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第54节

  兴安侯刚回京,不认识眼前众人,由于长期在外领兵,就算见过皇帝,也是很多年之前的事情了,那时候皇帝还很小,如今早就变样了。

  兴安侯夫人不认识别人,但她认识宣懿太妃。于是忙在一旁提醒兴安侯:“夫君,那个是宣懿太妃啊。”

  由于下午接到请帖后,家人已经给兴安侯简略介绍过王府的事情。

  所以经过夫人这样一提醒,兴安侯就把剩下众人的身份全推断出来的:“中间的成年男子,一身蓝衣素服,被宣懿太妃和一绝美女子,一左一右揽着。

  宣懿太妃能揽着的男人,自然肯定是皇帝了。而正式场合,能揽着皇帝的年轻女子,自然是齐王妃了。

  再看旁边两个长得一模一样的少女,抱着两个小孩,一男一女,自然是太子和公主了。而抱孩子的,自然是皇帝的玉妃、香妃这两位宠妃了。

  对于王府正门大开,兴安侯还能理解,毕竟自己是侯爵,特别恩遇一下也说得过去。但是门口站着的这些着实有些吓人,就算是来个亲王,也犯不着这样兴师动众吧。

  就在兴安侯发愣的时候,朱祁钰已经带着王府众人迎了上来。

  兴安侯一家连忙要下跪行礼,却被朱祁钰死死拉住:“兴安侯不必多礼了,今天是家宴,咱不讲这些繁文缛节。

  太妃、太子、公主,还有我这些王妃,您都没见过,来,我给您介绍介绍。”

  兴安侯,带着夫人,嫡长子徐贤及其正妻,与众人一一见礼。

  朱祁钰带着太妃、王妃,热情地将兴安侯一家请到后园的绛云轩,在此宴客。

第104章 皇帝问计兴安侯 徐亨大胆议君王

  轩中早摆好了一张长桌,朱祁钰先坐了主位,左手边,依次坐着兴安侯、兴安侯夫人、宣懿太妃。

  右手边,依次坐着徐贤、徐贤夫人,林香玉。浅雪和素汐带着太子、公主,坐在朱祁钰对面。

  徐亨一家人谦让了多次,方才落座。

  至此,徐亨也肯定了来赴宴之前的猜测:今天的宴会,要改变自己一家人的命运了。

  就看这个接待规格,皇帝带着一家人亲自开正门迎接;落座之后,又由一位皇贵太妃、三位王妃,加上太子、公主在下首作陪。

  徐亨非常确定:就算是亲王来了,也不应该是这样接待的。这明显就是皇帝纡尊降贵,极力拉拢了。而且这应该也是皇帝礼贤下士的极限了,再往上走,皇帝就该我跪下了。

  双方闲聊了一回家常,朝云、暮雨等人便将酒菜端了上来。徐亨见状,忙带着一家人站起身来。

  如今谁都知道,皇帝身边没丫环,只要是个漂亮女子,至少都是侧妃。徐亨一家人哪里敢大大咧咧地坐在那里,心安理得地让皇帝的女人侍候。

  朱祁钰连忙劝止众人:“兴安侯不必客气,今天是家宴,不要拘束,都坐都坐,快坐下。”

  徐亨一家人告了罪,方又坐下。徐亨从在大门外见到皇帝一家,到现在正式开宴,一直在暗暗观察,对众人有了一番初步的评价:

