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第97节

  说完,崔文秀逃也似的离开了宣府这处是非之地。

  崔文秀一出城,正好撞上了来到城下的阿剌知院。由于崔文秀身上有皇帝的信物,阿剌知院也没难为他,直接命亲兵护送他离开了。

  杨洪敢公开抗旨,但于谦不敢。不多时于谦带着尚方宝剑出了城。

  此时阿剌知院穿着大明亲王的服饰,将十几名被俘的宣府叛将押了出来,交给于谦,然后便站在一旁等着看行刑。

  阿剌也不傻,他此时站在位置,正好的明军的弓箭射程范围外。

  手持的弓弩根本就射不到阿剌,宣府城头的大炮倒是可以射到。

  但阿剌很机智地将杨俊牢牢的控制在身边,杨洪再疯狂也不能为了杀阿剌就朝着自己儿子开炮。

  等宣府的城头上围满了文武官员,阿剌便笑着向于谦做个请的手示,示意于谦快点开始行刑。

第187章 宣府城下人头滚滚 齐王府中新君求雨

  阿剌知院的官瘾刚刚受到满足,正在兴头上,急于执行大明皇帝的诏命,以表忠心。

  于谦则完全相反,虽然不敢公然违抗皇帝的诏命,但是执行的也有些不情不愿,因为这些叛将还不只是杨洪的老部下。

  于是于谦向阿剌知院回道:“诚王,您别着急啊,皇帝的诏命中明确说了,宣府七品及以上的文武官员必须全部到齐。所以下官得点对一下名册,确保所有人都已经上城头观刑了。”

  阿剌笑道:“行,那不着急,反正今天这些人必须得死。皇帝还说了,过不了多久,也要对杨俊处以极刑,请于尚书转告杨洪,让他早早准备棺材吧。”

  于谦闻言,眉头皱得更紧了。

  从内心来讲,于谦已经有些佩服朱祁钰了,这位皇帝执行力真是不错,说了要对山西官场下手,就真的毫不留情。登基才三个月,皇帝就已经开始对山西挥起屠刀了。

  但是佩服归佩服,终归大家立场不同。最开始的时候,胡、王直、于谦都有些被新君唬住了。可是现在,这些宣德朝的重臣们都逐渐回过味来:皇帝想做的,可不仅仅是打压正统皇帝一脉,以坐稳自己的皇位。

  这些也没什么,还在重臣们接受的范围内。但是现在大家越来越清楚地察觉到,皇帝竟然还想彻底清算宣德朝。

  这个事情就怪异了,大臣们也是第一次见到儿子执意要清算老子的。

  而且新君对宣德朝臣的恨意,要远远大过对正统朝臣的恨意。

  对于朱祁镇的嫡系,王骥、陈懋、柳溥等人,新君要么给加官晋爵,要么放一边不闻不问,自始至终,都没有什么过激行为。反倒是对于三杨,算是彻底抓住不放了。

  三杨虽死,但亲信依旧遍布朝堂。

  不巧的是,宣府城头上的杨洪、宣府城门外的于谦自己,都是三杨的亲信。而且宣德朝时,于谦和三杨的关系过于明显,以至于现在想撇都撇不清。

  在经过反复的衡量后,于谦终于还是做出了最后的决定,拒绝追随新君清算三杨的战略。

  于谦能接受清算杨洪,但实在接受不了清算三杨。

  很快,于谦点查完了宣府的文武官员,一个不少,就连杨洪都站到了城楼上观刑。

  阿剌知院笑呵呵地问道:“于尚书,现在好了吧?”

  “好了。”

  于谦心事重重,也没多想,下意识地就回了一句。岂料话音刚落,阿剌知院便大手一挥。

  数十名亲兵立即将十余名叛将推到宣府城下,手起刀落,人头滚滚。

  完事之后,亲兵们将叛将的尸身扔在原地,还踢上几脚,示意城头上的杨洪下来收尸。

  至于叛将的人头,亲兵重新拣了起来,当成战利品别在腰间。

  不仅城头上的将士们开始喧嚷起来,就连城下的于谦也看不下去了,向阿剌知院质问道:“诚王,你这是什么意思?俗话说人死怨消,砍都已经砍了,为何还要辱及尸身?”

  阿剌知院颇不认同地反驳道:“于尚书这话不对,就算按大明的规矩,罪大恶极之人,砍完头也是要示众的。

  再说我是奉大明天子的明诏,要将这些叛将的人头送回北京。要不,我把皇帝的诏旨拿来给于尚书看看?”

