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第53节

“这……说不通啊,这小子以前别人说他坏话,他都气的不行,现在怎么满长安城都是他的谣言,很多话我都听不下去了,他却没什么反应。”李世民皱着眉头道。

“臣……也不知。”李世民想不通,魏征也想不通啊。

只是他们不知道,或许根本没有人在意似的,长安城每日习惯于去评论栏看这些小字报的人很多,但是很多人却越来越只是看完就走,也不再跟人讨论了。

而那些喜欢讨论的人,本身就比较话多,所以显得整个长安城都在热议这件事,却没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

“陛下,要干预吗?”魏征想了想道。

“不管,朕倒要看看这小子卖什么关子。”李世民摇摇头,“他绝对不会就这么算了的!”

“是!”

李恪此刻的伤势好的差不多了,此刻他非常淡定的,在有间商城的大厅里面,今日有间商城歇业,而不少负责写小字报的文人士子都已经到了这里。

看到李恪出来之后,这些文人士子都激动了起来,不少人更是直接问道:“殿下,你为何让我们写这些给您造谣的言论?”

“如果不这样,大唐周报是永远都拿不回来的。”李恪淡淡的开口道。

“可是……这跟拿回大唐周报有何关系?”这些士子都完全想不通。

“你们就照我说的做,等这件事尘埃落定了,我会给你们上一课,上一个全新的理论,到时候你们就会明白许多,现在跟你们说,你们是听不懂的,只有你们亲自经历过,你们才知道。”

“而日后,这些东西,你们都将用的上!”李恪认真的开口道。

“是!”虽然这些士子们有些疑惑,但他们还是老老实实的答应了下来,不过心里也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将整件事都给记住。

又三日后,新一期的大唐周报发售。

标题什么没有太大变化,第一篇文章变成了对大唐的部分国策解读,然后第二篇文章又出来了一个关于蜀王的文章,内容很简单,就是夸李恪矜矜业业收拢长安城的流民和乞儿,在长安城外的工业园区内。

为此他自己则是长期居住在城外的蜀王庄园,很少回长安城。

整个文章看下来没什么太大的问题。

但实际上……看完大唐周报的,不少人都开始恶意揣测,长安城里面多危险,肯定是城外的蜀王庄里面好玩啊,蜀王殿下肯定喜欢在城外玩。

而有人立刻信誓旦旦的说,十几天前傍晚,曾看到,辉月楼四大花魁骑马联袂前往城外蜀王庄,几日后才回来,那几日有间商城的演出都没有她们几个花魁。

评论栏的小字报没有太大的变化,该黑李恪的依然黑,但是也有一些替李恪说话的,不过很快就消失不见,而兰陵笑笑生似乎也不再管这件事,而是在讲一些跟普通人相关的段子,故事。

每日都吸引了大批的人前来观看。

贞观九年闰四月,一个月的时间,大唐周报除了在李恪那里发行了一期,后面居然发行了八期之多,平均三天一期。

而日报上很多都是写李恪的内容,最近一两期虽然没有了,但显然是想不到新的“夸”的了,而李恪在长安城的名声,在外人看来,都已经臭了。

“老李,今日大唐周报要发了,去买吗?”一个人问一个摊主。

“不买了,没啥意思,跟我们这些人又不相干。五文钱,不少呢。”摊主笑着道。

“晤,也是,算了,我也不买了,每天变着法的骂蜀王殿下,可惜了,不少人都瞎了眼,真不知道他们骂蜀王有什么好处。”这个人也叹了口气。

“是啊,可惜我们这些人说话又没人听,蜀王殿下是真的好人。”摊主也叹了口气。

他们两个人是结结实实的接触过蜀王,得到过蜀王殿下恩惠的,所以他们知道,蜀王根本不像是那些人说的那样,帮助百姓,只是别有所图,他们刚开始也跟人分辨过,但是后来……算了,说不过他们,也就只能不说了。

……

有间商城,所有的文人士子,包括田蒙杨安宁她们这些青楼女子都再次聚集一堂,今日有间商城歇业,而李恪再一次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