  皇帝穿一身纯色的浅蓝色袍,腰间系条玉带,相当的简洁古朴。可见坊间传闻不差,皇帝就是喜好朴素清雅之物,极厌恶繁复琐碎。

  宣懿太妃也是一身素袍,除了头上别一支玉簪,再无其它修饰,明显也和传言一样,喜好道家,一心清修。

  再看皇帝这些宠妃,没人任何人穿王妃服饰,也没有任何人衣服上有凤形图案,可谓低调到了极致。

  正王妃身着浅红色罗裙,素白色小袄,袄上绣着点点粉色桃,又用玉带束了细腰,显得更加高挑灵动、清丽素雅。其他妃子则是一水的白袄粉裙,各个娇俏可爱。

  皇帝一家人言笑随意、举止亲密,明显就是温馨和睦之家。

  这时候的大明非常流行算命与相学,徐亨也有所涉猎,细看过皇帝一家人,不禁暗暗点头:贤妻旺三代,蠢妻毁全家。皇帝心思深沉、手段高明,至少后宫是无忧了。

  皇帝一家极尽热情,席间也只拉家常,太妃与几位王妃妙语连珠,将气氛烘托的十分热烈,这顿饭算是宾主尽欢。

  撤下饭菜,浅雪和素汐带着太子、公主回去休息,其他侧妃也纷纷退下。

  剩下的七个人,一边喝着茶,一边谈到了正题。

  朱祁钰笑问道:“我听说兴安侯曾与张御史纵论天下将才。如今国难当头,可否请兴安侯再为朕一论,有谁可为统帅?”

  徐亨见正题来了,连忙打起十二分精神应对:“末将当时不过是顽笑之语,不想连陛下都听说了。

  若论帅才,大明近来曾统兵超过十万的,不过四人而已:英国公张辅、靖远伯王骥、宁阳侯陈懋、定西侯蒋贵。

  今年多事,定西侯病殁、英国公阵亡。

  现在就只剩下靖远伯和宁阳侯了。而这两人统兵十万之时,都是在南方作战。南蛮的战力,还是远不如北虏的。

  所以现在没人有过统兵十万,大战北虏的经历。”

  朱祁钰闻言,重重地叹口气:“如今北方是这个样子,该如何对付瓦剌,还请兴安侯赐教。”

  徐亨回道:“陛下真想听臣说心里话?”

  “自然,请兴安侯畅所欲言。”

  “那请陛下先恕末将无罪。”

  “可以,这里没有外人,兴安侯尽管讲就是。”

  徐亨得到承诺,方才回道:“如今瓦剌成势,是由仁庙、宣庙和太上皇,三代人错误的战略造成的。”

  朱祁钰一听,顿时来了精神,这还是第一次,有人直接把错误归于皇帝呢。

  徐亨又继续说道:“三杨固然都是奸臣,但他们的荒诞行为背后,实际上都是由先帝的纵容所致。

  仁宣治世,跟文景之治有本质的区别:孝文皇帝是极度渴望能够开疆拓土的,只是受限于大汉当时的国力,只能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情。所以孝文皇帝与孝景皇帝才会继续休养生息、励精图治,最后将一个强盛无比的帝国交给了孝武皇帝。

  而先帝就不一样了,先帝是发自内心地对开疆拓土不感兴趣。所谓的休养生息,都是建立在牺牲国家长远布局的基础上。

  就比如眼前,先帝与三杨配合,放弃东胜卫、开平卫,既不注重长城的防御,也不注重整顿武备。以致军备废驰,长城防线也形同虚设。

  而且先帝对蒙元采取不闻不问的消极态度,不对蒙元内部进行分化制衡,坐视瓦剌坐大,统一蒙古。种种目光短浅的操作下来,终于有了现在的土木之败。”

  朱祁钰闻言,都惊呆了,朝中有很多文臣武将也明白这些事情,但能如此直白地说出来的,兴安侯还是第一个。

  徐亨这也是一场豪赌:反正自己这些话罪不至死,如果皇帝真有雄心壮志,能接受自己的观点,那自己就可以辅佐皇帝建立功业。如果皇帝听不进去,那自己就只能回家抱孙子去了呗。

  徐亨现在的行为就是典型的破罐子破摔:反正仁宗这样,宣宗这样,太上皇也是这样,如果新君还是这样,那自己就彻底死了心,回家含饴弄孙、富贵而终也挺好。

  朱祁钰回道:“我想要重创瓦剌,杀掉也先,将蒙古彻底分裂成数个部分。然后清洗山西边将,重建长城防线。

  只是可惜啊,如今我连京城的军队都控制不住。而且也没有时间啊,我只是代皇帝,等迎回太上皇,我还得将皇位还给太上皇。”

  徐亨闻言,连忙回道:“天位神器,岂能让来让去。陛下既已受位,安能再让?”

