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人在诏狱,满朝皆是我徒孙 第21节

“州府商会之会长为布政司商会成员,布政司商会除会长,副会长,御史大夫外,另设锦衣监察由宫廷委派。”

“商会职责便是,维护当地商贸良性运转,公平竞争,如实纳税,遵守朝廷法令。”

“若是有某商会辖区内,出现走私,欺行霸市,破坏朝廷法度之事,商会会长以主犯论,副会长以从犯论。”

“各有刑罚不一。”

“你们,听明白了吗?”

李祺看着眼前一脸茫然的众人,开口询问道。

众人虽然听得云里雾里,但知道这不是要找他们的事,顿时松了口气。

听到李祺的问话,一众知县们没听到身后的商贾们回答,连忙回答道:“都尉大人,都听明白了。”

“下官简单整理总结,以县级为单位,以商贾为群体,组建各县商会,管理商贸运转,严查走私贸易,如实缴纳赋税…”

齐盛见一众知县也是稀里糊涂,率先开口解释道。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看着李祺的目光,万分炙热。

会长可是有着见官不跪的特权,虽然一个县只有一个会长,但这份超越商贾阶级,可以和官员平等…虽然不能平等,但至少不用跪着回话了。

“嗯,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了,另外还有一点,县级商会的组办标准是年商税超过五万两,州府则为二十万两,布政司则为一百万两。”

“少于这个数字的纳税额,商会组织不在设立,另外,如有地方商会横行不法,以权谋私,欺压良善,哄抬物价!”

“走私国家禁运物资,或囤积国家战略物资如粮食,盐,铁等,严重危害民生,影响朝廷储备。”

“凡有此类,商会组织原地解散,地方官吏革除功名,该县或州府布政司,十年内不在新设商会。”

“凡有此类,家资籍没充公,三族流放。”

李祺面色平静,他知道朝廷真正看重的并不是商税,真正让朝廷改制,捣鼓出商会组织的,必然是为了以小的不能在小的权力,诱惑商贾之流。

一个县只有一个会长可以享有见官不跪的权力,为了这个名头,只要是商人都不会放弃争的机会。

而只要他们争起来,会长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为了让会长的身份传承下去,他会做什么?11.CoM

而其他商人,有没有人想搞死会长,自己登台?

商会组织会让商贾联合起来吗?

或许会,但绝大多数的商会组织,非但不会让商贾联合起来,还会让他们争的头破血流,甚至穷图匕见。

而朝廷坐收渔利,一手收税,一手控制国家重点关照的物资,有人胆子大囤积居奇,自然有人胆子小,尤其是商会的会长,肯定是不愿意让自己的县衙失去商会资格。

没有商会资格,他会长的权力就烟消云散了,见官就要跪了…

“对了,还有一点,这个名录,你们看一下吧,上边详细记录了各种货物的纳税标准。”

“从今往后,如果地方官吏对尔等商人,横征暴敛,尔等也可以像上级商会组织举报。”

“层层上报到布政司商会哪里,哪里有御史大夫和锦衣卫,商会组织可以保证,各位依照律法如实纳税,遵守大明律守法经营。”

“在不涉及囤积粮食,哄抬物价的前提下,商会保护尔等资产不会被任何人染指,朝廷也会保护尔等在合理合规的经营范围中,不会有横征暴敛的情况出现。”

“结合杭州府去岁的情况,大明浙江承宣布政使属杭州府商会第一任会长,曲显辅担任。”

“至于其他各县的商会…咱看各县的纳税额并不达标,不够组建商会的。”

“其中有几个县的缺额,竟然到了三万七千多两,你们回去之后,组织一下,重新梳理商税。”

“只要纳税额上去了,就可以挂牌成立地方商会,保护商贾的贸易,家资。”

“咱在这里等着,希望你们动作快一点,各县都组起商会,保护自身的贸易和家资,另外,商会成员必须是户籍所在地的商籍才可进入。”

“不可异地。”

“如果一个人在县里商会纳税额最多,担任县商会的会长,同时又是州府商会纳税额最多,则担任州府商会会长,而县商会会长由第二位纳税额最多者担任。”

第36章 大明皇家军事学院。

洪武七年,十一月初三。

刚刚过了朱元璋生日不久,乾清宫内,全年两日休息的朱元璋,正奋笔疾书的在纸上挥毫洒墨。

“大明皇家军事学院。”

“这几个字不错,保儿,你领大都督府大都督,就兼领大明皇家军事学院的祭酒吧。”

“至于国子监祭酒,过几日朝会廷推。”

朱元璋将写着大明皇家军事学院的纸张给了李文忠,开口说道。

李文忠已是位高权重,大都督府管理天下兵马,是当之无愧的全国兵马大元帅,而如今又要成立军事学院,为军队培养中坚力量。

这个位置显然是不能给别人的,而李文忠又是军队出身,朱元璋信得过,自然给他最好。

可兼任了这个军事学院的祭酒,显然不能兼任国子监的祭酒了,不然的话,这一文一武,李文忠成什么了?