“殿下我们什么时候开始反击?!”一个文人忍不住大声问道。

“明天!”李恪笑着开口道。

“太好了!”不少人直接欢呼了出来,他们一直都在接触李恪,所以他们越发的明白,外面的谣言有多离谱,蜀王殿下在他们心里的地位就愈发的重。

不仅仅是这些书生,李恪之前所有的人,都是如此!那些府兵,他府上的人,都愈发的敬佩李恪。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而他们也看透了那些人的嘴脸。

“现在我给你们讲一讲,为什么要让你们这么做。”李恪淡淡的开口道。

所有人立刻表情肃穆坐直了自己的身子,认真听讲。

第122章 你跟我玩阴谋我跟你玩科学(下)

看着下面这些认真看着他的文人士子,李恪笑着道,“在这种调动百姓情绪,宣传国家政策等行为,我们都称之为舆论,而舆论学里面,有一个词语叫:沉默的螺旋。”

沉默的螺旋?所有人都有一些茫然,听不太懂。

“所谓沉默的螺旋是指,在人们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的参与进来,这类观点就会愈发大胆的发表和扩散。”

“注意这里,这种观点,无论对错!”

“而相反,当人们发现某一个观点无人理会,并且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便是人们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而意见一方的沉默会造成另外一方意见的增加,如此循环,便会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而另外一方越来越沉默的螺旋发展态势。”

“这就是沉默的螺旋。”李恪解释道。

“哦!一个月的时间里面,关于殿下您的谣言和支持殿下您的,就是这种沉默的螺旋。”所有人立刻都听懂了,活生生的例子就在旁边呢。

“对,因为不管是大唐周报还是评论栏小字报,我们都只贴骂的内容,于是就给这些人找到了同类,大家就能肆无忌惮的继续骂。”

“而人是社会性,群体性的,随着越来越多的沉默,而那些支持我的正面评论不敢发声,因为他们害怕孤立,就会导致不愿意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

“第二点,就是在大唐周报不断的暗示关于我的流言的时候,也是在对我进行一种议程设置。”李恪又扔出一个新的词汇。

大家自然都是茫然。

“所谓议程设置就是,当言论反复对一个重要问题进行反复报道和强调之后,普通民众就会对相关问题产生高度的“对应性”也就是反馈效应。”

“打个最简单直白的例子,现在去长安城里面,只要提到我李恪,我曾经做过的那些好事,都没有人再提,所有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最近长安城流传的关于我的那些谣言。”

“有个词叫众口铄金,就是这个道理,就是给某个人贴上一个标签,让人们提到就喜欢或者是反感。”李恪笑了笑,这个东西他可太熟悉了。

姑且不说他在传销里面学到的东西,就说后世就有无数典型的例子,只是普通人根本无法分辨而已,所以谣言止于智者,其实是很准确的,但是很多时候,这个智者没那么好当。

李恪精神有些恍惚,想远了想远了,那是上辈子的事情,他回过神看着下面的士子们,笑着继续道:“今天,既然这些门阀世家们,跟我们玩阴谋,我们就跟他们玩科学。”

“科学是可以总结出来的学科,可不是科举学问的意思哦。”李恪补充了一句,大唐有科学这个词,不过指的是科举学问的意思。

“不管是沉默的螺旋还是议程设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没有更强大的宣传渠道之前,是无解的。”李恪笑着道。

“所以……我们的评论栏就是更强大的宣传渠道?”一个士子立刻反应了过来。

“对!下一步,我们的计划是翻转颠覆!”李恪点点头道。

“可是,这样能够翻转殿下你的名声吗?”一个士子有些纠结,他们可是知道,李恪那些黑料都是他们编的。

直接从其他的一些纨绔子弟,甚至从史书上记载的一些纨绔子弟做过的事情修改了发出来的。

“当然可以,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让你们编那么多黑料的原因,如果是一条黑料有可能是真的,但是这段时间冒出来几百条,其实只要用脑袋想一想就知道不可能都发生在一个人身上。”