  朱祁钰两手一摊:“大臣们不同意,勋贵不服,藩王对我怒目而视,兵权也不在我手里。我不还位,我这一家人还能活吗?”

第105章 兴安侯坚求联姻 新皇帝终得大将

  提到还位,徐亨再出惊人之语:“太上皇乃是幼年继位,被三杨等奸佞挟持长达六年之久,以至国事进一步破败荒废。

  直到正统六年,太上皇亲政之后,明辨忠奸、锐意进取,罢黜奸佞杨士奇,并杀其子。然后先后四次出兵麓川,又亲自出巡山西,意在极力挽救仁宣之失。

  可惜上皇勤于国事,拙于谋身,以至误陷虏廷。

  此不测之祸,虽是大明之难,却未尝不是天命有归,将使陛下临危受命、力挽狂澜、威加四海,成万世之帝业也。

  虽九州多事、险阻重重,然天将降大任,岂可不受,请陛下当仁不让,勿忧莫辞。”

  朱祁钰又问道:“那迎回太上皇之后,寡人当如何自处?”

  徐亨回道:“请太上皇正式禅让于陛下,如唐玄宗、唐肃宗故事。”

  徐亨的话说到这个份上,朱祁钰也不再东拉西扯,直接问出了今天的主题:“兴安侯可愿为我执掌京畿兵权?”

  徐亨也很爽快,直接就给出了回复:“末将愿为陛下效死,但是末将有个条件。”

  朱祁钰笑道:“兴安侯放心,有什么要求,尽管讲来,便是世袭罔替的国公之位,朕也绝不吝惜。”

  这下朱祁钰终于放松下来,这世上的事,最怕的就是没有价码。只要能开出价来,那就好办了。

  然而徐亨接下来的话,却让皇帝一家人目瞪口呆。只见徐亨一脸严肃地回道:“启禀陛下,末将已经老朽,就算有无边荣华富贵,也没几年享受了,再说末将也不看重这些。

  我这儿子才能平庸,也无大志,如今末将只想为儿子、孙子谋个终身的倚仗。所以末将斗胆,为儿媳之嫡女,求与王妃之嫡长子匹配。”

  朱祁钰闻言,眼都瞪圆了:这个兴安侯也太疯狂了吧,王妃的嫡长子,那不很可能就是未来的皇帝吗?兴安侯想自己的孙女做皇后?这不是漫天要价嘛。

  愣了半晌,朱祁钰才弱弱地问道:“敢问,徐少夫人已经有嫡女了吗?”

  徐亨回道:“末将的儿媳,还未有嫡女,但她还年轻。如果将来实在生不出来,那退而求其次,由末将的嫡孙尚王妃亲生的公主也可以。”

  朱祁钰听明白了,徐亨的要求就是和皇帝联姻,而且必须是王妃亲生的嫡子女参与联姻。

  最好是王妃嫡长子娶徐亨嫡孙女,实在生不出来,王妃的嫡女嫁给徐亨的嫡孙也可以。

  这算是最牢固的血盟了,联姻一成,两家就只能同进同退了。

  就在朱祁钰迟疑的时候,徐亨又补充道:“只要联姻一成,末将愿效定国公故事,以死相报陛下。”

