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逮捕方士,关我炼气士什么事 第47节

  也难怪赵高于胡亥会突然请自己来,想来又是想让吾向始皇帝进言。

  然而,此言如何进之?

  李斯颇有拂袖而去之冲动,然而确是不敢。

  始皇帝深恨欺瞒与他之人,若是知道自己于行秦币天下事时中饱私囊……

  恐全家皆无葬身之地!

  “此事难为也!”他忧虑地叹了一口气。

  “难为亦要为之!”

  胡亥则是目光灼灼:“左丞相或许不知,吾大兄与上将军蒙恬,此时已至不其!吾听闻,二人于云梦县得天书一本,欲献于始皇帝!”

  “天书?”李斯面色踌躇。

  他与扶苏并没有私怨,扶苏与胡亥谁为储君,于他并无区别。他已至廷尉,为丞相,再无可进者。

  甚至于他更倾向扶苏,毕竟扶苏仁慈之名天下皆知。身为臣子,谁不想有一位仁慈之帝王?

  更重要的是,始皇帝雄才伟略,一代雄主,绝非轻易受人哄骗之辈。

  自己为胡亥行欺瞒之事,一不小心,便会为始皇帝得知。

  “吾闻大子扶苏于楚地,善待儒生,尝与楚地儒生把酒谈儒。”

  赵高再次开口,他意味深长地说道:“而大子所斩四百余人中,无一为儒生!”

  李斯悚然而惊!

  他虽然求学于荀子,然而他乃是法家门徒!

  自孔子以“心逆”,亦即心里或许想着谋逆之罪诛杀少正卯之后,法家与儒家便成水火。而今法家于朝堂势大,始皇帝杀方士,却连带儒生一起杀,未尝不是法家门徒之功。

  而赵高一下便点出了法家之死穴,大子扶苏,喜儒学!

  喜儒学之君,又如何会有一位法家丞相?

  且若是儒家卷土重来,自己这位朝堂之上的法家标杆,恐怕欲求全尸亦不得!

  “吾谢中车府令提点!”他郑重其事地向赵高行礼,而赵高亦庄重还礼。

  “想必此时,始皇帝正召吾,既如此,吾先去陛见!”他潇洒站了起来,眼中闪过一丝精芒。

  “吾送左丞相。”胡亥亦起身庄重行礼。

  看着李斯的身影消失在殿门后,胡亥眼中闪过一丝狠色。

  “令高,”他声音桀骜地开口,“此世上真有神仙灵蛟之属乎?”

  “吾不知也。”赵高的声音依然尖细轻柔。

  胡亥转头看了赵高一眼,不满地开口:“令高为何言不知也?”

  始皇帝让赵高做了胡亥的老师,那么两人之命运自然已经绑定在一起。

  既然现在扶苏跑去找神仙,两人自然是反神仙同盟。

  反神仙同盟,自然是不信神仙,如何能说不知?

  “此世间有神仙与否,”赵高悠悠地开口,“重要乎?”

  “此事不重要,何事重要?”胡亥微微一愣。

  他总觉得今天赵高有点不同了。

  往日里他总有一种万事置身事外之冷漠感,今日他突然如此上心,甚至不惜当着自己的面,与李斯谋划。

  此举显然甚有深意,毕竟自己身为始皇帝少子,自己在场与不在场,区别甚大。

  “尔希不希望世间有神仙,方才重要!”

  赵高声音依旧悠然,而胡亥却瞠目结舌。

  他虽然被始皇帝视为志大才疏之辈,然而并不是傻瓜。

  始皇帝信方士,欲寻仙人,乃是因为其欲得不死之药。

  而胡亥痛恨方士之流,乃是因为方士欺瞒于始皇帝!

  尽管他未必做如此之想,然而对外必以此言!

  此为胡亥与赵高之默契也。

  然而此时此刻,赵高却直接将此事揭破。

  胡亥恨方士,真是因为方士欺瞒于始皇帝吗?

  非也,乃是因为方士神仙之属,或可为始皇帝炼制不死之药!

  他目结舌地看向赵高,而赵高则是陡然长身而起。

  “尔只知大子扶苏与上将军蒙恬带天书而反,却不知上将军蒙恬此行纵使是被押于槛车,亦负石不辍!”

  他目光灼灼地看着胡亥,胡亥则满脸疑惑。

  “负石?何石也?”

  “一块山石,据说乃是天人所留。”

  赵高死死盯着胡亥的脸,一字一顿地开口:“上有小篆五,曰,亡秦者胡也!”

  “轰”地一声,却是胡亥身体陡然一弹,直接撞翻了书案。

  他不敢置信地看着赵高。

  扶苏自云梦山返,负天人所遗之石,言亡秦者胡也?

  此为,图穷匕见!

