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第357节

  尹直壮着胆子回道:“微臣斗胆,想侍君伴驾。”

  安平大君于全罗道、锦城大君于庆尚道起兵,打出了清君侧的旗号。

  短则一两年,长则三五年,再外放出去到地方从政。

  汉城之内,还有不少忠臣等着帮国王夺回权利。

  众人闲聊半晌,皇帝才姗姗来迟。

  只是朝鲜有能战之兵至少十万,日本更是有能力凑出二十万大军。

  张宁自负才高,也急于立功。在场的臣子里,属自己年纪大。已经成为大学士的何宜,竟然比自己还小一岁,真是气死个人。

  就只有一条,我偷偷跟你们说,你们别告诉外人。”

  坊间传言,什么难听的都有,连隋炀帝三征高句丽都出来了。

  继癸酉靖难之后,朝鲜再度爆发了二次政变。

  其余参加密谋的大臣尽被诛杀,汉城之中血流成河。

  其实这是个极为艰巨的任务,但是张宁欣然领命。

  汉城之内,成三问、俞应孚、朴彭年、河纬地、柳诚源、李垲六位大臣密谋拥戴国王李弘夺回权利。

  若是能将朝鲜、日本收入大明版图,自然能够大大增强国力,我大明内地百姓也能减轻不小的负担。

  三楼之上,风景更好,隔窗望去,湖光山色,荷叶连天。

  到处都是敌人,这是彻底不给人留活路了。

  从龙之功,过村没店,可遇而不可求,但军功还是可以追求一下的。眼前朝廷征讨朝鲜、日本,就是一个大机遇。

  朱祁钰赞许地点点头:“可以,那你就任翰林院编修,兼中书舍人,留在甘泉宫协理军政吧。”

  一个新科进士,有上进心是好事。

  于是君臣同心,一起商量着怎么收拾朝鲜。

  何宜继续说道:“本来是内阁会同吏部、礼部定的名次,榜眼和探郎都是二甲十几名,状元是二甲九十多名。

  探郎张宁却站了出来:“微臣斗胆,想去军前效力,以报皇恩。”

  首阳大君破罐子破摔,没了顾忌,在自己府中,对大明皇帝朱祁钰破口大骂,什么难听骂什么。

  本来政变已经成功了,一切尽在掌控之中,只要慢慢把不服的人逐个击破就好。

  但是大明天子一出兵,所有人的反抗都提前集中爆发了。

  感谢诛邪道人打赏 500点币

第614章 首阳大君僭居王位 遣使日本引狼

  首阳大君已经琢磨明白了,天杀的大明皇帝之所以对自己的政变试探态度暧昧,原来是想着借机拿下朝鲜啊。

  换个角度想一想,大明的广西省一百多万人口,朝鲜能顶三个广西了。

  朝鲜的特产不能说多丰富,但还是远远强于广西的。

  这么一比较,对急于开疆拓土的大明景泰皇帝来说,朝鲜还是极为诱人的。

  其他人对局面可能还看不大清楚,但首阳大君心里知道,自己已经完了。

  政变最重要的是掌握军队,然后用威望和杀戮震慑住反对者。

  当今大明天子就是正面事例:先掌控住营州卫,有了一只三四万军队组成的基本盘,再拉拢住精锐的陕西边军。

  然后以京师保卫战,大败也先来建立权威,最后一场京城大兵变,彻底清洗掉反对者。

  至此大局已定,再慢慢杀死前任太后、废掉前任皇帝。

  这前前后后,了五年时间。

  最终首阳大君勉为其难,继任国君。

  首阳大君就等着这句话呢,立即便回道:“引外援入朝,迅速击杀锦城大君与安平大君。

  终于,权也大声抱怨道:“大君,是您鼓动我们起事,说一定能拨乱反正、扫除奸佞。

  可怜朝鲜国王李弘,无兵无权,难以反抗。也只求保命,不作他想。

  如今日本已经被围困了半年,来自大明的铁器、茶叶、丝绸、帛全都中断了。

  又一顿争吵,最终选定首阳大君最铁杆的心腹韩明浍出使日本。

  不仅奇异草数不胜数,而且就连杨柳桃李等树,都是成片成片的,这才是山水大园林。

  李弘被尊为恭懿温文太上王。

  与此同时,朱祁钰却在昆明湖上、楼船之中,宴请位列二甲前三名的曹泰、徐观、谢省。

  紧接着,首阳大君李便行使新王的权利,任命韩明浍为全权特使,前往日本求援。

  所以请日本为外援,先消灭锦城大君与安平大君,然后我们合兵一处,北击明军,一直攻入辽东。

  最近您擅自下令杀了那么多人,我们全都回不了头了。但四境都是敌人,哪一方都短时间内难以消灭。

  首阳大君有些抓狂,问题就出在这里,大明天子不给自己时间为政变善后。

  这下好了,平安道、咸镜道、庆尚道、全罗道,每道一万重步兵。

  被首阳大君连哄带吓,众人最后只得选择了妥协,也就是死马当活马医。

  您倒是说说,我们该如何才能谋得一条生路?”

  首阳大君摇摇头:“这不叫引狼入室,这叫驱虎吞狼,或者你干脆说是饮鸩止渴也行。

  曹泰笑道:“如诗如画,真神仙居所也。”

  依臣之见,不如大君自立为国王,如此臣作为朝鲜国王任命的全权特使,才能引起日本的重视。”

  一个王府竟然有个三千多亩的大湖,满湖的荷,然后还有三座山被整个围进王府之中,当真是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如此两全其美,岂不妙哉?”