“而那些咒骂的人之所以不想这个问题,是因为他们已经被舆论所裹挟了,而现在我们点醒这个问题就可以,甚至大胆一点,我们可以直接废了大唐周报。”李恪自信的开口道。

说的直白一点,兰陵笑笑生这些就像是营销号,他现在就是要利用营销号的影响力和煽动力,来剪除降低大唐周报这个官媒的影响力,甚至失去公信力。

“怎么废?就凭评论栏吗?”所有的士子都有些懵。

“对,我刚刚跟你们说了议程设置,而现在,我们要大胆一点,给大唐周报也设置一个议程!设置一个什么议程呢?设置一个,大唐周报是被“门阀世家控制”“死板”“只为门阀世家服务”“不考虑大众百姓”的议程。”

“现在不论是兰陵笑笑生,还是你们一些人其中的贴着的小字报,每天都有大量的民众过来观看,不少人不喜欢看周报,不管是不是因为买得起,但是他们都喜欢过来我们这里看,毕竟我们这里是免费的!”

“在这一步的时候,我们会激活那些之前被沉默的螺旋,所谓物极必反,如果没有强大的宣传渠道,被压制的久了,逐步的也就废了,但是当有一个渠道的时候,一些被压制的人,他们是被动的,不想表达的,但是当他们有了宣泄的口子,会爆发出成倍的力量!”李恪面色平静的开口道。

只有经历过后世网络时代的人才知道,舆论的可怕之处,而某些手段是西方最喜欢使用的,可以说,后面的几年,无数国际大事已经让很多网友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了。

后世那个时代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有着独立的思想,但实际上,维持独立的思想真的很难很难。

但这些手段放到这个时代……那就是王炸!什么朝堂阴谋诡计,谁跟你玩这个,我跟你玩的是科学!玩的是理论!

让你们看看讲师的厚重!

“现在你们就按照我刚刚提出来的这几个议程,开始想一下,明天发什么内容,然后整理在纸张,一会儿给我看看,我们交流一下。”李恪笑着开口道,“你们可以相互讨论。当你们学会了这些,我可以让你们去周围的一些小国试试效果。”

这些士子们瞬间眼睛一亮,立刻兴致勃勃的开始讨论起来,因为李恪给他们打开了一扇前所未有的窗户。

而这里面,有着让他们实现无数人生价值的东西,这可太有意思了!想一想,舆论能操纵一个小国家!这太令人兴奋了!

看着下面的这几百士子,李恪笑了笑,有些力量,杀人不见血呢。

第123章 谁说古人学不会

大约过了十几分钟,大家才逐步开始提笔在自己面前的纸张上书写,这段时间以来他们黑李恪编写的那些黑料,已经学会了不少写这种小字报的方法,都是从李恪这里学习的。

很快最先写完的就拿给李恪来看,连杨安宁她们都动笔写了。

李恪看着下面书写的士子,他有些事情没跟这些士子说,等这件事结束之后再说,《大唐周报》被锁定这些议程之后,会有什么结果。

因为最近的大唐周报,弘文馆的那些人老毛病又犯了,或者说他们代表的群体和阶级的毛病又犯了,下意识的开始给自己洗地,也就是说利用大唐朝廷政策当借口,开始给他们这些世家门阀的存在找借口。

而类似一直宣扬国策等行为,在经过李恪他们将给它锁定议程之后,其实甚至都不用如何恶毒的抹黑它,直接将《大唐周报》架起来就行,让它在天上飘着。

整个长安城的百姓,必然会产生审美疲劳,因为每次就那么点东西。

这叫“休眠效应”,就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可信度信息源传播效果会出现衰减。

被锁定在这样的印象当中,那么你这个报纸不管说什么,在百姓看来,你就是宣传,就是在为门阀世家辩解,反正跟他们百姓没什么关系。

后世不少网友应该都有印象,在某个时期内,大家对官媒的印象就是这个。

将拿过来的一一查看,李恪都笑着不说话,大概看了十几份之后,李恪终于看到一份有意思的。

“哎,这大唐周报没意思了,都不如我现在每天在这里看评论栏有意思,报纸上写的都是一些宏观大略的基本国策,这些我们看得懂?就算是我们看得懂我们决定的了?不依然是那些世家门阀的玩物?可惜了,蜀王殿下这么好的一份创意,被糟蹋了。”

这个评论就写的很有意思,看起来,好像没说什么,只是一个人的抱怨,但是别忘记了,它每天贴在评论栏,而那里每天覆盖的百姓数量非常多,这意味着类似的评论有可能被长安城数以万计的百姓看到。

