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先生,你太爱学习了! 第70节

曹操听闻,眉头舒展,“原来如此,志才不必操劳,今年战毕之后,便可回鄄城休息,还望志才保重身体。”

“定然。”

戏志才说完,在

目光回于地板时,脸上稍稍变得失落苦楚了些。

他也不知,自己的身子到底如何,能够再撑住数年,自今年出征相随起,就已倍感艰难,日夜咳嗽。

最近越发的加重,偶尔也会有冒汗发虚之感,故而,戏志才估计自己难以久持,实在是难了。

最近几日,已经开始越发担心自己方略,但方才听到郭谊竟能助鲍信取吕布,又可内治以安民。

再过数年,主公又有意将郭谊迎为自己快婿,那两人的关系也将会更加稳固,并不用担忧也。

孟誉,可托后事也。

此时戏志才再看那烛光摇曳,宛若调令枯叶,便如此刻的自己。

“唉,早知,当该戒酒也!酒色,令我如此憔悴,品行万不如孟誉也!”

戏志才心中暗生悔意,但他明白,此时恐怕已晚矣。

“明日,便立刻起行,命曹仁进驻豫州,我等即刻赶去徐州。”

……

徐州,郯城。

城中府邸之内。

“不见不见,真不见。”

郭谊最近当真已经见烦了,这些时日,光是来拜访的士人,便有上百之多,除却士人,还有商贾拜谢、家老来寻,村落百姓无不也是出行便拜,时常攀谈。

一连十日,郭谊出门非带典韦、高顺相随不可,否则自己出去必被人堵住,当街问教,企图攀谈。

简直可怕!

“此年,闻达于诸侯,真不是什么好事!出行进门,皆有人拜访!无故还有人送钱财来,我如何消受!”

郭谊双手一摊,走到典韦面前发起了牢骚。

“哼,”典韦别过脸去不想看他。

于是郭谊又嘱托道:“典韦,你只管让他们走便是,今日说我身体抱恙,在家养卧,不能见客!”

“哼!”

典韦白了他一眼,慢慢转身出门去。

到了门外,见一老一少在门外等候,典韦也不好直接驱赶,只是面色发苦的道:“两位,还是请回吧。”

“近日,先生偶感风寒,在家中抱病,已是很久未曾见客了,故而今日怕是见不到了。”

“呃,请回吧。”典韦抱拳表示歉意,但脚步是一步不退,在门前扫视,怒目摄人,一副生人勿近的模样。

这番话,典韦觉得自己已经是“搜肠刮肚”说出来了,肚子里实在是没料了,这两人若是还要问,那就只能骂娘了。

好在,这一老一少,并未如何刁难,拱手而拜后,就相继离去。

典韦松了口气。

但在几日之后,这两人一同又来,仿佛很急一般,刚好又是典韦值守在门外,见两人之后,脸色顿时一变。

“你们,怎生又来了?!”

那中年人叹了口气,道:“某,其实有命在身,仍需出城去他处,但在临行之前,想来见孟誉先生一面。”

“交托诸事,唯如此耳,家中备礼足够,听闻孟誉先生乃是仁德义气、笃学谦和之辈,烦请将军通报一声,能得一见也。”

典韦听了半天,发现人家很是客气,也不好发作。

只能拱了拱手,叹道:“俺再去通报,你们稍候。”

“劳烦了。”

片刻后,典韦从里面怒气冲冲的出来了,到门口唾骂了两句身旁的卫士,然后笑着对他们说道:“怪事了,今日先生不在家,他何时溜出去的,俺竟然没有察觉!”

“二位别等了,先生跑了,俺当下还要带人去抓先生回家。”

门外这中年人顿时一愣,一时半会竟不知该说些什么。

倒是他旁边那少年忽然笑了起来,“叔父,你看这先生像不像小时你与父亲抓我读书时?”

“小侄定要拜入他门下。”

秋波票票!驴还在输出!

第83章 先生!你现在变了!!

“唉。”

中年人知道这是托词,或许这郭孟誉,应当就在家中安睡,怕是之前见了太多的士人与乡里贤者,现在已经疲乏了。

他们刚到郯城就听说孟誉勤于接见各地来求见的寒门士子,士族名流,甚至还有走投无路的乡勇豪杰。

无论何人,他都并不拒绝,一一接见。

就连贩夫走卒,他都并不拒绝,可以授教一二,甚至还教人家怎么做生意,如何上税等事。

当真是,吃饱了没事干。

果然现在腻了,已经不想再见了。

不过这叔侄二人,也不是来得太晚,而是插不了队,要见郭谊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光是结交之士多达二百余人,其中不乏陈登、孙乾这等名士。

还有糜氏、甘氏等族人。

再有便是乡里其余巨富,都要结交资助,所以他们来得早,但是准备的礼物却不够厚,所以还在筹措礼品,并且几次求见。

哪知道现在,人家乏了,不肯见了。

“亮儿,托此人若是见不到便算了,江南荆州皆有贤者,何不随叔父南下荆州?”中年人耐心的笑着,也不恼怒。

既然见不到郭谊,也不必强求。

“叔父,”那面色白净的少年此刻抬起头来,很平静的笑了笑,拱手道:“叔父可曾听闻,汉滨之畔,少年不知其师身份,师者不知少年天资,笑谈天下事的故事?”