第59章 扶苏携仙人之意,面见始皇

  四海归一殿内,李斯正恭敬地正坐于案前。

  而始皇帝,则是依然在看着殿外。

  蒙山颇高,而琅琊县地势西高东低,自四海归一殿向东看去,若是天晴,可以看到琅琊县外的东海,亦可看见琅台。

  李斯偷眼打量着始皇帝,他亦不知道始皇帝到底是在看雨,还是在看琅琊台。

  抑或,是海外仙山。

  良久,始皇帝的声音终于响起。

  “斯,若是昨日不雨,琅琊县如何?”

  李斯微微一愣。

  他是始皇帝门客出身,故始皇帝称呼他很亲密。

  然而这个问题实在有些出人意料。

  而且始皇帝声音虽然漠然,李斯却知,这绝非随口而问之。

  他心念急转,斟酌地开口:“启奏始皇帝,若是昨日不雨,恐天时将过,琅琊县颗粒无收!”

  “既如此,为何不停石道事,早早挖掘水渠,自沂水引水?”始皇帝目光淡淡地落在李斯的身上。

  “始皇帝不知,琅琊郡自去年起便有旱情,至今年,沂水已无法供给诸县。”

  李斯恭敬地继续说道:“且受旱情者并非只有琅琊一郡,胶东,临淄,巨鹿,乃至右北平等诸郡,去今两岁皆报少雨,须征发徭役提前修建水渠。”

  “故此,虽琅琊县大旱,然为天下计,石道不可停!”他小心地看了始皇帝一眼。

  而始皇帝面沉如水,微微点头。

  李斯心中大定。

  始皇帝此行乃是为了祭祀四时之神,以求风调雨顺。

  而李斯的意思是,有旱情的并不只有琅琊县,还包括北地诸郡!

  故此,尽管琅琊县秋时可能颗粒无收,石道也不得不修!

  显然始皇帝认可这个理由。

  他虽然多疑且酷杀,却爱民!

  若是杀四十九人可救五十一人,便杀之。此即为始皇帝爱民之道!

  “朕听闻,”始皇帝跳过这个话题,幽幽地开口,“琅琊县此番豪雨,乃是一位神仙点化灵蛟,行救民事,此时琅琊县正全城以拜神仙灵蛟。斯可曾闻之?”

  “荒谬!”李斯精神一振,毫不犹豫地开口。

  他知道,戏肉来了。

  李斯如此斩钉截铁,始皇帝倒是一愣。他目光幽深地看着李斯:“斯何出此言?”

  “斯亦已听闻此事,疑此为鼍。”

  始皇帝一愣。

  鼍便是古鳄鱼,或者叫土龙,古鳄鱼有四足,有鳞甲,和后世鳄鱼差不多。

  只不过古鳄鱼有角!

  这不是和奏报上那个差不多?

  不愧是李斯,天下第一博学矣!

  “况且,是否为鼍并不重要,斯有数问,想问此辈言之凿凿者。”李斯信心满满。

  “且问之。”始皇帝回过神来,目光灼灼地看着李斯。

  李斯深吸一口气,朗声开口:“自周平王起,诸侯争霸,天下征伐不休。而至周元王时,群雄并起,数百年间,天下无日不战。”

  “天下黎元嚎哭于野之时,神仙何处?灵蛟何处?此一问也!”

  始皇帝不置可否。

  周平王即是周幽王之大子宜臼。周幽王宠信褒姒,无道废王后申后及太子宜臼。申后之父,申国国君申侯于是起兵,联合缯国与犬戎攻周王室,杀周幽王。

  而后申,鲁,许等国拥立周幽王所废太子宜臼为周天子,为周平王。因犬戎势大,周平王迁都洛邑,为“东周”。

  东迁后周王室丧失了绝大部分土地和子民。天下共主沦落到仅剩一城,即洛邑之地,连一个诸侯都不如,再无威信可言。

  故此天下一百四十个诸侯之间征伐不休,此即春秋。而至三家分晋时,群雄并起,逐鹿天下,即为战国。

  李斯直起身子,继续说道:“天下苦战已久,始皇帝雄才大略,苦心孤诣,终一统六国,终结乱世。因天下方定,百废待兴。乃召天下神仙方士之属,为国朝所用,以泽万民。”

  “此时,神仙何处?灵蛟何处?此二问也!”

  始皇帝神色微动。

  他大召神仙方士,为自己炼制不死之药,说是贪婪可也,说是权力欲亦可,然确实是为了大秦万世,天下长安。

  然而结果却是被方士欺瞒,成天下笑柄。

  李斯此时已经满脸激昂之色:“然此刻始皇帝大索天下方士,欲平祸乱之源。偏此时却云梦有仙人灵兽,琅琊有神仙灵蛟。此何故也?”

  “且,始皇帝至琅琊,而琅琊有雨,此必始皇帝之功!然琅琊人却不拜始皇帝,而去拜所谓神仙灵蛟,此又何故也?”

首节上一节47/20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