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第384节

铁锤看着所有人大声将整个消息都给公布了出来。

铁锤的话一出口,所有听懂的人都是目瞪口呆,“不是,铁锤你他妈是不是蠢。”一个五十多岁的牧民直接从原地跳起来口吐芬芳。

“你骂我干什么?!”铁锤被骂懵了。

“骂你干什么?我们有了今天的生活容易吗?不容易!没有殿下,我们过的是什么日子,大家都心里有数,而现在我们过上了好日子,不仅仅能够吃饱饭,甚至还能吃好饭。牛羊也都成了我们自己的。”

“这样的好日子都是殿下给我们的,殿下给我们安排各种工作,给我们发放各种补助,从当年殿下刚刚开始管理青海开始到现在,殿下给了我们东西,现在我们就等着纳税呢,好家伙,现在你告诉我不仅仅不需要纳税了,缴纳税收殿下还给钱?”

“我老图瓦不懂大道理,但是我知道,要维持咱大唐现在的局面是需要花钱的!钱怎么来?不就是从天下百姓的税收当中来?结果我们现在不纳税了,那哪来的钱?那些打仗的士兵哪来的武器,战马等等?”

“我们又不是过不下去日子了,就按照殿下之前规定的那缴纳的牛羊数字,我们各家各户是不是根本不受影响,而且还过的很好?!”

“结果现在,我们一直受着殿下的恩惠,现在非但不能给殿下帮助,还得继续向殿下拿钱?铁锤你他妈是不是不要脸?!我骂你骂错了吗?开会的时候你就应该跟上面的人拒绝。”老图瓦大声开口道。

“对!老图瓦说的对,铁锤你现在虽然是村长,虽然我们现在是大唐的百姓,但我们也是草原上的汉子,草原的汉子知恩图报,你这样让我们日后怎么报答殿下?以前我还能出去给殿下打仗,现在呢?殿下都不需要我们这些老家伙了,打仗都不需要了,我们日后怎么回报殿下?”

“对,咱草原的汉子不能不懂得报恩啊!咱别的帮不上殿下,现在连税都不让缴了?”

听着下面人的话,铁锤人都傻了,他直接从自己的位置上跳了起来大声说道:“不是,你们骂我干什么?这事是我说了算的吗?!这是殿下的命令!你们不会不听殿下的命令吧?!我就是个村长,别说是我这个村长,就是咱青海现在的总督乔师望也没这个拒绝的权利啊!”

“我不管,反正铁锤你们不是有那个,有那个什么奏章吗?虽然不知道你能不能写,但是你得帮我们将这个奏章写上去,其他人我们管不了,但我们村要继续纳税!”老图瓦开口道。

“对。就这写。”

看着嚷嚷的众人,铁锤有些郁闷,我特么就说当初不当这个村长,我要是不当村长我现在也能骂人了。

但现在大家都有意见,铁锤也只能是这么干了,“那我去找乡里,找县里面说一说,但能不能行我不知道。”

“你最好找几个村长联合起来去,哼,草原上也有一些自私的小崽子。”老图瓦开口道。

铁锤有些无语,你也知道啊?您这不是绑架别人是什么?这是殿下的政策,人家执行政策有什么错?

“你别看我,这样自私的人估计将来殿下也指望不上他们,反正我们这些人愿意,你赶紧去说。”

铁锤只能是无奈的答应了下来,“我先说好,我去说了不一定管用。”

“你说就对了,草原上目光短浅的人很多,他们屁也不懂,我们虽然在纳税,要花一些钱,但这些钱是干什么的?是让大唐变得更好,变得更强大。大唐更好更强大,我们的好日子就能持续更久的时间。”

“我们不过是吃野鼠和黄羊的兽,怎么能妄想吃掉天鹅和仙鹤呢?”

“我们承受了恩惠,就得懂得报恩,就算是过得再穷苦也应该如此。如果不懂得报恩,那后辈必然会出现无能之辈,到时候野兽都能够在他面前横越,老鼠也敢在他背后穿行!”

第961章 难以想象的事

铁锤有些无奈,只能是开口道:“我知道了,我先去就去。”

就像是老图瓦的建议一样,铁锤很快就找到了附近几个村长,然后将这个事情给说了,让铁锤并不意外的是,他们这几个村里面也有一些老牧民有类似的说法,很快他们就联合起来去找了上级。

不过在找上级之前,他们又将这个消息传了出去。

大概半个月之后,乔师望这里就收到了一封长长的万民信。

跟青海州不同的是,青藏州这里也融入大唐没多久,但作为经过多吉等人传递了先进思想的青藏州,当他们归属于大唐之后,所经历的一切都是他们从未有过的经历。

以往他们学习多吉讲课,以及有人传递多吉或者是殿下思想的时候,他们只是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但是当大唐接管了这里之后,那些他们只能在梦里想一想的好日子在不断的来临,一点点的成为了现实。

所以大唐在这里的统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只有失去过才知道珍惜。

从未感受过大唐百姓生活,从奴隶制转变而来的农奴更加能够深深的珍惜他们现在的生活。

而当这个全新的农税补贴政策传来的时候,所有的农奴内心只有深深的感激,他们之前所需要缴纳的税收那么低就已经是他们难以想象的,而现在……连税都不用缴纳了。

更有甚者,现在大唐还有全新的政策,只要他们愿意的话,都可以从高原之上迁徙到更适合种田的平原,一切路途上的费用,还有第一年的口粮都由大唐的朝廷负责。

这样的事情他们之前哪里敢想过?

