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人在诏狱,满朝皆是我徒孙 第108节

等众人来了点兴趣同意之后,陈楚又想了想,说道:“不如我们玩点新式的玩法。”

“什么新花样?”朱好奇地问。

陈楚简单一数,在场本身就能参与进来的,算上他才九个人,而他那个玩法至少也要10个人。

“嗯……”他思索着,然后将目光放在蒋身上,同时伸手招呼说,“蒋,你也一块来吧。”

“都尉……”蒋顿时有些尴尬,他这都尉从开始接触就是这样,总是无意之间就拿他找了乐子。

这帮人里虽说有一些商人和一个小官员,但剩下的就是王爷王妃了,那几个商人有脸皮非要参与进来也无可厚非,毕竟都是爱攀富贵的德行。

但他什么身份,有脸能参与进来?

陈楚看出他的顾虑,无所谓地摆摆手:“人不够了,你凑个数正好。”

紧接着陈楚就开始跟众人讲规则:“我说一下规则,每两人分为一组,每组都分别有十个灯谜题目,需要在顷刻内答完,答题最多的两组最后会进行抢答比试。”

“答的最多的即为胜出组。”

朱摸了摸下巴,对这个规则说出自己的看法:“听上去倒确是比一般的猜灯谜多了些紧迫感,有趣。”

陈楚微微一笑,这是当然了,玩的就是紧张感。

之后进行分组,朱自然是与他的王妃一组不必多说。

陈楚则对剩下的人进行了分组,朱棣与李郭为第二组,邹盛福与廖成为第三组,关元与毕云涛为第四组,而蒋自然是被他分到跟徐妙云,为第五组。

“第一组,问:西施脸上出天花,打一成语。”

晋王妃柔柔回道:“美中不足。”

“除夕守岁,打一句论语。”

“终夜不寝。”

“半部春秋,打一字。”

“秦。”

陈楚跟朱都有点惊讶,连答三题都是慢条斯理且准确度极高,深藏不露啊。

晋王妃见到他们的目光,不由羞涩一笑:“我儿时常猜这些。”

有了晋王妃这个猜谜高手,朱完全不用费脑子,他就悠哉悠哉地站在一旁,这组便成功晋级了。

第177章 马制度

之后朱棣等人相继淘汰,留下晋王妃与徐妙云这两组进行抢夺头魁。

在这场比对中,朱跟蒋完全没有开口的机会,最后则是晋王妃反应慢了一些,让徐妙云夺得头魁。

正如陈楚所说,虽然没有什么奖惩,但过程中确实让人有种紧张感,倒也很有意思。

………

应天府,乾清宫。

欢喜与热闹都是别人的,朱元璋与朱棣依旧在批阅奏章,只不过他们两人的速度要比平日快许多。

“标儿,咱得再快点了!”朱元璋催促朱标,也是催促自己。

大年夜的,还要在这儿日理万机,也只有朱元璋能干得出来了。

朱标则面无表情地不断在文书上批注勾红,他都没有精力去回应自己的父皇了。

他只知道自己不快点,母后跟王妃可就要饿肚子了。

坤宁宫内。

正厅摆了一大桌的美味佳肴,山珍海味,然而桌上的人纵使饿馋,也无人敢动筷。

奴才站在殿外望来望去,马皇后问道:“还没来吗?”

“回皇后娘娘的话,陛下应该是快来了......”那老奴才也没有把握,只是安慰道。

“唉!欣儿,你说这爷俩!”马皇后叹了口气,她就没听说过过年也不放过自己的皇帝,还有被他老子带着也不放过自己的太子!

“母后别着急,父皇他们应该马上就到了。”常欣能说些什么呢,也许朝政确实忙碌吧,她对马皇后说,“母后,不然您先动筷吧。”

马皇后摆了摆手,坚持等朱元璋跟朱标。

片刻后,朱氏父子终于姗姗来迟。

朱元璋跟朱标一前一后,大步流星地走进来。

朱元璋在马皇后有些幽怨的眼神下,如此说道:“嘿呀,政务繁忙,政务繁忙!”

“你也是倔,都这样了,就别等咱了,这菜凉了可就不好吃了。”朱元璋坐在主座,急忙挥手说,“动筷动筷!”

一家子终于团团圆圆吃起年夜饭,常欣给朱标夹了不少肉。

“你先吃。”朱标表情柔和,示意她不用管自己。

常欣点了点头,又跟他说:“吃什么补什么。”

马皇后跟朱元璋将他们俩的恩爱小甜蜜看在眼里,家庭和睦,马皇后内心自然安心很多。

而朱元璋对他的儿子儿媳则有些看不下去了,这好大儿,他老子还没厮磨呢,自己倒先甜蜜上了。

于是他说道:“这中都……”

“食不言,也不允许你谈朝政。”马皇后打断他。

朱元璋顿了一下,有些无奈,自己的面子在小辈面前都无了啊。

唉,自己惯出来的脾气,就只能咱自己受着。

………

大年一过,大明最长的休沐日也就结束,中都的百姓们陆陆续续回归正常生活,耕田种地,纺织修路。

洪武九年,二月十三日。

中都府,都尉府。

“都尉大人,不知您找下官何事?”

