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先生,你太爱学习了! 第59节

此事毫无难关的传扬了出去,此次在兖州治灾中最为出色的人才,动百姓以除蝗,保下了半数土地不被啃噬。

这样的年轻人,是荀氏当年名气极大的“慈明无双”唯一的门生,这种事本来就是逸闻,一经传开立刻被人津津乐道。

百姓当初就听闻过那位大儒之名,而寒门之中慕名者更是无数。

就连士族之中,多少年轻人想要入其门而不得。

“唉,荀慈明,也是我师,但只得其教导,未能入门,这位别驾孟誉能有这等功治政绩,不愧为唯一的门生。”

入门和教学,那是两个概念。

只是教导的话,等同于只是传道授业而已。

但郭谊这种传了衣钵的不同,意味着若是有机会的话,荀爽愿意将他的人脉资源都给郭谊用。

但究其缘由,很多人都大致明白了。

一是当年荀爽并不热衷于入朝为官,即便是位极三公,那也是被逼无奈,强行征辟去的。

听听,人家被逼无奈,才去做三公。

二呢,乃是刚要有所气色,或者说追溯郭谊及冠的那些年,荀爽好似正被董卓强行征辟带走,到了长安。

许多事情都有遗憾,世间总是如此。

“可我听闻,郭君自己都不知道他的老师是荀慈明。”

“不错,正因如此,方才更加可贵。”

“他虽不知道,但他受其生平所学,善用仁义礼度,惠及全境,无形之中却又达成了其老师期盼之世。”

“如此奔赴其学,不辜其期盼,当真是一段美谈,可传于后世也!可敬,可慕!”

“我也想要这样的老师!!”

士人所看到的郭谊,都颇为浪漫。

这一老一少,令人无不动容,这怎能不成为一段佳话。

他知道少年天资,多年来遍寻贤者,想将生平所学托付,奈何无果。

直到遇到这少年。

少年不知老师身份,只是当做长者尊敬,尽学其本领,在数年之后扬名于世,挽救世人,拯万民于水火之中。

“苍天,我不如郭谊!”

“郭孟誉,当世之麒麟也。”

“孟誉如此,其师无双,其人岂能有出其右者?!”

这一个月,兖州、徐州、乃至豫州,甚至是在扬州与冀州南部郡县,所有的士人只要知晓者。

简直,磕疯了。

……

“唉哟……这,这,传得也太离谱了,老头要是听见,能给他们气活了,”郭谊看到有人写了一篇《师者赋》来传颂荀爽与他之间的师生大义。

一时间头皮发麻。

这年代二创也不可小视啊,磕得我都差点笑了。

郭谊当即抬头递到了典韦面前。

典韦眨巴眨眼道:“俺识不全。”

“啧。”

“太狠了,这话的意思是说,老师倾注所有心血,教学于我,盼我能在乱世扬名,而我不知老师之意,但

如今成就却如他的期盼一般。”

“什么当世无双,此名无愧。”

郭谊把书简摔在了案牍上,“太过分了!”

“怎么不夸我呢?只夸那老头呢?这些书,是老头随手送的呀,他根本没教过!!”

“乱世之中,给我这些书籍,并没有什么作用,也救不了我的命!”郭谊和典韦卖力的解释着当时的状况,“这些书籍,若是在士人之家,或许可以换取粮食,但我未必能活着找到有粮之人跟我换!还不如给我一点吃食!”

“典兄,你明不明白,乱世之中,一袋米粮就可以换四个女人!”

典韦顿时摇头否认,沉声道:“不可能,四个女人可以做多少匪徒的粮食?没吃的人能被逼无奈去打老虎吃。”

郭谊:“……”

卧槽,你是真的狠。

罢了,易子而食这种事,也不是第一次听了,这小子脑子清奇,又没文化,跟他争下去可能会被打。

暂时打不过他,忍他一手。

郭谊又乐此不疲的拿起了别的诗赋来看,这一看,就是一夜。

【你勤于阅读诗赋,你的才情得到提升,你获得了一些绝句的反馈,同时,勤于学习诗赋,有助于提升观察力。】

【你的目力提升了。】

【天道酬勤】

郭谊脸都红了,看夸自己的诗赋,居然还有奖励。

真好。

奖励反馈后,郭谊的记忆中,出现了不少绝句、诗词,有后世的名作,也有不少未曾听闻过的句子,甚至还有贤人思想在其中让郭谊理解。

他的智力,也在不断快速提升之中。

……

当天夜里,曹操将秋收初期得到的粮食汇聚盘点好后,就立刻叫来了鲍信,商议从下邳、彭城进军之事。

兖州东北部的田土,几乎全部保住,而粮食多在鲍信境内,没有遭到旱灾、蝗灾的影响。

因为曹操的壮举,令他在百姓心中真正成了一位敢于吞噬恶政,立志为明吏的好州牧。

税收几乎没有任何迟滞,全数都交上衙署,让鲍信有了运作的粮食,富足了整个东部。

再将东部粮食调遣到兖州西部、豫州部分城郡收取难民,如此便可让此次受灾的所有百姓得到安置。

如此一来,怎能不令人敬佩归附。

鲍信到来后,第一时间说起了郭谊的事情。

“孟德,想不到孟誉居然是荀慈明的弟子。”在曹操的面前,鲍信说起此事后竟然有些眉飞色舞的感觉。

“唯一的弟子!”