  于谦冷冷地看了阿剌知院一眼,不再纠缠,转身回城,结束了这诡异而尴尬的场面:在这场行刑仪式上,阿剌知院反而看上去像是朱祁钰的忠臣,杨洪看上去则是反叛新君的奸佞。

  而于谦夹在中间,既不忠于正统皇帝,也不忠于景泰皇帝,而是忠于已经故去的宣德皇帝,这就显得特别的多余和尴尬。

  好在行刑结束了,回城之后,便是宣府的文武官员之间的相互埋怨和咒骂。

  最聪明的一类人,如崔文秀这样的,见势不对,便头也不回的率先跑路。剩下的也很聪明,就是反应稍微慢点的人,看到那十几颗在地上打滚的人头,也就回过味来了,纷纷开始写奏本,与杨洪划清界线,向新君大表忠心。

  很快奏本就写好了,朱祁钰派来的特使刚要出城,就被宣府这些文武官员团团围住。

  特使被吓一跳,只见这些官员各各手里举着奏本,一边往自己手里塞奏本,一连高呼圣上万岁。

  特使秉持了朱祁钰的行事风格,直接就告诉众人:“你们的奏本不必上了,没有用。如果你们在任时是廉洁奉公的,不上奏本表忠心,皇帝也不会对们怎么样。

  如果你们做贪赃枉法之事,就算喊万岁喊破喉咙,也无济于事。

  于尚书就是皇帝派来清查你们的。一个一个挨个查,谁都跑不掉。就是这样,都散开吧,我要回去向皇帝复命了。”

  说完,特使便分开人群,急勿勿地离开了。

  宣府这边人心惶惶的同时,朱祁钰却正躺在床上,悠哉悠哉地求雨。

  这个求雨是真的求雨,数名宠妃就这样呆愣愣地看着,对皇帝的行为感到不可思议。

  朱祁钰实在受不住几位宠妃既同情又关爱的目光,只得一本正经地解释道:“我虽然不是龙王,但我是真龙天子。真龙天子也是龙,说让下雨它就得下雨。”

  暮雨闻言,也一本正经地问道:“夫君,今天内廷刚送了一堆东西过来。什么人参、鹿茸、黄精之类的,说是皇帝和贵妃的份例。

  要不奴家给您炖点人参鸡汤喝吧,喝两碗就好多了。”

  朱祁钰使劲摆摆手:“让他们不要再送了,内廷送来的东西,咱们一口都不能吃。这帮人巴不得咱们一家早死早超生,你竟然还想拿他们送来的人参炖汤。”

  暮雨连忙答应了,又问道:“那已经送来的这些东西怎么办?给亲卫吃?”

  “不不不,也别给亲卫吃。我们的命是命,亲卫的命就不是命了?要是中了毒怎么办?

  尤其是慢性毒药最可怕了,万一吃完生不了孩子怎么办?那不是毁人一辈子吗。

  这样吧,你让王妃单独用一个库房,把这些东西收起来。以后红白喜事、迎来送往的,拿去当随礼,送到上皇一派的勋贵、外戚、大臣家里去。”

  暮雨怕朱祁钰再着急上火,连忙答应了,立即转身出去安排。

  朱祁钰还意犹未尽地对其他宠妃吩咐道:“你们要牢牢记着,一定要把宫里那些人当不共戴天的仇人防着。”

第188章 新君科普殉葬流程 谋臣探讨生财之道

  觉得这样说力度不够,朱祁钰又向宠妃们问道:“你们知道若是我死了,你们这些宠妃会有什么下场吗?”

  凝香立即答道:“奴家知道,是去守皇陵,后半生与青灯古佛相伴,就像个活死人一样。”

  朱祁钰嗤笑一声:“你想得倒是挺美好,竟然还想守皇陵。实话告诉们吧,一个跑不了,全部都得殉葬。”

  “殉葬不是已经被夫君废除了吗?”

  “哈哈,我活着才有殉葬废除一说。我都死了,自然是人走茶凉,谁还会理我那一套。”

  凝香梗着脖子回道:“殉就殉呗,也比当个活死人,困在高墙里像具行尸走肉强。”

  朱祁钰闻言笑道:“你这小姑娘,呆呆的,傻傻的,倒是挺可爱。只是你知道殉葬的流程有多么屈辱吗?

