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 第650节

  有一些藩属国挺老实,但有一些藩属国,却一直暗地里搞小动作,认不清他们的地位。

  妄想挑战天威!

  越是不打,他们就越是不将我泱泱大明放在眼中!

  只有仁德,不宣诸于武力,根本不能让他们感受到我大明之强盛。

  不能让他们跪服!

  所以,该打就要打!

  蛮夷畏威而不怀德。

  只有仁德,没有武力,不去征讨他们,他们就越发蹬鼻子上脸。

  比如这倭奴就是如此。

  今后,该打就要打!”

  听到朱元璋这话,朝中众人这才心头一动,变得恍然大悟起来。

  就说嘛!太祖高皇帝怎么可能,会将他所制定出来的祖训给废除?

  原来是只废除其中的一部分。

  对于朱元璋会在这个时候,说出废除不征之国的事情,并说出这样的一番杀气腾腾的话来。

  有的人感到很感到很意外,很担忧,也有的人觉得在情理之中。

  尤其是那些武将们,更是一个个兴奋不已,暗中摩拳擦掌。

  觉得今后有他们的用武之地了。

  就该如此做!

  周围的那些蛮夷之国,不懂礼数,需要大明的兵将教他们该怎么做人才好。

  但也有一些人心中忧虑,怕大明从此开启了好战之先河。

  国虽大,好战必亡!

  当初太祖高皇帝,列出那些不征之国来,也是觉得那些地方过于偏远,而且过于鸡肋。

  打他们会花费诸多的银钱,动用很多兵马,很容易把大明拖入到战争的泥潭里。

  打输了丢脸,打赢了又没有什么太好的收益。

  担心会因此而拖垮大明。

  这在不少人看来,是一个非常好的抉择。

  可哪能想到,重新回来的太祖高皇帝,竟仿佛突然性情大变。

  做出了这样的安排来。

  实在是糊涂啊!

  不过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是有些人心中不满,觉得这不是一个好兆头,却也不敢出声反对。

  生怕太祖高皇帝会在此时动手,将他们给砍了。

  朱元璋见到自己将这事说出来后没有人反对,略显遗憾。

  他还想着有人跳出来激烈反对一番,然后他将之给砍了,好用来祭旗呢!

  结果这些人,竟然没有一个人和自己争辩。

  也没有人说什么,国虽大好战必亡……

  停顿了一会儿,确认确实没有人反对后,朱元璋便又一次开口道:“除此之外,咱还要废除海禁!

  从今日起就要开海!

  将重新设立市舶司,鼓励人出海进行贸易。

  当然,是要在官方允许的情况下。

  要杜绝走私,严厉打击走私,打击走私之人和海外海寇勾结,残害我大明百姓!

  不仅这样,咱还要将这一条给写进祖训之中!

  让今后子孙,都不许再固步自封,闭关锁国!

  要让后世之子孙牢记世界之大,让他们目光变得长远开阔。

  不能只把目光放于大明之内,也要投注于大明之外。

  要从海外那众多的地方获得财富。

  任何时候,都不许狂妄自大,自视甚高!

  觉得大明为天朝上国,觉得大明的物产就足够丰富,不需从外面那些地方来获取!

  遇见好东西,就要给吸收过来,变成我大明的。

  要组建海军,要征服世界!”

  “第三,则是从今之后,大明的藩王,封于海外远离大明之处。

  不许给任何藩王,分封我大明已控制住的疆域!

  若是有些藩王,不愿到海外去分封建国,那么便只能当一闲散王爷,没有封地,要交还三护卫。

  藩王应带着其三护卫,还有一些朝廷所支持的兵马粮草,到海外去开拓,去传播华夏之文明。

  去亲手建立属于他们真正的封国!

  当然,这些封国,依旧属于我大明,其开拓出来的土地,也属于我大明。

  但是藩王在其所建立的封国内,却拥有较高的自主权力……”

  藩王外封之事,按照朱元璋原本的设想,那自然是把所有的藩王,都给一股脑的都封到外面去。

  国内一个不留。

  但经过他的一番思索之后,却最终没这么做。

  觉得这样,太过于一刀切了。

  并不是所有的藩王,都适合丢到海外去分封建国。

  有的藩王天生有冲劲儿,一身才能,留在国内当一个太平王爷,肯定是太屈才了。

  比如洪武朝的自己那几个很能打的儿子。

  比如这个时候的朱高煦。

  天生就适合把他们丢到外面,让他们去拼搏。

  可有的人并不适合,比如一直醉心医学,并且已经在医学上面,做出了不少成就的自己家老五。

  这样的人,将他丢到外面去,让其去分封建国,对他而言是一件很残忍的事。

  对于大明而言,也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所以经过仔细的衡量之后,朱元璋有了解决的办法。

  那就是选择到海外去分封建国的人,可以拥有王府三护卫,还有大明其余一些物资上的支持。

  那些不愿意到外面去的藩王,则只有藩王名头,没有封地,也没有王府三护卫。

  等于说是没有军权,没有封地,只能做一个闲散王爷。

  这样的话,对于那些敢于迈出去,带人打生打死去开疆拓土,传播华夏文明的藩王而言才公平。

  不然,只留在大明之内,便可享受到封地,三护卫等待遇,那势必会有不少人不愿意出去。

  朱元璋这接连三条说出,起到的效果,宛若石破天惊一样!

  原本朱元璋来到建文朝后,就立刻动手进行了一番大刀阔斧的举措。

  就让很多人都知道,要变天了!

  可是现在,听到了朱元璋所说的这样的一番话后,他们才发现,他们之前所想的还远远不够。

  太祖高皇帝所想要做的,要远超他们的想象!

  他所进行的变革是真大!

  朱元璋说完之后,便又竖起了一根手指头。

  没有再给这些人多想的时间,也没有给他们留讨论的时间。

  今天,他把建文朝的文武朝臣召集在这里,只是向他们宣布这些事,并不是在这些事情上征求他们的意见。

  “第四,不许再将各种机巧,各种技术,给说成奇淫巧技!

  不许再打压工匠们,不许打压各种技术发明!

  大明从今之后,不仅要注重文化的发展,同样也要重视技术之发展!之改革!

  尤其是火器的发展,更是重中之重!

  火器才是未来!

  当火器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足可以解决北北方鞑子!

  可以让那些鞑子,从能征善战,变成能歌善舞!

  今后大明当设立火器部,寻找并培养能工巧匠,专门制作火器。

  各种待遇都要提升上去!

  谁再敢说这些东西是奇技淫巧,再敢说这些无用。

  再敢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敢明里暗里阻挠这些事施行,就让他上战场上去,用嘴给那些敌人打仗!

  看看别的是不是下品!

  文化很重要,但是与之相对应的,各种技术以及技术产品,也都一样重要。

  这就像是人的两条腿,缺了哪个都不行!”

  朱元璋说完这话后,便满是威严的站在了这里,等着下面众人的反应。

  他知道,他所说的这些事,别看一个个都是石破天惊的。

  但要论起抵触最大,反对意见最多的,就是现在自己说的这个!

  他太清楚,那些读书人到底有多冥顽不灵。

  到底有多么的在意这事儿!

  那绝对是像刨了他们祖坟一样!

  读书人群体这么大,里面不乏一些明事理之人,但整体而言,却大多都是思想守旧之辈。

  或者说有一部分是守旧,但更多的却是利益使然。

  有些人也明白,各种技术有多重要。

  可就是要享受着技术便利的同时,还要疯狂的去打压各种技术的发展。

  去污蔑它们,贬低它们,将之说成奇技淫巧,用来维护他们读书人的地位。

首节上一节650/107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