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 第649节

  就连对朱高煦的评价,也高上了很多。

  这当然不是因为,他二人给韩成磕了头。

  而是得知马皇后被救治了这一消息之后的真实反应,这磕头背后,隐藏蕴含着的诸多东西。

  让韩成对他们高看一眼。

  “父皇,还……还有我大哥,大哥是洪武二十五年,因病去世的……”

  朱元璋道:“你大哥的事儿,你二妹夫也和我说了。

  咱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现在已经让你大哥,每天少工作一个时辰了。

  并且还让他加紧锻炼,跟着韩成学习八部金刚功。

  现在看上去,明显和之前有了很大不同。

  人的精气神都足了……”

  一听朱元璋这话,朱棣激动的又要给韩成磕头。

  这次被早有准备的韩成,给手疾眼快的扶住了。

  对于朱棣而言,大哥朱标那当真是当之无愧的兄长。

  他是真的敬爱。

  但凡朱允做事不那么绝,能给他们这些做叔叔的留一些体面,留一些活路。

  不论是看在父皇的份上,还是看在大哥的份上。

  他都绝对不会造反。

  在朱棣看来,洪武年间有三件事情最是遗憾。

  想起来就令他痛心。

  第一件事,便是洪武十五年时,母亲因病去世。

  第二件事,便是洪武二十五年时,大哥朱标英年早逝。

  第三件事,则是洪武三十一年时父皇去世。

  而是他这个做儿子的,却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回去见父皇最后一面,送他最后一程……

  而现在,随着二妹夫韩成的到来,这三个遗憾,竟都是被弥补了。

  自己又一次见到了父皇,还得到了母后被医治的消息。

  而大哥,有了这位神秘的二妹夫出现,命运也将会有很大的不同。

  很有可能会摆脱掉,英年早逝的这个无情命运。

  这让他如何不激动?

  真想跪下,再给韩成磕上几个!

  这位二妹夫,当真是自己家的大恩人,也是自己的大恩人!

  通过前面,父皇对自己讲述的事情,朱棣本就对这二妹夫佩服的紧,非常感激。

  现在听了韩成,都做出了什么之后,对于这位神秘的二妹夫,就更加的感激了。

  只恨不得以命相报。

  而朱元璋对于朱棣的反应,也非常的满意。

  对于这个儿子,越发的认可。

  “父皇,还有二哥,二哥是被秦王府里的老妇给毒死的。

  还有老三这个贱人……三哥,他和您同一年去世的………”

  朱棣连忙又对朱元璋说道。

  众多兄弟之中,他们前五个人之间,感情最好。

  虽然他提起老三就是贱人,可那也只是他们兄弟二人之间的相爱相杀。

  若是有可能,他也真的想要二哥,老三这个贱人都能改变命运……

  ……

  三日之后,奉天殿内,朱元璋召集文武百官。

  从北平那边赶回来的朱棣,道衍和尚等人,也都在此列。

  此时的奉天殿看起来,官员比朱元璋才来时,少了三分之一还要多!

  除了当日,当场打杀的那些人外。

  后面朱元璋又通过让人仔细追查,最终又牵扯进去了不少,方孝儒,齐泰等人的同党。

  经过了这段时间的清洗,建文朝的朝堂,为之一肃。

  朱允继位之后的种种乱象,被朱元璋在极短的时间里,给扭转了过来。

  空着的这些空位,朱元璋也没有补充,还让继续空着。

  这些,是他给朱棣留的。

  准备等到他今后让位于朱棣,朱棣当了皇帝后,好让朱棣拿这些空缺的位置,去提拔人,赏赐人。

  如此,便可在最快最短的时间里,稳住朝堂,收拢人心。

  让朱棣掌握住权柄。

  在为子孙后代铺路这件事上,朱元璋做的总是这样不遗余力。

  满朝文武,对于太祖高皇帝,今天把他们给召集过来,都是显得有些惴惴不安。

  毕竟这段时间里,应天城里是接连不断的死人。

  各种大清洗,弄的很多人都是心惊胆战。

  生怕铁血无情,下手狠辣果决的太祖高皇帝的屠刀,会砍到他们头上。

  怕今天这太祖高皇帝,又会有什么惊人的举措。

  朱元璋这些人道:“今天咱将你们给召集起来,是有重要的事情,要向你们宣布的。”

  听到了朱元璋这话,在场的很多人,都是不由的心头一震。

  生怕这位最近,已经杀疯了的太祖高皇帝,又会接着举起屠刀,大杀四方!

  朱元璋停顿一下,这才望着众人开口道:“咱在这里宣布,咱之前写下的祖训无效!”

  这一句话说出,顿时将满朝的文武,都给整懵逼了!

  啥?!

  自己等人听到了啥?

  这是太祖高皇帝会做的事?!

第292章 父皇,我就问问朱祁镇的事,你咋就变成这样了??

  奉天殿内,随着朱元璋一句话说出,一下子就将满朝文武,都给听懵了。

  在此之前,他们很多人都是各种的猜想,太祖高皇帝把他们召集起来,还说有事情要颁布,到底颁布的是什么大事。

  可不论怎么想,都没有想到,他所要颁布的大事,竟然是要把他的祖训给废除!

  话说,这祖训不是太祖高皇帝,非常得意的东西吗?

  为了编写祖训,他可谓是绞尽脑汁,洪武二年开始动笔,一直到洪武六年才最终定稿。

  历经四年。

  后面更是两次修改,一直到洪武二十八年,才算彻底定下。

  这怎么现在……说废就废了?!

  他真能舍得?

  这不是在做梦吧?

  朱元璋将众人的反应收入眼中,对此并不意外。

  他停顿了一下开口道:“准确的来说,也并非是把咱的祖训给废掉了。

  而是将祖训里的不少东西给废了。

  比如不征之国。”

  朱元璋当初,从韩成这里听说了后世之人,把他的祖训给钻成了筛子。

  他留下的祖训,不仅仅没有束缚住那些官员,乡绅,相反还变相的,成为了那些官员们手中的工具。

  被各种想方设法的钻空子,歪曲理解自己的祖训。

  把自己的祖训,当成对付大明后世皇帝的工具来用。

  朱元璋是真气。

  并不止一次的升起过,要把他的祖训给彻底的废掉的念头。

  但是经过一番仔细的思索后,朱元璋最终还是把这个念头给按了下来。

  觉得不能如此做。

  虽然从长久来看,祖训有着这样那样的毛病。

  但是,却也能将一些东西给弄成定制,用来稳定大明。

  做大明长久安稳的基石。

  就比如,在大明原有的历史之上,他的祖训有很多地方,都被钻成了筛子。

  可是有些方面,却没人能动摇。

  最多不过是在他定下的祖训上,进行一些发挥。

  心平气和的去看待这事情,他觉得他的祖训,确实在后面引发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给大明,以及不少的君王,都带来了很大的束缚。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也同样给大明带来了不少的好处,让大明变得安稳。

  既然这样,那他就把那些对于大明,大大不利的地方给修改掉。

  再补充上一些,对大明以及大明后世有利的祖训进去,形成新的祖训也就是了。

  不能因为祖训有一部分的问题,就将其全盘给否定掉。

  在冷静下来,并进行了一番思索后的朱元璋看来,这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滨,莫非王土!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大明!

  周边小国,多为我华夏之藩属。

首节上一节649/107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