文宣看着远处的倭国海军毫不在意的说道。

  眼前这堆垃圾,看着数量挺唬人的,但家文宣完全没将其放在眼里。

  小早船就是一小渔船,关船就是可能装了2-4门炮的大渔船,安宅船炮倒是多了点,足足6门炮!

  倭国几百艘船加起来的火炮数量都未必有他三四艘巡洋舰多,而且还全部都是射程不远佛郎机炮。

  如此实力又怎么可能让他看得起。

  别说是大明海军舰队了,就是当初被他们灭掉的清军澎湖水师都能轻易碾压这支舢板舰队!

  “有艘小船过来了。”

  这时,尼克尔指着远处载着萨摩藩特使的小早船说道。

  家文宣只是撇了一眼,便直接下令道:

  “不和他们废时间了,命令!各舰转向,呈线列队形,自由射击。注意那些小早船,一旦靠近,直接用霰弹清掉他们!”

  家文宣一声令下,原本舰首对着倭国水军方向的各舰开始转向,以侧舷对敌。

  随后,炮门开启,数百门各口径滑膛炮开始装填炮弹。

首节上一节73/13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