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第222节

  算了,不管孙氏会不会真的狠下心动手,有枣没枣,先打一杆子再说吧。

第406章 集思广益宠妃献策 环环相扣暗子

  “但是应该由谁去捉拿下毒者呢?”

  朱祁钰手里攥着密信,却犯了难。

  见朱祁钰眉头紧皱,在那里苦苦思索,林香玉不仅不帮着想主意,还在一旁揶揄道:

  “除了王诚他们四个,夫君在宫里不是还有一小撮心腹嘛,派他们去抓不就好了。”

  朱祁钰一听就急了:“那可不行,让他们去做,事后被报复怎么办?你又不是不知道,内廷里面,动不动就要死人的,而且还都死的悄无声息。

  那些心腹都是铁杆嫡系,我小时候身边一共就这么些太监,死一个可就少一个,到时候我上哪补去啊。”

  浅雪接话道:“要不使用中立派?像阮安、陈勉那样的?”

  朱祁钰摇摇头:“他们要是能这浑水,那还能被称作中立派吗。”

  涉及到了内廷、后宫的争斗,讨论讨论不算干政,宠妃们集思广益,都出起了主意。就连一向厌恶尔虞我诈的素汐也给支了个招:

  “要不,从恭让皇帝的亲信太监里面找找?兴安、陈祥、阮浪、曹吉祥等人也未必是铁板一块啊,他们之间没有矛盾吗,不内斗吗?”

  朱祁钰苦笑着摇摇头:“难,兄弟阋墙,共御侮于外。郭嘉说过,如果外部压力实在太大了,那就算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也会暂时停止内斗的。”

  浅雪、素汐异口同声地问道:“那怎么办?就连夫君都没有办法吗?”

  朱祁钰无奈地摊摊手。

  就在几人一起纠结的时候,凝香却稍稍扭头,对朱祁钰笑道:“夫君,奴倒知道一个好办法。”

  “啊?你怎么知道?说说看,你要是说得好,朕重重有赏。”

  凝香笑道:“宁阳侯去年不是从福建进献了一批小太监嘛,前几天都被分配到了皇太后、恭让皇帝、周皇后的寝宫。

  其中有三个小太监,叫做张敏、张庆、张本,是同宗兄弟三人。

  张敏被分配到了南宫,张本被分配到了英华殿,张庆被分配到了坤宁宫。

  夫君不是说捉拿下毒之人可能会受到报复吗,就算南宫的张敏被人害死,好歹还有兄弟张本、张庆为其报仇呢。”

  “善,没想到爱妃平日里柔柔弱弱,逆来顺受,竟然还有如此头脑。”

  有了办法,朱祁钰将密信递给浅雪:“赶紧把密信烧掉,以免泄密。

  张敏、张庆、张本兄弟是从惜薪司出来的。

  他们记在了惜薪司左掌司张安、右掌司张兴名下。

  就让张安、张兴去点拨点拨张敏吧。”

  浅雪又问道:“是等尚膳监的人给皇子下完毒再抓,还是不等他下毒成功便抓个现形?”

  “哎……”

  朱祁钰苦笑着摇摇头,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还是学宣宗痛快啊,汉王被烧烤的当天,他的儿子跟着一起上路的好像有七八个吧。

  浅雪见状点点头:“奴家懂了,等下毒之人将有毒的食物端上来,便立即动手,人赃并获。

  然后立即将其押送到都察院监狱。”

  “善!”

  朱祁钰挨个盯着自己的宠妃端详了一番,这些极品尤物个个都是人才。

  不仅锦衣卫和刑部有监狱,都察院也是有监狱的。

  把下毒的太监抓住之后,绕过锦衣卫诏狱,绕过刑部大狱,直接送到都察院去。

  好处有三:一来是防止内廷插手。那些大太监也许能对锦衣卫施加影响,但是都察院的御史们可不会听一群太监指挥。

  二来,都察院现在是由王文在掌院事。案件审理起来,比较可控。

  第三,由都察院来审,消息更容易在文武百官中传播,便于扩大影响。

  想到这里,朱祁钰对浅雪笑道:“就这样办吧,你和凝香献策有功,都重重有赏。”

  朱祁钰说完,却见林香玉正用惊诧的眼神看着自己。

  “怎么了爱妃,这么看着我做什么?大不了我明天再多给你些就是了,你这么着急想要吗?”

  林香玉摇摇头:“不对不对,夫君您是不是从一开始就全都算好了?”

  “什么我算好了?”

  林香玉掰着手指头历数起来:“第一,夫君您神不知、鬼不觉地将高平安插到了太后宫里做总管太监。

  第二,您让阮昔组建净军,每晚巡视各宫,从而能够很方便地与高平传递情报。

  第三,您借助这次恭让皇帝、太子、皇子病重,处处示弱,削弱了王诚他们四个的地位,让金英、兴安等人重新成为内廷的掌权太监。

  第四,您将王诚他们四个派出京去,让金英、兴安等人放松了警惕。

  第五,您指派金英做了尚膳监掌印太监。

  第六,您将宁阳侯、靖远伯进献的小太监成功送入了南宫、英华殿、坤宁宫。

  第七,这些小太监最初被安置到了惜薪司,张敏、张本、张庆三兄弟是张安、张兴名下的小太监。

  张安、张兴又都在张永名下,而张永则是您的心腹。

  也就是说,实际上是您通过张永控制着这些小太监。

  这一步一步环环相扣,夫君是不是从一开始就已经算计好了?”