这么多天,通判李郭也渐渐能忍住几位王爷同时都在的场面了。

处事不惊,这也是官员所必需的综合素养之一。

“我把李通判叫来,是想询问一下中都目前的情况?”

虽然府尹跟通判之间有壁,但因为江文的处决迟迟得不到判定,所以在陈楚心中,面前的李郭与江文已经无异。

“都尉大人,新年伊始,虽然各项工程想要恢复到去年那般速度还需要一些时间,但一切都在稳步前行。”

中都没有多少大优点,唯有稳中求胜。

“嗯......”陈楚点了点头,同时在心中盘算起来。

朱标让他使中都百姓过上满仓,新衣,余财的好日子,说实话经过去年的辛勤努力,不少百姓已经过上这样的日子。

但若是将这个任务分为三个阶段的话,中都也依旧在初级阶段。

今年能保证百姓们衣食无忧,明年或许也可以,但等路修的差不多呢,等十年后呢,若是又回到了最初贫穷的阶段,那就说明中都现在还是太空洞了。

安居乐业只是一时假象,所以,陈楚就想再开拓一些新路子......

“妹夫,你有什么新计划?这大过年的,可就别跟我们卖关子了。”朱又好奇,又着急地催促道。

“好吧。”陈楚顿了一下,告诉他们道,“我想再把中都的畜牧业搞起来。”

“畜牧?”

“对,但我所说的畜牧业,其实仅仅指的是牧马和牧羊这两样。”陈楚说道。

大明常年征战,外有少数民族的侵扰,内又有各种地区的平反,总之是一个极需战马的朝代。

俗话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历代统治者向来重视牧马,历史上明朝第六个皇帝朱祁镇也为了解决官方牧养马匹效率低下,收效与耗资不成正比的问题,出台过相关马政,即马制度。

所谓马制度,就是将官方马匹交给民间牧养,并在一定时间内向种马养户征收合格的马匹,解往京都附近寄养充当战马备用。

然而马政成也马制度,败也马制度。

倘若马匹因照顾不周而生病或死亡,养马之民户要受到相应的处罚。

农耕传统已经让赋税加之于农,农寄希望于地,官府强行让农养马又做了种种标准,无疑是增重了百姓的负担。

即使朝廷针对这个问题,对于牧养马匹的马户有一定的赋役减免,但每年的减免额数都不一致,对农民减轻负担可谓无济于事。

马政若是经营不善,那后果往小了说,就是农民会因为养马的种种弊端,造成家破人亡的惨剧。

往大了说,就会因为过于剥削百姓,使百姓积怨,朝廷失去民心,引起农民反抗以至于爆发农民起义。

如今的洪武年间,还未出台类似马政,陈楚就想借历史上这个马制度,来缓解一下战马短缺的问题。

马制度的最大弊端就是吃了占了农民的便宜,结果农民没得到好处。

典型的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不懂也不愿体恤百姓,而陈楚则想在这一缺陷上进行弥补。

大明的畜牧业中,羊占了极大比例,比其他牲畜更常见。

第178章 投资畜牧

因为羊不仅可以食用,还可以做成衣服,因此在官府管理了大量的牲畜中,羊占据了大量的数量,是重要的物资储备。

大明对羊的养殖分为了多种养殖方式,一般来说是当地卫所养殖或者是藩王、官办养殖,最后才是民间养殖。

说到明代的畜牧业,历史上,大明的畜牧业大体上继承前代格局,即除北方和西北一些地区外,在广大农区已经完全成为种植业的附庸。

但因为江南地区人多地少的特性,不具备发展畜牧业的客观条件,因此农民们只能分散饲养少量的家畜和家禽。

也就是说中都在畜牧方面的经验还在积累中。

但陈楚觉得这并不会影响到他想出的这个政策。

他跟众人解释道:“虽然中都的百姓并无太多畜牧经验,但牧马这样的工作,我浅认为哪里都是一个样子。”

李郭很有顾虑地说道:“都尉大人,下官觉得让百姓牧羊养马这事......毕竟百姓们才过上好日子没多久,纵使缓个几月,但这就让他们畜牧属实还是有些贸然了。”

“下官怕百姓们消受不起,给百姓给中都的发展造成不必要的负担啊。”

现在中都一片大好,江文被捕后,他可以说就是全中都府最希望这里不出一点儿差错的人了。

压力不是一丁点的大,也怪不得以前江文跟他们一起和议的时候总是忍不住唉声叹气。

那时候他们这群下官还说江文是好高骛远,杞人忧天,现在真是有点感同身受了。

“通判有这样的忧虑是应该的,我也有考虑过,不必担心。”陈楚说道,“让百姓们在富足的前提下进行畜牧,再加上后续的补贴条款,以中都的情况来看是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的。”

他看了看朱等三位皇子,若有所指道:

“诸位试想一下,现在朝廷战事不断,不知道哪天就有仗要打,战马可谓十分紧缺。”

“而中都的民间养马政策若是顺利,可就能缓解一些燃眉之急。”

朱点了点头,又问道:“妹夫,养马我倒是能理解,那这养羊呢,寓意何在?”

首节上一节108/1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