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 第314节

  随着韩成的补充说明,朱元璋以及朱标二人,思绪再一次开始飘动起来。

  都觉得明堡宗不简单,是一位很有能力的帝王。

  掌握并精通一门外语,说明此人的学习能力,还是不错的。

  至于深入漠北,那就更加的不得了!

  老四朱棣,御驾亲征,横扫蒙元残部,燕然勒功,成绩斐然!

  结果现在,又出现了一位以皇帝之身,再度御驾亲征攻打蒙元的狠人皇帝。

  且还深入漠北。

  这……只需要想想,就让人觉得无限激动。

  虽然他的功绩,可能比不上老四,但只听听他能够深入漠北这一件事,就能知道,此人不简单。

  说明他打出来的战绩,还是很可圈可点的,不然也不会深入到漠北了。

  朱元璋,朱标二人,对于这明堡宗的好奇,已经完全被勾了起来。

  觉得这位明堡宗,就算是有不少的缺点,可身上必然也有不少可圈可点的地方!

  “当然,除了这些之外,他还有别的称呼,比如叫门天子,踹门天子。”

  韩成的声音继续响起,向朱元璋朱标二人,在这里说着明堡宗的一些别称。

  叫门天子?

  踹门天子?

  这又是什么奇奇怪怪的称呼?

  后世人怎么没事了,就喜欢弄一些这种花哨的称呼?

  朱元璋,朱标二人都有些懵。

  但随后,朱元璋心中升起了一些不太好的预感。

  总觉得,这叫门天子,踹门天子不是好称呼。

  尤其是再结合着,武勋被这明堡宗一手按的一蹶不振的事情之后,朱元璋心情变得有些忐忑了。

  “韩成,这叫门天子,还有这踹门天子又是何意?”

  朱标望着韩成,问出了他和老爹共同的疑惑。

  韩成道:“那个……我从头开始讲,不要着急。

  随着我的诉说,你们二人很快就能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大明战神朱祁镇的事情,过于精彩,也过于令人难以接受。

  所以韩成觉得,还是先稍微铺垫一下比较好。

  免得朱元璋,朱标二人突然听到扛不住。

  清清嗓子,韩成开始铺垫:“明堡宗名叫朱祁镇,是宣德皇帝长子。

  宣德十年正月,宣德皇帝朱瞻基病逝于乾清宫。

  时年九岁的朱祁镇继位,于次年改年号为正统。”

  寿宁宫中,韩成进行铺垫的话刚一出口,朱元璋的脸色就变了。

  “宣德多少年去世的?!!”

  他望着韩成询问,带着一些不可思议,声音都提高了不少。

  韩成这话,哪里是铺垫?

  这分明就是直接给朱元璋,来了一记重锤好吧!

  听到朱元璋的询问,又见到朱元璋此时的状态,韩成这才意识到这其中的问题。

  自己只顾着想朱元璋在听了朱祁镇,这个大明战神弄出来的辉煌战果之后,会倍受刺激,从而受不了了。

  想要进行一些铺垫缓和一下。

  却忽略了朱瞻基在位十年,就没了的事。

  这对于很长寿的朱元璋而言,无疑也是一个很大的刺激。

  “那个……他宣德十年正月没的。”

  韩成迟疑了一下,望着朱元璋再次重复了一下。

  “不过陛下你也要想开一点,毕竟他在位了十年,比起他之在位了十个月的老爹,已经强太多了……”

  韩成尝试着安慰朱元璋。

  但在这种情况下,韩成这安慰的话,还不如不说。

  听了他的安慰,朱元璋变得更加难受了。

  这都是造了什么孽?

  朱高炽这个胖孙子在位十个月没了,重孙子朱瞻基在位十年没有,两个人在位的时间,加起来连十一年都没有!

  他自己都在位了三十一年。

  等于是说,自己一个人做皇帝的时间,快是这两人做皇帝的时间,加到一起的三倍了??

  这不是最为关键的,最为关键的是,听韩成所言,这两人在位的时候,虽然很多事情做的都不太符合他的心意,但整体上还算可以,不算太差。

  并且,二人在位的时间,还被称之为‘仁宣之治’。

  原以为这仁宣之治,将会很长时间,哪里想到,才不过是十一年都不到?!!

  大明的仁宣之治,竟然这样短的吗?