  竟然这么快就被戳穿了,不过跟自己的女人也没什么好隐瞒的,朱祁钰只得哂笑道:

  “我只是布了几手闲棋而已。不过用张敏去抓拿下毒之人,真是凝香想出来的。我之前倒没想过要把张敏用在这里。”

  林香玉闻言赞道:“这帝王心术当真是深不可测,奴家可是越来越佩服夫君了。”

  朱祁钰不好意思地笑笑:“爱妃服侍我更衣吧,我要出去面对那帮老狐狸了。他们实在太精了,我能不能斗得过他们,还是两说呢。”

  不多时,朱祁钰吃过早饭,穿戴整齐,来到青云阁,歪在软榻上点看湖光山色。

  以逸待劳,准备应对今天的朝会。

  今天的朝会,激烈交锋肯定是少不了的。

  等了一个多时辰之后,大臣们终于到齐了。

  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天来的人,不仅全,而且多,还有好几个生面孔。

  除了陈循、王文、江渊、何文渊等人,今天还有都察院右都御史寇深,大理寺卿萧维祯,南京大理寺卿薛,南京吏部尚书魏骥,南京兵部尚书于谦。

  另外还有王越、余子俊、高瑶、王献、盛、马文升这六位中书舍人负责记录。

  开场第一句话,朱祁钰便对众人笑道:“今天要讲的事情十分重要,这六位中书舍人你们也看到了,他们是负责记录的。

  今天我说的每一句话,诸位爱卿说的每一句话,都会被一字不差如实记录下来。将来这都是要上史书的,请各位爱卿想好了再说。

  咱们今天不着急,大家可以慢慢想,慢慢说,慢慢答,我也不催你们。但是只要说出口了,你们就得对自己的话负责。”

  本来还想着向皇帝发难的俞士悦、邹干等人,听到这话都愣住了。

  皇帝这是一上来就给了个下马威啊,今天只要说错一句话,基本上整个仕途就要玩完了。”

  朱祁钰朝众人笑道:“是我先说,还是卿等先说。”

  众人闻言,面面相觑。大家本来是想着踊跃发言的,但是被皇帝这么一吓唬,却都有些退缩了。

  这时候,魏骥站了出来,率先奏曰:“启禀圣上,老臣有事要奏。”

  “爱卿请讲。”

  “臣请朝廷为故工部尚书黄福、故兵部尚书陈洽赠官、追谥,还望圣上恩准。”

第407章 重重提起轻轻放下 虎头蛇尾迷惑

  朱祁钰笑道:“众位爱卿怎么看?”

  怎么看?面面相觑呗。

  昨天朱祁钰宴请了魏骥和几位皇亲国戚,在场众人都已经得到了消息。

  甚至是宴会中谈到的内容,众人也知道了个七七八八。

  现在魏骥明显就是在和皇帝一唱一和啊,那大家还能怎么看。

  其实今天已经明牌了,就是要围绕交趾、三杨、废后旧事进行较量。

  道理都是明的,接下来就看立场了。

  已经站队到朱祁钰这边的人:魏骥、王文、罗通、江渊、周忱、何文渊、徐有贞、黄溥、何宜。

  朱祁镇那一边:俞士悦、邹干、石璞。

  立场不明确的:陈循、于谦、沈翼、寇深、萧维祯、薛。

  如果立场不明确的重臣最终全部选择朱祁镇的话,那双方正好势均力敌。

  不过想象很美好,现实很残忍。

  对于魏骥给黄福、陈洽赠官、追谥的提议,户部尚书沈翼第一个站出来附议,薛第二个表态支持。

  沈翼就想早早支持完,赶紧回户部干活去。干什么活?数钱,数银子。皇帝从瓦剌抢回一大笔财富,户部还没摆弄明白呢。

  之前的户部尚书陈循忙东忙西,不能专心于户部事务。另一位户部尚书刘中敷远在大同,也回不了京城。

  现在户部有了沈翼这位经验老道、精明强干的专职尚书,行事效率要提起来了。

  至于薛,是朱祁钰命魏国公进京时,顺便带一些可用的人才过来。然后魏国公就将薛这位南京大理寺卿带来了。

  薛不仅是一位精研程朱理学的大儒,同时还是个执法严明的倔老头。

  曾经因为不肯阿附王振,被诬陷论死,上刑场当天才被朝臣们救下来。

  关于交趾、三杨、以及废后旧事,虽然没和当今天子接触过,但薛愿意站在掌握道义的一方。

  有了沈翼、薛带头,皇帝的亲信也都跟着表态支持。

  一开场,皇帝一方的声势就压过了恭让皇帝一方。

  朱祁钰朝陈循、俞士悦、邹干等人笑道:“你们三位都是礼部尚书,你们怎么说?”

  陈循、俞士悦、邹干只得被迫表态支持。

  当年宣宗、三杨都深恨黄福,所以奸佞最终得逞,黄福死后,既无赠官,也无追谥,身后事极为不体面。

  现在情况反了过来,朱祁钰一心要清算三杨,谁要是替三杨说话,今天出了齐王府也就不用回家了,直接去锦衣卫诏狱报到吧。

  朱祁钰继续说道:“来,接下来,我们论一论交趾到底是不是汉土。于爱卿,你是三杨的门生,你先说说吧。”

  于谦立即回道:“启禀陛下,交趾是汉土无疑。”

  于谦也想开了,在场所有人,除了皇帝,全部都是饱学之士。有谁没读过《汉书》,《后汉书》,硬抬杠说交趾不是汉土,有意思吗?

  朱祁钰继续问道:“我大明得国之正,皆因太祖驱除胡虏,复我汉家江山。我说大明皇帝是汉天子,有问题吗?”

  于谦继续回道:“没有问题。”

首节上一节222/435下一节尾节目录