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人在诏狱,满朝皆是我徒孙 第10节

即便是在不了解历史的人,对于东瀛侵华,对于七七事变,对九一八事变,对十六师团,十军,第六师团,第十八师团,一一四师团,那惨绝人寰的恶行,忘不得啊。

“应该会有机会吧。”

朱标站起身,微微一笑,看着陈楚道:“先生,您还没说海军呢。”

“海军?那当然是很重要的一个军种,你想想,如果在大明沿海布置辽东海军,京畿海军,两广海军,三支海军每年的投入是多少?”

陈楚收回思绪,一提到杀鬼子,骨子里的dna都被触动了,文明人都要压不住嗜血兽性了。

“三支海军啊,不清楚,但怎么着,三支海军也得八百艘大海船,两千艘小海船吧。”

“按照朝廷公布的赏罚体系,当兵一年的收入是五石七斗米的俸禄,怎么着三支海军也要六万人吧,四十万石粮食和战船修缮,维护,每年怎么着也得八十万石粮食的支出。”

“对了,海军还不事生产,不能像卫所兵那样,自给自足,每年朝廷还要搭进去战船,远不如卫所备倭兵一边屯田一边防范沿海来的省钱啊。”

朱标给的数字虽然不完全准确,但也大差不差,一年下来,单单投入就要百万石的粮食,这还不算战船火炮的打造费用。

要是想完成三支海军的成体制建设,不计磨损和兵员,单单战船,至少就要投入朝廷一年的岁收,两千万石粮食左右。

要是在算上人员配备,战船磨损,火炮损耗,那钱就海了去了。

“谁说海军不事生产的?我们可以让他变的从事生产啊。”

陈楚望着朱标,直言不讳道。

微微一顿,朱标抬头看傻子的表情看着陈楚道:“海军在海上还能种地?”

“谁说只有种地才是生产了?粮食也不是只有种地才能获取啊,水里的鱼,虾,蟹,太多太多的东西了,甚至海军捕捞要比卫所种田产出还多、”

“你想啊,一边海军在海上捕捞,一边打击海寇,这不比固守要好的多?”

“而且,只有千日做贼的,哪有千日防贼的,现在卫所兵没问题,但依我看,卫所兵坚持不了几十年的,最多五十年之后,卫所兵就废了。”

陈楚毫无余地的批判着朱元璋的卫所制度。

在朱元璋时期,卫所制度当然是很好的,即省了朝廷的钱,又养了无数军队。

可到了永乐年间,卫所制度已经出现了问题。

可以想象,卫所的崩坏有多快。

“狂悖之言。”

诏狱外,朱元璋听到有人批判他的卫所制度,手中的茶盏直接摔了出去,落在墙体上,啪嚓一声,四分五裂。

“今上,其实这都是必然的,这世上,除了富贵可以代代相传,谁会把穷苦代代相传啊。”

汤和顺势说道。

朱元璋扭过头,看着汤和道:“你也和他一个想法?”

“倒也不是,只是臣最近发现了一些端倪。”

汤和面色平静,面对朱元璋的质问,倒也不显得慌乱,从容不迫的说道。

“什么端倪?”

“卫所兵出逃,除此之外,臣看卫所的情况,任由发展下去,卫所兵迟早会变成总兵的佃农,卫所田变成总兵的私田。”

汤和漫不经心的说着,他也不靠这东西发财,而这些事情,属他们淮西勋贵做的最快。

估计…要不了太久,根本用不上五十年的时间。

“什么?谁做的?”

朱元璋目光一沉,将卫所兵变成佃农,将卫所田变成私田,这…亏这些人敢做啊。

“臣也不知,但看情况,应该已经有很多人在伸手了,陛下还需小心防范才是。”

汤和直言道,却见朱元璋眯着眼睛看向汤和道:“你有没有做?”

“今上给的赏赐已经够臣子孙享用不尽。”

汤和躬身作揖道。

忽然,朱元璋摆了摆手,侧耳倾听。

第17章 卫所的前进

“海军的组建初期,可以通过远洋捕捞,既训练了海军的航行能力,也以卫所的形式,做出生产。”

“但军队就是军队,任何军队,一旦染上了生产,就会走错路子,为了利益而战,而不是为了信仰,为了家园。”

“而卫所的崩坏,就是因为卫所本质上是从事生产的,他既然生产,那就必然有分配,而分配就很容易导致分配不均。”

“上头的军官把卫所的兵丁当做佃农使用,产出的粮食,大多被军官拉去卖了。”

“这样长此以往,卫所怎么可能不崩坏。”

“而海军同样如此,组建初期虽然需要通过捕捞来生产,但随着一个国家的经济繁荣,内部产能过剩,财政充沛,军队就应该转变形式,从生产变成不生产。”

“不生产的军队,要进行刻苦的训练,要有军魂,要有斗志,要有精良的装备,稳定的供给,统一的制度,明确的赏罚。”

“兵贵精而不贵多。”

陈楚倒不是把朱元璋的卫所制度批判的一无是处,毕竟卫所制度在这个时代,在大明建立的初期,国家财政一片赤字,入不敷出的情况下。

军队自给自足是很有必要的。

但这个路子不能长期走,走时间久了,一定会出幺蛾子。

军队只有和生产分开,只负责战争,千日训练,一日沙场,那才叫军队。

“刻苦训练这个我能理解,军魂是什么?还有,统一的制度和明确的赏罚?”

