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第278节

  何宜笑道:“还早着呢,贵使也不必着急走,用些饭菜再离去吧。齐王府名厨云集,绝不会教贵使失望的。”

  程真连忙拱手致谢:“那就有劳大学士了。”

  这次程真没了刚来时的自信,紧紧抓住机会向何宜认真讨教起来。

  青云阁中,送走了程真之后,朱祁钰又歪倒在软榻上。

  林香玉好奇地问道:“夫君,您刚才和程真讲的进攻战略,是真的吗?”

  朱祁钰笑道:“当然是真的了,不过有一点我没有告诉他。那就是到时候大明恐怕又有远洋水师了。

  所以安南面对的,很可能是四面进攻。

  既然倭寇都可以袭扰我大明海疆,那我想没道理大明水师袭扰不了安南海疆啊。

  难道大明水师还比不了倭寇?”

  林香玉笑道:“奴虽然不懂军国大事,但是夫君用来对付安南的战略,可真够狠毒的。

  逼着人家三线作战,甚至四线作战,至少在史书中,还没听说有哪个王朝能抗住的呢。”

  朱祁钰回道:“我想着啊,顺道再把云南打一遍,彻底灭了麓川王国。然后扩大云南的辖区,加强对云南的统治。

  再封几位亲王、国公、侯爵前去镇守。

  哎,矛盾呐,你们应该多生儿子啊,十个八个的儿子真不够分封的。

  哎,算了,明天启用九成宫,并在其正殿开景泰朝第一次经筵。

  后天替我召见周王,我要跟他谈移藩去辽东的事情。”

第485章 张永返京缴旨请罪 杨荣惨遭挫骨

  林香玉好奇地问道:“夫君打算将周藩迁到哪里去?”

  朱祁钰笑道:“沈阳。”

  “为什么是沈阳?沈阳不是在辽东吗?”

  朱祁钰苦笑道:“周藩实在太能生了,你把周藩放在哪里,老百姓他都受不了啊。

  初代周王朱,精研医道,著有《救荒本草》,《普济方》等书,是有名的贤王。而且他们这套家学,还很好地传承下来了。

  你别看宫里那帮太医都是废物,你就觉得医术没有用。

  初代周王生了十六个儿子,只有一个早夭。

  生了十九个女儿,只有最小的女儿早夭,剩下十八个至少都活到了嫁人。

  现在这位周王,生了十二个儿子,只有一子早夭。

  我的老天爷爷啊,谁受的了他这么生啊。

  你说河南人招谁惹谁了,摊上这么些藩王。接下来,我要将山西、河南的王全部移走,以后这两省不许再封藩王。”

  林香玉闻言,吓得掰着手指头数了数:“也就是说,周藩两代人,生出来了二十多个郡王。

  难怪夫君一门心思非要削藩呢,照这么个生法,谁能受的了啊。”

  朱祁钰笑道:“而且周虽说是贤王,但他老想着造反。太祖逮了他两回,建文逮了他一回,太宗逮了他一回。

  所以我可不敢让周藩掌兵。辽东的深山老林里有各种山珍特产,开发的好,这也是一门十分赚钱的生意。

  让周藩帮着朝廷开发辽东,得到的收益分给他们一两成。”

  林香玉称赞道:“夫君可真能干,又给朝廷找了一条财路。”

  朱祁钰冷哼一声:“赚不赚钱倒是其次,我只希望辽东有了经济产出,大明后世君王念在白银子的份上,不要再学英明神武的宣庙大皇帝干那些奇葩事了。

  我把奴儿干都司重新建设起来,只希望他们别再弃了。

  本来我对大明的皇帝们是有信心的,但是宣庙大皇帝把我的信心彻底摧毁了。

  把地图打开一看,东南西北,到处都有这位盛世明君无端弃地的身影,我是真怕后世子孙中再出这么一个奇葩。”

  “夫君别为不相干的人生气了,不值当。来,喝口凉茶去去火吧。”

  朱祁钰摇摇头:“我不要喝茶,我要喝奶。”

  林香玉揶揄道:“夫君都多大了,喝奶还喝的这么理直气壮。”

  “少废话,赶紧的。”

  林香玉只得倚住靠背,委委屈屈地宽衣解带。

  凝香笑盈盈地凑过来:“好妹妹,我也饿了。”

  林香玉无奈地松弛双臂,把头往后一仰:“我就是你们共用的玩物,我认命了,随便你们做什么吧。”

  ……

  一夜无话。

  第二天一大早,浅雪、素汐两人便来到甘泉宫取奏本。

  岂料来到凤阁门口,就见外面站着十几个太监。

  见自家王妃过来,太监们呼啦啦跪下一大片。

  浅雪笑道:“今天是什么日子,都起来吧。”

  除了一个太监依旧跪伏于地,其他人都谢恩起身了。

  浅雪、素汐环视一圈,来的是阮昔、舒良,剩下的就都是面生的小太监了。

  浅雪好奇地问道:“这个是谁,怎么还跪在地上,抬起头我看。”

  那太监抬起头来,倒唬了两位小王妃一跳,浅雪嗔怪道:“原来是张永啊,你回来了呀。

  快起来快起来,好好的跪在凉地上做什么。”

  张永依旧不肯起身,而是又重重磕了个响头:“奴婢有罪,办砸了差事。”

  浅雪笑道:“我当什么大事,办砸了就办砸了,没什么,起来吧。

  你们都是打小就跟着夫君的,自比别人不同,天大的事情,我替你扛。

  不过我好奇你做啥了,至于这个样子?”