“师者如此,方在一问一答之中,将倾囊相授。”

“此后,孟誉先生一出,便计定青徐百万,得安境地也,无意之中,孟誉先生已得其师真传。”

“这是,何等豪情壮意之过往?!”

这就是,男人的浪漫!!

这对叔侄,便是在琅琊久居的诸葛氏族人,其叔父诸葛玄,因奔丧回琅琊,照顾其兄之子女,但因战乱而久留。

后又因曹操仁义待民,于是决定不迁徙,等待战事结束。

于是停留到现在。

起初,听闻曹军来时,差一点就跑了,但听见曹操待民如子,惠政以民,自然不必惊慌。

诸葛玄听闻了这话,一时间气不打一处来,那都是假的?!

假的!

或许是曹氏需要谋臣以此传播,又或者是郭谊需名望传播于世,为让其求为名士,方才放出此事迹!

怎能如此轻信!

诸葛亮却还是笑着说道:“叔父,求贤岂能因其一两次拒绝而退走,心诚自然可成,还是再等等。”

他笑得十分恳切,诸葛玄知晓他向来有主张,如今十三已是博览群书,有与成人相论的本事,只能微微叹息。

“罢了,你兄至江东、你弟随我去荆襄,而你若是执意在此,我不便强求,陪再等数日,待这郭孟誉稍稍歇息,再来拜会。”

“多谢叔父!那礼金再备厚一些!”

他高兴的劝道。

“没了,真没了。”

“叔父我啊……也快耗尽家资了……”

诸葛玄无奈的说道。

……

此刻,退回来的典韦走到堂屋内,见郭谊又蹲在蒲团上抱膝看书,于是快步到近前道:“先生,俺提醒一句,来之前说是琅琊诸葛氏,特意求见先生,想引家中一子来拜于门下。”

“主要是,他们家备了厚礼,很厚。”

“这你不早说!?”郭谊顿时抬起头来,一脸的难以置信,“你还到处造谣我跑了,说我病了是吧?!”

典韦:“……”

他眨巴眨眼愣在原地,死盯着郭谊看。

卧槽!?你之前可不是这么说的啊!

这些话,这些话可都是你告诉我的!

你现在怎么这么苟!你真是苟货啊!

“你是不是贪恋人家的厚礼。”

“呸”郭谊傲然一扬小下巴,“难道我是为了那厚礼?诸葛氏!我早已听闻,见一见也无妨!这和那些特意来走门路的宵小不同,人家是的确有大礼相赠,大事相商!”

“你这人说话,怎能凭空污人清白,跟谁学的?我日夜苦读圣贤书,学古籍经学典策,也曾教导于你,当以堂正为本,钱财为外物,不可动本固之心也,你今日这么问我。”

“你,你居心叵测。”

典韦摇头晃脑的白了他几眼,嘀咕着,“俺不就随口说了一句话,你倒好,一股脑的快写出一篇檄文来问罪了。”

“嘀咕什么。”

郭谊当即心里难受,道:“下次再来,不要再拒绝了。”

“去去去!看门去!”

“先生你变了!”

典韦说了一句,当即转身就跑。

俺记得以前的先生,是清白无取,只愿读书者,没想到现在竟如此狡猾!人心,果然是会变的。

当然,现在他不让俺再二选一了,还是挺好的。

……

又七日之后,已是快入深秋,各地钱粮早已清点安置,又从兖州调集无数,可以安民。

此时在郯城中,已经开始有车马商贩走动久矣,徐州原本士族、商贾之家,多开始言商贩粮。

百姓也乐得安宁,不再流离奔波,许多地方即便死伤惨重,丧礼如今也过矣,故而诸葛氏叔侄已经等不得了,决定再来见一次。

诸葛玄身份乃是荆州的属官,若是继续逗留在徐州境内,多有不便,能在此处拜会已经实属不耐,他也不会高调行事。

只是将诸葛氏其余家小,接去身边安置在荆州,但诸葛亮要留于徐州,跟随学于郭谊,若是可托,就能让诸葛亮守住族中的祖宅祖地。

首节上一节70/1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