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人在诏狱,满朝皆是我徒孙 第42节

“考核的基准是民生六,律政三,经济一,律政本官肯定能达标,无需担忧,但民生和经济,本官不知从何入手。”

“因为无论怎么做,都离不开钱粮的支援。”

王申意有所指的看着曲显辅,这个时候他突然明白了,为什么朝廷要搞商会组织,控制商贾。

这完完全全就是一堆肥羊啊,可劲薅羊毛,而他一个知县所面对的商贾,那都是最低层次的商贾。

想想布政使面对的一个行省的商贾大员,想想皇帝可以薅羊毛的全国精挑细选出来的商贾大员…

“大人为民父母官,大人要做什么利民之事,贱民自当全力支持大人功绩,只是钱粮…贱民还在兴建船厂,府中钱粮大多投入进去了…委实…”

曲显辅能混到今日的地步,自然不可能听不出王申的话,他当然也愿意帮助王申。

如果王申真的能爬上去,多多少少他也是有更大的官员罩着自己,但奈何,能力不够啊。

“没关系,这个考核制度,以府州为基,朝廷是给每个知府下三年期任务,本官分得的仁和县,要让纳税田达到五万三千亩田,按照朝廷的税赋标准,仁和县要做到,年税赋一百五十万石粮,十万两商税。”

“这些都不算什么,最难的是,在考核中占据两分的民生收入,齐大人要本官在洪武十一年使仁和县的农户收入达到每户年入五两七钱银。”

“你想办法组织人,看看别人县城都搞什么作坊,什么是适合我们县的,两个月后递个清单给本官。”

“你们商会集资,在县城办一个大些的作坊,让县城周围的百姓多一份工做,经营项目不能超出朝廷红线。”

“其他的问题,本官给你解决。”

王申目光一沉,曲显辅连忙应声道:“大人,城东的那处林子…”

第71章 吕宋矿业基金

洪武八年,二月初五。

大帅府。

“先生,成了,成了!”

蒋手里提着小布袋,火急火燎的冲到书房内。

话音未落,蒋呆愣的站在门口处,望着书房内的几人,连忙低下头,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出声说道:“卑职,死罪!”

“下去!”

站在门口的毛骧怒斥一声,蒋哪里还敢逗留,慌不择路的离开了屋子。

退出时还不忘关上房门。

看着刚刚阻拦自己的季伯,蒋后牙槽紧咬,盯着季伯,小声质问道:“你要害死我!”

“总旗大人,我没拦住您啊…”

季伯很是无语,他今天明明应该是守在门口的…

书房内。

朱元璋只是看了一眼毛骧,并未言语,面向陈楚询问道:“你是说,等到二十年后,大明卫所逐一裁撤完毕后,大明的岁入会超过三千万两?”

“如果所有的东西都折价成银子的话,依照如今的商税,田亩税,人丁税,大明年入三千万两没什么问题,而这实际上并没有把海贸算进去。”

“洪武七年,大明岁入已达四百八十万两,这其中,湖广,黄河北方各地,施行免税免赋,等到洪武二十七年,各地商会完全运营起来,百姓赚的多了,买的货物自然会变多。”

“货物交易频繁,商税一年翻一倍都是有可能的,以大明的体量和生产力,年入三千万两完全没问题。”

“如果再算上海贸,朝廷牵头,组织各地商贾远洋贸易,把大明过剩的物资倾销出去,每年的海贸也能达到五百万两左右…”

陈楚知道眼前的楚大官员是朱元璋,自然不敢过于胡吹,如果真的按部就班的恢复生产,推行商税,改土归流,岁入必然是年年增长的。

“海贸…海贸…”

朱元璋心中碎碎念着,可海贸不单单要有海船,还要是大明的生产过剩才能去做,不然的话,内地百姓吃不饱,穿不暖,却大张旗鼓的把物资倾销海外…

非明智之举。

“咱现在就很缺钱,你说,怎么能快速赚到钱?”