“舅父,外甥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文忠躬身作揖,面色凝重。

“小兔崽子,跟咱还搞那些弯弯绕,有什么说什么!”朱元璋抬腿踹了一脚。

李文忠是他看着长大的,也是他一手培养,倾心教导,说是自己儿子都不过分。

“舅父,外甥这数日来,整理那日在诏狱中得到的信息,越整理越发现,这军事学院日后必然是军队中的中流砥柱。”

“而这些人在军中担任各级职位,他们的一举一动,是要影响下边士兵的。”

“所以外甥几经思考,还是认为,这个祭酒位置,不能假于人手,既然要培养忠君爱国的军官,自然要…”

李文忠话到一半,戛然而止。

朱元璋眼睛扫了一眼,语气沉重道:“你是想让咱去担任这个祭酒的名分?”

“到时候军事学院出来的学生,在军中担任要职,都是天子门生?”

朱元璋何等精明,自是看出了李文忠的心思,或许这个祭酒放在李文忠的身上,他不会担心。

但如果放在别人身上…朱元璋还是要好好考虑一下的。

而如今这个制度刚刚提出,第一任祭酒如果是开国皇帝,那日后自然会成为定例,后世皇帝皆兼任军事学院祭酒。

但如果开头给了李文忠…后边再想收回来…

“可是咱政务繁忙,哪里有时间去…”

朱元璋话音刚落,朱标开口道:“父皇,儿臣倒是认为,保儿哥说的是对的,没有军队的皇帝,吉祥物罢了。”

“如果军事学院出来的都是天子门生,那自然是忠于皇帝的,用他们控制军队,控制了军队,就控制了一切。”

“这个祭酒,非您不可。”

朱标直言说道。

听到大儿子的说法,朱元璋自然是知道这里边的问题,拍了拍李文忠的肩膀道:“那行,你先去组织吧,这件事一定要办好了。”

“先从军中挑选精明能干的,送到学院去学习,如果有时间,咱也去给他们讲讲课。”

“嗯…就讲讲咱在应天城外攻城时,三次围攻三次被降兵所害,郭天叙和张天佑惨死。”

“要不是常遇春带着卫兵穿上咱的衣服引开了元军,那次咱就死在降军倒戈中了。”

“收编那支降军的最后一次,咱带着冯胜两个人睡在降军堆里,这才把降军收心,一举攻克应天…”

想起人生最艰难的战斗,朱元璋亦是忍不住大谈特谈,尤其是说给朱标听。

毕竟那个时候,朱标才刚刚出生。

常遇春杀俘的根源,就在应天城外,三次围攻应天,三次降军反叛,郭天叙,张天佑一战而亡,要不是常遇春单枪匹马带着假的朱元璋杀出一条血路。

朱元璋也得跟着嗝屁。

有过这种经历,常遇春不相信降兵也是正常的。

“舅父,那外甥回去准备了。”

李文忠躬身作揖,军事学院的建立可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做的事情不要太多。

首先要在各地卫所挑选生源,保送军事学院,出了军事学院,保送至少也得是个总旗职位。

“保儿,军事学院的事情,你要切记,不可以养一些纸上谈兵的庸才,要想个办法,让他们经历一些。”

朱元璋面色沉重,如果军事学院养出来的都是一群纸上谈兵的赵括,陈楚之流…

那绝对是灾难。

“臣领旨。”

李文忠躬身应声,缓缓退出乾清宫。

见到李文忠离开,朱标心思活泛起来,走到朱元璋身边,双手捏着朱元璋的肩膀道:“父皇,您儿媳妇可要生了,是不是…”

“生了?生了就生了呗,你们俩住在宫里,又不缺吃用。”朱元璋撇了一眼,他太了解自己的儿子了。

索性堵死朱标的嘴,不让他说,自然就不用生闷气了。

“父皇,这么大的事情,按照历代规制,都是要…”

“要什么?要大赦天下?大赦天下除了让受难者痛哭流涕,那些施暴者,犯法乱纪的人,又出了大牢,操刀老本行。”

“大赦天下,在咱这里,不成立,咱死也不会大赦天下!”

朱元璋起身不给儿子揉肩膀的机会,向着门外走去。

朱标叹息一声道:“父皇,我前日去诏狱见过陈楚了,他好像…状态很差。”

“儿臣担心,在让他在诏狱里住着,可能会自暴自弃,甚至自绝于诏狱…”

朱标会有那么大的好心去劝老朱大赦天下?

明朝大赦天下的次数,应该是极少的,少之又少。

实际上越往后的朝代,大赦天下的次数明显可见的迅速减少。

“自绝?怎么回事?”

朱元璋回头看了一眼朱标,陈楚虽然喜欢纸上谈兵,但很多事情拿出来,加以修缮,他的那些点子,确实能当治国来用。

虽然要修补一下漏缺。

毕竟陈楚是以吹牛逼的角度,而朱元璋他们却要以实事求是的治国角度来做。

可以随心所欲的吹,可不能随心所欲的做。

“儿臣前日见他时,他说他把保儿哥害死了,他怕把儿子也害死,不敢在说了,我看他状态很差,要不,先把他放出来吧…”

朱标叹息一声,李文忠进诏狱那次,给了陈楚极大的心理压力。

“放出来?放出来那不就乱套了吗,万一他…”

不等朱元璋严词拒绝,朱标抢先说道:“父皇,您在城里不是还有个宅子嘛,派些人盯着他,把他从诏狱里提出来,换到宅子里。”11.c0m

“只要他不和外人接触,自然不会知道…”

“这?也行吧。”

首节上一节21/1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