很多牧民都默默的做出了选择,他们想要有更好的生活。

对于这些牧民的生活,自然不会有人说他们,但像是多吉等不少留在青藏的人却默默的来送行了这些人,临走的时候,只是告诉他们。

去了新的地方,不要忘记他们曾经学过的那些东西,要时刻谨记着殿下的思想。

同样在蒙古草原上,刚收到消息的所有牧民,也同样陷入了沉默,这样的政策对他们来说,同样连梦里都不敢想,但现在大唐朝廷却将他们这些刚刚归附的百姓都纳入了其中。

只有经历过才知道珍惜,所以这些牧民更加确定,以往的那些可汗只不过是换了个剥削他们的人,而大唐才是他们真正的归宿。

以往他们向往中原,以往他们劫掠中原,他们的可汗告诉他们的是,中原人都是两脚羊,他们天生就得到了如此丰饶的土地,而他们却只能在这草原上面受苦。

所以他们要抢劫那些中原人,抢劫他们的财富,占领他们的土地。

但现在,他们才突然明白,这些话都是假话,其实都只不过是为了那些可汗抢夺财富而已。

谁说草原上不能过上好日子?而现在大唐用事实证明,身为牧民,生活在草原上,同样可以过上好日子。

只是要看那些所谓的可汗让不让他们过而已。

而现在大唐让他们过上了好日子,他们也从心里开始明白,日后,所有想要恢复到以前那种可汗制度的,都只是想要重新统治他们,重新压迫剥削他们而已。

他们并不是真的为了他们这些普通牧民好。

在那些贵族的眼里,他们这些牧民也不过就是那些贵族的财产而已。

他们虽然没有文化,但是他们却懂得好赖。

虽然这些牧民都没有明说,也没有像是青海牧民那样的凝聚力,但是那些闲暇时间默默去拉石头的人却多了许多,运送的时间也长了许多。

农税补贴是今年大唐最重要的改革国策,不管是公共安全部,还是其他的部门都是在共同关注这件事,不能允许这件事出现任何方面的问题。

实际上,大唐大部分的地方官员同样都无法理解,他们不知道如果不征收农税,而且还反过来给百姓送钱了,大唐朝廷靠什么运转?国库去什么地方找收入?

难道仅仅依靠商税吗?恐怕不行吧,就算是商税比所有人都想的要强,但是也不足以支持如此之多的税收吧?

但他们不懂的政策多了去了,所以他们也只能是默默的执行,现在的大唐,他们说了不算。

这些官员都是出自于门阀世家之人,他们都很清楚,大唐的天早就变了。现在不是他们世家门阀的时代了。

无法逆流而上,那就要顺应潮流。

既然无法与河流搏击,那就要蛰伏于浪花之下。

因为他们都看的很清楚,现在的天下,最重要的力量,大唐的军队,以及治安军这两样都是他们影响不了的,而大唐的无数百姓也根本不听他们的。

既然如此,他们能够影响的人有什么?连以往可以看作是各个家族死忠的那些佣人,现在都改成了契约制,在契约制下面,你知道哪个佣人是别有心思的?

他们都不知道陛下哪里来的信心,也不知道殿下到底有什么魔法能够变出来钱,让朝廷运转下去。

但也只能是拭目以待。

不过他们不知道的是,在他们看不见的地方,一个个遍布大唐的全新国有连锁商行,正在悄然建立。

这个商行名字为:大唐某某供销社。

在这个商行里面,来自于大唐几个地方钢铁厂和机械制造厂生产的曲辕犁、耧车、菜刀、铁锅等等铁器正在这里销售。

除此之外,还有来自官方纺织厂的各种种类的普通布匹,食盐,粮食等也在这里销售。

将来这里还会有更多的物品逐步的销售。

这些官员只能看到许多的百姓将一车车的粮食拉着进入了唐储粮的仓库里面。更让他们觉得震撼的是,几乎所有的百姓都违背了市场规律。

他们无视了直接将自己的全新粮食卖给私人的商行一石要多个十来文的事实,几乎大部分人都统统卖给了唐储粮,卖给了国有商行。

这……这还是他们认知当中的,唯利是图,没有太长远眼光的穷哈哈,这还是那些给点钱就能买他们一条命的百姓吗?

要知道今年粮食丰收,他们的粮食如果卖给私人的粮行,可是能多出好几百文呢!