朱元璋开口追问着。

李文忠又去找他了,而对于卫所人员逃离的事情,朱元璋除了抓狂也没有好办法。

要么把逃的人抓回来继续当兵,要么把逃的人抓住杀了,要么听之任之,哪个选择都不能算是好的。

李文忠好似着了魔,一门心思的要搞军改,朱标答应李文忠的孝陵卫五千六百丁根本不被李文忠看在眼里。

也对,李文忠作为大都督,除皇帝外三军最高统帅,他亲手操刀的军改,结果就改了一卫…还他娘的是个守备卫…

“赚快钱能有啥好办法,想要在短时间内聚敛财富,要么苦一苦百姓,要么挖矿…”

摇了摇头,赚快钱是那么容易的嘛?

心中正盘算着怎么安排自己未来的老丈人,忽然间,脑海中灵光乍现,陈楚站起身道:“蒋,对,蒋那个应该能赚钱…”

“我之前和蒋做了一批细盐,纯度很高,杂质极少,比粗盐要强许多倍,不过…那玩意也要生产才能变现…”

陈楚当然知道海外有着大量的财富等着大明去拿,但问题是现在卡住了,朱元璋点将汤和领一卫兵丁在海上训练。

整个大明的海船,超半数集中在汤和手中,而无论是前往陈楚说的大洋彼岸,还是南下吕宋去挖矿。

那都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的事情,投入不算很大,耗时极长,收获未知!!

“你不是说,学遍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吗?怎么?没有好办法赚钱?”

朱元璋眉头紧蹙,最初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朱元璋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顾的,但随着他对数学的研究,越发感觉这是一门无止境的学问。

至于朱元璋哪里学的数学…不说陈楚送到宫里的手稿,就是跟在他身边的锦衣卫每日的记录,送到朱元璋面前的也不在少数…

“等等…伯父只是想要钱,而大明的隐藏财富,应该是不在少数的。从各地的商会建立就能看出来,大明的商贾还是较为富有。”

“你可以用朝廷的名义去集资啊…太有技术性的不做,就做一些没有技术性的,比如定期基金,三年期,五年期国债基金,面向大明境内的商贾进行售卖。”

“到期之后,朝廷连本带利还给他们,这个利要高于存款利息,要稍低于借贷利息、”

“比如钱庄吸纳存款给予储户千两银子年期十五两的利钱,钱庄借款出去千两银子年期收取五十两的利,那这个国债就可以给予保本的前提下,年利达到千两三十五至四十。”

“朝廷根据集资的用途,预测可以赚取的利润,进行国债划分,集资总额不同,用处不同,利息也不同。”

“这样的话,短时间内聚敛财富,把事情做好了,在去偿还本息,如果真的要赚钱的话,最好是办一个五年期的吕宋矿业基金。”

“用这个吸纳三百万两银,派军队去吕宋开荒,移民去吕宋挖矿,五年之后,连本带利的抹平了国债,朝廷剩下吕宋矿产和五年的航路摸索经验、”

朱元璋逼问的紧,一时间竟是忘却了,他是不想搞什么股市基金的,但这种保本稳赚的项目,还是可以搞一搞…???.11.coM

至于不搞股市基金,只是陈楚对于普通人的一种保护罢了,但凡学过金融都能知道,那股市里被套死的只有散户,血本无归的也只有散户。

庄家是稳赚不赔的。

“集资?吕宋矿业基金…三百万,派军移民挖矿…五年期…”

朱元璋面色一沉,开口询问道:“吕宋距离大明不过千余里,若是海上一帆风顺,十余日便可抵达,但是移民…”

“自圣天子北伐中原,定鼎天下,中原大地赤地千里,荒无人烟,内地的移民都没完成,怎么能往海外移民。”

摇了摇头,朱元璋虽然没跨过黄河北上,但中原地区的情况,他可是太清楚了,而明初的移民工程,从洪武一杆子干到了永乐死,前后历经五十余年,移民多大数百万人。

移民总数已经超过了大明人丁总量的十分之一…

“不能移民过去,那就派兵,给钱,给粮,让当地土人去挖矿呗…”

第72章 恩德,威仪

乾清宫。

“父皇,钱庄如果这样做的话,三百万两银,这笔钱都投入到海军中…海军吃不下吧…而且船厂的兴建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朱标伸着懒腰,左手拧着右手腕,强制不让手抽筋,他可太难了,摊上这么个爹,他才二十岁啊,就要在奏章堆里爬不出来了…