  你得在太监的注视下,不着寸缕地沐浴净身。然后就这样光着躺在石板上,由四名太监把你的四肢按住,另外两名太监用白绫把你活活勒死。

  至于为什么让你躺在石板上,是因为白绫勒上之后吧,你会失禁的,用石板好清洗。

  所以勒死之后你的身体很脏的,还得由太监为你将里里外外每一寸肌肤都清理干净。

  至于你死前和死后,太监们会不会过你做一些变态的事情,我就不知道了。”

  听得几位宠妃连连摆手,凝香代表着姐妹们大表忠心:“夫君放心吧,以后夫君吃什么喝什么,我们都要先亲自尝过。就算奴家自己死了,也绝对不会让别人伤害到夫君。”

  其他宠妃也是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见效果达到了,朱祁钰便不再继续恐吓自己的宠妃们了,而是一边招招手,一边笑道:“来来来,都到床上来,让寡人好好安慰安慰爱妃们。”

  朱祁钰在后院玩得开心,林香玉却在前厅傻傻地看着金英发呆。

  也不怪林香玉犯懵,这金英一上来,就提出将内帑的管理权交出来。

  愣了半晌,林香玉才无奈地吩咐道:“内帑不是由皇后管的吗,有什么事情,去找皇后说吧,你和我说有什么用呢?”

  金英又强调道:“启禀王妃,这是皇太后的交待。”

  见金英拿皇太后压自己,林香玉冷笑道:“那你去找皇帝说吧,我一个小小的王妃,这些事情怎么也轮不到我管。”

  金英回道:“那老奴现在就求见皇帝,还请王妃准许。”

  “等朝会时,你以臣子的身份觐见吧。皇帝现在正和宠妃们交流人生呢,这时候他不可能见生人。

  我们这位新君和你们那位正统皇帝不一样。宫里妃子的身体,太监可以随便看。但是在齐王府,新君宠妃个个都是禁脔,就算是太监,也别想看到半分。”

  “那什么时候会有朝会?”

  “不知道。”

  林香玉烦了,端起茶杯,示意金英速速离开。

  金英在心中叹了口气,虽然眼前的王妃是自己的敌人,虽然自己是内廷首席大太监,但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一夜无话。

  到了第二天一早,巧了,还真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

  天阴沉沉的,而齐王府门口依旧热闹,还是挤满了来领赏的人群。

  这下连朱祁钰自己都有些好奇了,坐在西厅的软榻上,向进城来述职的何宜、黄溥两人问道:“这个瓦剌夜不收的人头有这么好砍的吗,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来领赏?”

  何宜笑着摇摇头,也不回答具体问题,只是调侃道:“以这个领赏速度,也不知道陛下的库房能支撑几天?”

  朱祁钰倒也乐得配合,当下便掰着手指头算了算:“一颗人头一百两,也先还有四万五千人,如果全被当作夜不收砍死,我要出四百五十万两的赏银。

  府里有二十多万两黄金,八十万两白银;接天楼拍卖募捐,还有一百二十万两存银。王妃在孙家的赌场押注,还能赢回个一二百万两。

  差不多堪堪能够,反正也是有点勉强。哎呀,调用不了内帑,朕这个皇帝还是太穷了。

  而且朕的钱不能光赏别人啊,我现在住的这个齐王府还是临时的呢,等瓦剌大军一退,我得个一二百万两银子,造一个新的齐王府出来。”

  “一二百万两银子造一个王府?”

  黄溥有些听愣了,正常亲王府,三四十万两的造价,就已经非常奢侈了。

  朱祁钰笑着解释道:“我要造的府邸,和普通的亲王府规制完全不同,与其说是王府,不如说是一座空前巨大的山水园林。”

  朱祁钰想举个例子,让自己的说法易于理解一点。但想了一想,就又算了。自己总不能说想造一座大清园明园、颐和园、静明园的集合体吧。

  于是朱祁钰又补充道:“一般咱们大明的皇帝,修座皇陵要费四五百万两白银。我就不修皇陵了,只用一二百万两修座园林,给我和我的十五位宠妃居住,这个不是很过分吧?

  而且我既不用朝廷的钱,也不用内廷的钱,我也就抄太监得来的银子。

  给百姓免一年赋税,给文武百官涨俸禄,废除大明宝钞,景泰元年要做的这三件大事,需要流水般地银子啊。我就不朝廷的钱了,能省一点是一点。”

  何宜笑道:“微臣明白,陛下是想抄太监的家,供自己用;抄山西的家,供朝廷用。”

  朱祁钰赞道:“言简意赅,切中要害,行义你算是把我琢磨明白了。那你说说,现在的山西,不仅杨洪不听我的,派去的两位钦差重臣王直和于谦也不大听我的。

  这家怎么个抄法,才能把银子收上来呢?”

  何宜摇摇头,把球踢给了黄溥。

  黄溥回道:“微臣愿意替陛下去巡按山西。”

  朱祁钰闻言,立即连连摆手:“不不不,你不能去山西。我知道澄济你的治才在年轻一代中首屈一指,但我可舍不得让你去山西。

  你不知道山西那帮人下手有多黑,急眼了之后,他们真的敢让钦差巡抚不明不白地死掉。

首节上一节97/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