  朱元璋一时间,有些说不出话。

  受到刺激的同时,也觉得这些后世子孙是真不行。

  文治武功这些,比不上就不说了,就连活都活不过自己这个老祖宗?

  当上皇帝之后,一个比一个的短命!

  朱瞻基说起来登基了十年,但实际上连他那个身体一向不好爹,都没有活过。

  差不多都快比他都爹少活十年了!

  不仅仅活不过,就连生儿子都生不过他这个祖宗!

  当真是丢人!!

  不说朱元璋感到吃惊难受,就连边上的朱标,在听韩成说了这事情之后,也觉得突兀。

  觉得这朱瞻基和朱高炽,活的太短了。

  怎么当上皇帝之后,一个比一个做的时间短?

  不过,随后想起自己在历史上,还没有活过自己的父皇,连一天皇帝没做就去世的事情之后,就变得更加难受了。

  好像……自己没有资格说他们两个。

  寿宁宫偏殿里,安静一片。

  韩成刚一开口,就将朱元璋,朱标父子二人给整沉默了。

  “朱瞻基去世的时候,都三十六七了,怎么他儿子才九岁?还是他的长子?”

  朱元璋不愧是朱元璋,思绪翻涌了一阵儿,又连着深吸了几口气之后,还是很快就缓了过来。

  望着韩成出声询问疑惑。

  按说朱瞻基为大明皇太孙,后面更是成为了太子,天子。

  哪怕全天下大部分都娶不到女人,他这里也不可能娶不到。

  就他的身份地位,不论如何都不可能缺少女子。

  “这是因为他的原配,胡皇后无子,朱瞻基的长子是后来的贵妃,也就是孙氏所生。

  孙氏算是朱瞻基的童养媳,很早的时候,就被仁宗皇帝朱高炽皇后的亲娘所推荐,被接到宫中,和朱瞻基一起生活。

  二人可谓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既然如此,那为何这孙氏不是皇后?”

  朱元璋有些疑惑发问。

  韩成道:“这是因为朱瞻基的正妻,是永乐大帝给定下的。

  当初定皇太孙正妃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必然是孙氏无疑。

  可结果却出乎了许多人的预料,包括朱瞻基和孙氏二人都如此。

  永乐大帝没有选孙氏,而是给朱瞻基定下了胡氏。”

  听韩成这样说,朱元璋倒是明白了:“可是这孙氏人不行?”

  韩成点点头:“永乐大帝觉得,孙氏这人做妾可以,人长得好看,也有些小聪明在。

  但是做皇太孙的妻子却不成。

  皇太孙的妻子,今后是要成为皇后的,孙氏为皇后,她坐不好这个位置!”

  朱元璋点点了头。

  稍稍沉默一下,望着韩成道:“那到了后来,这孙氏是不是还是成为皇后了?”

  韩成对着朱元璋竖起了大拇指:“岳父大人圣明,被你一眼就给看出来了。

  这孙氏在后来,确实还是成为了皇后。”

  对于韩成的夸赞,朱元璋并没有露出什么喜色。

  毕竟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

  作为皇后的胡氏无子,孙氏给朱瞻基生下了长子,再加上他们二人的感情在,那胡氏皇后之位被废,孙氏取代胡氏成为皇后,很容易就能想出来。

  而这种情况,对于大明毫无疑问,是百害无一利。

  朱瞻基早死,年仅九岁的孩儿登基,这是朱家第一个孩童天子。

  子幼母壮,从来不是好事,尤其是对于一个皇朝来说更是如此。

  很容易就会形成后宫干政的局面,造成混乱。

  历史上这种事情,是一点都不少。

  有太多的例子,都说明了后宫干政的坏处。

  哪怕是他立下了铁碑,明确下了后宫不得干政,只怕在这等情况下,也避免避免不了这事情了。

  若是在以往,朱元璋还会自信的想,他留下来的祖训,后世子孙肯定会遵守。

  但现在,在经过了韩成的诸多爆料之后,朱元璋再也没有这个自信了。

  他人刚死,好孙子朱允,就将自己留下来的诸多事情,都给弄了一个面目全非,妥妥就是要二世而亡的样子。

  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是真的不敢再奢望,他死后几十年,后世子孙还能遵守他的祖训。

首节上一节314/107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