  张永回道:“奴婢斗胆,把杨荣挖坟掘墓,挫骨扬灰了。”

  “啊?”

  浅雪、素汐闻言,都惊住了。

  素汐好奇地问道:“杨荣好好的,你挖他坟做什么?挖也就挖了,为何还要挫骨扬灰?”

  张永回道:“挖他坟是因为他将大批的金银珠宝葬在了墓中。挫骨扬灰是因为奴婢搜到了杨荣所著《杨文敏集》的亲笔手书原文底稿。

  其中不仅有杨荣力主放弃交趾之语,而且他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在那里洋洋自得,大放厥词,竟然把放弃交趾当成了大功一件。

  还有当年宣庙废后,杨荣首倡,其不仅不加劝谏,反而极力怂恿。

  君前奏对,杨荣对上圣皇后极尽诋毁之能事,其所有奏对,皆见于手书文稿之中。

  再有杨荣及其族人为祸乡里,鱼肉百姓,致使民怨沸腾,恨不能生食其肉。

  奴婢为了给皇爷出气,给上圣皇后出气,给乡里百姓出气,一气之下,一口气便将杨荣挫骨扬灰了。

  奴婢死罪,请娘娘责罚。”

  说罢,张永取出一摞手稿,高高举过头顶。

  浅雪接过手稿一看,火气一下就上了:“挫的好,扬的好,宣德朝真是盛产奇葩,这等佞臣,竟然一心一意要废黜母后,让他逃过了千刀万剐,已经算是便宜他了。

  堂堂大明宰辅,既然敢说敢做,那就得有承担后果的觉悟。

  杨荣三族,一个都别想活了。”

  浅雪又补充道:“张永先起来吧,等王诚、王勤回来,内廷要进行大调整,到时候我再一并奖赏你们。”

  张永磕头谢恩,从地上爬了起来。

  阮昔转身,示意十名小太监捧着玉匣上前,然后回道:“娘娘,这是御用监给各位娘娘的玉饰。”

  另两名小太监将其中九个玉匣一一打开,浅雪和素汐一一看过,然后素汐指着某方玉匣吩咐道:

  “将这匣玉饰赏赐给慈庆宫的成妃娘娘,张永亲自去吧,顺道告诫一下慈庆宫的宫人,不得怠慢成妃娘娘和太子殿下。

  剩下的送到灵玉宫南门,一会我们自己拿进去就好。”

  没打开的那个匣子里装着浅雪和素汐特别定制的玉器,倒确实不方便让别人看到了。

  阮昔又请示道:“宣庙戾妃的小厨房建好了,敢问娘娘,应由何人充任执事?”

  素汐笑道:“听说张永手下有两个小太监,原本就分在了英华殿侍侯戾妃,好像叫什么张庆、张本,让他俩去吧。”

  阮昔、舒良又奏了一些其他事情,然后从凤阁中取了奏本,一直替两位小王妃将奏本抱到灵玉宫门口,方才回去。

  却说朱祁钰吃过早饭,批过奏本,便带着三位宠妃和甘泉宫中文臣一起来到九成宫。

  在后世大名鼎鼎的园明园所在之处,朱祁钰建起了九成宫,收藏天下图书,并召集饱学之士,编写几部巨著。

  来到九成宫门口,王文、徐有贞、黄溥等人早就在那里等着了。

  朱祁钰下了马车,携众人入内。

第486章 徐有贞进兵政十策 挑战太祖否定

  九成宫中水网密布,有十余个大小湖泊。

  朱祁钰命工匠在湖中填土石造岛,在岛上用青砖青石建造殿阁楼台。

  然后再将书籍置于馆阁之中,如此安排,从一开始就考虑了防火。

  朱祁钰先带着众人转了几处馆阁,王文赞道:“圣上的考虑,真是周到。馆阁纯用砖石,又建于湖中,想要把它点着,着实有点困难。”

  其他人也跟着一片称颂。

  朱祁钰领着众人来到了九成宫正中的大湖。此湖占地有四百亩,湖心之岛亦有百亩之大。

  朱祁钰笑着对众人介绍道:“我将这湖命名为大明湖,这岛命名为大明岛。岛上有大明殿、大明阁。

  这就是九成宫的正殿所在了,走,我们进去看看。”

  朱祁钰依然是喜欢建三层阁楼。

  来到大明阁三楼,楼上依然设置了软榻,只不过比青云阁中多出了十数排石制书架。

  朱祁钰歪在榻上,对众人笑道:“你们看这架上,是郑和下西洋的海图、见闻笔记、海船的建造图纸,途经各国的风土人情、水文地理。

  凡是所有能收集到的资料,原本全在这里了,你们都看看吧。

  另外我还命人抄录了十份,有七份收藏于明处,有三份秘密收藏。

  这也是防着再出现三杨那等奸佞,对下西洋的国策横加阻挠破坏。”

  众人闻言,都翻看了起来。

  王文等人连连称奇,没想到,皇帝不声不响地已经做了这么多准备。原来恭让皇帝忙着搞兵变的同时,皇帝却在忙着收集资料,准备再下西洋。

首节上一节278/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