曹操哼哼而笑着还补充了一句。

“当真是天助曹氏,”鲍信目光深沉的感慨了起来,“如此仁义之地,兖州的确在数年之内,会逐步变得更加富足。”

“而取徐州,当真就不算太难了。”

鲍信跪坐在曹操面前,两人相对而笑。

片刻后,他从怀中拿出了一张布匹,上面写着臧霸的回信。

“臧霸,愿意弃吕布而走,归附主公的麾下。”

“哦?”

曹操意外的看了鲍信一眼,倒不是因为臧霸终于肯出言归附,而是鲍信居然叫了他一声主公。

“孟德如今,当真是海内归附,仁义雄主,却不失威武兵锋,如此之后,则大业必可成也!”鲍信此刻乃是由衷的说出了这番话。

却也可惜当初在洛阳之行,若是有曹操来主力的话,或许结果就不是这样,大汉还能早几年回归平静。

“哈哈,哼哼哼……太好了,天助我也!”曹操略有得意的笑了,“臧霸既肯降,那么接下来吕布也撑不住多久啦。”

“他在徐州,孤立无援也,他善战,却不通内治,吾必可轻易取之。”

曹操自信扬手,此时可谓真正成竹在胸。

“布粮食短缺,境内不睦,我兖州军民一心,何惧哉?”

第75章 郭孟誉还在进言!!

“话虽如此,但吕布宛若困兽,犹有尖牙利爪,孟德仍需谨慎行之。”

鲍信见曹操太过自信,却也不得不将一些消息先行告知,“得军报,吕布已与曹豹联姻,且和袁术多有书信往来。”

“曹豹,乃是陶谦麾下大将,原本丹阳兵归他统领,丹阳人性狡,善于战场苦战,匪气足也。”

“吕布本身善战,有西凉兵作风,麾下猛将居多,若是要战则在任用时,是否该提前准备,一战便让吕布无法翻身。”

“且,吕布若是走投无路,也许会降,孟德该考虑是否要接纳此等猛将,徐州下邳、彭城皆下之后,基本上便无险可守。”

“此战,应当是今年一战而毕。”

鲍信一连串的规劝,让曹操不得不考虑众多。

吕布是困兽,此乃是不争的事实,他看似还有琅琊、东海国等郡,但人口加在一起,预估甚至还不足百五十万。

这些人中,难民又居多,今年受苦者估计还在增加,毕竟吕布厉兵秣马只等交战,筹措军资定然是向百姓征粮,税收绝不会减。

这样一来,交战之力还有,若是耗损过大,反而会给袁术机会。

此时中原态势不明,特别是在这淮扬一带,即便自己声名鹊起,也非是传至了扬州、徐州各处,只是收服了兖州全境而已。

想要得到更多,还需很长一段路要走。

“召文武来,一同商议。”

曹操眼神一虚,当即下了决断。

此事应当当做文武决断的战前大事,如何攻取徐州最后的两郡,乃是今年之大计,此年之后,便可有足够的本钱收取豫州。

豫州的汝南,可是人口极其密集的大郡,没道理一直让黄巾余贼一直握在手中。

葛陂黄巾、颍川黄巾,在袁术讨伐几次无果后,仍旧还在掌控当地的实际势力,士人只能避让,也只有豪雄方可组织乡里一同抗贼。

譬如许定、许褚两兄弟,就是在当地聚起了家中乡勇三千余人,再有乡里的壮士一同,足足万人聚集,抵抗余贼。

那么现在的策略便是两处。

一为乘胜追击而攻破吕布,令他不可有任何喘息之机会,最终归降。

又或者出兵刷黄巾。

将汝南先行占据在手中,了却许氏兄弟两人前来投奔请援的夙愿,从曹操自己来看,当然更愿意攻取吕布。

……

下午,主公传令后,心腹文武几乎都要到此。

曹洪在见到郭谊的时候,只是看了一眼,不敢说什么,就立刻快步前行。

而曹仁则是打了个招呼,曹纯笑着上前来揽住了郭谊的肩膀,说了几句后提前先行进正堂。

戏志才则是在门口等他,两人一起进入后走在校场上,校场不大,改建过的衙署规格也并非是王侯级别,不过是平添了一条前行的道路而已。

首节上一节59/1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