那么又回到了刚开始所说的,沉默的螺旋那里,这个评论必然会得到许多赞同的人,于是新的一轮沉默的螺旋会逐步的开始形成。

类似的舆论如果多一些,再加上兰陵笑笑生这样的“大V”,再暗中引导激活之前那些其实支持蜀王的,已经沉默的螺旋,因为那部分人被压制太久了,这个时候突然有了“扬眉吐气”的时候,会瞬间引起强力反击,到时候,新的一轮沉默的螺旋开始了。

而这一次《大唐周报》已经被锁定了议程,进入休眠效应当中,在几乎绝大部分人的心目当中,它已经是属于门阀世家控制,为了世家门阀说话,跟百姓无关,相当多的人已经不买,不看,不关心了。

那么这新一轮的沉默的螺旋就会导致一个恐怖的效果,那就是李恪之前说的那句话,《大唐周报》被废了!没人听,没人看了!

“这个写的就不错。”李恪将这份评论单独拿出来给所有人展示传阅了一下,然后才继续道:“为什么呢?因为这个评论看似是抱怨,但是这种抱怨却已经将看客的心里带入进去了。”

“看到这个报怨的所有百姓心里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对啊,就是这样啊,只是我之前没想到,说不出来,有人替我说出来了。”

“而这种抱怨性的语气让不少普通百姓会有一种认同感,大家觉得跟这个书写评论的人想法是一样的,于是他们的心理就已经被代表了。”

下面的士子们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然后又开始讨论了起来,不少人又低头重新开始书写。

很快又是一份评论出现在了李恪的手里面,看到这份评论,李恪有些惊讶。

“最近看了许多评论,也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人,尤其是兰陵笑笑生先生的言论更是让我大开眼界,这是我第一次发评论,也许是最后一次,像是兰陵先生之前所说的,蜀王殿下发明的造纸术和印刷术会给我这样的普通百姓出身的寒门士子一个机会,给一些落寞的读书人一个能够为国为民效力的机会。”

“但大唐周报最后的结局,以及最近大唐周报所写的内容,却让我涌起了一股恐惧感,那张无所谓不在的大网依然还在,依然还笼罩在我们所有人的头上,决定着我们所有人的命运。我们依然无法反抗,抛开蜀王殿下那么多的黑点不谈,你们就没有人想一想,没有人反思一下吗?”

“这将近一个月以来,蜀王殿下犯过的错事,用罄竹难书来形容恐怕都不足以形容,一个人真的可以犯那么多的错误?比历史上所有坏人错误加起来都要多?!要知道他还是一个王爷啊!一个王爷被黑成这样都无法出来说话。这背后是谁在指示?”

“真的蜀王殿下犯了那些错了吗?工业区就在长安城外,流民安置就在长安城外,一万多流民就在那里,蜀王殿下再厉害也不可能堵住悠悠众生之口,只要去看一看,了解一下就知道蜀王殿下的真实本性,但是却无人了解,各种脏水蜂拥而至,这后面到底因为什么,细思极恐。”

“一股无言的恐惧笼罩了我,到底是多么巨大的一股力量可以操控如此之多的人,到底是多么巨大的一张黑网可以连陛下都无可奈何,我们这些普通人真的有出头之日吗?我表示怀疑。”

“这个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一个月前那第一波的黑料,暗示蜀王殿下说过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是抄袭的大唐周报,现在换个角度想想,或许只有在蜀王殿下那个位置上,他才能够更深刻的体会到这张大网有多深,有多强大。”

“恐怕这也是他说出这四句话的真正原因!而我们……却依然被蒙在鼓里。”

这篇文字很长,但是看完之后李恪就忍不住说一句高,这通篇不提门阀世家,却又在处处说门阀世家,情绪引导,议程设置都被融入其中,但却又以自己受害者的身份融入广大看客群体之内,带动所有人的情绪共鸣。

“这是谁写的?”李恪将手里面的纸张拿了起来。

“殿下,是我。”杨安宁有些不好意思的站了起来。

“好!”李恪直接称赞了一句!

首节上一节53/49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