  徐亨都提到定国公了,朱祁钰就没话可说了。靖难时,定国公徐增寿为了帮太宗皇帝,被建文亲手砍了。

  人家作为大明第一功臣徐达的儿子,之所以放着荣华富贵不享,去给太宗皇帝卖命,就是因为他同父同母的亲姐姐,是太宗嫡妻徐皇后。

  徐亨的意思很明白,大家是亲得不能再亲的姻亲,我才肯死心塌地给你卖命。不然谁会失心疯了,放着好好的侯爷不当,去为你行万难之事。

  朱祁钰扭头看向宣懿太妃,太妃又扭头看向林香玉,林香玉又望向朱祁钰。三个人就这样来回相互看,谁也不敢拿主意了。

  最后还是太妃说道:“媳妇,孩子是你生的,拿主意吧。不管你如何决定,我和钰儿都支持你。”

  朱祁钰闻言,也点点头,认可了太妃的说法。

  林香玉略一思索,便面向徐亨,给出了答案:“既是兴安侯看得起我这小小王妃,我岂有不应之理。将来我有了长子,便娶侯爷嫡孙女为正妃,两家结亲,永不相负。”

  徐亨闻言大喜,带着家人便要起身下跪。朱祁钰连忙扶住,然后笑道:“兴安侯千万不要再这样多礼了,如今我们可是亲家了,快坐快坐。王妃去准备纸笔,我们立即就写下婚书。”

  徐亨连忙回道:“陛下,末将以为婚书暂时就不必了。一来,以陛下与太妃、王妃的信用,只要说出口的话,必不会反悔。二来,末将以为此事暂时不必招摇,不然恐引来有心之人从中作梗,反害了子女们的性命。”

  众人闻言,都连连点头。这场联姻若是公布出去,一定会有人对兴安侯府下黑手的。倒不如秘而不宣,等儿孙长大,到时候再公布婚事。

  双方同盟已成,朱祁钰便不再客气,对徐亨讲出了自己的谋划:“兴安侯,我的计划,是由您总督直隶、山西、陕西、山东、河南军务。

  接下来的京师保卫战,我是这样想。

  京师有九门,我分成东、南、西、北四面,每一面都派一二重臣负总责。

  北面有德胜门和安定门,由你我负责。我在城头督军,兴安侯总管北面的大军。其中德胜门外,元土城由您带来的五千边军和范广的三千神机营精锐驻守,旁边的民房区域由我的八千亲卫驻守。安定门由陶瑾率两万神机营驻守。

  我希望北面的大军立功最大,杀伤瓦剌最多,成功将我的威望树立起来。”

  “末将明白,明天末将就带着徐贤去整军备战。”

  朱祁钰连忙劝道:“歇一天,歇一天,兴安侯远道而来,一定不能过度劳累了。明天咱们都歇一天,后天一早举行朝会,将四面九门的守备任务分配下去,然后我们一起去德胜门外整顿军队。”

  徐亨只得答应了,又聊了一会,方才起身告辞。

  朱祁钰带着众人亲自送到门外,又命亲卫一直护送兴安侯回到家中。另有一队亲卫送了宣懿太妃回自己寝宫。

  送走了众人,见只剩下自己和小王妃,朱祁钰长长地舒了口气:“终于搞定了,真不容易。咱们这么早,就给孩子允了亲事,颦儿你真不介意吗?”

  林香玉笑道:“夫君放心,奴家也不傻的。那徐贤仪表堂堂、彬彬有礼。徐少夫人不仅姿色绝美,更是温婉可人,通情达礼。他们俩生出的孩子,怎么可能会差呢。

  至于感情,咱们把他们的孩子接到府里,从小亲自抚养,让孩子们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就像先帝和太后那样,应该问题不大吧。”

  朱祁钰无奈地摊摊手:自己的父皇,跟孙太后那可真是青梅竹马的真爱。

  林香玉见状也摊开了手。

  朱祁钰好奇地问道:“颦儿你做什么?”

  林香玉像看傻子一样地回复道:“奴家要抱抱啊。”

  朱祁钰恍然大悟,懂了,要公主抱嘛,于是便将佳人打横抱起,笑盈盈地回房睡觉了。

首节上一节54/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