朱标挠了挠头发,他会不知道统一的制度,明确的赏罚?装作不知罢了。

但军魂确实不知。

“先讲军魂吧,所谓的军魂就是,军队要每日刻苦训练,每日训练都要给军队灌输忠君爱国的思想,要让军队知道,他们是为了妻女而战,是为了子孙而战,是为了君父而战。”

“要灌输,将军百战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的信念,只要思想正确,军队就是有军魂的。”

“一个人的思想正确不会怎么样,十个人的思想统一,一百个人的思想统一,一万个人的思想统一,那这一万个人在严酷的训练下就是精兵,战无不胜的精兵。”

“哪怕条件再刻苦,他们也是战无不胜的,能够克服一切苦难,赢得最终胜利。”

陈楚面色平静,他虽然没参过军,没入过伍,但他参加过军训啊,对军队的那一套,不能说心知肚明,也是学了些皮毛。

用来在古人面前吹牛逼,完全是够了。

但如果陈楚知道,听他吹牛逼的这个人是朱标…估计这牛逼是吹不下去了。

毕竟,吹牛逼说的话,是不需要负责的。吹牛逼犯法吗?

“但是这样的军队,不事生产,终日训练,所需的粮食供应也是海量的,所以需要有完善的供应体系,粮食供应和银钱供应。”

陈楚停顿片刻,开口说道。

“那先生,您要造反的话,需要多少军队能拿下这个天下?”

朱标抛出了一个极其富有建设性的问题。

听到这话,陈楚目光一沉,脚下虚浮,两步冲到朱标面前,伸手捂住了朱标的嘴巴,四周环顾着。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他四周的牢房已经空了,只有他这一间还有他和朱标俩人。

见没有锦衣卫听到,陈楚喘了两口粗气道:“呸,这话能乱说吗?让人听到,还不先斩后奏了。”

“虽然我是死刑犯,但那也要勾红,至少还能苟几天啊。”

陈楚险些被朱标的惊骇言论吓的半死。

造反?造反那活是那么容易得吗?

“先生,您回答我的问题,按照您的说法练兵,要多少军队?”

朱标开口询问道。

“按照我的方法嘛,如果披甲率百分百的情况下,有五万大军配上一个能征善战的大将,我敢在野外和三十万军队野战。”

“但是,拿天下是要攻城的,没有二十万这样的军队,想拿天下,蹦做梦了。”

陈楚摇了摇头,攻城战的情况和野战那是两个概念,即便军魂在强烈,军队意志在高,攻城战的损伤都是不能承受的。

“先生还需要一个能征善战的大将?”

朱标眨了眨眼,开口询问道。新1

“当然,我学的经济学,化学,物理学,乱七八糟的,我没学过孙子兵法啊,怎么行军布阵,怎么打仗,我只知道怎么练兵。”

陈楚耸了耸肩,他所谓的他知道怎么练兵,那就是照搬后世大学时期的教官方法。

当然,供应足够的话,军训的方式训练出的军队,肯定是比卫所兵要强的。

但说到真正的行军打仗…陈楚只能说,让我玩战旗游戏还行,打仗?算了吧。

“先生,您还没说,统一制度是什么意思?”

“统一制度简单的说就是将军令畅通无阻的执行下去,说白了就是军中的各种等级制度,这个用大明的小旗,总旗都是一样的。”

陈楚并没有把什么军师旅团营连排的说法拿出来,这种制度,未必就适合古代战场。

而明初的军制是在古代战场上一次次战争经验结合先人的军制总结出来的,自然是更适合这个时代。

一切东西都有规律,适合才是最好的,就好像,有人要在古代搞民主化,我去你奶奶的,绝对偏瘫患者才会想着在古代搞民主。

“昂,统一制度就是这个啊,那明确的赏罚呢?”

朱标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

“明确的赏罚简单来说,就是将赏罚确定下来,而不是等到最后,皇帝的心思来决定,心思好了重赏,心思不好,不赏。”

“现在火器大行其道,已经没办法统计个人杀伤数了,针对这个方法,赏罚要进行改变,以千户所为单位,也可以以卫所为单位,进行赏罚。”

“比如这个卫所在战争中,统计他们卫所的杀敌数是一千人,那就按照杀敌一千的奖励,平均分给卫所的每一个士兵。”

“而如果这个卫所在战争中犯了错误,违抗军令,那就将惩罚落实到每一个士兵身上。将官三倍受罚。”

“这样,一赏一罚,一个卫所的士兵就会自发的将自己认为成是一个集体。”

“另外,卫所崩坏也要解决,而其实,解决卫所崩坏的最简便方法,也很容易、但麻烦也确实麻烦。”

“卫所崩坏的主要原因是产出,将官,分配不均,这是三大毒瘤,也是因为这三大毒瘤造成了卫所崩坏。”

“要解决这个,就要釜底抽薪,从分配不均上下手,卫所的产出不归卫所,要全部送到太仓,不管产出多少,都要送到太仓,而卫所兵的饷银,要从太仓发出。”

“收回来,在发出去,并且如果可以的话,在每个卫中挑选五百人进行不事生产的严酷训练。”

“同时,比如朝廷在各地卫所的良田收了一百万石粮食,比如啊,具体多少我也不知道。”

“这一百万石粮食,比如要花七十万石用于卫所消耗,剩下的三十万石拿出来,设置三个奖项!”

“第一个奖项,奖励卫所田亩经营得当,产出的多,赏。”

“第二个奖项,奖励卫所会武,按照一府一卫,举行布政司境内的军队比武,胜者赏。”

“第三个奖项,同样是奖励卫所会武,各布政司的第一名到京城来比武,胜者赏。”

“这个赏不单单是给参加会武的人,而是给整个卫所的赏赐,同时也要根据卫所的实际情况。”

“而所有参加会武的将士,不能超过三十,不能低于十五,这样的话,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就会形成,卫所养只管训练的军队,军队赢得比武获得奖励,整个卫所获利。”

首节上一节10/1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