  权立时就抓住了其中的关键:“这是引狼入室、与虎谋皮啊。请神容易送神难,一旦日本派大军进入朝鲜,就算最后打败了明军,日本还肯轻易撤走吗?”

  首阳大君好容易骂完,多少消了消气,权等人便赶来求见。

  首阳大君假意推托一番,众人见事已至此,不一条道走到黑也不行了,于是都再三出言恳请。

  一番拉扯之后,首阳大君接受禅让,正式称王。

  首阳大君非常自信地解释道:“今年年初,大明天子宣布取消日本的不征之国地位,断绝与日本的贸易往来。

  根据历史经验来看,这也是正常的政变善后时间。

  权也急眼了,因为他自己并不是首阳大君的心腹,而是在政变前被首阳大君拉上贼船的。

  众人听到这话都懵了,哪里来的外援?

  然后出倾国之兵,与援军一起北上同明军决战。”

  西山本来有很多老和尚,后来都被我赶跑了。我许你挑处寺庙,改建为别墅居住。

  接下来就是挑选使者去日本当说客了,这可是个艰巨的任务。

  朱祁钰居于上座,酒过三巡之后,向曹泰笑道:“依爱卿看,寡人这王府如何?”

  这些‘靖难功臣’可是真急了,一旦汉城被攻破,等待大家的就是三族夷灭了。

  提到喂野狗,众人都感觉有些脊背发凉,自己喂野狗也就算了,家里可都还有娇妻美妾呢。

  朝鲜又没有大规模的骑兵,好容易偷偷组建了五万重步兵,这下全部暴露出来了,就等着被卑鄙无耻的大明天子彻底收割掉吧。

  引日本入朝,我们还可以支撑下去,最后大不了向日本称臣纳贡呗。

  反正我们总是要称臣纳贡的,不给日本称臣,也得给大明称臣。

  嗯,干等吧,连棺材都不用准备,因为我们最终都会被扔到山里喂野狗的。”

  大家说干就干,第二天一早,权率百余侍卫前往王宫,觐见国王。

  这才半年,日本已经吃不消了。若是持续个两三年,日本直接就崩溃了。

  韩明浍也有一股子莽劲儿,当即还提出了建议:“大君,我现在去,名不正、言不顺。

  “引外援入朝?”

  于是李弘亲率百官前往首阳大君府邸,执意禅让、跪请首阳大君接任朝鲜国王。

  跟昨天的尹直、耿裕、张宁完全不同,曹泰、徐观、谢省这山水三人组进入齐王府之后可高兴坏了。

  众人聚在一起,七嘴八舌地吵嚷了半天,也吵不出个所以然。

  三人都来自江南,江南的园林虽然精美,但与齐王府相比,规模都实在太小了。

  从而迫始大明天子承认日本为不征之国,恢复贸易,并承认我为朝鲜国王,恢复和平。

  当时托孤辅政大臣金宗瑞、皇甫仁专权,权是因为对此不满,才支持首阳大君发动了政变,两人相当于是盟友。

  “嗯,我知道爱卿淡泊名利、喜好山水,别老想着回家了,留下来做翰林院编修兼中书舍人吧。

  一共四个方向,每个方向都没办法集中优势兵力。

  宣州前线的三万重步兵,被调了两万回来,改派去庆尚道、全罗道镇压锦城大君和安平大君。

  如今权也感知到大难临头,要各自纷飞了。

  但若不招引外援,我们撑不过今年了,你们就等着夷三族吧。

  这样总行了吧,既能为国家效力,也能寄情山水,两全其美,岂不妙哉。”

  皇帝都挽留到这个地步,曹泰也没话说了。如果再执意回乡隐居,那就是找死了。

  朱祁钰刚要高兴,不料徐观却起身奏道:“启禀圣上,微臣想请假回乡成亲完婚,还望圣上恩准。”

第615章 朝鲜弃城战略收缩 明军进击剑指

  刚中完进士就想跑路,那肯定不行。回去教书不行,回去成亲更不行。朱祁钰好说歹说,以亲自主持婚礼为条件,硬把徐观留在了京城。

  皇帝给主婚,天大的荣耀,徐观哪里还敢拒绝,否则不用皇帝动手,回去父母和未婚妻就得一起把自己活活掐死了。

  曹泰、徐观、谢省三人都被留下做了翰林院编修兼中书舍人。

  赐宴结束,喝了不少酒的朱祁钰晃晃悠悠回到清凉殿,倒头就睡。

  第二天一早,朱祁钰又匆匆忙忙起来,带上朱文芳,去召集新科进士训话。

  地点,依旧选在了上圣仙宫,朱祁钰站在高高的望仙台上,背后是上圣皇后的巍峨玉像。

  依旧是强调自己的上圣皇后嫡子身份,依旧是服从性测试。

  而且这次还带上了世子,新科进士们需要依次跪拜上圣皇后、皇帝、世子。

  谁觉得不服,可以提出来。要么做我的嫡系门生,要么趁早滚蛋,省得君臣双方都浪费感情。

  好在,没有人愿意放弃得来不易的功名,也没人站出来跟皇帝抬杠。

  林香玉听到了自己夫君的承诺,方才放下心来。

首节上一节357/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