“你给李琪送公文,让他在半年内,向各地商会集资三百万,利钱定在千两二十五。”

“三百万两银,二百万两拨给保儿,一百万两拨给廖永忠,调小船三百,大船四十,合两所之兵,洪武八年五月南下。”

“抵达吕宋后,先行督造营寨,派出军士巡查矿山,收拢前宋遗民,招抚当地土人,兴建矿场。”

“前宋遗民应当没有问题,吕宋土人,若有侵袭其地者,给予钱货补偿,轻不可擅动刀兵。”

“若有土人行骚扰之事,一逐,二抓,三京观、招抚为主,威慑为辅,让廖永忠收一收杀戮的性子。”

“可别学常遇春那套。”

朱元璋深知自己需要什么,朝廷能力有限,既要支持汤和远航,剩下的水师战船,能送两个所的兵力和大批物资去吕宋,已是不易。

毕竟,大明的沿海地区,长江沿岸,还需要驻防。

虽说朱元璋对自己的军队有着绝对的信任,真打仗的话,吕宋的那些土人怎么可能是大明军队的对手。

哪怕水师劲旅不是主战,野战部队,但那也是经过鄱阳湖水战,大明水师的精锐部曲。

可杀戮土人除了能得到更多土人的仇视,影响大明在吕宋开矿挖矿,没有半点实际利益。

反而招抚,安置,让土人帮着大明挖矿,那才是最好的解决的办法。

但即便如此,也不能堕了大明军队的威风,一次骚扰逐之,二次骚扰抓之,三次骚扰枭首京观。

这叫啥?

恩德?威仪?

“父皇,二百万两,足够保儿哥把直隶主战七卫,守备十三卫,二十卫的兵员改弦更张了吧…”

朱标顿了顿,二百万两啊,大明一年的岁入才多少钱?抛出去用来赈灾的,不用内廷补贴都算好年头了。

“让李琪配合保儿,直隶的各级将士饷银,一应由皇家钱庄直接发放至其家庭户名内。”

“另外,退出行伍者,服役一年退役,每年钱庄补贴一钱安家银,服役十五年者,每年钱庄补贴一两五钱安家银。退役者,无论将官,士卒,一律同此。”

朱元璋思虑片刻,既然下决心要改军制,那就一定要做好了,为国戍边一年,退役朝廷每年给一钱银子。

这笔钱落到个人手中,绝对不算多,但那也是对他参军入伍,卫国戍边的肯定。

而如果入伍十五年,退伍后朝廷每年给予一两五钱银子,这可就不是一笔小数目了。

“父皇,这样的话,每年财政支出会有负担的…”

朱标连忙开口劝阻道,以李文忠的目标,他要在大明境内建起最少十个镇的精兵,一镇精兵合两卫骑兵,三卫步兵,一卫火器兵,共六卫三万四千丁。

十镇就是三十四万丁,每年退伍出去的人…大明的财政…

“这是给你的难题,也是给咱大孙的难题,今天咱去见陈楚,陈楚和咱说,之所以卫兵会逃跑,除了朝廷不把兵当人看,没有其他原因。”

“往大了说,军队是守护国家民族生存的重要力量,往小了说,军队是守护龙椅的最终力量。”()

“以后要把军队往高了放,要让保儿的改制执行下去,钱粮的供应自然不能少了。”

朱元璋面色沉闷,他当然知道军队的重要性,但坐上这把椅子之后的他,站的太高,看的太远,下边的小民幸福,他已经快要看不见了。

他只看见了他的丰功伟绩,看见了他在漠南草场的十六个边屯卫所,看见了他的政策,正在逐步蚕食元廷的生存空间。

“父皇,要不要加一条…所有退役兵丁,补贴发放十年为终…如果一直发下去,儿臣敢说,有些退役的兵丁,能从洪武八年活到洪武八百年…”

朱标连忙开口说道。

这种对于退役兵丁的补贴,在后世都有死人吃空饷的,何况是大明,如果不加以限制,洪武八百年有些说笑了,但至少人都腐烂了,那边还在要补贴也是肯定会发生的。

不得不说,朱标这个建议,很有建设性的先见之明。

首节上一节42/1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