这……所有的这些门阀世家的人都是目瞪口呆,有些让他们难以想象的事情正在发生。

第962章 太子殿下病了

奇迹之所以称之为奇迹,是因为它很难在人们常规的内心当中出现,因为它是不符合常规,不符合很多人的价值观,所以它才称之为奇迹。

发生在大唐各地的卖粮事件,李恪在长安自然是收到了,光是长安周围类似的事情就一直都在发生的。

唐储粮在各地建设的粮仓几乎都是一直处于排队的状态。

这最后的结果就导致这些私人商行居然没有地方买粮了,这些经营粮食的商行也是有些无语,不过还好,唐储粮本身就有负责调控粮价的责任,市场上没有粮食售卖自然也是不对的。

所以唐储粮自然是要开始放粮,作为放粮出售的粮食那自然价格是要增加一些的。

虽然增加的不多,可能一石粮食也就是多个几文,甚至十几文的价格。

但明明自己直接收就是这个价格,那些百姓就是不卖,最后还得从唐储粮收,虽然价格变化不大,但唐储粮毕竟是国有商行,这是跟朝廷做生意,一些小手段自然就没办法用了。

不说别的,如果唐储粮只收购一定的粮食就不再收购的话,他们就可以借机压低粮价了。

结果唐储粮来者不拒,最后他们都没办法压粮价了。

而唐储粮出售的粮价也都是一石粮加十文钱出售,他们现在不想买都不行。如果这些百姓不是蠢到亏本也要卖给唐储粮的话,他们比唐储粮一石粮加五文钱自然就能收到了。

现在,反倒是让唐储粮赚了一笔。

不过这话,他们当然不敢说出去了,说出去了,唐储粮不卖给他们粮食怎么办?现在天下的粮食大部分都是在唐储粮的手里面了呀。

而除了这些消息之外,李恪也是在距离除夕夜还有几天的时候,收到了乔师望送来的万民书。

看着青海州所请愿要缴纳税收的万民书,李恪一时间除了感动之外,就是感慨不已。

普通人的真诚永远都是最动人的。

这万民书让李恪想到了自己爷爷曾经跟他说过的,他上辈子五六十年代,曾经的那些纳粮积极分子,很多人家自己的粮食都不够吃,都要给国家纳粮,要当先进个人,当积极分子。

放到李恪后世那个年龄曾经都无法理解这样的行为,更何况比李恪还小一些的那些年轻人?在他们看来,这种行为都是傻子。

但现在,李恪却能理解了,因为他们那一批人,也是被从水深火热当中拯救出来的呀,相较于自己家粮都不够吃而言,他们之前连生死都无法保证的日子显然更加艰难。

整个民族是从刀山火海之中踩踏出来,所以他们格外的珍惜,所以他们宁可自己吃不饱饭,也要给国家纳粮,让国家强大起来。

这就是他们心中最简单的想法,他们没有太多的文化,不懂太多的知识,是后世很多人嘴里面的文盲。

但他们就是用最质朴的行动干着最质朴的事情。

这种价值观也许跟他们的一两代的晚辈完全不同了,但你不能说他们傻。

仗义每多屠狗辈,就是这么一个意思。

现在大唐这一波百姓,也走上了这一条道路,当他们的儿子,哦,也许到他们的孙子辈,那个时候大唐更加富强了,他们的孙子辈也恐怕无法理解他们的这些行为了,认为他们傻。

但不同的时代造就了不同的风景,在这个时代,这就是他们的信仰!为了自己的信仰买单,没什么不好的!

因为是信仰给了他们新的生活,给了他们新的人生。

不过这虽然是他们的请愿,但这种事情身为大唐朝廷来说,当然要一视同仁。

李恪想了想,他直接去找了李世民,不过他老爹直接一句话就给堵回来了。

“这件事你自己解决,青海是你一手管理出来的,而青海的这些牧民也更想听到你的话,所以这件事你自己来处理。”

李恪想了想,好像事实确实是这样,他也只能无奈的自己解决,想了想,李恪最后还是亲自写了一封信。

有些东西这些百姓们不懂,但李恪可以告诉他们,最重要的是要告诉他们,这篇心意李恪收到了,也知道了,然后在趁机向这些百姓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的话,他们就会更加充满动力。

各个州的百姓也是可以卷起来的。

至于那些门阀世家的粮商李恪倒是没在意,唐储粮有自己的运营规则,唐储粮不会拿着所有的粮食彻底垄断市场,粮食生意大唐不需要唐储粮垄断,所以唐储粮是不会这么做的。

这些粮行跟唐储粮直接购买和跟百姓购买的区别不大,无非就是部分百姓能够赚取的钱让他们都让给了唐储粮而已。

不过对百姓来说,纳税缴纳的粮食直接给了补贴,这本身就已经让他们非但没有任何损失,还有了收入,这已经足够了。

但这一次的行为却可以算是给这些门阀世家敲个警钟,告诉他们,现在的大唐,不是他们说了算了。

其实,这一次真正被震撼到,害怕的,恐怕是这些门阀世家吧。

首节上一节384/49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